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反应器中制备环氧大豆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巧云 石昌富 杨锦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4-67,共4页
研究在管道反应器中采用连续化工艺方法,以大豆油、85%甲酸和70%双氧水为原料,经环氧化制得环氧大豆油.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大豆油)∶m(70%双氧水)∶m... 研究在管道反应器中采用连续化工艺方法,以大豆油、85%甲酸和70%双氧水为原料,经环氧化制得环氧大豆油.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大豆油)∶m(70%双氧水)∶m(85%甲酸)=1∶0.55∶0.085,反应时间15min,反应温度90℃,反应器内压力0.75 ~0.85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环氧值最高达6.5%.与釜式反应器方法相比,此方法反应时间大幅缩短,产品环氧值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反应器 环氧大豆油 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反应器中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巧云 石昌富 杨锦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19-1422,共4页
研究在管道反应器中采用连续化工艺方法,以质量分数70%的双氧水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其改善了传统的间歇工艺方法、釜式反应器中生产环氧脂肪酸甲酯产品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 研究在管道反应器中采用连续化工艺方法,以质量分数70%的双氧水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其改善了传统的间歇工艺方法、釜式反应器中生产环氧脂肪酸甲酯产品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m(脂肪酸甲酯)∶m(双氧水)∶m(甲酸)=1∶0.6∶0.05、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90℃,在该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环氧值高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反应 环氧脂肪酸甲酯 管道反应器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反应器中轴对称扩散模型的精确解
3
作者 邵善根 文必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对Hill,CharlesG所著《化学工程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引论》中对于管道中轴对称扩散问题的一个数学模型:.提出了一个求精确解的方法。
关键词 反应器 扩散模型 管道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反应器技术新进展
4
作者 周玉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1-22,15,共3页
管道反应器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磷铵生产。最近,该技术进一步开发用于硝铵生产,其特点是在不用浓缩情况下,用58%的硝酸生产92%—93%的硝铵产品,投资比硝铵传统加压中和法低30%。
关键词 管道反应器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吸附强化长距离输水管道反应器净水效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艳 朱光灿 +1 位作者 石晶晶 王卫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1-806,共6页
模拟实际原水输水管道,构建了长距离管道生物化学反应器,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管道中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为8 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7 mg/L时,COD_(Mn),TOC,DOC... 模拟实际原水输水管道,构建了长距离管道生物化学反应器,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管道中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为8 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7 mg/L时,COD_(Mn),TOC,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1.2%,45.9%,56.5%和70.6%,分别比未加粉末活性炭时提高了34.5%,34.8%,42.1%和57.0%;而粉末活性炭对藻类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同时,微囊藻毒素-LR、六氯苯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1%,42.1%和49.0%,提高了49.3%,31.4%和31.2%.粉末活性炭能够有效抑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因此,针对污染较严重的水源水或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向管道内投加粉末活性炭能有效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长距离管道生物化学反应器 粉末活性炭 微量有机污染物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产氢的管道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6
作者 徐斐 何定兵 +1 位作者 何耀宗 华泽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0-954,共5页
选择单细胞真核绿藻莱茵衣藻-SE(Chlamydomonas rdahardtii-SE)为研究对象,从克服"自屏蔽"现象、达到产氢过程对厌氧的严格要求以及便于产氢过程中重要参数的监控多个角度入手,设计了适用于莱茵衣藻"两步法"产氢的... 选择单细胞真核绿藻莱茵衣藻-SE(Chlamydomonas rdahardtii-SE)为研究对象,从克服"自屏蔽"现象、达到产氢过程对厌氧的严格要求以及便于产氢过程中重要参数的监控多个角度入手,设计了适用于莱茵衣藻"两步法"产氢的正弦波浪形的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并对其产氢工艺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发现,管径、光照强度和流速对莱茵衣藻-SE的产氢体积影响明显;当采用10mm管径、75μE·m^(-2)·s^(-1)的实获光照强度和1.0L·min^(-1)流速时,其产氢量最大可达到29.3mL/400mL PBR,且可以避免"光抑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SE 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 “两步法”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桃 梁斌 +1 位作者 李茂涛 鲁厚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7,10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实验室200 L规模的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不锈钢底座及支架、光反应管、溶氧解析槽、循环系统、进气系统、光照系统及清洗装置。光反应管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管径10 cm。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200 L,采用日光灯灯组为光源系... 设计了一种实验室200 L规模的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不锈钢底座及支架、光反应管、溶氧解析槽、循环系统、进气系统、光照系统及清洗装置。光反应管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管径10 cm。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200 L,采用日光灯灯组为光源系统,以低速离心泵配合变频器控制循环流速,以鼓入空气或二氧化碳微泡形式补充碳源,采用自制的微藻附壁清洗器,能方便、快速清洗光反应管内壁。