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PLA管状支架的结构及其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曙东 尹桂波 +3 位作者 张幼珠 王红卫 蒋新建 董智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6-320,共5页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制备了PLA小口径管状支架(d=4.5mm)。研究了不同工艺对PLA管状支架形态结构、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质...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制备了PLA小口径管状支架(d=4.5mm)。研究了不同工艺对PLA管状支架形态结构、孔隙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直径增大,孔隙率减小,断裂强度提高;当滚轴转速为2000r/min时,可获得取向很好的纤维,此时,PLA管状支架的孔隙率最小,断裂强度最大,其爆破强度远高于人体正常血压;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PLA管状支架的孔隙率减小,其断裂强度及爆破强度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LA 管状支架 形态结构 孔隙率 断裂强度 爆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LA/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曙东 张幼珠 +4 位作者 王红卫 尹桂波 董智慧 符伟国 施德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14,共5页
为研制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以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丝素蛋白、明胶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构建了外层为PLA纤维和内层为丝素明胶纤维的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直径为4.5 mm)。采... 为研制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以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乳酸(PLA)、丝素蛋白、明胶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构建了外层为PLA纤维和内层为丝素明胶纤维的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直径为4.5 mm)。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该管状支架的形貌结构;测定其孔隙率及生物力学性能,并在该支架上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实验。结果表明:PLA/丝素明胶复合管状支架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和较好的柔软性,爆破强度远高于人体的正常血压;支架具有多孔结构,SEM照片显示HUVECs在支架上分化、增殖、生长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管状支架 组织工程血管 PLA 丝素蛋白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曙东 张幼珠 +3 位作者 王红卫 尹桂波 董智慧 符伟国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1,共4页
为研制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以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明胶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构建了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直径为4.5mm)。测定其形貌结构、孔隙率和溶失率,并在该支架上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为研制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以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明胶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以高速旋转的滚轴为收集装置,构建了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直径为4.5mm)。测定其形貌结构、孔隙率和溶失率,并在该支架上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丝素-明胶质量比例为70∶30、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3%、滚轴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静电纺丝,可获得纤维直径较细、纤维分布较均匀、具有较高孔隙率的丝素-明胶管状支架;随着纺丝液质量分数的提高,丝素-明胶管状支架的溶失率降低,乙醇处理后管状支架溶失率大大降低;MTT显示细胞可以在支架上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丝素 明胶 管状支架 支架结构 孔隙率 溶失率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制备的血管样蚕丝编织物小口径管状支架及其形态结构与细胞毒性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音 郝云霞 +2 位作者 刘志武 魏雅丽 王建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1-366,共6页
为了开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新型人工血管,以蚕丝编织物为芯层,模拟天然血管组织结构制备了一种丝素蛋白(SF)多孔管状支架。研究丝素蛋白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PEG-DE)的配比、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对管状支架成型及结构的影... 为了开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新型人工血管,以蚕丝编织物为芯层,模拟天然血管组织结构制备了一种丝素蛋白(SF)多孔管状支架。研究丝素蛋白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PEG-DE)的配比、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对管状支架成型及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管状支架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交联剂和丝素蛋白的配比与管状支架上丝素蛋白的覆盖度密切相关,SF与PEG-DE的质量比在1.0∶0.5-1.0∶1.0范围内,管状支架成型较好;丝素蛋白浓度越高,管状支架内部孔径越小,孔密度越高;冷冻温度越低,管状支架孔径越小。通过调节丝素蛋白浓度和冷冻温度可以控制支架内部孔径在50-300μm之间。采用MTT法测定PEG-DE交联的丝素蛋白管状支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丝素蛋白 编织物 聚乙二醇双环氧甘油醚 管状支架 形态结构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管状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曙东 丁晨 +1 位作者 王可 马倩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83-497,共15页
管状组织是人体氧气、固液体、排泄物输运的通道,一旦发生病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蚕丝蛋白(SF)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设计的降解速率和机械性能,成为管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广泛选择的材料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SF管状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管状组织是人体氧气、固液体、排泄物输运的通道,一旦发生病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蚕丝蛋白(SF)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设计的降解速率和机械性能,成为管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广泛选择的材料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SF管状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和开发以及为管状组织或器官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详细介绍了SF管状支架的三种制备方法,即静电纺丝法、热致相分离法以及三维打印法,并详细综述了SF管状支架在血管、神经导管、气管、食管、尿道中的应用现状,为管状组织支架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管状支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管状支架材料的改性及物理特性
6
