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簇状糊精复合壁材包埋核桃油的工艺过程研究
1
作者 袁松凯 周立 +2 位作者 徐园杰 李涛 刘俊果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核桃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但其极易氧化的特性导致核桃油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本研究以簇状糊精为主要壁材与常见的大豆分离蛋白制作复合壁材,采用复相乳化法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备核桃油脂微胶囊粉末,同时... 核桃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但其极易氧化的特性导致核桃油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本研究以簇状糊精为主要壁材与常见的大豆分离蛋白制作复合壁材,采用复相乳化法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备核桃油脂微胶囊粉末,同时与单一壁材包埋微胶囊粉末对比其包埋效果及氧化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核桃油脂微胶囊粉末的制备工艺为:核桃油与壁材质量比0.4∶1.0,簇状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比1.4∶1.0,大豆改性磷脂质量分数为5%,超声均质时间20min。在此包埋条件下进行核桃油脂粉末制备,最终核桃油包埋率为84.72%,包埋后的核桃油脂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光滑,包埋完整无破损。经粒径、电位、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不同壁材对核桃油的包埋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壁材包埋的核桃油微胶囊粒径小,分散稳定性好,且综合包埋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壁材包埋。将核桃油脂粉末、单壁材核桃油包埋粉末以及未经包埋的核桃油置于60℃烘箱进行加速氧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簇状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制作复合壁材包埋核桃油抗氧化性优于单一壁材包埋,显著的提高了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为核桃油包埋的壁材选择以及核桃油在各种产品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簇状糊精 微胶囊 包埋率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紊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升奇 陈俊舟 +1 位作者 陈红 陈界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33,共6页
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对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水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根据时间及空间的双平均方法对植被明渠水流的流速及紊动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簇状分布的植被明渠水流可以分为植物区、间隙区及主流区,不同区域时均流速... 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对簇状分布的刚性双层植被明渠水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根据时间及空间的双平均方法对植被明渠水流的流速及紊动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簇状分布的植被明渠水流可以分为植物区、间隙区及主流区,不同区域时均流速的大小和分布各异;双层植被明渠水流中,时均流速垂线分布在近床面、低植物顶部附近及高植物顶部附近均出现拐点,脉动强度和紊动能的最大值出现在高植物顶部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植被 簇状分布 植被明渠水流 紊流特性 紊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钥池的簇状传感器网络动态密钥分配协议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换招 罗东玮 +2 位作者 陈菲菲 赵青苹 李增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1-914,共4页
为了解决簇状传感器网络中的密钥分配问题,在分析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密钥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密钥池的簇状网络动态密钥分配协议.在保证网络连通率相同的情况下,该协议与基本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节点能逐层从基站随机选取... 为了解决簇状传感器网络中的密钥分配问题,在分析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密钥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密钥池的簇状网络动态密钥分配协议.在保证网络连通率相同的情况下,该协议与基本机制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节点能逐层从基站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密钥环.动态分配协议经过初始化、密钥建立和路径密钥建立3个阶段,使整个传感器网络形成一个由安全链路构成的连通图,而簇内同层节点以及相邻层间节点可以通过安全链路进行通信,协同完成应用任务.通过分析和实验证明,所提协议可有效节省存储空间达50%以上,并能显著提高网络抵御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密钥分配 簇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分级叶片簇状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8
4
作者 汤睿 张昭 +1 位作者 杨晓娇 王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以Al(NO3)3·9H2O和CO(NH2)2为主要原料,乙醇-水混合液为溶剂,采用静态溶剂热法制备出了叶片状且一端聚集在一起的分级构造簇状纳米氧化铝。通过S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的表征,研究了溶剂热方式,PEG... 以Al(NO3)3·9H2O和CO(NH2)2为主要原料,乙醇-水混合液为溶剂,采用静态溶剂热法制备出了叶片状且一端聚集在一起的分级构造簇状纳米氧化铝。通过SEM、XRD、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的表征,研究了溶剂热方式,PEG20000添加剂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EG20000的存在与否对产物的形貌没有影响但却能显著影响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溶剂热方式可以改变产物的精细结构。本文对产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推测,认为在勃姆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非勃姆石物种扮演着模板的作用,是产物最终形貌形成和精细结构可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叶片簇状 溶剂热法 分级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树形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级设计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万亚东 王沁 张晓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103,共5页
