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罗杰 刘楚吾 +2 位作者 唐洪超 李锋 陈加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单位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下降,管角螺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之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OR=aW-b、NR=cW-d,W与OR、NR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管角螺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杜涛 罗杰 +1 位作者 刘楚吾 陈加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9,共6页
在pH8.1~8.3、盐度27.5~29.5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胚胎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的卵子在发育过程中分为正常卵和败育卵;其胚胎发育过程属直接发生型;孵化率达80%以上的海水温度... 在pH8.1~8.3、盐度27.5~29.5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胚胎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的卵子在发育过程中分为正常卵和败育卵;其胚胎发育过程属直接发生型;孵化率达80%以上的海水温度范围为22.1~31.2℃;正常发育的胚胎5~9d能完全消耗卵囊内的败育卵并变为自身发育的营养物质,12~18d形成稚螺雏形,29~38d胚胎完成发育,形成稚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温度 卵囊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稚贝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杰 曹伏君 +1 位作者 刘楚吾 陈加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6,共7页
在水温28.6—29.5℃、pH8.2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稚贝[(壳高19.5±1.23)mm、体重(661.4±48.6)mg]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并用二点法计算出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范围。结果表明,管角螺稚贝适宜存活盐度和最... 在水温28.6—29.5℃、pH8.2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稚贝[(壳高19.5±1.23)mm、体重(661.4±48.6)mg]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并用二点法计算出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范围。结果表明,管角螺稚贝适宜存活盐度和最适存活盐度分别为17.7‰—40.8‰和25.1‰—35.9‰,适宜生长盐度和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7.5‰—39.9‰和27.8‰—33.2‰。在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内,稚贝壳高日平均增长率为0.358—0.397mm.d 1,体重日平均增长率为44.64—49.09mg.d 1。超出上述范围,其存活率下降、生长率降低。稚贝在盐度17.0‰和41.3‰的海水中适应20d后再分别移至盐度14.0‰和45.0‰的海水中,72 h后存活率分别为84.0%和96.0%,而直接把生活在盐度为30.5‰中的稚贝放入到盐度为14.0‰和45.0‰的海水,72h后其存活率为8.0%和0,可见稚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活海水盐度有关,经过驯化后的稚贝能够扩大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提高对盐度的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稚贝 盐度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及规格对管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罗杰 刘楚吾 +2 位作者 李锋 曾理想 陈加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海水温度28℃的条件下,实验室中研究了不同盐度(12,17,22,27,32)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个体大小对管角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盐度为12~27时,单位体质量管角螺耗氧率... 海水温度28℃的条件下,实验室中研究了不同盐度(12,17,22,27,32)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个体大小对管角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盐度为12~27时,单位体质量管角螺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27时达到最大值;盐度为27~32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管角螺的耗氧率降低。管角螺的软体部干质量与单位体质量耗氧率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呈负相关关系;盐度范围在12~27时,单位体质量的管角螺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27时达到最大;盐度为27~32时,随着盐度的升高管角螺的排氨率降低。管角螺的软体部干质量与单位体质量排氨率之间的关系也符合幂函数方程,呈负相关关系。不同规格管角螺的耗氧率、排氨率及O:N值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在27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规格 排氨率 耗氧率 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管角螺生长、肝脏消化酶活性及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靳立兵 张林林 +3 位作者 李荣华 母昌考 宋微微 王春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2,共7页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A)、菲律宾蛤(Venerupis Philippinaram)仔(B)及自制配合饲料(C)作为饵料,分别研究了上述3种饵料对二龄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生长、肝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A)、菲律宾蛤(Venerupis Philippinaram)仔(B)及自制配合饲料(C)作为饵料,分别研究了上述3种饵料对二龄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生长、肝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活饵料的投喂更有利于管角螺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累积,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较差,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其特定生长率大小为:缢蛏组>菲律宾蛤仔组>配合饲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2)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其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在整个实验区间的胰蛋白酶活力的大小为:缢蛏组>菲律宾蛤仔组>配合饲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的淀粉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先降后升,鲜活饵料组则较稳定;45 d后配合饲料组的淀粉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皆显著高于鲜活饵料组的(P<0.05);表明管角螺在饥饿时,消化酶可能存在补偿性分泌,优先利用糖原和脂肪作为能源物质;(3)不同饵料对管角螺软体部的灰分和水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鲜活饵料组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皆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 饵料 生长 消化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21
6
