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尺度下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及碳综合补偿分区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芳焱 周启刚 +2 位作者 夏玉松 张晓媛 姚转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278,共11页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收支核算体系和基尼系数分析碳收支时空动态及平衡关系特征,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三维魔方法建立碳综合补偿分区方案。[结果](1)2000—2020年,碳收支上升,分布格局稳定。碳排放增长2.67×107 t,呈“单核(主城九区)辐射”分布格局,碳吸收仅增长3.2×106 t,呈“两翼高,中心城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碳排放差异相对平衡,碳排放基尼系数均值为0.35,低于0.4警戒线。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0.76~3.06)、碳生态承载系数(0.01~14.71)范围差距大,供需错配严重。(3)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将重庆市分为20个支付区、16个平衡区和2个获补区。结合管理类型分区,最终分为6大类,2个支付区—低碳减排区、3个支付区—低碳优化区、15个支付区—低碳控制区、4个平衡区—低碳优化区、12个平衡区—低碳控制区、2个获补区—低碳控制区。[结论]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显著,碳供需错配严重,碳综合补偿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区差异。在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下,科学制定差异化碳综合补偿策略,推进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促进区域间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 碳综合补偿分区 管理类型分区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