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地输气管道爆炸驱动的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利琼 陈颖 许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8-2354,共7页
为探究埋地输气管道爆炸驱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规律,利用ANSYS软件模拟仿真天然气管道爆炸过程,通过改变管道埋深、壁厚、敷设夹角三个主要因素得到道路不同点处超压峰值,与安全评定准则相对比得出人和物安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埋... 为探究埋地输气管道爆炸驱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规律,利用ANSYS软件模拟仿真天然气管道爆炸过程,通过改变管道埋深、壁厚、敷设夹角三个主要因素得到道路不同点处超压峰值,与安全评定准则相对比得出人和物安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埋深对道路超压峰值影响显著,在单一变量改变下,道路超压峰值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小,埋深超过5 m时,爆炸冲击波不足以破坏路面且对人和建筑物造成影响;管道壁厚改变时道路超压峰值呈现“增加-减少”趋势,壁厚为15 mm时,超压峰值达到顶峰,当壁厚达到20 mm后,爆炸冲击波不足以对人和物形成伤害;管道敷设夹角改变时道路超压峰值呈现减小的趋势,管道爆炸点正上方处无安全敷设角度,当敷设角度为60°时,道路其余位置均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爆炸 超压峰值 有限元分析 安全评价 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对邻管的冲击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文霞 姚安林 +1 位作者 陈谦 徐涛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针对隧道内输气管道泄漏发生爆炸对相邻管道的潜在威胁,基于泄漏率的求解,得到爆炸气体的扩散分布规律,确定蒸气云爆炸的TNT当量;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泄漏尺寸、爆心距和风速下,邻管对爆炸... 针对隧道内输气管道泄漏发生爆炸对相邻管道的潜在威胁,基于泄漏率的求解,得到爆炸气体的扩散分布规律,确定蒸气云爆炸的TNT当量;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泄漏尺寸、爆心距和风速下,邻管对爆炸冲击的动力学响应。基于峰值振速的经验公式的验证,表明所采用的管隧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内压和爆炸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隧道内管道的等效应力和速度会出现多个峰值,有别于开敞空间的爆炸规律;泄漏尺寸越小、爆心距和风速越大,管道的动力响应越小;相比爆心距和风速,管道的动力响应峰值对泄漏尺寸的变化更敏感。研究成果可为管隧结构在极端情况下的事故预防和维护抢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并行输气管道 管道爆炸 邻管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道爆炸数值模拟的架空天然气管道并行间距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德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从天然气管道失效泄漏引发爆炸现象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架空管道泄露模型,应用Matlab计算出管道泄露总量中参与爆炸的体积,通过TNT当量法将体积值转化为管道爆炸模型的初始当量。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管道爆炸物理模型,计算不同并... 从天然气管道失效泄漏引发爆炸现象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架空管道泄露模型,应用Matlab计算出管道泄露总量中参与爆炸的体积,通过TNT当量法将体积值转化为管道爆炸模型的初始当量。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管道爆炸物理模型,计算不同并行间距下管道受并行管线爆炸冲击超压及变形量。依据管道椭圆应变准则评定不同并行间距下管道受冲击变形风险。结果表明:架空管线受并行天然气管线爆炸冲击产生的变形破坏为超压破坏和冲量破坏两种形式。架空管道大变形位置为正对爆炸源最近点和背对爆炸源最远点。架空天然气管道安全并行间距:一级和二级风险距离分别为0~2和2~5m,三级风险距离为5m以上。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管道 TNT当量法 管道爆炸 并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垫层对埋地管道爆炸超压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贵磊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100,共6页
城市内埋地油气管道多,距离居民生活区域近,隐患大,爆炸后果影响严重。以某条市内油气管线泄露爆炸为例,通过设置埋地管道下方为土壤、混凝土和空气等三种不同工况,基于ANSYS/LS-DYNA对管道爆炸后不同工况下空气中的冲击波超压衰减规律... 城市内埋地油气管道多,距离居民生活区域近,隐患大,爆炸后果影响严重。以某条市内油气管线泄露爆炸为例,通过设置埋地管道下方为土壤、混凝土和空气等三种不同工况,基于ANSYS/LS-DYNA对管道爆炸后不同工况下空气中的冲击波超压衰减规律进行分析。管道敷设深度为1.2 m,与居民楼直线距离为19 m,管道上方覆盖材料为土壤,在地面处铺设混凝土厚度0.15 m。以距离埋地管道5 m、10 m、15 m及19 m四个不同位置为例分析超压的变化特点,并对18 m处距地面高度分别为0.5 m、1.0 m、1.4 m三个不同位置处的超压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类型垫层对冲击波超压的影响差异显著,靠近管道位置处,采用空气柱作为垫层时,其对应的超压相比土壤及混凝土垫层均大大降低。因此,应针对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不同距离,设置不同类型的垫层来降低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管道爆炸 超压 衰减规律 不同垫层 ANSYS/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的管道爆炸后果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洋 马利 +2 位作者 郑津洋 张帆 张安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35,共7页