簇状树形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大量存在,对此种网络的协议进行系统级建模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快速配置。针对一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提出了一种典型的簇状树形网络的系统级建模方法,并在系统... 簇状树形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大量存在,对此种网络的协议进行系统级建模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快速配置。针对一种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提出了一种典型的簇状树形网络的系统级建模方法,并在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时延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设计评估。实际工厂的部署和实验表明,采用系统级分析,可以快速高效地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达到网络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簇状树形 系统级模型 工业无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交替浸渍法构筑簇状ZnO的PAN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霞 余厚咏 +1 位作者 周颖 胡国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以聚丙烯腈(PAN)与氯化锌(ZnCl2)作为前驱物,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AN/ZnCl_2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多次冷热交替浸渍法和单次冷热静置浸渍法得到簇状PAN/ZnO-1和PAN/ZnO-2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以聚丙烯腈(PAN)与氯化锌(ZnCl2)作为前驱物,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PAN/ZnCl_2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多次冷热交替浸渍法和单次冷热静置浸渍法得到簇状PAN/ZnO-1和PAN/ZnO-2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XPS)和热重分析仪(TG)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为污染物模型,评价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冷热交替浸渍后,纳米ZnO粒子均匀地附着在PAN纤维表面,尤其在PAN/ZnO-1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还出现了花状ZnO粒子;相比单次冷热静置浸渍法处理的PAN/ZnO-2复合纳米纤维膜,经多次冷热交替浸渍的PAN/ZnO-1复合纳米纤维膜循环使用3次后对MB的降解率仍可达到90%以上,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同时,M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和染料溶液的pH等因素对样品的的光催化降解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丙烯腈 簇状氧化锌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向函数的簇状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敏 殷建平 伍勇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357-360,共4页
在分析LEAP的基础上,结合簇状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向函数的簇状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应用该方案,无线传感器节点所需预分配密钥数为1,同时通信开销小而且抗攻击性强.
关键词 簇状传感器网络 密钥管理 单向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凤梅 汤发 龚柳燕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簇状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表现为簇状钙化病例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术前立体定位放置导丝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2例簇状钙化病例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 目的:探讨簇状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表现为簇状钙化病例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术前立体定位放置导丝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2例簇状钙化病例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中无Ⅱ型钙化,Ⅲ型钙化5例,Ⅳ型钙化10例,Ⅴ型钙化5例;良性病变中Ⅱ型钙化20例,Ⅲ型钙化19例,Ⅳ型钙化3例,无Ⅴ型钙化病例。恶性钙化中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8例;良性钙化中密度均匀35例,不均匀7例。良恶性钙化灶在形态、密集度、密度均匀性及钙化总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钙化灶的形态及密度均匀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钙化大小、密度高低、分布范围及分布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化灶的形态、密集度、密度均匀性及钙化总数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钙化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点簇状高信号对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2 位作者 李惠民 李成洲 郭瞬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MRI点簇状高信号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58例。应用Disonics0.35T超导成像系统 ,以10mm层厚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成像 ,观察肿块内点簇状高信号的出现... 目的 :探讨MRI点簇状高信号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58例。应用Disonics0.35T超导成像系统 ,以10mm层厚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成像 ,观察肿块内点簇状高信号的出现率 ,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 :24例在T2WI图像上于较均匀的肿瘤实质内部见到簇状分布的圆点状高信号区。鳞癌发生率14.3 %(3/21) ,腺癌60.7 %(17/28) ;未分化癌、肺泡细胞癌及鳞腺混合癌4例(病例较少无法统计)。腺癌、鳞癌间差别显著。35例手术病例鳞癌质地较硬 ,腺癌较软 ;出现点簇状信号的12例 ,9例为腺癌 ,标本切面均未见明显坏死 ,镜下可见丰富的腺腔。统计学结果表明T2WI上点簇状高信号的出现与腺癌腺腔丰富密切相关。结论 :T2 加权上点簇状高信号的出现提示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磁共振成像 簇状高信号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润华 李凤生 姜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7,33,共5页
在强碱性条件下,利用一氯乙酸、壳聚糖、乙酸酐和CoFe2O4纳米粒子作为反应物,吡啶和无水乙酸钠作为催化剂,在60℃时,经过一系列的羧甲基化反应、酸酐化反应以及醇解反应制得了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 在强碱性条件下,利用一氯乙酸、壳聚糖、乙酸酐和CoFe2O4纳米粒子作为反应物,吡啶和无水乙酸钠作为催化剂,在60℃时,经过一系列的羧甲基化反应、酸酐化反应以及醇解反应制得了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得的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进行了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结果证明了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的生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制得的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呈簇状,振动样品磁强计的结果表明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7.6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 磁性O-位羧甲基壳聚糖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羟基锡酸锶的合成及对软聚氯乙烯的阻燃消烟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运红 王谦 +3 位作者 陈金杰 吴静 时玲 徐建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2,58,共6页
