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装配偏差下的飞机管路连接件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夏芝玮 钱进 陈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为解决飞机管路连接件在装配过程中对密封性能影响的问题,首先根据管路连接件的实际结构,建立飞机管路连接件有限元模型。根据现有轴向预紧力和拧紧力矩的转化公式对轴向预紧力和拧紧力矩进行转换,方便后续仿真分析中对管路连接件轴向... 为解决飞机管路连接件在装配过程中对密封性能影响的问题,首先根据管路连接件的实际结构,建立飞机管路连接件有限元模型。根据现有轴向预紧力和拧紧力矩的转化公式对轴向预紧力和拧紧力矩进行转换,方便后续仿真分析中对管路连接件轴向预紧力的施加。随后对管路连接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根据现行航标规定得出不同拧紧力矩与装配偏差对密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偏差均会对管路密封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轴向偏差对管路密封性能影响最大。为减少装配偏差对管路密封性能的影响,应首先避免装配过程中产生正轴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连接 密封性 装配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路连接件粗糙表面接触力学与密封性能分析
2
作者 钱进 陈果 +2 位作者 赵正大 张旭 陈雪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9,共8页
为研究真实管道连接件在拧紧力矩作用下的接触状态和密封机制,从而有效控制管路密封性能,以真实管路连接件为研究对象,对粗糙接触表面真实接触形貌数据进行实测,通过逆向建模工程建立粗糙接触表面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得... 为研究真实管道连接件在拧紧力矩作用下的接触状态和密封机制,从而有效控制管路密封性能,以真实管路连接件为研究对象,对粗糙接触表面真实接触形貌数据进行实测,通过逆向建模工程建立粗糙接触表面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得出真实接触面积比与平均接触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始施加位移载荷时同时发生弹性与塑性变形,随着载荷的增加,发生塑性变形区域越来越大,形成真实接触区域部分也逐渐增加。基于逾渗理论对接触界面进行栅格化模型模拟,通过寻径算法得出接触界面达到密封时所需要的最小真实接触面积比,结合仿真结果得到管路连接件接触表面达到密封时所需要的最小接触应力值。研究结果为管路连接件密封性能仿真分析提供重要密封评判指标,也进一步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管接头密封条件下的最小拧紧力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管路连接 接触分析 栅格模型 密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与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汽车管路连接件表面缺陷图像去噪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泽青 李超 +2 位作者 黄凤荣 彭凯 刘丽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共8页
由于汽车管路连接件表面缺陷图像中的高频噪声和椒盐斑状噪声直接影响缺陷特征提取的精度,提出一种小波与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去噪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解,分离出高频信号与高频噪声,并将噪声滤除,然后由灰度值变化... 由于汽车管路连接件表面缺陷图像中的高频噪声和椒盐斑状噪声直接影响缺陷特征提取的精度,提出一种小波与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去噪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分解,分离出高频信号与高频噪声,并将噪声滤除,然后由灰度值变化曲线统计得到缺陷灰度分界阈值,结合中值滤波算法自适应地滤除椒盐斑状噪声以保护缺陷特征边缘,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线性增强,使缺陷边缘轮廓更加清晰,最后采用Sobel边缘算子算法分别对中值滤波、小波滤波、高斯滤波及新方法去噪后的图像进行缺陷特征提取以对比分析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峰值信噪比(PSNR)分别比中值滤波、小波滤波及高斯滤波提高了10.70%、8.99%和8.87%;结构相似度(SSIM)分别提高了21.82%、23.34%和11.54%,说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缺陷细节形状特征提取的准确性,适用于汽车管路连接件表面缺陷的检测与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管路连接 表面缺陷 图像去噪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防松管路连接副的接触特性分析
4
作者 刘玉 王建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50,共6页
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副,研究了其在安装过程和松动过程中的接触特性。首先,将连接副的安装—松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这3个阶段的摩擦力和接触压力进行了解析推导,分析了摩擦力和接触压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建立了管路连接副... 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副,研究了其在安装过程和松动过程中的接触特性。首先,将连接副的安装—松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这3个阶段的摩擦力和接触压力进行了解析推导,分析了摩擦力和接触压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建立了管路连接副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瞬态分析。最后,基于施加位移载荷的方法模拟了连接副的安装和松动过程,研究了接触面的滑移量、接触压力、摩擦力和接触压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预紧力对连接副接触压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动过程在滑移点前后可以分为2个阶段,这2个阶段中接触面的接触特性有明显区别;连接副接触面的接触特性只与接触面参数和预紧力大小相关,与管径、材料等其他因素无关。本文研究的安装与松动过程中接触特性变化规律在工程上可以指导新型管路连接副的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连接 接触特性 有限元法 松动 迟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管路连接件装配偏差对密封性影响的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旭 夏芝玮 +2 位作者 樊新田 张杰毅 陈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107,共9页
