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槽管状药在速燃发动机中的应用
1
作者 覃光明 王大安 +1 位作者 李旭利 苏艳玲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2-44,共3页
就速燃发动机装药设计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探索。选用开槽管状药进行发动机试验。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开槽管状药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药柱识别及平均内外径检测
2
作者 张乐娟 王召巴 王建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104,共3页
某管状药柱塑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挤压等原因,端面不是规则的圆环形,其平均内外径尺寸直接关系到弹药的性能。目前的内外径尺寸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单个目标,检测平均内外径需要拍摄多幅图像,取这多幅图像目标尺寸平均值。为此,提出... 某管状药柱塑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挤压等原因,端面不是规则的圆环形,其平均内外径尺寸直接关系到弹药的性能。目前的内外径尺寸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单个目标,检测平均内外径需要拍摄多幅图像,取这多幅图像目标尺寸平均值。为此,提出了利用面阵电荷耦合器件(面阵CCD)摄像机获取目标图像,每幅图像可包含多个目标,然后,采用二维傅里叶描述子对不同目标进行识别,根据药柱是否相同判断其是否离开视场,实现了对多个药柱尺寸同时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采用多项式插值技术进行亚像素边缘检测,使测量精度高于0.01mm,达到微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药 平均内外径 二维傅里叶描述子 亚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丽华 贺增第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建立气体生成猛度Γ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Ψ的理论表达式,对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双层管状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密度比为基本变量,推导出变燃速发射药的... 为建立气体生成猛度Γ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Ψ的理论表达式,对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双层管状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密度比为基本变量,推导出变燃速发射药的Γ-Ψ表达式,得出发挥双层变燃速管状药渐增性燃烧特点所需的临界长径比。通过Γ-Ψ计算曲线,说明这种发射药的内径、长径比及燃速比影响其燃气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层管状发射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取值适当时,会出现前期为渐增性燃烧、中后期有一个Γ值的阶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变燃速发射 管状药 燃气生成规律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管状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忠亮 鲁坤 +1 位作者 范雪坤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了模拟和改善层状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和燃烧性能,建立了一种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条件下,通过多层管状发射药的形状函数推导出其Γ-Ψ表达式。用Γ-Ψ曲线研究了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 为了模拟和改善层状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和燃烧性能,建立了一种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条件下,通过多层管状发射药的形状函数推导出其Γ-Ψ表达式。用Γ-Ψ曲线研究了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内外层的燃速比以及药柱厚度与药柱长度之比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层管状发射药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不能太大,较佳值为0.3-0.6;(2)多层管状发射药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值越大,其燃烧渐增性越好;(3)多层管状发射药在保证能具有明显燃烧渐增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装填密度,其长径比应为2.5∶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多层管状发射 燃烧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发射加速度载荷条件下管状推进剂装药的应变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猛 赵凤起 +4 位作者 徐司雨 裴庆 郝海霞 姚二岗 姜菡雨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模拟发射加速度条件下管状推进剂装药的应变及应变率;分析了10 000 g(g为重力加速度)条件下装药的结构响应,讨论了不同加速度载荷(5 000~15 000 g)、装药结构尺寸对最大等效应变和应变率的影响... 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模拟发射加速度条件下管状推进剂装药的应变及应变率;分析了10 000 g(g为重力加速度)条件下装药的结构响应,讨论了不同加速度载荷(5 000~15 000 g)、装药结构尺寸对最大等效应变和应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装药承受加速度载荷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和应变均发生在底部内孔附近;随着轴向加速度由5 000 g增加到15 000 g,等效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变率-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最大应变率由13s-1线性增至35s-1,处于中等应变率范围;装药长度由120mm增至200mm时,最大等效应变和应变率分别增加了1.83%和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推进剂装 发射加速度 应变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发射药内孔侵蚀燃烧与流动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小亮 张小兵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209,I0003,共9页
