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篡改图像检测和定位的双通道渐进式特征过滤网络 被引量:2
1
作者 付顺旺 陈茜 +2 位作者 李智 王国美 卢妤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3-1309,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篡改图像检测网络通常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算法可迁移性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双通道渐进式特征过滤网络。利用两个通道并行提取图像的双域特征,一个通道提取图像空间域的浅层和深层特征,另一个通道提取图像噪声域的...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篡改图像检测网络通常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算法可迁移性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双通道渐进式特征过滤网络。利用两个通道并行提取图像的双域特征,一个通道提取图像空间域的浅层和深层特征,另一个通道提取图像噪声域的特征分布;同时,使用渐进式细微特征筛选机制过滤冗余特征,逐步定位篡改区域;为了更准确地提取篡改掩码,提出一个双输入细微特征提取模块,结合空间域和噪声域的细微特征,生成更准确的篡改掩码;在解码过程中,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的过滤特征和网络的上下文信息,提高网络对篡改区域的定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检测和定位方面,与现有先进的篡改检测网络ObjectFormer、MVSS-Net(Multi-View multi-Scale Supervision Network)和PSCC-Net(Progressive Spatio-Channel Correlation Network)相比,所提网络的F1分数在CASIA V2.0数据集上分别提高10.4、5.9和12.9个百分点;面对高斯低通滤波、高斯噪声和JPEG压缩攻击时,相较于ManTra-Net(Manipulation Tracing Network)、SPAN(Spatial Pyramid Attention Network),所提网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至少提高了10.0、5.4个百分点。验证了所提网络可以有效解决篡改检测算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不高、迁移性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篡改图像检测 多尺度融合 全局相关性 被动取证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距离特征匹配的篡改图像检测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威虎 郑佳雯 +2 位作者 郭明香 陶智慧 贺元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5-671,共7页
为了解决当前篡改图像的检测算法主要依靠单一的特征进行描述以及欧几里德距离进行匹配,导致篡改图像的检测率较低的问题,以及在对图像复制粘贴后进行一系列后处理操作的篡改图像检测时,容易出现匹配错误和鲁棒性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多距... 为了解决当前篡改图像的检测算法主要依靠单一的特征进行描述以及欧几里德距离进行匹配,导致篡改图像的检测率较低的问题,以及在对图像复制粘贴后进行一系列后处理操作的篡改图像检测时,容易出现匹配错误和鲁棒性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多距离特征匹配的篡改图像检测算法。首先,对获取到的图像提取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特征,在SIFT特征待描述区域的基础上,提取具有权值旋转不变均匀性的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构成特征描述子;其次,分别计算描述子之间的标准欧几里德距离、相关距离以及汉明距离,通过多距离匹配改进g2nn算法进行特征的初次匹配;最后,通过凝聚型分层特征聚类以及随机一致性(RANSAC)算法去除存在的错误匹配点,完成篡改图像的检测。在MICC-F220图像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2种主流算法相比,总体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86%和2.11%,对于缩放、旋转以及缩放+旋转的后处理均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是一种研究复制粘贴后进行缩放和旋转后处理的篡改图像检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篡改图像检测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局部二值模式 多距离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支HRNet的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模型
3
作者 曾桢 谭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2,共8页
传统的篡改方法如拷贝粘贴和拼接已演变为利用深度学习生成的高质量伪造图像,这些篡改技术在图像纹理和细节上留下难以察觉的痕迹,如高频噪声模式的异常、颜色分布的微妙变化,以及边缘区域的不自然过渡。这些痕迹分布在不同分辨率层次... 传统的篡改方法如拷贝粘贴和拼接已演变为利用深度学习生成的高质量伪造图像,这些篡改技术在图像纹理和细节上留下难以察觉的痕迹,如高频噪声模式的异常、颜色分布的微妙变化,以及边缘区域的不自然过渡。这些痕迹分布在不同分辨率层次和空间位置,增加了检测的难度。现有模型在整合多尺度和多位置特征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捕捉局部细微纹理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HRNet的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模型。该模型通过集成纹理增强模块,增强对图像篡改细节特征的捕获能力。同时,结合Spatial Weighting与Cross Resolution Weighting策略优化特征融合,并使用新的损失函数W_Arcloss,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篡改检测任务中的性能。在CASIA、Columbia、COVERAGE和NIST16等数据集上,该模型的检测准确度相较于PSCC⁃Net、HIFI⁃Net模型分别平均提升了6.5%与0.8%,并且泛化能力得到提升。这些结果证明了模型在处理多种篡改类型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为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深度学习 多分支HRNet 纹理增强模块 Spatial Weighting Cross Resolution Weighting W_Arc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检测识别模型
4