实验证实,利用此装置培养微藻明显优于传统小规模的三角瓶微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袋式和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布 陈煜 +6 位作者 李曦 李娇妮 臧战 石耀华 VASQUEZ Hebert Ely 郑兴 顾志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为探索湛江等鞭金藻室内大规模培养的可行性,分析比较了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和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密度、比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在1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 为探索湛江等鞭金藻室内大规模培养的可行性,分析比较了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和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密度、比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在1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为16 d。结果显示,在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式下,藻密度可达1.97×10^(6) cells/mL,显著高于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的藻密度(0.99×10^(6) cells/mL)(P<0.05);两种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达到0.3967、0.3275/d;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模式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最高总蛋白、最大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44、0.92、107.2677、9.5878 mg/L,最大生物量(干质量)为0.1601 g/L,聚乙烯袋培养模式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最高总蛋白、最大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26、0.52、62.5645、5.5591 mg/L,最大生物量(干质量)为0.0986 g/L,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模式显著高于聚乙烯袋培养模式(P<0.05)。结果表明,对于湛江等鞭金藻的培养,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较优的培养模式,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等鞭金藻 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 聚乙烯袋 比生长速率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连续均液相合成醇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忠保 范存良 高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9-62,共4页
利用连续管式反应器对以KOH为催化剂的均液相月桂醇乙氧基化反应合成醇醚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其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和反应速度常数k。测得活化能为82.81kJ/mol,比普通搅拌反应釜测得的值约高30%,连续管式反应... 利用连续管式反应器对以KOH为催化剂的均液相月桂醇乙氧基化反应合成醇醚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其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和反应速度常数k。测得活化能为82.81kJ/mol,比普通搅拌反应釜测得的值约高30%,连续管式反应器所得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醚 管道反应器 合成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化合成间溴苯酚新工艺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强 李银革 +1 位作者 刘伟 陈新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92-2194,共3页
为了解决间溴苯酚在传统釜式生产过程中的返混而造成的偶合副反应问题,采用管道化方式进行间溴苯酚的合成.以间溴苯胺、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水解反应合成间溴苯酚.采用管式反应器替代釜式反应器克服了由于产物与重氮盐返... 为了解决间溴苯酚在传统釜式生产过程中的返混而造成的偶合副反应问题,采用管道化方式进行间溴苯酚的合成.以间溴苯胺、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水解反应合成间溴苯酚.采用管式反应器替代釜式反应器克服了由于产物与重氮盐返混而造成的偶合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水解反应的选择性.水解产物经甲苯萃取再经减压精馏进行精制,所得产品的纯度及化学结构由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产品收率为91%,纯度达到99%以上.主要考察了管式反应器中滴加速度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滴加速度为8 mL/min时得到最高的反应收率,反应中水解反应液可以套用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溴苯酚 重氮化 管道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化制备吡喃葡萄糖胺类化合物
11
作者 王帅 钱超 +1 位作者 刘振兴 陈新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6,689,共5页
以葡萄糖和有机胺为原料,采用管道化反应器合成了3种吡喃葡萄糖胺类化合物:N-(2-羟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胺、N-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胺和N-环己基-β-D-吡喃葡萄糖胺,收率分别达到94.3%、98.1%和95.7%,所得产品纯度高,色... 以葡萄糖和有机胺为原料,采用管道化反应器合成了3种吡喃葡萄糖胺类化合物:N-(2-羟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胺、N-丁基-β-D-吡喃葡萄糖胺和N-环己基-β-D-吡喃葡萄糖胺,收率分别达到94.3%、98.1%和95.7%,所得产品纯度高,色泽好.产品分别通过ESI—MS、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并重点研究了N-(2-羟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胺的合成工艺,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甲醇水溶液作为反应溶剂,乙醇胺与葡萄糖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1.0~2.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吡喃葡萄糖胺 管道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连续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督 苏有勇 +1 位作者 王华 包桂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8,共3页
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提出了管道式连续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0%,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0.8%,反应温度60℃,物料流速0.17 mL/... 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提出了管道式连续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0%,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0.8%,反应温度60℃,物料流速0.17 mL/m in的条件下,菜籽油转化率达92.92%。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连续、产物分离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管道式酯交换反应器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