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状织物的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设计
1
作者 丁彩红 贺少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4,共9页
目前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的编织工艺尚无明确的编写规则或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管状织物结构设计的六角形编织工艺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携纱器在角轮上的位置变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理论。然后,结合六角形编织机结构及其运动特... 目前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的编织工艺尚无明确的编写规则或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面向管状织物结构设计的六角形编织工艺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携纱器在角轮上的位置变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理论。然后,结合六角形编织机结构及其运动特点,提出了编织机的等效角轮单元,介绍了在六角轮的底盘上构建六角形编织机等效角轮系统时,编织机所包含的底盘单元结构。其次,结合管状织物的结构参数和等效角轮的结构特点,建立携纱器排布方式与织物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管状织物的成形原理。再次,通过分析织物成形过程,定义了底盘工艺单元,然后基于管状织物的成形原理提出了等效角轮单元的选取原则,从而构建六角形编织机等效角轮系统的底盘结构,确定携纱器的排布方式,接着阐述了携纱器的运动准则,得到可循环执行的工艺步骤。最后,开展了具体的管状织物编织实例设计并进行相关实物编织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编织工艺方法的正确性,该成果将有利于第2代六角形编织机管状编织工艺的快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形编织 管状织物 编织工艺 等效角轮 携纱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织物的六角形三维虚拟编织技术
2
作者 吴皓 丁彩红 顾馨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0,共11页
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的实物打样验证存在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平铺网格模型的管状织物三维虚拟建模方法,用以实现编织工艺的快速验证和开发。首先提出了管状织物的二维平铺网格模型及旋向矩阵和交织矩阵的定... 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的实物打样验证存在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平铺网格模型的管状织物三维虚拟建模方法,用以实现编织工艺的快速验证和开发。首先提出了管状织物的二维平铺网格模型及旋向矩阵和交织矩阵的定义;然后开展基于斜-极坐标系的六角形编织机底盘的数学建模,推导携纱器在底盘上的运动轨迹迭代式,计算携纱器的运动位置数据,并通过底盘坐标系到芯棒织物坐标系的坐标转换,算得纱线在芯棒表面的位置点数据;接着通过织物二维基本平铺形态的直线优化模型,开展纱线交织顺序的求解、交织类型的判断算法研究,分别求解得到压合段和加捻段纱线的交织形态,并存储到旋向矩阵和交织矩阵中,得到织物的二维平铺网格模型;最后,通过不同编织工艺的实例,应用Matlab指令将二维平铺网格卷成型得到织物的三维虚拟形态,验证了虚拟编织算法的准确性,为六角形三维编织工艺的快速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角形三维编织 管状织物 虚拟编织 二维平铺网格图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管状织物的三维圆织法成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申华 单鸿波 +1 位作者 孙志宏 毛立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8,共5页
为实现立体管状织物的规格化、连续化生产,提出一种新的立体管状织物成型方法,即三维圆织法。该方法结合圆织法的特点,将经纱沿径向排布并引入,通过引纬器在圆周方向的运动引入连接面内纱线的纬纱及连接各层组织结构的垂纱。在成型过程... 为实现立体管状织物的规格化、连续化生产,提出一种新的立体管状织物成型方法,即三维圆织法。该方法结合圆织法的特点,将经纱沿径向排布并引入,通过引纬器在圆周方向的运动引入连接面内纱线的纬纱及连接各层组织结构的垂纱。在成型过程中纬纱和垂纱在引纬器的牵拉力作用下能自然地将经纱束紧,并在结合特定的经纱开口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实现经纱在厚度方向上的分层和连接。整个织造过程中能实现经纱的连续供给,只需定期更换纬纱和垂纱,从而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管状织物 三维圆织法 垂纱 纬向垂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二维编织管状织物的编织工艺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晓红 檀江涛 秦志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9,共6页
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 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究了编织工艺对织物外观起毛情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复丝的断裂强度为86.39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12%,断裂强度远高于其他纤维,但延伸性差;影响碳纤维复丝在导纱瓷眼处折角磨损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牵引力、折角、编织速度;在编织纱线根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编织节距的减小,管状编织物的面密度逐渐增加,起毛现象严重,编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二维编织 管状织物 折角磨损实验 编织工艺 24锭二维编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管状织物组织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惠芬 王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38,共5页