针对管道爆炸后果模拟中存在的伴随变形与断裂的流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计及计算稳定性的流固耦合算法,对在内部气体爆炸作用下的管道动态断裂及爆炸流场发展进行耦合仿真.采用单元删除技术并植入应变率-应变双变量失效准则来模拟管道的... 针对管道爆炸后果模拟中存在的伴随变形与断裂的流固耦合问题,提出一种计及计算稳定性的流固耦合算法,对在内部气体爆炸作用下的管道动态断裂及爆炸流场发展进行耦合仿真.采用单元删除技术并植入应变率-应变双变量失效准则来模拟管道的裂纹扩展,将模拟得到的管道断裂形貌及压力历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管道爆炸的后果,并将管道外峰值压力的模拟值与现有方法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效应时管道外2个测点的峰值压力分别为不考虑该效应时的83.1%和62.2%.相比难以计及爆炸流场与管道相互作用的半经验模型和传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预测管道内气体爆炸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管道爆炸 失效模式 瞬态断裂 峰值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高压输气管道爆炸地面振动的原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华原 龙源 +3 位作者 谢全民 宋歌 周游 殷勤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共11页
针对浅埋高压输气管道爆炸产生的地面振动效应,采用现场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展开研究。组织实施了全尺寸天然气管道爆炸试验,掌握了高压输气管道爆炸地面振动的量级范围以及衰减规律。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埋地高压天然气管道爆炸造... 针对浅埋高压输气管道爆炸产生的地面振动效应,采用现场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展开研究。组织实施了全尺寸天然气管道爆炸试验,掌握了高压输气管道爆炸地面振动的量级范围以及衰减规律。经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埋地高压天然气管道爆炸造成的地面振动主要产生于物理爆炸过程中,随后发生的天然气爆燃过程并未产生明显的地面振动。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程序LS-Dyna建立了高压输气管道爆炸试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了管道爆炸瞬间管内气体-管壁-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应力分布以及裂纹扩展规律。由计算结果分析得到,管道开裂是由于内部高压气体推动管壁向两侧扩展在裂纹尖端处形成了应力集中,管壁冲击土体的速度可达50 m/s,冲击产生的塑性状态向远处传播逐渐衰减为弹性应力波,即形成了地面振动效应。研究成果揭示了高压气体管道爆炸地面振动的主要成因,可为爆炸事故振动预防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爆炸 地面振动 衰减规律 管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寸干线输气管道爆炸地振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频分布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华原 龙源 +3 位作者 李兴华 钟明寿 周辉 吴建源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5,共9页
针对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爆炸振动危害效应展开研究,组织实施了全尺寸天然气管道爆炸试验。经数据分析发现,天然气管道爆炸地振动的衰减更加符合指数分布而非传统幂率分布,且其振动强度在空间内分布不均匀,存在特定方向振动加强的现... 针对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爆炸振动危害效应展开研究,组织实施了全尺寸天然气管道爆炸试验。经数据分析发现,天然气管道爆炸地振动的衰减更加符合指数分布而非传统幂率分布,且其振动强度在空间内分布不均匀,存在特定方向振动加强的现象。采用改进型的MP-WVD算法分析得到天然气管道爆炸地振动的时频特性,其振动的主要频率范围为10~20 Hz,持续时间为0.1~0.2 s。存在多次加载特性,瑞利波成分强于勒夫波成分。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管道施工安全设计以及事故现场勘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爆炸 指数衰减 振动时频特性 安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法的含缺陷输气管道爆炸冲击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晓建 姚安林 +2 位作者 徐涛龙 蒋宏业 李又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2,共8页
针对大口径埋地输气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对并行含体积缺陷邻管的冲击行为,利用LS-DYNA和LS-PREPOST有限元软件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单元法的管-土-炸药耦合模型,分析不同缺陷深度、不同缺陷表面积、不同缺陷位置和不同爆心距下... 针对大口径埋地输气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对并行含体积缺陷邻管的冲击行为,利用LS-DYNA和LS-PREPOST有限元软件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单元法的管-土-炸药耦合模型,分析不同缺陷深度、不同缺陷表面积、不同缺陷位置和不同爆心距下邻管的动力响应;基于爆腔预估公式和峰值振速经验公式,验证了所建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设计算例开展多工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迎爆面上的缺陷处为动力响应的热点区域,最大响应特征值(应力、位移与振速)位于缺陷中心处,随缺陷深度的增加或管间距的减小特征值增速由平缓到急剧;相比缺陷位置和表面尺寸对管道的扰动程度,缺陷深度和爆心距对管道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在本研究的条件下,建议埋地并行输气管道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5.16 m,且腐蚀深度不大于管道壁厚的0.633 6倍。研究结果可为埋地输气管道极端灾害下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为并行管道可能的抗爆隔爆设计提供模拟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输气管道 管道物理爆炸 点蚀缺陷 SPH-FEM耦合法 爆心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管道内爆炸效应数值仿真分析
9
作者 黄鎏炜 钱笠君 张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共6页
