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标准解读
1
作者 汤云 许珍煕 陆维怡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为深入解读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标准,为该标准的理解和实施提供帮助,该文从行业现状、国内外标准情况、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相关要求3个方面... 为深入解读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标准,为该标准的理解和实施提供帮助,该文从行业现状、国内外标准情况、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相关要求3个方面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对特定毒性物质和原料要求进行讨论。该标准秉持源头控制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理念,从生产、使用、品类关键质量属性方面为企业从原料选择、工艺优化到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全面依据和指导。该标准对产品风险和关键质量属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兼顾产品多样性和创新要求,体现了有效风险控制和灵活性的统一,对产品安全保障和行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软膏剂用塑料复合管系统及组件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m海底钻机移摆管系统性能分析
2
作者 刘广治 刘智键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海底钻机是一种钻探系统完全工作于海底的钻探设备,与搭载船只需要一条具有承载能力的脐带缆即可实现远程的能量供应和通讯控制。受脐带缆承载能力的限制,有限空间、重量内存储更多钻管及可靠、快速的接卸是大钻深海底钻机设计的难点。... 海底钻机是一种钻探系统完全工作于海底的钻探设备,与搭载船只需要一条具有承载能力的脐带缆即可实现远程的能量供应和通讯控制。受脐带缆承载能力的限制,有限空间、重量内存储更多钻管及可靠、快速的接卸是大钻深海底钻机设计的难点。以60 m海底钻机移摆管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移摆管系统的构成、技术指标和特点,对移摆管系统中机械手回转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了海水阻力矩的方程。利用AMESim建立了机械手回转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输入的线性控制信号的斜率、海水阻力矩等因素对机械手回转机构控制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水阻力矩对械手回转机构动作的瞬间影响较大,输入的线性控制信号的斜率较大时,会引起机械手回转角度振荡。通过对60 m海底钻机移摆管系统开展室内及海上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满足60 m海底钻机钻杆接卸及存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钻机 AMESIM 移摆管系统 机械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源网管系统在地震监测网络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刚 周利霞 +3 位作者 王晓磊 齐士超 姚会琴 孙晶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使用Nagios、Cacti、NagVis等开源系统在天津市地震局行业网络中搭建开发了一套运行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各类网络设备、仪器与服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建立于系统的故障报警与值班系统的联动机制,提高了网络环境中各专业台网整体运行监... 使用Nagios、Cacti、NagVis等开源系统在天津市地震局行业网络中搭建开发了一套运行监控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各类网络设备、仪器与服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建立于系统的故障报警与值班系统的联动机制,提高了网络环境中各专业台网整体运行监控与故障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网络 开源网管系统 监控 NAGIOS 联动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系统及其地埋管系统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成勇 陈炳文 +2 位作者 陈文明 王雁生 胡映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2,共6页
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型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在秋冬季不同运行条件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地下埋管系统中钻孔回填材料、U型管工作模式、套管内循环液流动模式、套管外管与内管的导热系数比等对系统制热效果的影响。研究... 建立了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耦合型热水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在秋冬季不同运行条件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地下埋管系统中钻孔回填材料、U型管工作模式、套管内循环液流动模式、套管外管与内管的导热系数比等对系统制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国内亚热带地区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并给出了埋地换热器的合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 运行特性 地下埋管系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 被引量:11
5
作者 毕冬玲 苏新华 +3 位作者 孙小五 郭晓辉 张哲 汪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73-1377,共5页
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等方法,对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幼苗的轴向器官中,以子叶节区下部的初生维管系统先建立,向下发育形成了下胚轴和根的维管系统;再向上通过子叶节区中、上部的分生组织性组织与... 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等方法,对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幼苗的轴向器官中,以子叶节区下部的初生维管系统先建立,向下发育形成了下胚轴和根的维管系统;再向上通过子叶节区中、上部的分生组织性组织与第1片真叶的叶迹相连;上胚轴-苗的维管系统向下发育与子叶迹相连,至此构成了该幼苗完整、连续的初生维管系统.此外,对幼苗侧生器官子叶片的三出-叉状脉的形成进行了观察,认为该叶脉序属于原始脉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藁本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属4种罂粟科植物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彦 汪矛 +2 位作者 孙小五 王丽 郭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在明场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对其幼苗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属植物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存在的单中柱类型各异:罂粟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白屈菜属为外始式二原型近圆形单中柱,紫堇属为外始式二原型"S"形单中柱。3属植物的子叶脉序也存在区别:虞美人和东方罂粟具单一叶脉,无叶隙;白屈菜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地丁草为基出完全顶聚脉。根据上述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认为3属中罂粟属较为原始,白屈菜属较为进化,紫堇属更为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海洋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琳 刘昶 +3 位作者 李玉星 胡其会 王娅婷 王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62-167,172,共7页
