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股权结构与股权激励模式组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纪生 李华京 +1 位作者 王烨 孙慧倩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在推出的同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中同时包含两种以上股权激励模式。以2006—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模式组合计划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组合选择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在推出的同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中同时包含两种以上股权激励模式。以2006—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模式组合计划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组合选择行为的影响,并探究股权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越大,公司越有可能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组合,以匹配管理层异质性的风险偏好,从而实现管理层风险承担总水平最优;股权结构对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与股权激励模式组合选择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增大能够弱化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对股权激励模式组合选择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模式组合能够匹配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使得管理层风险承担总水平实现最优,进而提升公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模式组合 管理层风险偏好异质性 产权性质 股权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异质性、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风险行为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闯 吴晓晖 卫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共13页
代理理论认为解决经理人过度保守主要需要依靠让经理人拥有更多股权.高阶理论则认为企业决策团队的统计性特征与认知将会影响企业的风险行为.文章通过整合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为预测企业风险行为建立了更精细的模型.利用中国中小板与创... 代理理论认为解决经理人过度保守主要需要依靠让经理人拥有更多股权.高阶理论则认为企业决策团队的统计性特征与认知将会影响企业的风险行为.文章通过整合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为预测企业风险行为建立了更精细的模型.利用中国中小板与创业板的上市企业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检验.具体而言,任期异质性会抑制企业的风险行为,职能异质性则会促进企业风险行为.与代理理论预期的相反,发现增加管理者持股比例,将会降低企业风险行为,并且这种抑制性作用也体现在降低职能异质性对风险行为的正向影响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风险行为 任期异质性 职能异质性 管理层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管理团队风险偏好异质性对战略投资决策影响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白云涛 郭菊娥 席酉民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7年第2期25-30,44,共7页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不同风险偏好对企业战略投资决策过程和结果等影响的黑箱问题,是急需探明的实际管理课题。本文在总结已有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战略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特点,引入TMT风险偏好异质性作为自变量,利...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不同风险偏好对企业战略投资决策过程和结果等影响的黑箱问题,是急需探明的实际管理课题。本文在总结已有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战略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特点,引入TMT风险偏好异质性作为自变量,利用MBA学员就具体投资方案选择问题开展了管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TMT的风险偏好异质性与成员的过程和结果满意度有负向的相关关系,与决策时间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与决策一致性具有正“U”型的相关关系等,为改善TMT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管理团队 战略投资决策 风险偏好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风险激励模式、异质性与企业创新行为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后建 张宗益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67,共15页
本文基于2005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考察了管理层风险激励模式和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管理层风险激励是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但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而言,短期风险激励的效果要... 本文基于2005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考察了管理层风险激励模式和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管理层风险激励是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但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而言,短期风险激励的效果要逊于长期风险激励;2管理层任期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管理层任期过长容易使企业陷入"记忆僵化"的困局;3政治关系抑制了企业创新行为,但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弱化政治关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抑制作用;4管理层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工具变量回归发现,上述主要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的结论为中国企业成功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治理管理层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激励模式 异质性 企业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基于中国跨国公司微观数据 被引量:5
5
作者 舒波 杜晓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3-760,共8页
以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为视角,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跨国公司OFDI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高阶理论探索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CEO管理认知异质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 以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为视角,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跨国公司OFDI事件为研究样本,基于高阶理论探索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CEO管理认知异质性(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维度)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CEO风险忍受对CEO管理认知异质性与跨国公司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之间U型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管理认知异质性 风险忍受 OFDI政治风险区位偏好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成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长新 甘梦溪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4-282,共9页
股权质押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创新成效"的研究路线。采用固... 股权质押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创新成效"的研究路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的滞后一期实质性创新,但对滞后一期策略性创新无显著影响;管理层风险偏好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抑制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相较国有样本,民营样本中股东股权质押通过削弱管理层风险偏好抑制实质性创新的程度和解释力更高。进一步发现,两职合一的股东股权质押对实质性创新的抑制程度高于非两职合一样本。控股股东应辩证地对待股权质押行为,管理层应发挥内部治理作用来抑制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外部投资者应借助创新成果判断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修正投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管理层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海元 杜莹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0-69,共10页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信用评级呈显著正向变动关系,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偏好 盈余管理 信用评级 债券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基于盈余管理中介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5
