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决“四到户”管理弊端的对策
1
作者 杨远传 《农村电工》 2001年第1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四到户”管理 营销管理 模式 农村 管理弊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理弊端看决策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2
作者 严荣毅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6-37,共2页
美国学者阿丹姆斯(Brooks Adams)在《社会革命的理论》一书中科学地阐发了“管理”的涵义。他认为:“管理就是在一组织内把许多经常矛盾的社会力量机敏地予以调整,使之相互协作,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能量,用来达到工作目的。
关键词 决策理论 管理弊端 阿丹 Brooks 美国学者 管理决策 领导集团 领导决策 经验管理 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人事管理弊端析要
3
作者 曹海燕 《湖湘论坛》 1995年第3期33-34,共2页
纵览古今,人事管理任何时候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拟就中国封建社会人事管理弊端作一剖析,以便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加大对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管理弊端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古代 市场经济建设 国家行政管理 传统计划体制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官僚化”:大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取向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金龙 朱颖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当前大部分学者将大学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归结为行政化问题,并纷纷提出大学去"行政化"的观点。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的观点无论是在其自身逻辑还是在现实层面都是站不住脚的。大学管理体制的弊端实际上根... 当前大部分学者将大学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归结为行政化问题,并纷纷提出大学去"行政化"的观点。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的观点无论是在其自身逻辑还是在现实层面都是站不住脚的。大学管理体制的弊端实际上根源于"官僚化"而非"行政化"。因此,去"官僚化"才是大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官僚化” 去“行政化” 大学行政管理体制弊端 大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地方政府投资办企业的弊端
5
作者 韦文智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8-50,共3页
政府投资办企业弊大于利 ,国营企业管理的最大弊端一是“所有者缺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效益低下 ,国有资产无法保值。今后国家资金应逐步从以盈利为目的领域中退出 ,重点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现有国营企业应分别按 :出售—... 政府投资办企业弊大于利 ,国营企业管理的最大弊端一是“所有者缺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效益低下 ,国有资产无法保值。今后国家资金应逐步从以盈利为目的领域中退出 ,重点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现有国营企业应分别按 :出售—股份制改造—兼并—出租—集资自救—破产 ,顺序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企业 管理弊端 改革方向 政府投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管理“三代”堵塞税源流失
6
作者 鲁永初 殷希圣 王德成 《武汉财会》 1987年第9期18-,15,共2页
去年初,武昌税务分局在总结了以前(代征、代扣、代缴税款简称“三代”)工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三代”分散管理弊端多,漏洞大,税源流失严重。去年九月,该局当机立断决定改变分散征管方式,为集中分片专职专责进行管理,实... 去年初,武昌税务分局在总结了以前(代征、代扣、代缴税款简称“三代”)工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三代”分散管理弊端多,漏洞大,税源流失严重。去年九月,该局当机立断决定改变分散征管方式,为集中分片专职专责进行管理,实践证明集中管理较之分散管理效果显著,截至86年底仅四个月“三代”税收实现73万元,月均为18.25万元,较85年月均收入3.57万元增长4.11倍,比86年1-8月均收入6.83万元,增长1.67倍。一、分散管理的弊端该局对“三代”企业的征收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务分局 分散管理 月均收入 管理弊端 稽征管理 纳税鉴定 征收单位 征管制度 征收方式 税款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造国有企业的初衷——共和国初期阶段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5,共9页
2014年混合所有制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趋向。之前,国有企业改革35年来的核心指向是效率、效果、竞争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个问题不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就难以找到出路。本文回到新生共和... 2014年混合所有制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趋向。之前,国有企业改革35年来的核心指向是效率、效果、竞争力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个问题不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就难以找到出路。本文回到新生共和国最初的十年,去考察政府大规模建造和装备国有企业的初衷,分析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时积累下的政府管控国有企业的弊端,就此来进一步思考国有企业未来改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意图 国有企业 存在的理由 管理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