作者 李永博 钱永刚 +4 位作者 刘青 马雨琪 伍胜 于显平 陈善雄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感分支的特征融合设计一种特征传递模块E-2-N/N-2-E Help Block,促进2个分支间的信息交流,以得到更高质量的融合特征。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创建古籍图像篡改数据集,并联合篡改图像文本数据集(TTI)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MDAS-Net模型在古籍文字图像篡改区域检测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AUC)达到了0.852,F_(1)值达到了0.784,并证明了MDAS-Net在检测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特征融合 图像篡改检测 古籍文字图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汝波 蔺庆龙 张天一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304,共22页
随着数字图像编辑工具的普及,图像篡改变得越来越容易,大量被篡改后的虚假图像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对法律、新闻媒体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构成了威胁。图像篡改检测的目的是检测和定位篡改图像中的篡改区域,以保... 随着数字图像编辑工具的普及,图像篡改变得越来越容易,大量被篡改后的虚假图像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对法律、新闻媒体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构成了威胁。图像篡改检测的目的是检测和定位篡改图像中的篡改区域,以保护图像的可信度。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篡改检测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首先,介绍了目前图像篡改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对近5年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介绍了主要的数据集和评价指标,以及各种方法的性能对比。最后,探讨了目前篡改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篡改检测 计算机视觉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处理 图像取证 图像伪造 伪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融合注意力的多视角文档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
6
作者 孟思江 王宏霞 +1 位作者 曾强 周炀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5,共9页
随着各类数字化平台的完善和应用,文档类图像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增大了文档类图像被篡改的风险,保障文档图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真实场景下文档类图像篡改区域定位的准确度,提... 随着各类数字化平台的完善和应用,文档类图像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增大了文档类图像被篡改的风险,保障文档图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真实场景下文档类图像篡改区域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注意力的多视角文档类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方法(Multi-View and Multi-Scale Fusion Attention Network,MM-Net),采用多视角编码器结合RGB图像、噪声信息和字符特征信息,充分地挖掘篡改特征。此外,MM-Net设计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模块以实现不同尺度的特征交互,增强文档图像中的关键内容信息,从而提高文档类图像篡改区域定位的精度。在大规模数据集DocTamper上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MM-Net实现了更精确的文档类图像篡改区域定位,在测试数据集、跨域数据集FCD和SCD上的F1值分别达到了0.809,0.807和0.774,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类图像篡改检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 数字图像取证 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独立可逆认证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
7
作者 王雨珂 黄方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152,共12页
针对现有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存在篡改定位不精确以及未受篡改区域不能有效进行无损恢复的问题,提出采用独立可逆认证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图像分块的独立可逆认证方法,结合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的嵌入原理,将现有认证方法中的认证... 针对现有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存在篡改定位不精确以及未受篡改区域不能有效进行无损恢复的问题,提出采用独立可逆认证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图像分块的独立可逆认证方法,结合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的嵌入原理,将现有认证方法中的认证单元由常规的4×4图像子块缩小为4×3图像子块,解决了认证单元偏大的问题,提高了篡改检测的定位精度;然后,根据子块特点,自适应地选取改进的像素值排序、局部直方图平移、差值扩展这3种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保证每个子块至少可嵌入1 bit认证码的同时,将平均可嵌入认证码的数量提高到3.6 bit,实现了图像子块独立认证与提升了篡改检测正确率;最后,考虑了3种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之间的连贯性与可逆性,以确保嵌入端的无效移位尽可能少,以及认证端认证信息的可靠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未受篡改的图像区域,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原始图像的无损恢复;对于剪贴攻击、常数攻击、拼贴攻击和随机篡改等常见的篡改攻击,所提方法的初始正确检测率较现有最优方法平均可提升5.82%~22.3%,细化处理后的正确检测率可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可逆信息隐藏 像素值排序 独立可逆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图像篡改检测的混合Transformer网络
8
作者 李树原 严彩萍 李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0-2019,共10页
