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奚卓 杨旸 +2 位作者 李新星 刘静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柔性扩张大脑皮层的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脑深部组织病变开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管状牵开器,对照组使用金属脑压板。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柔性扩张大脑皮层的管状牵开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脑深部组织病变开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管状牵开器,对照组使用金属脑压板。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皮层切口面积、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皮层切口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病灶残余、皮肤切口长度、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去骨瓣、GOS评分等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新型颅脑手术用管状牵开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脑皮层损伤,有利于保留皮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扩张 管状牵开器 脑深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易国庆 吴国建 +3 位作者 王宏 陈陆馗 苗伟 顾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究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其中20例采用新型管状脑牵开器,17例采用传统脑压板,比较两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 目的:探究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3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其中20例采用新型管状脑牵开器,17例采用传统脑压板,比较两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血肿清除率方面新型管状脑牵开器组与传统脑压板牵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皮层造瘘长度、住院时间及GOS方面前者均优于后者。结论:新型管状脑牵开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牵开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腰椎管内囊肿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博飞 徐杰 +3 位作者 郑武 肖毓华 林院 田建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内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2018年1月在我科采用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3例腰椎管内囊肿患者的资料及临床恢复情况,其中滑膜囊肿5例,腱鞘囊肿3例,...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内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2018年1月在我科采用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3例腰椎管内囊肿患者的资料及临床恢复情况,其中滑膜囊肿5例,腱鞘囊肿3例,脊膜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于术前和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来评估临床疗效。术后1周行腰椎CT三维重建,术后随访行腰椎MRI平扫和增强。结果手术时间74-200 min,平均119.2 min;术中出血量40-105 ml,平均61.5 ml;住院时间5-10 d,平均6.7 d;随访4-47月,平均23.8月。所有患者完全切除囊肿,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CT三维重建示单侧半椎板开窗范围,随访期间未见囊肿复发,无腰椎畸形或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经皮通道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腰椎管内囊肿,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且很好保护了脊柱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内囊肿 管状牵开器 微创手术 半椎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