作者 罗福广 李斌 +2 位作者 罗平秀 郑惠芳 潘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7个形态性状对中国北海、温州、湛江、连云港4个管角螺自然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海群体与湛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而温州群体与连云港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7个形态性状对中国北海、温州、湛江、连云港4个管角螺自然群体的形态变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海群体与湛江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而温州群体与连云港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42.74%,主成分2为18.23%,主成分3为15.83%,主成分4为11.83%,累计贡献率为88.63%。建立了4个管角螺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3%-95.6%,判别准确率P2为75.0%-93.3%,综合判别率为87.3%。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地理分布、环境、气候、生物饵料等因子有关,但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种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底质和饵料对管角螺孵化和稚、幼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陆珠润 蒋霞敏 +1 位作者 段雪梅 王春琳 《南方水产》 CAS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底质和饵料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孵化和稚、幼螺生长的影响。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9℃组卵囊平均出稚螺数为15.07ind.卵囊-1,显著高于23℃组(13.3ind.卵囊-1)和26℃组(12.87ind.卵囊-1);29℃组孵化时间...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底质和饵料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孵化和稚、幼螺生长的影响。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9℃组卵囊平均出稚螺数为15.07ind.卵囊-1,显著高于23℃组(13.3ind.卵囊-1)和26℃组(12.87ind.卵囊-1);29℃组孵化时间为30d,26℃组为40d,23℃组为35d;23℃组最后存活率达到66.7%,29℃组只有36.37%;26℃组初孵稚螺的壳高为6.33±0.34mm,显著高于23℃和29℃组,但经培养后,23℃和26℃组的幼螺壳高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7.59±2.22和16.66±1.80mm,综合考虑23℃为较适孵化温度。底质试验结果表明,初孵稚螺无底质培养比泥底质培养佳,幼螺沙底质培养比无底质培养佳;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鲜活饵料优于配合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温度 底质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细角螺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伏君 李长玲 +1 位作者 罗杰 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管角螺、细角螺鳃组织为材料,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管角螺核型公式为2n=60=44m+10sm+6t,染色体总臂数NF=114。细角螺核型公式为2n=42m+10sm+2st+6t,总臂数NF=112。两种螺的... 以管角螺、细角螺鳃组织为材料,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观察分析获得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管角螺核型公式为2n=60=44m+10sm+6t,染色体总臂数NF=114。细角螺核型公式为2n=42m+10sm+2st+6t,总臂数NF=112。两种螺的全套染色体中未发现次缢痕、随体,也无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细角螺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对几种环境因子的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18
9
作者 潘英 陈锋华 +1 位作者 李斌 庞有萍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6-569,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适宜温度20-30℃。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适宜温度20-30℃。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5%和100%。幼螺营底栖生活,底质条件对管角螺的个体成活率无明显影响。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对贝肉、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生长率 成活率 温度 盐度 pH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管角螺性腺发育与繁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区小玲 苏翔驹 +6 位作者 何俊锋 王文杰 潘奕达 吴雪萍 陈德金 唐甜甜 潘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8,共9页
本文对广西北部湾海域管角螺(Hemifusus tuba)的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观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雌雄比例接近1∶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 本文对广西北部湾海域管角螺(Hemifusus tuba)的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观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雌雄比例接近1∶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阴茎囊和交接器)构成,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4个时期。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囊腺体(蛋白腺和缠卵腺)、生殖孔和腹足口组成,卵巢的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休止期4个时期。精细胞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期和成熟精子期5个阶段。卵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子4个阶段。管角螺生殖腺在1周年内具有2个繁殖周期,且卵巢与精巢的周年变化规律相吻合。此外,观测的全部雌性个体除了雌性生殖系统外,还具有雄性生殖器官输精管和阴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雌性个体均存在性畸变现象,性畸变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性腺发育 精子发生 卵子发生 繁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英 慕翠敏 +5 位作者 李琪 苏翔驹 区小玲 何俊锋 吴雪萍 陈德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近年来,由于对管角螺的捕捞强度加大,其自然资源大大减少。为进一步了解管角螺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状况,本文首次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南方沿海管角螺5个地理群体(... 近年来,由于对管角螺的捕捞强度加大,其自然资源大大减少。为进一步了解管角螺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状况,本文首次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南方沿海管角螺5个地理群体(连云港、温州、台山、湛江、防城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2对AFLP引物组合对管角螺5个群体的15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10个位点,多态位点27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9.35%,基因多态性分别为0.382 4、0.476 6、0.393 8、0.437 4和0.392 8,说明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体间及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管角螺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UPGMA(非加权组对平均法)系统树分析表明,湛江和防城港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台山和温州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地理群体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管角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杰 刘楚吾 黄翔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在水温25.5-29.2℃的条件下,设11个盐度梯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管角螺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1;在适宜的盐度范围内,7-9 d发育的胚胎能完全消耗卵囊... 在水温25.5-29.2℃的条件下,设11个盐度梯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管角螺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1;在适宜的盐度范围内,7-9 d发育的胚胎能完全消耗卵囊内的败育卵变为自身发育的营养物质,13-15 d形成稚螺雏形,31-34 d胚胎完成发育从卵囊内爬出;适宜盐度范围内各盐度对正常卵发育数量、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低于其适宜盐度范围,胚胎发育在初始阶段便受抑制,盐度为16-19只有部分正常卵发育,需34-36 d才完成胚胎发育;高于适宜盐度范围的38、41两组,在6 d内对胚胎发育无影响,但6 d后影响显著。低盐度对胚胎发育影响较高盐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Hemi fusus tuba(Gmelin) 胚胎发育 盐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海鹰 曹伏君 +1 位作者 伍泽妹 张亮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22-26,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管角螺7种组织(外套膜、肌肉、肝脏、心脏、生殖腺和缠卵腺)的5种同工酶(EST、SOD、ME、MDH、L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SOD、EST、LDH在肝脏组织中有较高活...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管角螺7种组织(外套膜、肌肉、肝脏、心脏、生殖腺和缠卵腺)的5种同工酶(EST、SOD、ME、MDH、L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SOD、EST、LDH在肝脏组织中有较高活性,而MDH、ME在心脏组织中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稚贝对亚硝酸盐耐受力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杰 陈加辉 刘楚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42-48,共7页