目前已有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用于图像拼接伪造检测,然而由于篡改区域的尺度是变化的,现有的大多数方法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尤其是对于大尺度的对象.为了获得准确的篡改定位结果,提出一种混合Transformer网络,其将自注意... 目前已有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框架用于图像拼接伪造检测,然而由于篡改区域的尺度是变化的,现有的大多数方法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尤其是对于大尺度的对象.为了获得准确的篡改定位结果,提出一种混合Transformer网络,其将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结合到U2-Net中,用于图像拼接伪造检测.首先在编码器的最后一个模块应用自注意力捕获长距离语义信息依赖关系,使网络能够更完整地定位大尺度篡改区域;然后在跳跃连接中设计一个交叉注意力模块,在高层语义信息的指导下增强低层特征图,并过滤非语义特征,实现了更精细的空间恢复.混合网络中结合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的优点,能够从不同的尺度捕获更多的语义信息和空间依赖性,即将卷积和Transformer融合在一起,可以定位不同大小的拼接篡改区域,而无需对大量图像进行预训练.在Casia2.0和Columbia这2个公共数据集上,与4种传统方法和6种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篡改检测 篡改区域定位 卷积神经网络 自注意力 交叉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均值分解的图像区域复制篡改检测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洁 郭继昌 武斌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05-2108,共4页
针对现有大多数图像区域复制篡改检测算法提取图像块的特征向量维数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几何均值分解的检测算法.将可疑图像分成大小相等的可重叠的子块;并对每个图像块进行几何均值分解并用其表征该子块的特征,形成1维的特征向... 针对现有大多数图像区域复制篡改检测算法提取图像块的特征向量维数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几何均值分解的检测算法.将可疑图像分成大小相等的可重叠的子块;并对每个图像块进行几何均值分解并用其表征该子块的特征,形成1维的特征向量;最后对所有的特征向量进行字典排序,并结合图像块的相等位移矢量的发生频率信息,检测并定位出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并定位多区域复制篡改区域,而且对高斯模糊、对比度调整、曝光度调整的后处理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特征向量的维数,提高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复制 几何均值分解 图像篡改检测 图像盲取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局部强度顺序模式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晶 黄添强 +1 位作者 林玲鹏 李小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2-139,共8页
复制—粘贴篡改是一种最简单而且常见的图像篡改方式。为了提高目前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的顽健性,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强度顺序模式(LIOP,local intensity order pattern)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首先,提取待测图像的LIOP特征描... 复制—粘贴篡改是一种最简单而且常见的图像篡改方式。为了提高目前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的顽健性,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强度顺序模式(LIOP,local intensity order pattern)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首先,提取待测图像的LIOP特征描述子,然后以特征描述子间的夹角余弦值作为相似性度量,根据最近邻与次近邻的比值阈值寻找稳定的匹配点,最后计算匹配点对间的空间距离以移除误匹配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检测并定位复制粘贴篡改位置,而且算法检测的准确率高,能够抵抗缩放、旋转、亮度变化以及高斯模糊、加性高斯白噪声、JPEG压缩等后期处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复制—粘贴篡改 特征描述 局部强度顺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图像拷贝篡改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震 苏白娜 喻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针对图像的区域拷贝篡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基于LPP-SIFT(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SIFT提取图像的特征点,结合LPP特征映射,生成低维特征点描述子,然后依据向量... 针对图像的区域拷贝篡改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即基于LPP-SIFT(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SIFT提取图像的特征点,结合LPP特征映射,生成低维特征点描述子,然后依据向量角度比率得到匹配点对,匹配点对聚集的区域即为拷贝篡改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定位区域拷贝篡改图像,且对于拷贝区域的旋转、缩放以及图像的JPEG压缩、噪声添加等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拷贝篡改定位 保局投影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图像模糊篡改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本娟 黎小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1期137-139,共3页