以锡酸钠和硝酸锶为原料,制备了花簇状羟基锡酸锶(SrSn(OH)_6);将其添加到软聚氯乙烯(PVC)中,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烟密度等级测试仪、拉伸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对软PVC的阻燃、抑烟、拉伸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 以锡酸钠和硝酸锶为原料,制备了花簇状羟基锡酸锶(SrSn(OH)_6);将其添加到软聚氯乙烯(PVC)中,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烟密度等级测试仪、拉伸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对软PVC的阻燃、抑烟、拉伸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烟密度等级测试后残炭的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rSn(OH)_6对软PVC具有较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较小;当其添加量为10 g/100 g PVC时,其对应的阻燃软PVC具有最好的阻燃、消烟和拉伸性能;SrSn(OH)_6能促使软PVC燃烧时迅速脱出HCl并交联形成内部具有封闭孔的,外表面致密的膨胀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锡酸锶 聚氯乙烯 阻燃 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露金属簇状化合物K_4Pb_xSn_(9-x)的^(119)Sn、^(207)Pb多核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路德 汪信 +3 位作者 杨绪杰 周淑华 宋启泽 桑来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9-265,共7页
本文对乙二胺溶液中裸露金属原子簇用^(119)Sn及^(207)Pb核磁共振作了研究。对每个峰做了标识。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分析,得知溶液中锡与铅的比例大于固体中的比例。从自由能的角度看,Pb_2Sn_7^(4-)是最不稳定的一种原子簇,本文还对谱线中... 本文对乙二胺溶液中裸露金属原子簇用^(119)Sn及^(207)Pb核磁共振作了研究。对每个峰做了标识。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分析,得知溶液中锡与铅的比例大于固体中的比例。从自由能的角度看,Pb_2Sn_7^(4-)是最不稳定的一种原子簇,本文还对谱线中各条线都进行了理论拟合,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化合物 Zintl离子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方法--长江经济带的束簇状城镇体系构想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创琳 王振波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8期35-45,共11页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了"顶端小、底端大"的金字塔型格局;下游地区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强,中上游地区尚未形成体系;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运行成本高;对流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建议以流域一...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了"顶端小、底端大"的金字塔型格局;下游地区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强,中上游地区尚未形成体系;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运行成本高;对流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建议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构建"水轴串城"的串珠状城镇体系;以交通一体化为主轴,构建"陆轴连城"的轴辐式城镇体系;以产业布局一体化为主导,构建"产业链城"的产城融合式城镇体系;以生态环保一体化为先导,构建生态型城镇体系;以江海联动为主出口,构建江海联动的双向开放型城镇体系;形成束簇状城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簇状城镇体系 世界级城市群 产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簇状氧化锌的抗紫外蚕丝织物整理
14
作者 刘祖兰 李兰倩 +2 位作者 谭炼 刘一萍 卢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为了赋予蚕丝织物抗紫外性能,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在蚕丝织物表面构筑簇状氧化锌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簇状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态和粒径,测试了蚕丝织物抗紫外效果、透气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 为了赋予蚕丝织物抗紫外性能,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在蚕丝织物表面构筑簇状氧化锌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簇状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态和粒径,测试了蚕丝织物抗紫外效果、透气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氧化锌粒子呈团簇状,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后氧化锌粒子的粒径为215.9 nm,分散性得到明显提高;整理后的蚕丝织物表面出现簇状氧化锌结构,抗紫外效果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层层组装后织物的透气性并未产生明显变化,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和耐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组装 簇状氧化锌粒子 蚕丝织物 抗紫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乳房X线摄影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金平 朱荔 +5 位作者 刘紫朦 杨丽 刘丰源 鲍宝石 邢宁 王建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乳房X线摄影(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62例乳腺簇状钙化病变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MRI与MG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对肿块样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2例簇状钙化病变中,良性20例,恶性42例。MRI检查诊断为1-3类14例(22.6%),4类11例(17.7%),5类37例(59.7%);MG检查诊断为1-3类10例(16.1%),4类30例(48.4%),5类22例(35.5%)。MRI与MG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46。MRI的诊断效能(AUC=0.940,95%CI 0.850~1.000)高于MG(AUC=0.800,95%CI 0.686~0.914)。MRI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8.7%、97.3%、76.0%,均高于MG(分别为50.0%、64.5%、95.5%、47.5%)。结论对于乳腺簇状钙化病变,MRI的诊断价值较MG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钙化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株和簇状植物分布方式对消波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浩 陈杰 +5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隆院男 屈科 邓斌 伍志元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4,共8页