为研究管道装配偏差对管路连接件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管道连接件模型,提出有效密封的判定条件,并通过静力学仿真分析管接头接触面摩擦因数、管道装配偏差(轴向、径向及角度)对管接头连接件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拧紧力矩的增加... 为研究管道装配偏差对管路连接件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管道连接件模型,提出有效密封的判定条件,并通过静力学仿真分析管接头接触面摩擦因数、管道装配偏差(轴向、径向及角度)对管接头连接件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拧紧力矩的增加会使密封性能增强,但超过某一极限值,管路连接件可能发生破坏;管接头与管道接触面的摩擦因数增加,密封性能降低;装配过程中的轴向偏差会降低密封性,甚至失去密封性;径向偏差和角度偏差会稍稍降低密封性,但管道会出现塑性变形。建立管道密封试验系统,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连接 装配应力 装配偏差 密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顶煤工作面以孔代巷抽采管路连接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润芝 刘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为解决放顶煤工作面生产期间上隅角瓦斯治理难题,提出采用大直径钻孔代替联络巷的方法抽采放顶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通过Fluent软件模拟腾晖煤业2-105放顶煤工作面自然情况下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及不同管路连接方式对采空区瓦斯浓... 为解决放顶煤工作面生产期间上隅角瓦斯治理难题,提出采用大直径钻孔代替联络巷的方法抽采放顶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通过Fluent软件模拟腾晖煤业2-105放顶煤工作面自然情况下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及不同管路连接方式对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抽采管路连接方式。模拟结果表明:横向大直径钻孔可代替联络巷治理高瓦斯放顶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问题;当抽采管路采用双孔双管路的连接方式时,上隅角的瓦斯体积分数为0.25%,瓦斯抽采效果最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1~6组大直径钻孔抽采纯量可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1.05、1.11、1.03、1.06、1.08、1.04 m^3/min,满足霍州煤电集团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上隅角瓦斯治理的预期要求;大直径钻孔抽采过程中上隅角瓦斯浓度均在可控范围内,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为0.32%~0.74%,当钻孔距离工作面20~25 m时,处于大直径钻孔对上隅角控制的薄弱时期,上隅角的瓦斯体积分数达到的最大值为0.74%;"以孔代巷"抽采技术可有效解决高瓦斯放顶煤工作面存在的瓦斯治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工作面 以孔代巷 抽采管路连接方式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气黄铜管路连接件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孙志强 李忠华 程树伟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2期98-101,113,共5页
根据高压氧气特殊的化学性质和高压氧气供应系统使用要求,参考航天QJ2889系列37。导管连接件标准,设计了DN4,DN10和DN20的黄铜球头、焊接直通等连接件,并进行了强度校核、强度及密封性试验。系统建设后经正式应用验证,确认黄铜连接件设... 根据高压氧气特殊的化学性质和高压氧气供应系统使用要求,参考航天QJ2889系列37。导管连接件标准,设计了DN4,DN10和DN20的黄铜球头、焊接直通等连接件,并进行了强度校核、强度及密封性试验。系统建设后经正式应用验证,确认黄铜连接件设计满足了高压氧气系统使用要求,解决了黄铜管路与不锈钢管路互连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气系统 黄铜管路连接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型管路连接件密封性能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武 刘军生 陈少斌 《火箭推进》 CAS 2010年第6期36-41,共6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推进系统管路中广泛使用的球面密封结构,选取四节点四边形板单元PLANE182作为基准单元对管路连接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管路连接件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位移场的函数表达式,分析了其密封机理,讨论了弹塑性变形对金属密封... 针对火箭发动机推进系统管路中广泛使用的球面密封结构,选取四节点四边形板单元PLANE182作为基准单元对管路连接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管路连接件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位移场的函数表达式,分析了其密封机理,讨论了弹塑性变形对金属密封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接触单元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和接触分析,并对管路连接件进行了耦合接触分析,在ANSYS平台上对耦合接触体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详细分析了管路连接件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型 管路连接 密封结构 性能分析 力学性能测试 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y 接触分析 非线性有限元法 四边形板单元 有限元计算 火箭发动机 函数表达式 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变形 应力场 应变场 位移场 推进系统 对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拖拉机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密封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展飞 常向阳 +1 位作者 罗静静 杨文娟 《农业工程》 2018年第5期18-22,共5页
大型拖拉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提升系统工作装置、液压输出、转向和润滑等大部分工作是通过液压系统来控制和执行的。液压管路作为液压能传递纽带,在液压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液压管路连接件的密封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大型拖拉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提升系统工作装置、液压输出、转向和润滑等大部分工作是通过液压系统来控制和执行的。液压管路作为液压能传递纽带,在液压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液压管路连接件的密封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大型拖拉机液压系统的管路密封方式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有效的液压管路密封措施,为大型拖拉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支撑,进而提高大型拖拉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拖拉机 液压系统 管路连接 密封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管路中连接头的磨粒流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景坡 凌洋 +2 位作者 杭伟 韦岚清 袁巨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128,共7页