针对简化复杂组织矩阵的构造和变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管状织物组织矩阵的设计和程序实现方法。根据管状织物的设计原理,建立相应的矩阵模型并研究矩阵变换方法。研究表明:用不同元素值1、2、3、0分别表示表经浮点、里经浮点、... 针对简化复杂组织矩阵的构造和变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tLab的管状织物组织矩阵的设计和程序实现方法。根据管状织物的设计原理,建立相应的矩阵模型并研究矩阵变换方法。研究表明:用不同元素值1、2、3、0分别表示表经浮点、里经浮点、表经和里纬交织点、表层和里层纬浮点,通过对元素Kronecker叉积运算可以实现表、里组织矩阵扩充。扩充后的表、里层组织矩阵,通过叠加等运算,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管状组织矩阵。根据上机图关系通过矩阵乘积运算得到相应的穿综图矩阵、纹板图矩阵。通过MatLab程序实现管状组织矩阵的构造和组织图的绘制。MatLab语言可以简化复杂织物组织矩阵的构造和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组织 组织矩阵 矩阵变换 Kronecker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横机管状织物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晓 秦曦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9,共5页
随着毛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在横机上编织立体管状织物成为可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针数、转数、花型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结构的整体管状织物和局部管状织物的编织,丰富了产业用、服饰用、家居装饰用等产品品类。通过选用碳纤维、芳纶... 随着毛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在横机上编织立体管状织物成为可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针数、转数、花型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结构的整体管状织物和局部管状织物的编织,丰富了产业用、服饰用、家居装饰用等产品品类。通过选用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等高性能材料编织管状结构织物,可根据需要制备不同的复合材料多层板;利用其“三明治结构”的特点可制备汽车用轻量多层板。通过填充复合有纳米级SiO2的活性炭纤维棉,可制备净化装置滤芯,应用于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横机立体管状织物结构多变、可塑性强,系列横机管状织物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为横机三维面料及其产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 立体结构 复合材料 空气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濛濛 蒋高明 +1 位作者 高哲 郑培晓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4-191,共8页
为促进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整体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了现有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梳理及分析了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包括纬编衬经衬纬织物的... 为促进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整体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了现有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梳理及分析了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包括纬编衬经衬纬织物的结构特点,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的设计成形,衬经衬纬圆纬机及其编织原理,纬编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细观几何模型及数值模拟。结合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实际,从结构设计成形、力学性能分析、产业领域应用3个方面深入研究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指出开发符合产业需求的高性能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 复合材料 衬经衬纬圆纬机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织物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濛濛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纵密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添纱组织可改善脱圈后捆绑线圈周向的织缩,但衬纱起拱现象仍存在;扩布装置的应用解决了衬纱起拱的问题,结合添纱工艺可制备结构稳定且紧密的WKBT织物;4种WKBT织物经扩幅后衬纱仍具有较高的拉伸模量和衬纱强力利用率,证明本文方法在消除织缩的同时,可制备性能优异的WKBT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 扩布装置 织缩 拉伸性能 衬纱强力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管状织物的成形及其抽拔顺滑性的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作伟 于伟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4,673,共7页
依据机织管状织物的织造原理,以Kevlar长丝为原料,以平纹组织为基础组织,在特制梭子的自动小样织机上分别织造出管径为16、20和24 mm的3种小口径管状织物.运用自主研制的管状织物抽拔顺滑性测量装置对所织造的管状织物进行抽拔顺滑性测... 依据机织管状织物的织造原理,以Kevlar长丝为原料,以平纹组织为基础组织,在特制梭子的自动小样织机上分别织造出管径为16、20和24 mm的3种小口径管状织物.运用自主研制的管状织物抽拔顺滑性测量装置对所织造的管状织物进行抽拔顺滑性测试,从所获得的3种小口径管状织物的抽拔力-时间(F_p-t)曲线得知整个抽拔过程中管状织物的受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最终趋近一个非零的定值.在测试的初始阶段及中间过程中,管径越小的管状织物所受的抽拔力越大;在测试结束前一段时间,管径越小的管状织物所受的抽拔力也越小.由管状织物的抽拔力及断裂强力计算出的管状织物抽拔顺滑度,表明管状织物的管径越大则其抽拔顺滑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管状织物 成形 抽拔顺滑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缩胀管状织物的成形及其回折内翻性能