在波浪水槽中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水力条件下开展多组次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单株和簇状刚性植物分布方式对消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矩形分布植物带密度相同时,适当增加相邻植物间沿流向的距离,消波效果增强;对于单株交错分布植物带,拖... 在波浪水槽中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水力条件下开展多组次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单株和簇状刚性植物分布方式对消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矩形分布植物带密度相同时,适当增加相邻植物间沿流向的距离,消波效果增强;对于单株交错分布植物带,拖曳力系数随植物间距以及植物淹没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簇状植物带,透射系数随单簇内植物株数的增加以及簇中心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在试验条件下得到了植物带消波效果与水动力因素和植物因素之间的拟合关系式,揭示了植物分布密度和分布排列结构对植物消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植物 单株形式 簇状形式 分布方式 透射系数 拖曳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与断控储集体簇状发育模式: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映涛 邓尚 +6 位作者 张继标 林会喜 刘雨晴 邱华标 黄诚 刘大卫 姚怿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4,共15页
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常规/成像测井、取心标定以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顺北4号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综合厘定与统计分析,开展走滑断裂断控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决定了主要储层类型,分段构造样式控制了核带... 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常规/成像测井、取心标定以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顺北4号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综合厘定与统计分析,开展走滑断裂断控型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决定了主要储层类型,分段构造样式控制了核带结构及其对应优势缝洞的发育部位。断裂带内部并非“连片”发育均质储集体,在单个断面的控制范围内,角砾带与裂缝带通常呈组系展布,规模储层之间夹持致密的基岩,整体构成簇状发育特征。不同类型分段内部,断面控制的核带结构也有各自的特点。压隆段活动强度大,内部钻井揭示的角砾带和裂缝带从数量和宽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呈现出“多破碎带+多裂缝带”的特征。拉分段核带结构多发育在边界断面附近,内部核带结构欠发育,活动强度仅次于压隆段。平移段活动强度为3类分段中最弱,核带结构规模相对最小,单断面控制的裂缝带个数最少且间距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动用有效储层以获得更高的单井产能,应根据不同分段类型各自核带结构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井轨迹,确保尽可能多地钻揭断裂带内部核带结构。结合单井单位压降产能分析表明,储集体规模并非控制单井产能的唯一因素,不同性质分段的储集体连通性可能是控制单井产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核带结构样式 走滑断裂 簇状发育模式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状卫星姿态控制方程的通用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2,407,共5页
当前卫星通常都由一个中心刚体和其他挠性附件构成,每个挠性附件都与中心刚体直接相连,组成了一个簇状的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挠性附件的数目的不同,卫星系统的拓扑构型也将有所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在展开过程的不同阶段... 当前卫星通常都由一个中心刚体和其他挠性附件构成,每个挠性附件都与中心刚体直接相连,组成了一个簇状的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随着挠性附件的数目的不同,卫星系统的拓扑构型也将有所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在展开过程的不同阶段,卫星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构型。本文利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单向递推组集方法,提出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以推导具有不同拓扑构型的簇状卫星的姿态控制方程,得出了姿态控制方程的系数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卫星 姿态控制方程 单向递推组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浩 陈杰 +5 位作者 蒋昌波 何飞 隆院男 屈科 邓斌 伍志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8,共10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规则波与簇状沉水植物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群沿程波高衰减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与Kobayashi指数形式和Dalrymple幂函数形式波高衰减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少数情况下波高衰减集中在植物群后半...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规则波与簇状沉水植物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群沿程波高衰减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与Kobayashi指数形式和Dalrymple幂函数形式波高衰减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少数情况下波高衰减集中在植物群后半部分,与上述理论模型并不一致。在植物淹没度等于0.4条件下,植物群沿程波高出现较多壅高现象,且相对壅高值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的规则波透射系数变化情况与入射波周期、相对波高、植物淹没度以及植物分布密度等因素相关。当入射波周期等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减小,周期大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出现较强的波动性。本文提出了规则波透射系数与水动力因素及植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得到了近岸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的基本认识,为采用近岸植物消波护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植物 波高衰减 透射系数 淹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替簇状残余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苗 郭拥军 冯茹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2-288,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聚合物微观驱油规律及机理,针对簇状残余油"大孔包围小孔"的孔隙结构,设计了理想化簇状残余油微观驱替可视模型,系统研究了驱替线速度、驱油体系黏弹性、孔隙结构、原油黏度对簇状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揭示聚合物微观驱油规律及机理,针对簇状残余油"大孔包围小孔"的孔隙结构,设计了理想化簇状残余油微观驱替可视模型,系统研究了驱替线速度、驱油体系黏弹性、孔隙结构、原油黏度对簇状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线速度增加所带来驱替压力的提高是簇状残余油采收率增加的主要原因;驱油体系黏度相同时,弹性越大越有利于残余油驱替;小孔道宽度固定,变径比高于临界变径比时,簇状残余油难以驱替;变径比相同,小孔道宽度低于临界小孔道尺寸时采收率近乎为零;原油黏度增大,簇状残余油采收率迅速减小。模拟油黏度、第一法向应力差、驱替线速度对簇状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依次由大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残余油 微观驱替 变径比 聚合物驱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