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二维全尺寸仿真模型,对立管实验装置中的严重段塞流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方法中,采用液体体积函数(volume of fluid,VOF)法追踪气液界面;将长距离海底管道等效为箱体,以提高计算效率。模拟出了立管系统中的... 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二维全尺寸仿真模型,对立管实验装置中的严重段塞流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方法中,采用液体体积函数(volume of fluid,VOF)法追踪气液界面;将长距离海底管道等效为箱体,以提高计算效率。模拟出了立管系统中的四种流型:典型严重段塞流(SSI)、严重段塞流II(SSII)、过渡流型(SST)和稳定流动;并对这四种流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对典型严重段塞流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效率高,可准确模拟严重段塞流现象,为长距离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拟方法。模拟工况下,气液喷发的瞬时质量流量可达入口的2.5倍以上,气液平均流速可达入口的4.5倍以上,其瞬态流动特性的分析对严重段塞流危害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立管系统 严重段塞流 流型图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叶唐松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立军 汪矛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肾叶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证明,正如谷安根等在“Studies on Cotyledon Node Zone”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它也存在一个子叶节区和以该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即子叶节区向下的子叶节—根过... 肾叶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L.)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个体发育研究证明,正如谷安根等在“Studies on Cotyledon Node Zone”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那样,它也存在一个子叶节区和以该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即子叶节区向下的子叶节—根过渡区(下胚轴)与子叶节—茎过渡区(即子叶节区的中部和上部)。在它的子叶节区下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具双钩状后生木质部的单中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叶唐松草 初生维管系统 个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萼耧斗菜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立军 张友民 +1 位作者 谷安根 盛国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尖萼耧斗莱(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Mey.)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耧斗菜属(Aquilegia)植物。其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与毛莨科的其它属同样,存在一个以子叶节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可分为上... 尖萼耧斗莱(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Mey.)属毛莨科(Ranunculaceae)耧斗菜属(Aquilegia)植物。其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与毛莨科的其它属同样,存在一个以子叶节区为中心的两个过渡区。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可分为上胚轴苗区、子叶节区和下胚轴根区等三个区。解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谷安根等(1990)提出的关于子叶节区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为揭示毛莨科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积累一份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萼耧斗菜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黑种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立军 张友民 +1 位作者 贾伟平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家黑种草幼苗子叶节区中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管状中柱阶段的事实,就足以说明,Namboodiri和Beck(1968a、b、c)的理论—即认为在前裸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初生维管系统中不存在管状中柱阶段,从而主张种子植物在起... 家黑种草幼苗子叶节区中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管状中柱阶段的事实,就足以说明,Namboodiri和Beck(1968a、b、c)的理论—即认为在前裸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初生维管系统中不存在管状中柱阶段,从而主张种子植物在起源上与真蕨类毫无亲缘关系的理论是不够慎重的,作者相信,随着管状中柱阶段的不断发现,就可以预言它们两者之间,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可能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黑种草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解剖 毛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翠雀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军 谷安根 +1 位作者 张友民 贾伟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6-80,共5页
大花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子叶节区是客观存在的,并以子叶节区为中心存在两个过渡区,即向上的子叶节─茎过渡区和向下的子叶节一根过渡区。在子叶节区下部存在原... 大花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子叶节区是客观存在的,并以子叶节区为中心存在两个过渡区,即向上的子叶节─茎过渡区和向下的子叶节一根过渡区。在子叶节区下部存在原始的外始式二原型十字形单中柱。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毛茛科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积累一份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翠雀 初生维管系统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C设计模式在网管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争 周艳 谢世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1,共4页
在分析了MVC设计模式和MVC体系结构的设计原理基础上,将MVC设计模式运用于网管系统的开发设计实例中,给出了应用框架的逻辑结构。该设计方案使逻辑处理流程清晰,便于今后的扩充和维护,也可以方便地应用到电信网管系统的其他应用模块客... 在分析了MVC设计模式和MVC体系结构的设计原理基础上,将MVC设计模式运用于网管系统的开发设计实例中,给出了应用框架的逻辑结构。该设计方案使逻辑处理流程清晰,便于今后的扩充和维护,也可以方便地应用到电信网管系统的其他应用模块客户端设计中,带来更好的软件结构和代码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视图-控制器 设计模式 体系结构 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供水对小麦维管系统发育的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全国 贾秀领 马瑞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70,共6页
