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米尔贝肟与吡喹酮的含量
1
作者 郑琴 闻亚 +2 位作者 张华英 王以跃 谢等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建立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的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50:50)为流动相A,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95:5)为... 目的:建立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的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50:50)为流动相A,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95:5)为流动相B,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吡喹酮线性研究浓度范围为0.40~1.2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1),米尔贝肟A3在0.04~0.12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1),米尔贝肟A4在0.04~0.1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准确度吡喹酮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1%、101.5%和98.3%,RSD值分别为0.1%、0.5%和0.1%,米尔贝肟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8.3%、100.1%和99.9%,RSD值分别为0.1%、0.6%和0.2%,准确度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法适用于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米尔贝肟与吡喹酮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吡喹咀嚼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的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宁宁 赵富华 +3 位作者 戴青 赵晖 杨秀玉 于晓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建立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同时测定两种主药含量的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的梯度洗脱系统作为流动相,伊维菌素检测波长为245 nm,吡喹酮检测波长为210 nm。在该色谱条件下,溶剂和辅料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 为了建立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同时测定两种主药含量的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的梯度洗脱系统作为流动相,伊维菌素检测波长为245 nm,吡喹酮检测波长为210 nm。在该色谱条件下,溶剂和辅料对伊维菌素和吡喹酮出峰均无干扰,伊维菌素和吡喹酮与相邻杂质峰分离良好。伊维菌素在2~400μg/m L的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吡喹酮在1~1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伊维菌素回收率为102.5%,吡喹酮回收率为99.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同时测定两种主药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吡喹咀嚼片 含量测定 伊维菌素 吡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咀嚼片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3
作者 丁雯 崔慧莹 +2 位作者 高振珅 王慧 王悦尚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1-4,7,共5页
为制备吡喹酮咀嚼片剂,本试验采用湿法制粒法,以硬度、片重差异、脆碎度、崩解时限为质量评价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吡喹酮咀嚼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进一步建立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最优处方为吡喹酮6... 为制备吡喹酮咀嚼片剂,本试验采用湿法制粒法,以硬度、片重差异、脆碎度、崩解时限为质量评价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吡喹酮咀嚼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进一步建立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最优处方为吡喹酮6 g,乳糖42 g,预胶化淀粉3.6 g,糖精钠1.2 g,15%PVP-70%乙醇适量,硬脂酸镁0.6 g,湿颗粒过14目筛,制得的吡喹酮片剂外观光滑完整、含量均匀,适口性好,符合药典要求,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度高。本研究使用的处方合理,工艺可靠,含量测定方法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 咀嚼片 处方优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经口内服2种米尔贝肟吡喹酮片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之源 周泽伟 +1 位作者 王雅琴 卜仕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本试验将16只成年健康猫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剂量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4mg/kg体重,以米尔贝肟计)经口内服国产(受试品)和进口(对照品)米尔贝肟吡喹酮片,进行其在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给药后按预... 本试验将16只成年健康猫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剂量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4mg/kg体重,以米尔贝肟计)经口内服国产(受试品)和进口(对照品)米尔贝肟吡喹酮片,进行其在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进行血浆中米尔贝肟和吡喹酮含量的测定,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对照品单剂量内服后,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20.08±7.57)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6.00h和(764.43±251.40)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15.00±5.05)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8.60±1.52)h;吡喹酮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6.27±5.26)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3.88±0.35)h和(1018.25±200.19)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8.69±2.07)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6.56±1.07)h。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受试品单剂量内服后,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07±4.05)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5.25±1.04)h和(806.65±299.01)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15.18±5.97)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7.47±1.9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20%;吡喹酮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11±4.62)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5.25±1.04)h和(880.47±241.27)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9.64±2.76)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0.52±1.52)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16%。与对照品相比,受试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中除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显著缩短、吡喹酮的达峰时间显著延迟外(P<0.05),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猫经口内服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受试品与对照品后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吡喹 经口内服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