针对液压管路中连接头零件管道内壁光整加工的问题,以液压管路接头零件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磨粒流光整加工液压管路连接头内壁的加工机理、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零件材料硬度选择了试验磨粒,通过对比加工磨料对管壁表面质量和材料去... 针对液压管路中连接头零件管道内壁光整加工的问题,以液压管路接头零件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磨粒流光整加工液压管路连接头内壁的加工机理、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零件材料硬度选择了试验磨粒,通过对比加工磨料对管壁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量的影响,得到了适用的液压管路连接头加工磨粒和工艺参数;分别选用碳化硅和金刚石作为加工磨粒,通过实验分析了磨粒流加工中磨粒对零件内壁表面的形貌、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粒流加工可以有效降低管道内表面粗糙度,粗糙度值由原始的400 nm~500 nm下降到200 nm以下;相比金刚石磨粒,采用碳化硅磨粒加工后形成的零件内壁表面粗糙度更低,且粗糙度值分布均匀性更好,材料去除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管路连接 磨粒流加工 加工工艺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连接管路的空气弹簧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广世 沈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1,共6页
利用气体热力学方程和流体力学输运公式推导了空气弹簧-连接管路-附加气室模式的空气弹簧动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连接管路的长短、管径大小以及管内气体质量对悬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空气弹簧 连接管路 附加气室 刚度 阻尼 动力学模型 气体质量 热力学方程 公式推导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管路对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刚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丽琴 李仲兴 郭继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53,57,共4页
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系统中连接管路对系统特性有重要影响,搭建使用管路连接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刚度特性试验系统,在(0.5—10)Hz的激振频率激励下,采用四种不同管路内径、三种不同管路长度的连接管路,对空气弹簧特性台架进行试... 带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系统中连接管路对系统特性有重要影响,搭建使用管路连接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刚度特性试验系统,在(0.5—10)Hz的激振频率激励下,采用四种不同管路内径、三种不同管路长度的连接管路,对空气弹簧特性台架进行试验,分析管路因素对弹簧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管路内径增大,系统刚度逐渐降低,当管路内径增大到一定值时,管路对空气弹簧刚度的影响比重变小;不同管路长度对系统动刚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频阶段,在同一频率下,系统动刚度随管路长度增加而增大;最后,通过试验对连接管路两端主、附气室气压的幅值差和相位差进行分析,验证了不同管路内径及长度对空气弹簧系统动刚度影响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连接管路 附加气室 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管路设计中连接件和多芯管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丕智 徐本川 +2 位作者 刘忠林 辛志民 张雪 《船海工程》 2013年第5期190-193,200,共5页
根据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半潜式起重居住生活海洋工程平台上的管路优化设计,总结出一种管路减少泄漏点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主要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管材(多芯管)和管路接头形式(挤压卡套),达到减少泄漏点的目的。
关键词 管路连接 管路接头 挤压式卡套 吞咽式卡套 多芯管 Tube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透析连接管路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静 王玲 +3 位作者 徐玮 朱亚梅 马逊 王蓉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8期2816-2816,共1页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在血液透析器之前串联血液灌流器,利用两种不同的优势互补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各种毒素,充分净化机体内环境,预防和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时需要通过连接...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在血液透析器之前串联血液灌流器,利用两种不同的优势互补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各种毒素,充分净化机体内环境,预防和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时需要通过连接管路将灌流器的静脉端与透析器的动脉端相连,常规的连接管路为一根两端有螺旋接口、中间有抽血点的软管。在应用中发现治疗过程中灌流器没有发生凝血,常规连接管路因为没有过滤作用,卸灌后继续透析,透析器及管路有凝血发生[2]。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透析连接管路,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连接管路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接管路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卸灌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静 吕小林 +4 位作者 朱亚梅 马逊 王蓉花 王玲 徐玮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9期2737-273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时应用不同连接管路连接血液灌流器和透析器,观察灌流结束卸灌后对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浸泡灌流器,使...