水温29℃时研究了管角螺(Hem ifusus tuba)稚贝[壳高(1.22±0.14)mm]在不同盐度和pH下对亚硝酸盐毒性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pH和盐度越低,亚硝酸盐对稚贝的毒害作用越大。水体pH为6.7、7.3、8.0和8.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 水温29℃时研究了管角螺(Hem ifusus tuba)稚贝[壳高(1.22±0.14)mm]在不同盐度和pH下对亚硝酸盐毒性的耐受力。试验结果表明,pH和盐度越低,亚硝酸盐对稚贝的毒害作用越大。水体pH为6.7、7.3、8.0和8.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8 mg.L-1(167~213 m.gL-1)、213 m.gL-1(195~231 m.gL-1)、254 m.gL-1(231~271 m.gL-1)和304 m.gL-1(284~321 m.gL-1),相对应的安全质量浓度(SC)为18.8 mg.L-1、21.3 m.gL-1、25.4 mg.L-1和30.4 m.gL-1,pH8.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pH 6.7时的1.6倍;盐度在16、19、23和28时,亚硝酸盐对管角螺稚贝的96 hLC5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1 m.gL-1(138~178 m.gL-1)、171 mg.L-1(159~192 mg.L-1)、265 mg.L-1(246~282 m.gL-1)和296 m.gL-1(278~323 m.gL-1),相对应的SC分别为15.1 m.gL-1、17.1 m.gL-1、26.5mg.L-1和29.6 m.gL-1,盐度28时亚硝酸盐对稚贝的SC是盐度16时的近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稚贝 亚硝酸盐 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 被引量:23
15
作者 潘英 陈锋华 +1 位作者 庞有萍 王强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30℃的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管角螺受精卵经30d发育变态为稚螺,孵化率98%。幼螺适宜温度为23—35℃、盐度为13.0~39.0。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经过50d培育,共育出壳高8—32mm的幼螺11.81万个,成活率92...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30℃的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管角螺受精卵经30d发育变态为稚螺,孵化率98%。幼螺适宜温度为23—35℃、盐度为13.0~39.0。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经过50d培育,共育出壳高8—32mm的幼螺11.81万个,成活率92%。幼螺经12个月培养,壳高约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生物学 人工育苗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林林 万涓涓 +4 位作者 母昌考 宋微微 李来国 王春琳 蒋霞敏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0-545,共6页
本研究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管角螺消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管角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含吻、食道、嗉囊、胃、肠、直肠及肛门;消化腺由唾液腺、肝及食道腺组成,其中肝为最大消化腺.唾... 本研究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管角螺消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管角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含吻、食道、嗉囊、胃、肠、直肠及肛门;消化腺由唾液腺、肝及食道腺组成,其中肝为最大消化腺.唾液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食道腺细胞由排泄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在光学显微镜下,消化道的管壁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膜、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4层;唾液腺、肝及食道腺均为复管状腺.管角螺的肝由肝被膜和许多盲管(肝小管)组成,肝管的组织结构与消化道基本相同,内有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观察到肌层和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管角螺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极海区管角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朱爱意 赵向炯 杨运琪 《南方水产》 2008年第2期63-68,共6页
对东极海区野生管角螺(Hemifusus tuba)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管角螺软体部干品(DS)的粗蛋白含量达80.777%,蛋白质中检出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达软体部干重的51.42%。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分最... 对东极海区野生管角螺(Hemifusus tuba)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管角螺软体部干品(DS)的粗蛋白含量达80.777%,蛋白质中检出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达软体部干重的51.42%。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分最高为85.94分,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8.62%;EAA/TAA为40.57%、EAA/NTAA为68.7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模式;粗脂肪中脂肪酸含量齐全,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分析结论为管角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优良保健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霞敏 姜小敏 +1 位作者 杜学星 张林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59-2066,共8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 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规格管角螺腹足部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体重为50、100、200、300和400 g 5种规格的管角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管角螺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400 g组管角螺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5.63%,而50 g组最低,分别为56.21%和2.17%。对矿物质分析发现,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300 g组各种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含量最低;300 g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86.91和80.71 mg/g,200 g组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为82.70 mg/g。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了63.50%~66.13%;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5.38%~6.21%和15.03%~1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肌肉 不同规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双健 丁玉惠 +2 位作者 江茂旺 蒋霞敏 韩庆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饥饿胁迫 存活率 生长 营养成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角螺生态及繁殖习性观察 被引量:37
20
作者 林志华 王铁杆 夏彩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管角螺 生态 繁殖习性 养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