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不同冬小麦基因型的旗叶至倒四叶、主茎基部第 2节间及穗下节间维管束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 ,叶片维管束数目随叶位下降而依次递减 ,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且集中表现于顶部三叶片。冬前水对小麦叶片维管束数目... 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不同冬小麦基因型的旗叶至倒四叶、主茎基部第 2节间及穗下节间维管束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 ,叶片维管束数目随叶位下降而依次递减 ,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且集中表现于顶部三叶片。冬前水对小麦叶片维管束数目发育有明显促进 ,春季返青后供水对其促进作用很小 ,但对叶片大小促进作用明显。水分和养分输导组织在茎秆结构中体现出基因型差异。完全控水条件下水分及养分输导组织发育均受到抑制 ,不同供水对叶片形态及维管束结构的发育均有明显效应 ,供水对前者效应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管系统 解剖结构 系统发育 基因型 供水条件 水分输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颗粒在负压差漏斗-立管系统悬料区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庆元 景山 +1 位作者 王金福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1-257,共7页
负压差漏斗-立管系统是化工设备中常见的系统。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Geldart-D类物料在此系统中悬料区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立管底部孔口大小对于悬料区的下限有影响,而对上限无影响;相反,漏斗中的物料高度、漏斗的锥度、立管长度... 负压差漏斗-立管系统是化工设备中常见的系统。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Geldart-D类物料在此系统中悬料区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立管底部孔口大小对于悬料区的下限有影响,而对上限无影响;相反,漏斗中的物料高度、漏斗的锥度、立管长度和立管直径对悬料区的操作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悬料区上、下限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立管系统 悬料区 粗颗粒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并联管系统中两相流流量分配特性的可视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妍 徐宝全 +3 位作者 王树众 王栋 章燕谋 林宗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3-67,共5页
在空气-水试验台上,对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和不装设加速管的水平U型和Z型集箱系统的两相流流量的分配特性进行了可视性研究.研究发现,水平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与分配集箱内的流动状况有关;在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 在空气-水试验台上,对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和不装设加速管的水平U型和Z型集箱系统的两相流流量的分配特性进行了可视性研究.研究发现,水平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与分配集箱内的流动状况有关;在分配集箱入口装设加速管后,两相流量分配特性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液体流动 集箱 加速管 流量分布 水平并联管系统 两相流 锅炉 水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伟伦 李旭东 +2 位作者 王世波 冯涛 范一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其中主动脉弓呈Ⅱ型及Ⅲ型弓11例,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开口血管壁有粥样硬化斑块9例,采用Cordis导引导管系统难以到达所需血管。术中采用... 目的探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其中主动脉弓呈Ⅱ型及Ⅲ型弓11例,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开口血管壁有粥样硬化斑块9例,采用Cordis导引导管系统难以到达所需血管。术中采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观察能否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结果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使用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基本克服了患者主动脉弓等重要血管迂曲及血管壁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利因素,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结论对于存在主动脉弓等重要血管迂曲及血管壁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动脉瘤患者,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可在动脉瘤栓塞术中顺利到达所需血管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术 血管迂曲 血管壁斑块 Chaperon导引导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损管系统生命力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金水 董学江 王树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1-56,共6页
建立了舰船损管系统生命力评估构架,解决了诸如水消防系统这样遍布全舰且元件之间逻辑关系十分复杂的系统损伤概率计算方法,直接使用损伤比例进行综合加权计算,为舰船损管系统设计提供了评估方法.
关键词 舰船 管系统 生命力 综合评估 损伤概率 数学模型 水消防系统 管路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anoLC-MS/MS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谱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淑磊 陈加飞 +1 位作者 赵树堂 卢孟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3,共11页
基于1DE的nanoLC-MS/MS方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参与细胞分裂,7个转录因子,22个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31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14个与细胞壁相关蛋白质。显示这些蛋白质相应基因参与形成层活动... 基于1DE的nanoLC-MS/MS方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参与细胞分裂,7个转录因子,22个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31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14个与细胞壁相关蛋白质。显示这些蛋白质相应基因参与形成层活动的调控,为进一步了解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蛋白质表达谱 次生维管系统 毛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恕茗 谷安根 +1 位作者 王立军 赵丽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对茄子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以子叶节区理论为指导,进行解剖学研究。经研究表明,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器官间过渡形式,属顶枝伸长型的子叶节区。子叶节区下部较短,中部较长,故只有一个极短的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和上胚轴苗区,与子叶节区... 对茄子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以子叶节区理论为指导,进行解剖学研究。经研究表明,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器官间过渡形式,属顶枝伸长型的子叶节区。子叶节区下部较短,中部较长,故只有一个极短的子叶节区—根过渡区和上胚轴苗区,与子叶节区之间的维管组织连接区,其维管组织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解剖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莱德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伟平 张友民 +1 位作者 王立军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3-476,共4页
葛莱德拉(Garidillamngellastrum)幼苗的子叶节区中部保留有管状中柱阶段和具单隙双迹的子叶节,这在被子植物幼苗中是十分罕见的,并且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也提供了一份基础资料。
关键词 葛莱德拉 幼苗 初生维管系统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