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籍族”文档名词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海斌 舒建兰 杨茉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7,共5页
"籍族"文档名词是指共同含有单音词"籍"的文档名词,包括典籍、载籍、户籍、册籍、图籍、黄籍、籍帐、法籍、籍图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籍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 "籍族"文档名词是指共同含有单音词"籍"的文档名词,包括典籍、载籍、户籍、册籍、图籍、黄籍、籍帐、法籍、籍图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籍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使用频次很低,并呈波浪式的发展规律。根据"籍族"文档名词所固有的涵义特征可将其分为通用性文档名词和专指性文档名词两大类,它们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籍族 文档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民族成份政策与少数民族的族籍权益保障
2
作者 陆平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8,324-325,共13页
族籍权益在公法层面是指基于特定民族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族籍权益对于维持群体特征与实现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族籍权益主要基于民族成份政策产生,并成为少数民族成员据以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手段... 族籍权益在公法层面是指基于特定民族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族籍权益对于维持群体特征与实现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族籍权益主要基于民族成份政策产生,并成为少数民族成员据以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手段。转型时期我国的民族成份政策面临着复杂的实施环境,日渐增多的通过更改民族成份以享受更多利益的趋利现象,客观上使实施民族成份政策与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张力,进而使民族成份政策面临挑战。当前,加强族籍权益立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趋利倾向,推进民族成份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应该成为完善我国民族成份政策,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份政策 权益 少数民权益 事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安徽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职官年表》考订 被引量:4
3
作者 徐雪梅 佟大群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人主中原的王朝,其官员任用政策上的民族倾向性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地方官的任用上,表现尤其突出。清初人士储方庆即曾指出:“督抚大臣则多寄于满人,而汉人十无二三。”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此普遍与严重?故而考察清...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人主中原的王朝,其官员任用政策上的民族倾向性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地方官的任用上,表现尤其突出。清初人士储方庆即曾指出:“督抚大臣则多寄于满人,而汉人十无二三。”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此普遍与严重?故而考察清代官员的族籍问题,不仅对于澄清该问题,而且对于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清朝统治者的任官策略、民族政策,乃至对于推进清代地方社会研究的深人均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布政使 安徽 考订 年表 职官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不华传略与族籍考正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叔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3-58,共6页
泰不华(1304——1352,即元成宗大德八年至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为元代(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灭宋统一全国起,到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亡于明朝止,共八十九年)后期甚有作为的一位良官贤臣。 他一生接受汉族文化甚深且广,为官刚正清廉,敏于政事,... 泰不华(1304——1352,即元成宗大德八年至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为元代(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灭宋统一全国起,到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亡于明朝止,共八十九年)后期甚有作为的一位良官贤臣。 他一生接受汉族文化甚深且广,为官刚正清廉,敏于政事,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文教事业,爱交汉族士林,于文学、史学、诗歌创作、书画造诣,无不精深,为当世与后世所称道。 《元史》、《元史新编》、《元史类编》、《蒙兀儿史记》、《新元史》等史籍中均有他的专传,内容基本相同。其他不少史书、文籍、如《续资治通鉴》卷207《元纪》,他的许多友人的诗文酬唱等,也多记载他的一些活动。兹根据上列各种资料,考正他的一生经历与所属族别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不华 元代 文化 生平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