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时应用不同连接管路连接血液灌流器和透析器,观察灌流结束卸灌后对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浸泡灌流器,使灌流器中吸附剂充分膨胀肝素化,达到最大吸附面积。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联合治疗2.5h,卸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1.5h。每人10次共100例次,HP串联HD时采用常规管路连接,每人10次共100例次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连接法。观察透析治疗结束后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卸灌后1例病人的透析器及管路有凝血现象发生,而常规管路生理盐水回血法卸灌后有9例病人的透析器及管路有不同程度的凝血现象发生。[结论]HP串联HD连接管路为带滤网管路连接法优于常规管路连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生理盐水回血法 连接管路 带滤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重联阀连接管路,提高安全性能
16
作者 马瑞东 《铁道机车车辆》 2002年第B12期97-98,共2页
装有重联装置的内燃机车 ,按规定的方式 ,是把单机的单独制动阀也纳入了重联系统之内。这样在单独行驶机车时 (无论单机、双机 )都必须对重联阀进行转换操作。一旦遗漏就会造成行驶的机车不能制动而发生事故。现在通过改变连接方式 ,使... 装有重联装置的内燃机车 ,按规定的方式 ,是把单机的单独制动阀也纳入了重联系统之内。这样在单独行驶机车时 (无论单机、双机 )都必须对重联阀进行转换操作。一旦遗漏就会造成行驶的机车不能制动而发生事故。现在通过改变连接方式 ,使机车的单独制动不经过重联装置 ,避免因遗漏操作程序造成行车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联阀 连接管路 安全性能 铁路运输 JZ-7制动机 行车安全 连接方式 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_4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作用阀连接管路的细微改造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青中 宋志刚 王言庄 《铁道机车车辆》 2007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DF4型内燃机车 连接管路 制动系统 改造 应急处理 列车运行 机车乘务员 机车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管路优化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志刚 丁国良 +1 位作者 浦晖 龙慧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5-1120,共6页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遗传编码方法和遗传操作算子,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换热器管路连接优化方法。在满足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实际制造工艺的约束条件下,以换热器管路连接最短为优化目标对一个实际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遗传编码方法和遗传操作算子,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换热器管路连接优化方法。在满足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实际制造工艺的约束条件下,以换热器管路连接最短为优化目标对一个实际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优化算法能够在5h内收敛,优化后的连接管长度缩短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管路连接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管路铺设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宜利 李荣 +1 位作者 封海波 赵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56-1560,共5页
设计了复杂机电产品3维管路铺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利用离散小球干涉检查方式探索路径控制点的方法,继而研究了空间位置规划、路径自动搜索及路径修改等管路铺设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管路的连通性、最小弯曲半径等约束检查,完成了管路... 设计了复杂机电产品3维管路铺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利用离散小球干涉检查方式探索路径控制点的方法,继而研究了空间位置规划、路径自动搜索及路径修改等管路铺设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管路的连通性、最小弯曲半径等约束检查,完成了管路的实体拆分,并以报表方式输出铺设结果。另外,为了提高铺设效率,建立了可扩充的标准连接件库。最后,给出了3维管路铺设实例,验证了该3维管路铺设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连接 关键点 铺设路径 3维管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及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翅片管换热器管路优化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志刚 丁国良 浦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44-2449,共6页
通过在现有方法中引入专业知识及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及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换热器管路连接优化方法。以一个实际翅片管换热器为例,在满足实际制造工艺的约束条件下,以换热器换热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通过在现有方法中引入专业知识及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及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换热器管路连接优化方法。以一个实际翅片管换热器为例,在满足实际制造工艺的约束条件下,以换热器换热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及遗传退火混合算法得到的最优管路连接中,各支路均匀交叉分布于空气流中,且所含换热管数目相等,避免了流体在不同支路之间换热不平衡的问题;优化后得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比优化前提高22%,比单纯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得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高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管路连接 知识 遗传退火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