现有的图像模糊篡改检测算法通常提取模糊操作引入的某单一特征进行判断,为更好地提高算法检测效率,提出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模糊篡改检测算法。通过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组特征,计算图像二次模糊相关性作为第二组特征,计算图像质量因子作... 现有的图像模糊篡改检测算法通常提取模糊操作引入的某单一特征进行判断,为更好地提高算法检测效率,提出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模糊篡改检测算法。通过奇异值分解提取第一组特征,计算图像二次模糊相关性作为第二组特征,计算图像质量因子作为第三组特征。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多特征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判断,从而实现模糊篡改检测。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数字篡改图像的模糊操作痕迹,并能对模糊篡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核主成分分析 模糊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及能量分布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建波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2,共7页
针对最常见的一种图像篡改方式——拼接,采取了特征提取-分类判别的技术手段,对图像的真假属性进行鉴别.首先,从多通道(亮度通道与色度通道)、多变换域(空间域与频率域)的角度建立了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篡改检测模型,克服了以往特征提取算... 针对最常见的一种图像篡改方式——拼接,采取了特征提取-分类判别的技术手段,对图像的真假属性进行鉴别.首先,从多通道(亮度通道与色度通道)、多变换域(空间域与频率域)的角度建立了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篡改检测模型,克服了以往特征提取算法采用马尔科夫等单一性特征的缺陷.其次,通过分析不同通道不同变换域的能量分布,在亮度通道对能量做基准化处理,从而对马尔科夫转移状态的阈值做出修正;在色度通道,根据能量的集中性,对马尔科夫的转移进行状态细分.由此对模型进一步改进,并在最新的彩色图像库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将检测准确率由单一特征的67.2%提高至85.5%,基于能量分布的改进模型将检测准确率进一步提升至87.1%,从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马尔科夫 多特征融合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enterNet的图像多篡改检测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涛 黄俊 徐太秀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8-1236,共9页
针对目前的图像篡改数据集中缺少同时包含多种篡改操作的单张图像的问题,构建了包含多种图像篡改手段的综合数据集(MTO Dataset),每张图片包含复制移动、拼接和移除中的2种或3种篡改操作。针对多篡改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enterNet... 针对目前的图像篡改数据集中缺少同时包含多种篡改操作的单张图像的问题,构建了包含多种图像篡改手段的综合数据集(MTO Dataset),每张图片包含复制移动、拼接和移除中的2种或3种篡改操作。针对多篡改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enterNet的图像多篡改检测模型,将RGB图像和经过隐写分析得到的噪声特征图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入,在特征提取网络ResNet-50的每一层卷积前加入门控通道注意力转换单元以促进特征通道间关系。为得到更具辨别性的特征,通过改进后的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学习并调节特征权重,最后使用改进的损失函数优化边框预测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证明,与当前先进模型DETR、EfficientDet和VarifocalNet相比,该模型的F1分数提升0.4%~7.4%,检测速率提高1.32~3.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图像篡改检测 CenterNet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FT和CIE Lab的图像篡改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凯 覃圣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2-938,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将SIFT算法和CIE Lab颜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复制-移动篡改图像,解决传统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无法应用颜色特征进行篡改图像检测所导致的特征关键点的错误匹配问题,提高篡改图像检测的准确度.... 目的提出一种将SIFT算法和CIE Lab颜色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复制-移动篡改图像,解决传统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无法应用颜色特征进行篡改图像检测所导致的特征关键点的错误匹配问题,提高篡改图像检测的准确度.方法分别提取图像的SIFT特征与Lab颜色特征;使用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匹配,排除异常特征值.结果笔者所提方法与以往的SIFT算法相比较,其错误匹配个数明显下降,降低了时间复杂度,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对图像篡改部分的平移、缩放和旋转操作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这三种操作对应的F1值分别可达86.8%,88.4%,88.5%.结论 SIFT算法和CIE Lab颜色模型提取的特征能够较好地满足检测复制-移动篡改图像的要求,颜色信息能够有效地改善特征匹配效果,KNN算法能够成功地排除异常匹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SIFT CIE Lab 复制-移动篡改图像 K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区域复制图像篡改盲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潘梅 孙容海 吴建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9期161-164,17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盲检测技术,该技术先对图像进行两次分块得到两个子块集,分别对这两个子块集中的子块进行小波变换,将最大变换尺度的小波近似系数以向量形式表示各子块,一个子块集组成一个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这两个特征...