作者 王香梅 张菁 +1 位作者 陈浩 王庆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用冷冻干燥-蒸汽挤压法制备了猪胶原/壳聚糖管状支架,并用戊二醛对其进行改性。扫描电镜(SEM)观察到改性后的支架为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改性对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影响不大;细胞增殖实验证明,改性后的材料基本... 用冷冻干燥-蒸汽挤压法制备了猪胶原/壳聚糖管状支架,并用戊二醛对其进行改性。扫描电镜(SEM)观察到改性后的支架为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改性对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影响不大;细胞增殖实验证明,改性后的材料基本保持了胶原生物活性优点,而其力学性能和吸水性大大改善。说明GTA交联改性方法,在保持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优点的基础上,使导管承受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能力大大提高,但同时使材料的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壳聚糖 管状支架材料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管状支架联合肌瓣原位重建颈部整段食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刚 刘波颖 +3 位作者 康其伟 温晓 曾俍铭 王晓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管状支架联合肌瓣原位重建颈部食管整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大耳白兔(30只)制成3~5 mm食管整段缺损动物模型,缺如处置入壳聚糖管状支架,外覆颈部肌肉组织瓣包裹缝合形成肌性管道。术后观察实验兔成活率、并发症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壳聚糖管状支架联合肌瓣原位重建颈部食管整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大耳白兔(30只)制成3~5 mm食管整段缺损动物模型,缺如处置入壳聚糖管状支架,外覆颈部肌肉组织瓣包裹缝合形成肌性管道。术后观察实验兔成活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植入后不同时间段支架降解、食管结构重建情况,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状态、有无狭窄发生及食管蠕动功能。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7只,术后第4周肌瓣组织愈合,壳聚糖管部分吸收,见炎症反应;第8周肌瓣修复良好,无纤维组织增生,壳聚糖管吸收;第16周壳聚糖管完全吸收,肌瓣内表面黏膜再生,无狭窄。钡透见食管通畅、无狭窄,蠕动弱。结论壳聚糖管状支架联合肌瓣原位重建颈部食管整段缺损具有一定可行性,狭窄及吻合口瘘是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管状支架 颈段食管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管状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林展翼 刘鹏 +1 位作者 梅静怡 周嘉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合适的支架材料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成功构建的关键之一,天然蛋白成分的纤维蛋白凝胶是理想的支架材料来源。文中首先以纤维蛋白原为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凝血酶以及氯化钙,采取温度控制等技术步骤获得凝胶材料,并进行成胶时间、吸... 合适的支架材料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成功构建的关键之一,天然蛋白成分的纤维蛋白凝胶是理想的支架材料来源。文中首先以纤维蛋白原为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凝血酶以及氯化钙,采取温度控制等技术步骤获得凝胶材料,并进行成胶时间、吸水性能、降解时间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检测,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材料的微观结构;然后,利用特定管状模具制成水凝胶管状支架,通过在支架中负载人成纤维细胞,研究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判断其细胞相容性。结果显示:该制备方法获得的纤维蛋白凝胶整体外观呈乳白色,外表光滑,厚度均匀;凝胶的平均成胶时间为(172.0±4.7)s,吸水率为34.50%±1.87%,完全降解时间为7 d,杨氏模量为(2624±295)Pa,凝胶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凝胶的微观结构呈现为多孔隙网状纤维,纤维直径为(0.41±0.03)μm,网状纤维平均孔隙大小为(47.87±9.60)μm^(2);负载人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在凝胶中形态完整,分布均匀,存活情况良好。文中成果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的体外构建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凝胶 人成纤维细胞 多孔隙管状支架 血管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管状脱矿骨基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何黎升 陈书军 +4 位作者 雷德林 杨维东 陶凯 陈富林 毛天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脱矿管状骨基质支架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兔骨髓基质细胞 ,经地塞米松诱导后 ,与藻酸钙凝胶混合 ,置入长约 1~ 1.5cm、管径约0 .2~ 0 .5cm的脱矿管状骨基质内 ... 目的 :探讨应用脱矿管状骨基质支架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动物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兔骨髓基质细胞 ,经地塞米松诱导后 ,与藻酸钙凝胶混合 ,置入长约 1~ 1.5cm、管径约0 .2~ 0 .5cm的脱矿管状骨基质内 ,以自体细胞移植方式 ,将脱矿管状骨基质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异位植入新西兰兔皮下组织 ,分别于 4、8周取材进行大体、X线摄片显示呈点状阻射影。结果 :4周时可见复合物中有类骨组织和新骨形成 ,X线摄片显示呈点状阻射影。 8周时 ,新生骨组织类似正常成熟骨组织 ,呈板层结构 ,细胞椭圆形 ,位于陷窝中 ,排列规律 ,X线摄片显示呈均一阻射影 ,对照组仅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结论 :脱矿管状骨基质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提供了外部支架 ,藻酸钙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载体结构 ,细胞在其中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脱矿骨基质支架 组织工程骨 实验研究 藻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直肠恶性梗阻的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尚培中 刘景章 +2 位作者 卢育奇 陈玉梅 王铁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1-1022,共2页
为探讨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疗效及意义 ,对 4 4例结、直肠恶性狭窄导致的急慢性梗阻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 4 1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肠腔通畅。长期带支架的 38例患者中现已死亡 33例 ,生存期 5 1~72 0天 ,其... 为探讨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疗效及意义 ,对 4 4例结、直肠恶性狭窄导致的急慢性梗阻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 4 1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肠腔通畅。长期带支架的 38例患者中现已死亡 33例 ,生存期 5 1~72 0天 ,其他 5例已存活 1~8个月 ,未再发肠梗阻。研究表明 ,记忆合金支架可有效地缓解结、直肠恶性狭窄导致的急慢性梗阻 ,对晚期结、直肠癌以及具有高危手术因素的患者进行永久性姑息治疗 ,避免了肠造口 ,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 ,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同时可缓解急性梗阻 ,为肠道准备和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螺旋管状支架 直肠肿瘤 肠梗阻 姑息疗法 结肠肿瘤 支架植入术 管状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电机支架不同位置V型接头焊接热循环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刚 关锰 +4 位作者 张艳敏 范灵利 李连海 林斌 杨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89,共6页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含6处V型接头的管状电机支架模型,模拟研究了热输入对6处V型接头起弧端热循环以及焊缝区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越高,起弧端温度峰值越高,接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受热越均匀;热输入对焊缝前端...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含6处V型接头的管状电机支架模型,模拟研究了热输入对6处V型接头起弧端热循环以及焊缝区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越高,起弧端温度峰值越高,接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受热越均匀;热输入对焊缝前端和末端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对于焊缝中段,热输入越大,焊接残余应力越小,并且除了接头Ⅱ外,其他接头焊缝中段残余应力均表现为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电机支架 多层焊 V型接头 热输入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