10
作者 丁作伟 于伟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85,共7页
管状织物从圆管外壁到被回折内翻至圆管内部的过程中将受到顶胀力和挤压力的作用,在圆管头端拐角处还会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为进一步改善管状织物的抽拔顺滑性,降低因管径变化产生的圆管作用力,设计织造一种具有径向缩胀功能的管状织物... 管状织物从圆管外壁到被回折内翻至圆管内部的过程中将受到顶胀力和挤压力的作用,在圆管头端拐角处还会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为进一步改善管状织物的抽拔顺滑性,降低因管径变化产生的圆管作用力,设计织造一种具有径向缩胀功能的管状织物,并利用抽拔顺滑性测量仪测试了传统机织管状织物和径向缩胀管状织物从圆管外壁被回折抽拔至圆管内部的回折内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圆管头端拐角处内翻时,径向缩胀管状织物不会出现较大的褶皱;通过对抽拔力-时间曲线图及最大抽拔力下降率的计算可知,与传统机织管状织物相比,径向缩胀管状织物所受的抽拔力明显降低,最大抽拔力下降了53.72%,这说明所设计的管状织物具有良好的回折内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缩胀 管状织物 成形 圆管 回折内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织物的里组织设计
11
作者 王家珠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53-159,共7页
本文论证了保证管状织物折幅处组织连续的条件,而文中所提出的里组织设计方法,应用方便、容易掌握和不易出差错,故利于推广和品种更新。对某些组织的织造生产尤为便利。
关键词 管状织物 总经根数 里组织 设计 工业用织物
全文增补中
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12
作者 林洪芹 郭岭岭 +3 位作者 李纯 李骄龙 杜丽平 甘露露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 为了进一步拓展活性炭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填芯法和织造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开发了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文章主要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穿综设计、织造工艺参数、织物试织等方面介绍有关内容及关键点,并通过对4种不同组织设计方案对比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颜色的涤纶线巧妙搭配,结合平纹基础组织、双层组织及平纹小提花组织等,采用人工双轴织造、控制适当的经纱张力、打纬力,将制成的活性炭纤维毡炭包填充到纬向管状里,从而开发出配色和谐、外观新颖独特、管状成形立体效果良好的活性炭纤维毡填充纬向管状凸起织物。此织物主要应用于家用装饰纺织品,具有净化空气和除味等功能,对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毡 填充 纬向管状织物 设计 试织 经纱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截面3D管状机织物的设计与试织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晶晶 吕丽华 王观桔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0,共4页
通过设计合理的上机工艺及织造方法,制备出2种异形截面的3D管状机织物。采用“压扁—织造—还原”方法进行织造,先画出2种异形截面3D管状机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再根据经向截面图设计出相应的组织图;根据组织图进行上机织造,最后在SGA598... 通过设计合理的上机工艺及织造方法,制备出2种异形截面的3D管状机织物。采用“压扁—织造—还原”方法进行织造,先画出2种异形截面3D管状机织物的经向截面图,再根据经向截面图设计出相应的组织图;根据组织图进行上机织造,最后在SGA598型小样织机上成功试织2种异形截面的3D管状机织物。结果显示: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在SGA598型小样织机上织造出规定形状的异形截面3D管状机织物,为异形截面3D管状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织造方法,促进了其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截面管状织物 三维机织物 普通织机 组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三维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织造工艺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晓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分析管状三维织物的结构,介绍该织物的织造技术,给出该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及上机图设计方法,探讨该织物的织造工艺。
关键词 管状三维织物 组织结构 织造工艺 上机图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研究方法——基相生成法
15
作者 李志瑶 刘家强 +3 位作者 周其洪 苏继伟 周申华 孙志宏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一表达,以精确的数学语言从微观角度揭示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规律与本质,同时,其为经纱开口运动的计算机控制提供了方便,使研究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织造数据和制定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和编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立体织物 组织结构 基相生成法 基相矩阵 全相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岸浅堤中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的力学机理分析(英文)
16
作者 张文斌 谭家华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866,共8页
