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米氏旋回的页岩高频层序划分与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北斜坡营城组为例
1
作者 陈永进 李友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535-548,共14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页岩气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与此同时,针对页岩层段的高频层序划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传统层序地层学难以针对页岩层系划分层序,页岩层系的有机质富集模式认识不清,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造成阻碍。利用旋...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页岩气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与此同时,针对页岩层段的高频层序划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传统层序地层学难以针对页岩层系划分层序,页岩层系的有机质富集模式认识不清,对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造成阻碍。利用旋回地层学方法可在页岩层系中划分高频层序,还可基于米氏旋回探究页岩有机质的富集模式,是预测甜点层的有利手段。通过对研究区营城组的自然伽马数据进行天文旋回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SN65井营城组较好保存了米氏旋回信号,并以长、短偏心率作为四级、五级层序的参考曲线,划分了14个四级层序与51个五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2)梨树断陷北斜坡营城组页岩有机质富集受控于天文旋回,且二者互为反相位,即长偏心率高值时期,气候暖湿,对应总有机碳(TOC)低值;长偏心率低值,气候干冷,对应TOC高值。(3)建立暖湿与干冷两种页岩沉积模式。通过引入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段(MOM)的概念,证明干冷环境有利于页岩有机质富集。(4)以长偏心率旋回曲线的半幅点为界,划分4个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和3个含有机质页岩层段。优质页岩层段发育于各个层序的顶部和底部,而不是最大湖泛面。浅水环境对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有利。研究成果不仅为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页岩气甜点预测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其他湖相盆地的有机质富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营城组 米氏旋回 高频层序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姚益民 徐旭辉 +3 位作者 刘翠荣 谈彩萍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7,共8页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 E/N的剥蚀量计算 核桃园组 廖庄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旋回基本原理及其在陆相湖盆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8
3
作者 邱桂强 刘军锷 帅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9,共5页
米氏旋回是指峰值时间跨度为 2 0~ 5 0 0ka、日地天文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和沉积地层的旋回性变化。米氏旋回主要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对气候变化进行控制 ,并对沉积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沉积地层观... 米氏旋回是指峰值时间跨度为 2 0~ 5 0 0ka、日地天文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和沉积地层的旋回性变化。米氏旋回主要通过改变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对气候变化进行控制 ,并对沉积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沉积地层观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重建米氏旋回 ,对地层的成因和过程进行研究。米氏旋回代表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不仅在深海沉积物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分析和油气储集层的预测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 旋回地层学 古气候 陆相湖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米氏旋回法计算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峰 姚益民 +1 位作者 何青芳 边雪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28-231,235,共5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年龄、沉积速率作为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的参数,计算出了该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所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的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 剥蚀量计算 古近系与新近系 胜坨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米氏旋回为标尺进行高级别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准噶尔盆地中Ⅰ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海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中Ⅰ区块在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大水浅,沉积旋回变化快,由于缺乏高级别层序划分的天然标准,高级别层序划分意见难以统一。依据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识别出的米氏旋回作为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尺,对三工河二段四级、五级... 准噶尔盆地中Ⅰ区块在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大水浅,沉积旋回变化快,由于缺乏高级别层序划分的天然标准,高级别层序划分意见难以统一。依据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识别出的米氏旋回作为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尺,对三工河二段四级、五级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保证了研究区各条剖面高级别层序划分方案的统一性,提高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准确程度。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与实际区域地质认识是完全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 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米氏旋回分析及层序划分 被引量:6
6
作者 谢灏辰 于炳松 谭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典型探井自然伽马曲线的频谱分析,结合前人沉积速率研究,在延长组中识别出A、B、C、D、E等5组高频旋回周期,分别与米氏旋回中偏心率周期、地轴倾角长周期、地轴倾角短周期、岁差长周期、岁差短周期等存在近似的时间长度和对应关系... 通过典型探井自然伽马曲线的频谱分析,结合前人沉积速率研究,在延长组中识别出A、B、C、D、E等5组高频旋回周期,分别与米氏旋回中偏心率周期、地轴倾角长周期、地轴倾角短周期、岁差长周期、岁差短周期等存在近似的时间长度和对应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推测延长组的高频旋回发育受米氏旋回天文轨道力控制,其四级层序受123 ka的偏心率周期影响。在米氏旋回偏心率周期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认为延长组存在4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及数百个四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米氏旋回 频谱分析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井—震标定研究沉积层序旋回的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敬领 刘洛夫 +1 位作者 邹长春 张亚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0-997,1024+843,共8页
为了解决沉积层序旋回的精细划分及在纵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横向延拓对比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小波深频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出不同米氏周期旋回的单信号及复合信号,对模拟的多期复合信号再分解为单个频率旋回的单信号,并研发了井—震... 为了解决沉积层序旋回的精细划分及在纵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横向延拓对比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小波深频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出不同米氏周期旋回的单信号及复合信号,对模拟的多期复合信号再分解为单个频率旋回的单信号,并研发了井—震标定插入技术,实现了把单井频谱旋回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中,进而搞清了频谱旋回在纵向、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展布特征,为确定区域沉积层序旋回的变化、地下地层结构及接触关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序旋回 小波深频分析 米氏旋回 井-震标定 频谱旋回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文周期等时格架预测细粒沉积岩相展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长7段为例
8
作者 何发岐 朱建辉 +5 位作者 齐荣 武英利 缪九军 姜龙燕 王东燕 陈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引入稳定的天文轨道时间周期,进行时空调谐,建立钻井对比的高频层序等时格架,定量计算每个层序旋回内不同类型岩相厚度的平面变化趋势,认识岩相展布规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的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包括了若干组天文周期信息,其中可以识别出6个完整的稳定405 kyr长偏心率天文周期旋回,以R203井长7段全岩心段观察和测井相特征分析为基础,合理建立高频等时格架进行井间对比。结果表明,泥页岩和纹层页岩主要发育长7_(3)亚段到长7_(2)亚段的底部旋回地层,细砂岩、粉砂岩在长7_(2)亚段中上部到长7_(1)亚段底部的Ⅳ—Ⅴ旋回地层中最为发育;井间横向对比表明,早期旋回的泥页岩和纹层页岩岩相广泛分布,旋回Ⅰ时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旋回Ⅱ时期分布在西部和东—东北部,中部地区局部较厚,而Ⅳ—Ⅴ旋回地层的细砂岩厚度分布由北东—南西的沉积体系控制,平面上呈北—北东往南—南西展布,往西南延伸到ZF27—ZF32井一线,形成了长7段3种源储组合类型。其中纹层页岩与细砂岩岩相配置组合为长7_(3)亚段中上部与长7_(2)亚段中上部—长7_(1)亚段下部层系组合,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中部—北、北东部;页岩岩相厚度发育较好的为长7_(3)亚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北东—东部、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米氏旋回 长偏心率 等时格架 延长组 三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亮 苏朝光 +2 位作者 张营革 郝志伟 王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旋回的控制,偏心率404.0ka和地轴倾角53.6ka周期控制着四、五级层序的发育,是进行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与对比的基础。因此,依据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理论,在纵向上对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共识别出8~10个小的扇体期次。研究表明,应用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分析高频旋回,提高了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其中,设计的米氏旋回滤波曲线和选取的小波变换系数与高频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高频旋回 米氏旋回 小波变换 陆相断陷盆地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地层测井频谱分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科 毕义泉 赵红兵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541-544,共4页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米氏旋回 沉积环境 基准面旋回 三角洲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