8
作者 郑石桥 柯遵妍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6-55,共10页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司风险资产投资程度与管理层个人偏向层面出发,探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曝光,管理层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宽松。在两职合一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偏好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 盈余管理 心理特质 印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信息技术、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内部审计增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丽君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6,共5页
本文选择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区块链信息技术下管理层风险偏好在企业内部审计增值中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风险偏好能对内部审计增值产生显著倒逼效应,两者显著正相关;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应... 本文选择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区块链信息技术下管理层风险偏好在企业内部审计增值中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风险偏好能对内部审计增值产生显著倒逼效应,两者显著正相关;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正向促进内部审计的增值,两者显著正相关;区块链信息技术显著增强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部审计增值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偏好 内部审计增值 区块链信息技术 非金融上市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审计意见购买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凤丽 陈娇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93,共9页
基于审计意见购买模型,考察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管理层风险偏好越强,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通过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更有利的审计意见;在审计师变更时机和变更方向上,审计意见购买在审计师晚变更、... 基于审计意见购买模型,考察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管理层风险偏好越强,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通过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更有利的审计意见;在审计师变更时机和变更方向上,审计意见购买在审计师晚变更、降级变更方面体现得更明显;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降低了审计质量.结论扩展了资本市场审计意见购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并为审计意见购买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监管政策制定与利益相关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风险偏好 审计意见购买 审计师变更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监管、风险偏好与银行信贷行业选择--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轶 刘银 周嘉伟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11期1-20,共20页
本文利用我国3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就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就资本约束下,不同资本特质银行在信贷的行业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柔性资本特质银行与多选择资... 本文利用我国3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基于资本异质性视角,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就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就资本约束下,不同资本特质银行在信贷的行业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柔性资本特质银行与多选择资本特质银行都会显著扩张高风险行业的信贷,其中多选择资本特质银行在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扩张又更为激进;而刚性资本特质银行则趋向于缩减各行业信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异质性 资本监管 风险偏好 信贷行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保人异质性风险偏好下指数保险市场均衡的动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昕 薛岳梅 丁黎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197,共8页
兼具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免疫性和即刻赔付双重优势的指数保险逐渐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均衡演化规律仍不明确。本文构建了指数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投保人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考虑投保人面... 兼具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免疫性和即刻赔付双重优势的指数保险逐渐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均衡演化规律仍不明确。本文构建了指数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投保人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考虑投保人面对损失与收益的不同风险态度,引入异质性风险偏好设计了投保人决策函数,进而分析指数保险市场均衡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指数保险市场均衡随其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变化,政府在指数保险市场中的职能将从管理者走向退出;政府对保险公司进行补贴更有效,但补贴力度需在适度范围内。影响因素方面,投保人的异质性风险偏好对市场均衡演化有重要影响,其损失敏感性将加快市场向均衡状态的收敛速度;提前赔付优势能够促进市场向均衡状态收敛,但溢出效应会延缓均衡的达成。基于此提出了政府对指数保险市场引导与鼓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保险市场均衡 演化博弈 异质性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好的异质性与一致性--基于损失厌恶和脑刺激的神经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贾拥民 黄达强 +2 位作者 郑昊力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19,共23页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经验观察发现了个体风险决策中的损失厌恶现象,从而对经济学理性假说的公理体系构成了挑战。我们运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技术,从因果关系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损失厌恶的神经机制。我们的研究...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经验观察发现了个体风险决策中的损失厌恶现象,从而对经济学理性假说的公理体系构成了挑战。我们运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技术,从因果关系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损失厌恶的神经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对收益和损失的信息处理是非对称性的,从而使风险决策者的偏好表现出明显的逆转;但在给定的情境(收益或损失)下,决策者的行为偏好仍然服从一致性公理的要求。这一研究结果既可以拓展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偏好的传统认识,又可以容纳行为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偏好的经验观察,从而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好 损失厌恶 偏好异质性 偏好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过度投资新视角:风险偏好与政治治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程博 王菁 熊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71,共12页