LNG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其可通过管道从燃料舱输送到气体燃料发动机,在此过程中管道易发生爆炸类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LNG管道内爆炸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采用Ansys/Lsdyna开展甲烷爆炸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甲烷在无抑爆和抑爆工况... LNG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其可通过管道从燃料舱输送到气体燃料发动机,在此过程中管道易发生爆炸类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LNG管道内爆炸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采用Ansys/Lsdyna开展甲烷爆炸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甲烷在无抑爆和抑爆工况下的爆炸破坏特性,并研究在多种不同比例的爆炸压力下2块挡板应力场、应变场及能量场的分布趋势,得出终端接收的能量与爆腔的爆炸压力呈正相关关系等结论,为后续LNG燃料系统结构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燃料动力船 甲烷爆炸 管道爆炸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交叉论的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预防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涛 吕淑然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
为预防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再发生,基于轨迹交叉论对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特大爆炸事故深入分析,得出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研究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现... 为预防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再发生,基于轨迹交叉论对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特大爆炸事故深入分析,得出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研究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现场处置人员采取不当应急处置措施和石油管道泄漏大量原油而处于不安全状态。用轨迹交叉论能系统挖掘出石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据此,提出石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明确、隐患排查要彻底;石化企业要有合格的石油管道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预演;石化企业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切实履行其职责,以预防此类事故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管道 管道爆炸 管道泄漏 轨迹交叉论 应急措施 隐患排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的瓦斯爆炸传播试验性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薛少谦 蔡周全 李新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相同点火能量和点火位置情况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瓦斯浓度时,低浓度瓦斯爆炸在管道中火焰速度、时间和冲击波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应用中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管道瓦斯爆炸 火焰速度 压力峰值 安全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700mm管道内瓦斯爆炸及抑爆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周全 李永怀 程方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34,92,共4页
为了保障低浓度瓦斯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利用直径700 mm、长96 m的管道模拟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进行了全管道瓦斯爆炸传播及抑爆试验。瓦斯爆炸传播试验表明:瓦斯爆炸压力由爆炸源起至50 m区间有减小的趋势,50 m后明显增大,封膜前段压力... 为了保障低浓度瓦斯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利用直径700 mm、长96 m的管道模拟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进行了全管道瓦斯爆炸传播及抑爆试验。瓦斯爆炸传播试验表明:瓦斯爆炸压力由爆炸源起至50 m区间有减小的趋势,50 m后明显增大,封膜前段压力大幅上升;火焰速度随距离增大逐渐增大,过50 m后火焰速度明显增加。抑爆试验采用的抑爆装置由火焰传感器、抑爆器、控制器组成,喷洒滞后时间不大于15 ms,抑爆试验表明:抑爆装置能在距爆炸源25 m处有效扑灭爆炸火焰,能防止后部瓦斯参与爆炸,并使后部压力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瓦斯爆炸 抑爆装置 抑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中纳米二氧化硅、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气固混合物抑制瓦斯爆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克 王跃胜 +4 位作者 纪虹 郑凯 邢志祥 毕海普 蒋军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6,共9页
为提高单组分抑制剂对管道中瓦斯爆炸的抑爆性能,减少瓦斯爆炸的危害,选用3种单组分抑制剂,即0.10 g/L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粉体、4%的二氧化碳(CO_(2))气体、4%的七氟丙烷(FM-200)气体,自行搭建小型可视化瓦斯爆炸管道试验平台,研究... 为提高单组分抑制剂对管道中瓦斯爆炸的抑爆性能,减少瓦斯爆炸的危害,选用3种单组分抑制剂,即0.10 g/L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粉体、4%的二氧化碳(CO_(2))气体、4%的七氟丙烷(FM-200)气体,自行搭建小型可视化瓦斯爆炸管道试验平台,研究3种单组分抑制剂和气固两相混合抑制剂对管道中不同浓度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与抑爆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组分抑制剂反应中,对管道中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FM-200气体、纳米SiO_(2)粉体、CO_(2)气体;气固混合抑制剂反应中,对管道中瓦斯爆炸抑制的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FM-200和SiO_(2)气固混合物、CO_(2)-SiO_(2)气固混合物、纳米SiO_(2)粉体,即反应系统中FM-200和SiO_(2)气固混合物对管道中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最好;当瓦斯浓度分别为7%、9.5%和11%时,添加FM-200和SiO_(2)气固混合物,最大爆炸压力P_(ex)分别降低了39.3%、28.3%和38.2%,最大爆炸压力增长速率(dP/dt)_(ex)分别降低了32.9%、39.6%和53.3%,气体燃烧时间t_c分别提高了40.4%、40.1%和38.2%,表现出了协同抑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瓦斯爆炸 惰性气体 纳米二氧化硅粉体 抑爆效果 抑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文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6-91,共6页