为了研究管状发射药内孔侵蚀燃烧及气体流动的特性,建立了考虑管内气相区域、管外的气相区域和固体火药区域的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该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为了研究管状发射药内孔侵蚀燃烧及气体流动的特性,建立了考虑管内气相区域、管外的气相区域和固体火药区域的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该密闭爆发器内弹道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不同火药长度、内径和装填密度对内孔侵蚀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径d=0.56 mm、长度l=50 mm管状药、已燃百分比0.016≤ψ≤0.8范围内,孔内外最大压力差由1.23 MPa增加至2.00 MPa,端面最大气体速度由430 m·s^(-1)减小至200 m·s^(-1),端面最大的侵蚀燃烧系数由1.98下降至1.10,内孔侵蚀燃烧临界点由距离对称面7 mm处移动到20 mm,侵蚀燃烧面积减小65%;燃通比是影响内孔侵蚀燃烧的重要因素,燃通比小于71.4时侵蚀燃烧不发生;随长度增加、内径减小即随燃通比增大,侵蚀燃烧强度变强,燃通比大于142.8时侵蚀燃烧非常明显;当装填密度增加时,端面气体最大速度和侵蚀燃烧系数有微弱减小,而管内外气体压差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发射 密闭爆发器 内孔气体流动 侵蚀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推进剂管状装药药形尺寸数字化检测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广丰 康建成 +1 位作者 胥会祥 苏艳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利用平板扫描仪获取装药药管端面图像,经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技术处理,实现了对小型推进剂管状装药药形尺寸的高精度数字化检测。详细研究了基于图像噪声面积的图像去噪、自适应的图像阈值分割等技术的开发过程,研制出一套小型推进... 利用平板扫描仪获取装药药管端面图像,经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技术处理,实现了对小型推进剂管状装药药形尺寸的高精度数字化检测。详细研究了基于图像噪声面积的图像去噪、自适应的图像阈值分割等技术的开发过程,研制出一套小型推进剂管状装药药形尺寸数字化检测设备。按照国军标要求,分别对3种典型小型推进剂管状装药药形尺寸进行实际检测,检测结果的精度、检测工作的速度及效率等均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形尺寸 数字化检测技术 推进剂 管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低爆速管状装药及其在石材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克音 《爆破》 CSCD 1991年第1期40-45,共6页
1 概述发达国家的石材开采工业经历了人工开采、黑火药爆破、管状装药爆破、锯石机锯切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锯切法切割面平整,成材率高,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80年代,金刚石绳锯出现后,锯切效率大幅度提高... 1 概述发达国家的石材开采工业经历了人工开采、黑火药爆破、管状装药爆破、锯石机锯切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锯切法切割面平整,成材率高,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80年代,金刚石绳锯出现后,锯切效率大幅度提高,在质地较软的大理石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爆速 管状 石材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型双基管状推进剂装药弹道参数公式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9
作者 马绍东 苏艳明 杜青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利用某反坦克火箭弹用改型双基管状推进剂装药生产定型的 13个成品批次的物理性能、弹道性能、药型尺寸等验收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关键词 反坦克火箭弹 改型双基管状推进剂装 弹道参数公式 低温工作时间 膛压 初速 气体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聚醚对高能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喜艳 张丽华 薛欢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为研究多羟基聚醚改善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以一种硝胺发射药(RP5)药片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羟基聚醚为增韧剂,制备了不同增韧剂含量的硝胺发射药管状试样。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测试了硝... 为研究多羟基聚醚改善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以一种硝胺发射药(RP5)药片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羟基聚醚为增韧剂,制备了不同增韧剂含量的硝胺发射药管状试样。采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测试了硝胺发射药试样的轴向和径向抗冲击强度。讨论了在低温(-40℃)、常温(20℃)、高温(50℃)下,不同类型、不同含量聚醚对高能硝胺发射药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方向上,加入多羟基聚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118、质量分数为3%时,对硝胺发射药试样的低温增韧效果较优;径向方向上,加入多羟基聚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618、质量分数为3%时,多羟基聚醚能使试样的径向低温抗冲击性能提升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胺发射 多羟基聚醚 抗冲击性能 增韧剂 管状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