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济不确定、银行管理者乐观主义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王璐
张迎春
余丽霞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81,共13页
-
文摘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有限理性,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将管理者乐观主义置于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8—2017年的季度数据,通过中介效应的两阶段回归实证检验了经济不确定性、管理者乐观主义与银行风险承担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抑制管理者乐观主义的心理偏差;管理者乐观主义会使得银行风险增加;在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过程中,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管理者乐观主义的中介渠道"实现的,而管理者乐观主义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银行市场纪律约束具有调节作用,并且该调节效应至少部分是通过管理者乐观主义中介渠道而发挥作用的。
-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管理者乐观主义
风险承担
中介效应
-
Keywords
economic uncertainty
managerial optimism
risk-taking
intermediary effect
-
分类号
F832.3
[经济管理—金融学]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72.9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公司治理与代理崇拜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林少伟(译)
许瀛彪(译)
-
机构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
出处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4期95-109,共15页
-
基金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7CFX07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代理理论——适用于公司治理中的争论——构建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神话之上。然而,真正的分离存在于所有权和所有权,即股东股份所有权和公司资产所有权之间。股东不是被代理人;董事和高管亦不是股东的代理人。股东确实选举董事,不过董事奉公司法为圭臬,根据公司法行事,而公司法极少要求最大化现有股东价值。相反,公司法允许甚至鼓励董事为公司的基业长青而行事,只要董事有合理理由认为其行为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然而,代理理论对此现实置若罔闻。与此不同,正如早期文明通过参照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看不见的神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前者,代理理论学者讲述的是股东们为保持安宁而有所牺牲(支付监督成本),而管理层则做出承诺并以此行事(引发约束成本),但股东们最终还是要处理不受诸神控制的一时冲动(剩余经理自主权)。然而,尽管研究成果丰硕纷呈,但表明这场战斗是真实的证据尚付阙如。管理者通常忠诚可靠,这可能是因为现行公司法的重点在于规制管理者不忠,并且商业领域的竞争远比大多数代理成本模型所设想的要激烈得多,其几乎没有留给管理者任何松懈余地。相反,有证据表明管理者受认知偏见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显得乐观。管理者乐观主义和公司法的灵活性可以为最大化现有股东价值的大多数有争议理论的失败提供解释。如果学者直面现实,将代理崇拜抛之脑后,经济学与法学研究的学术水平都将得到提振。
-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代理成本
代理崇拜
管理者乐观主义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