以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事故风险率由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共同确定的原则,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建立了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风险... 以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事故风险率由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共同确定的原则,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建立了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终应用风险矩阵法直观显示出该事故的风险等级。以某钢铁企业为例说明完整的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的风险模糊综合评判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反映该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的风险实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判 动力管道物理爆炸 风险矩阵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盐类超细水雾抑制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炸的差异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海林 翟汝鹏 +2 位作者 李第辉 项海军 杨永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50,共12页
针对管道输送可燃气体时爆炸引发的连锁安全问题,自行搭建了两节管道预混气爆炸传播及抑爆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盐类质量分数和不同雾通量的盐类超细水雾抑制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炸的系列实验。基于火灾学... 针对管道输送可燃气体时爆炸引发的连锁安全问题,自行搭建了两节管道预混气爆炸传播及抑爆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盐类质量分数和不同雾通量的盐类超细水雾抑制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炸的系列实验。基于火灾学和爆炸学理论,深入探讨了不同实验工况下爆炸超压振荡曲线、最大超压峰值、爆炸火焰阵面位置、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和火焰结构演化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随着盐类添加剂(NaCl、NaHCO3和MgCl2)质量分数和雾通量的增大,最大爆炸超压峰值相对于纯水超细水雾作用时呈不同幅度下降,爆炸超压振荡曲线上升趋势缓慢,火焰平均传播速度下降趋势明显。爆炸火焰锋面在管道B内呈现不同次数的后退现象,到达管道末端的时间较无细水雾和纯水超细水雾下延迟效应明显。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含NaCl超细水雾在弱化爆炸超压、延缓火焰锋面推进、降低火焰平均传播速度以及火焰后退次数方面均优于含MgCl2和NaHCO3超细水雾。主要原因在于,阴离子Cl^−销毁链式爆炸反应中OH·、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HCO3^-,阳离子Na+销毁爆炸反应中OH·、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类超细水雾 管道预混气爆炸 爆炸超压振荡曲线 火焰后退次数 自由基销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敏 李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9-53,共5页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使用设备时操作不当和设备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对设备超压原理分析和平板冻结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液比例进行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 ,停机时 ,在室温 35℃的条件下 ,蒸发器中的充液比例达到 0 .86 0 5... 平板冻结器超压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使用设备时操作不当和设备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对设备超压原理分析和平板冻结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液比例进行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 ,停机时 ,在室温 35℃的条件下 ,蒸发器中的充液比例达到 0 .86 0 5时 ,会引起蒸发器发生超压而爆炸。当蒸发器中充液比例在 0 .86 0 5以下时发生的超压事故 ,肯定存在设备质量不过关的因素 ;而当充液比例在 0 .86 0 5或以上时发生的超压事故 ,则是由误操作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冻结器 超压事故 充液比例 液氨 管道爆炸 食品速冻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和粉尘燃爆机理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宁 刘超 +4 位作者 刘珈铨 刘晅亚 赵会军 袁雄军 黄维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0-84,共5页
设计了一种多结构、多段式气体、粉尘燃爆机理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可实现直管、弯管和分叉管自由组合,可以模拟各种工业实际工况下气云、粉尘燃爆实验,探究燃爆事故机理,提出事故防治技术措施。详细阐述了实验平台功能需求、平台构成... 设计了一种多结构、多段式气体、粉尘燃爆机理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可实现直管、弯管和分叉管自由组合,可以模拟各种工业实际工况下气云、粉尘燃爆实验,探究燃爆事故机理,提出事故防治技术措施。详细阐述了实验平台功能需求、平台构成、爆炸管段设计计算、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燃烧爆炸的基本现象、爆炸效应及爆炸机理,掌握燃烧、爆炸测试中高频数据采集、处理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可燃气体、粉尘燃烧爆炸规律与防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系统 教学实验 爆炸测试 爆炸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