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盲检测技术,该技术先对图像进行两次分块得到两个子块集,分别对这两个子块集中的子块进行小波变换,将最大变换尺度的小波近似系数以向量形式表示各子块,一个子块集组成一个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这两个特征矩阵进行二次特征提取,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二次提取后的子块特征进行篡改检测,标记出篡改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降低运算复杂度的基础上,不仅能较好地检测进行了多处复制粘贴篡改的图像,且在抗高斯模糊、JPEG有损压缩和噪声方面都有较强的鲁棒性,尤其在篡改图像经过滤波和加性噪声混合严重干扰后,仍能检测出大部分篡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图像篡改: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模式噪声特性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本娟 黎小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针对传统基于传感器模式噪声特性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由于需要知道参考图像数据库因而应用局限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子空间投影的图像篡改检测框架,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核主成分分析(KPCA)实现了... 针对传统基于传感器模式噪声特性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由于需要知道参考图像数据库因而应用局限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子空间投影的图像篡改检测框架,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核主成分分析(KPCA)实现了基于图像噪声特性的篡改检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子空间方法 传感器模式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系数相关性的图像篡改盲检测及定位
18
作者 张娜 王阿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1期199-203,共5页
分析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信号突变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图像信息相关性的强弱,实现对图像的篡改部分进行检测。由于对图像进行篡改操作之后,通常会在两幅图像的结合处出现突变点(或者奇异点),形成强边缘。因此,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 分析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信号突变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图像信息相关性的强弱,实现对图像的篡改部分进行检测。由于对图像进行篡改操作之后,通常会在两幅图像的结合处出现突变点(或者奇异点),形成强边缘。因此,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求得模极大值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的结果,根据拟合误差的大小对图像的强边缘进行检测定位,再通过图像分块之间相关性的强弱,对篡改区域进行更准确的篡改检测和定位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到篡改信息,并且可对图像中的篡改部分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小波变换 多分辨率分析 突变点检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亮度特征耦合信息量制约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
19
作者 王欣 徐平平 吴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740-13746,共7页
为了克服当前较多图像篡改检测算法主要通过比较特征点的距离来完成伪造内容的识别,忽略了特征点邻域所含的信息量,导致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多的漏检和误检等问题,采用图像的亮度特征和信息量特征,设计了一种新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首先,引... 为了克服当前较多图像篡改检测算法主要通过比较特征点的距离来完成伪造内容的识别,忽略了特征点邻域所含的信息量,导致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多的漏检和误检等问题,采用图像的亮度特征和信息量特征,设计了一种新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首先,引入Forstner算子,计算图像像素点的Robert梯度,从图像中精确获取特征点;其次,在图像特征的邻域中,通过均值模型来计算图像的亮度特征,将其与像素点的灰度差异特征相结合,以构造健壮的特征向量;再次,采用互相关函数来计算图像特征的关联度,采用信息熵来评估图像特征邻域所含信息量;并以图像特征间的关联度与信息量特征为依据,对图像特征进行匹配;最后,利用图像特征的特征向量,获取匹配点间的距离值,实现匹配点的归类,获取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当下篡改检测算法相比,在多种几何内容变化下,所提算法具备更高的检测准确度,所含的漏检和误检信息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 FORSTNER算子 亮度特征 灰度差异特征 互相关方程 信息熵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图像篡改检测区域选取性能的FCR-CNN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晓燕 左鑫兰 +3 位作者 但志平 吴义熔 董方敏 孙水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0-568,共9页
图像篡改检测不同于目标检测,篡改检测更加关注篡改伪像这一目标而非图像内容本身,需要学习更加丰富的特征.为提高图像篡改检测区域选取性能,提出一种将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FPN)模型与级联区域卷积神经网络(casca... 图像篡改检测不同于目标检测,篡改检测更加关注篡改伪像这一目标而非图像内容本身,需要学习更加丰富的特征.为提高图像篡改检测区域选取性能,提出一种将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FPN)模型与级联区域卷积神经网络(cascade reg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ascade R-CNN)模型相结合的FCR-CNN模型.首先将FPN模型提取的多尺度篡改特征输入到区域建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 RPN),然后由RPN输出篡改分类分数和区域建议框,最后将区域建议框输入到3阶段Cascade R-CNN进行检测.此外,系统地对FCR-CNN模型的损失函数进行了分析.基于CASIA, Columbia和NC2016数据集,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FCR-CNN模型能够有效地检测与定位篡改区域;其中,在CASIA数据集上,其与FPN模型和Cascade R-CNN模型相比, F1分数分别提高了6.0%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特征金字塔网络 级联区域卷积网络 区域建议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