与传统的离岸堤相比,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作为堤心构成的新型离岸潜堤形式不仅具有减小波浪力的作用,还具有经济和美观的功能。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还没有对这一复杂新型式的防波堤中的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的力学机理分析的考虑。本文在... 与传统的离岸堤相比,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作为堤心构成的新型离岸潜堤形式不仅具有减小波浪力的作用,还具有经济和美观的功能。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还没有对这一复杂新型式的防波堤中的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的力学机理分析的考虑。本文在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的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离岸浅堤的稳定性和透射性能进行了研究。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的横截面形状和周向拉力采用椭圆积分方法得到。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充填管状袋作为堤心是可靠的,同时,文中提出的研究方法可在复杂新型离岸浅堤的设计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织物充填管状 力学机理 离岸潜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三维机织物的交织方法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冉丹 刘家强 +5 位作者 周申华 孙志宏 苏继伟 袁建润 李志瑶 唐菲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6-389,434,共5页
基于对典型三维织物织造方法以及二维圆织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两种织造管状三维织物的方法,即经向垂纱法和纬向垂纱法,并具体阐述了两种方法的成型原理和成型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各层的垂纱的引入方式不同:纬向垂纱法中,... 基于对典型三维织物织造方法以及二维圆织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两种织造管状三维织物的方法,即经向垂纱法和纬向垂纱法,并具体阐述了两种方法的成型原理和成型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各层的垂纱的引入方式不同:纬向垂纱法中,垂纱与纬纱的引入方式相同;经向垂纱法中,垂纱与经纱的引入方式相同.两种方法的提出为管状三维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及圆织设备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圆织 管状三维织物 纬向垂纱法 经向垂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机织物与管子之间的摩擦系数测量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秀洋 王洪鑫 +2 位作者 殷参 孟炜杰 文桂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80-2886,共7页
为了实现管状机织物与管子之间摩擦系数的测量,设计了一套管状机织物在管子上抽拔过程的摩擦系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施加弹性元件的方法,在实际使用工况下测试出附加摩擦力,再测试计算出弹性元件在圆管上产生的正压力,根据计算公式μ(... 为了实现管状机织物与管子之间摩擦系数的测量,设计了一套管状机织物在管子上抽拔过程的摩擦系数测量系统。首先通过施加弹性元件的方法,在实际使用工况下测试出附加摩擦力,再测试计算出弹性元件在圆管上产生的正压力,根据计算公式μ(摩擦系数)=F(摩擦力)/N(正压力)直接计算出摩擦系数;同理,通过弹性气压法测出管织物与管内壁的摩擦系数。然后使用所测量的摩擦系数在LS-DYNA分析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该摩擦系数测量系统在探月三期工程中月壤钻进取芯组件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检测与仿真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测得的管状机织物在管子上抽拔过程的摩擦系数准确可靠,为有限元分析模型中摩擦系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满足月壤取芯组件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织物 摩擦系数 压差法 月壤取芯 LS—DY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织机的管状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矩阵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旭 闵尔君 +2 位作者 李少聪 张文强 彭旭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09,共7页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 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维机织物组织图。通过MatLab函数对表组织矩阵元素置换及矩阵调序以获取里组织矩阵,并运用Kronecker积运算实现表、里组织矩阵按比例相互嵌入及表经提升点元素的赋值,从而得到管状三维组织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组织图设计方法及其矩阵模型可提高该类组织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三维机织物 织物组织图 交织规律 组织矩阵 KRONECKER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袜用弹力管状针织物的开发与性能测试
20
作者 顾罗铃 李维 +1 位作者 赵佳玥 王永荣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为解决医疗袜穿着适配性存在的局部截面压力不均匀问题,编织3种弹力管状针织物,每种织物选用3种规格衬垫纱线,针对脚踝、小腿、大腿3个不同部位进行袜机参数的4因素3水平L_(9)(3^(4))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织物进行截面周长、织物克质量、... 为解决医疗袜穿着适配性存在的局部截面压力不均匀问题,编织3种弹力管状针织物,每种织物选用3种规格衬垫纱线,针对脚踝、小腿、大腿3个不同部位进行袜机参数的4因素3水平L_(9)(3^(4))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织物进行截面周长、织物克质量、密度、厚度及接触压力测试。研究发现,同一织物,在相同测试部位,压力值随腿模型号增大而变大;不同衬垫纱织物,衬垫纱越粗,压力值越大;袜机编织参数相同,围度上由两种组织编织的弹力管状织物的压力值大于单一组织的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袜 弹力管状织物 正交试验 袜机参数 接触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