以2007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公司政治治理对过度投资和企业家风险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家承担风... 以2007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公司政治治理对过度投资和企业家风险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意愿越强,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公司政治治理对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相比没有政治治理的公司,具有政治治理的公司会削弱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表明,党组织(党委书记)参与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风险偏好 公司政治治理 企业过度投资 企业家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特征、风险偏好与内部人交易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鹏 毛霁箴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基于人口学特征视角和高层梯队理论,选用2013—2015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特征、风险偏好与内部人交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CEO的年龄及财务背景特征是影响其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年长的CEO及具有财务... 基于人口学特征视角和高层梯队理论,选用2013—2015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特征、风险偏好与内部人交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CEO的年龄及财务背景特征是影响其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年长的CEO及具有财务背景的CEO更可能是风险规避者;CEO越偏好风险,内部人交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风险偏好对CEO特征与内部人交易之间的关系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公司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规范内部人交易行为,即公司对CEO的聘任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及教育背景特征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特征 风险偏好 内部人交易 管理层特质 信息不对称 股权集中度 公司成长性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影响了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吗——基于中国跨国企业的微观数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程 江慧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微观视角切入,探究技术创新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创新会促进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从行业、产权性质和发展阶段的异质性角度来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跨国投资的风... 利用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微观视角切入,探究技术创新对企业跨国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创新会促进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从行业、产权性质和发展阶段的异质性角度来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正相关,而非制造业企业则为负相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其风险偏好不显著相关,而非国有企业则为正相关;与2010—2013年相比,2014—2019年这一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技术创新更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跨国投资的风险偏好。文章旨在探究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风险偏好选择规律与发展路径,使企业在跨国投资决策时能够有效减少东道国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依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跨国投资 风险偏好 企业异质性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应用数字技术能缓解管理层短期主义吗?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天宇 徐向艺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41,共25页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对管理层短期主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短期主义与数字技术呈U型关系;(2)公司透明度和管理层风险偏好是数字技术影响管理层短期主义的重要机制;(3)国有产权性质...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对管理层短期主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管理层短期主义与数字技术呈U型关系;(2)公司透明度和管理层风险偏好是数字技术影响管理层短期主义的重要机制;(3)国有产权性质能够削弱数字技术对管理层短期主义的抑制作用,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会增强数字技术对管理层短期主义的抑制作用;(4)数字技术通过缓解管理层短期主义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技术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对上市公司合理推进数字化转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管理层短期主义 代理理论 公司透明度 管理层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风险、高管金融背景与企业金融化
18
作者 帅昭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在诠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机时,现有文献主要分析了收益动机,而实际上风险动机也同样存在。通过构建带有异质性高管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以及来自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金融化与金融市场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变动关系,... 在诠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机时,现有文献主要分析了收益动机,而实际上风险动机也同样存在。通过构建带有异质性高管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以及来自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金融化与金融市场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变动关系,金融市场风险是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金融化存在明显的风险动机。高管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风险动机形成倒U型调节关系,随着企业中有金融背景的高管比例上升,企业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反应先减弱后增强,而这种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管理层分歧来实现:当两类高管的数量相当时,实体企业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分歧最大。此外,极端市场风险下企业有风险越大、投资越多的“彩票型”投资偏好。实证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风险动机受高管金融背景和金融市场状态的影响,当管理层分歧严重、极端市场出现时应当关注风险动机失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金融市场风险 高管金融背景 异质性高管 管理层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A语调对企业脱实向虚风险的预示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昕 单晓文 王垒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2-1102,共11页
从前瞻性视角出发,以中国非金融和非房地产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语调对企业未来脱实向虚风险的预示作用和渠道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正常乐观语调预示着企业更低的脱实向虚风... 从前瞻性视角出发,以中国非金融和非房地产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语调对企业未来脱实向虚风险的预示作用和渠道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正常乐观语调预示着企业更低的脱实向虚风险,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超常乐观和超常悲观语调预示着企业更高的脱实向虚风险,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正常悲观语调的预示作用不明显;作用机制检验显示,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能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企业脱实向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异质性机构投资者能够影响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对企业脱实向虚风险的预示作用,且专注型机构投资者能起到有效的风险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正常语调 超常语调 企业脱实向虚风险 异质性机构投资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锁股东与企业创新绩效——来自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李香梅 宋荣哲 王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2,共11页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路径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效应与产能效应是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两条重要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风险偏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均正向调节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和东、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连锁股东发挥协同治理效应的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补充,为当前企业基于自身情境优化创新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股东 创新绩效 协同治理 信息效应 产能效应 高管风险偏好 数字化转型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