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丽华 李爱群 +2 位作者 鲁风勇 娄宇 李培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0,共5页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型钢混凝土 节点 受剪承载力 延性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兴虎 徐靖 姜维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1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 提出了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即取消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钢部件的上翼缘,在腹板上开洞,并在混凝土翼板中布置蛇形钢筋;对3根不同剪跨比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1根普通栓钉组合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剪跨比对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新型组合梁的破坏机理和受力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相对于栓钉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剪跨比 抗剪性能 承载力 栓钉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蒋丽忠 刘海峰 李兴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 对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基于组合梁腹板的稳定性特点和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的相关方程,计算了工字型组合梁腹板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屈曲因数,采用势能驻值原理分析得出了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稳定的临界应力,提出了弹性受力阶段腹板不设横向加劲肋的高厚比限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放宽对高厚比的限制,为工字型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的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型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腹板 承载力 失稳模型 局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钧 李世平 苏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建立模型,验证建模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考虑型钢对混凝土区域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划分为&qu... 为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建立模型,验证建模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考虑型钢对混凝土区域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划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模型,分析其变形性能,探讨型钢含钢量、预应力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梁变形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型钢含钢量和预应力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构件抗变形性能。提出考虑核心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新型建模分析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核心约束 变形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连续抗裂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松 陈真 +3 位作者 郭骞 冯博雅 孙路平 刘晓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10909-10916,共8页
为了掌握常规设计方法下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连续的开裂特征和破坏模式,从而优化结构设计,对此类结构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设计方法下桥面连续构造抗裂性能差,在较低荷载下便会出现开裂;裂缝分布集中在桥... 为了掌握常规设计方法下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连续的开裂特征和破坏模式,从而优化结构设计,对此类结构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设计方法下桥面连续构造抗裂性能差,在较低荷载下便会出现开裂;裂缝分布集中在桥面连续区域1.2 m范围内,裂缝数量少;试件破坏模式是剪力钉被剪断随后连接板钢筋屈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滑移的梁相比,考虑滑移的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将提高,极限荷载取决于剪力连接件抗剪强度;栓钉间距、连接板厚度的增加能提高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栓钉直径对桥面连续的开裂荷载影响不大,但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连接板底部与钢梁做无粘接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桥面连续开裂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桥面连续 抗裂性能 结构试验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松玲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以冷弯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对象,对组合梁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滑移效应的弹性抗弯强度计算公式,并计算了8根简支冷弯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抗弯承载力.将理论计算值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 以冷弯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对象,对组合梁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滑移效应的弹性抗弯强度计算公式,并计算了8根简支冷弯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抗弯承载力.将理论计算值与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滑移效应的弹性弯矩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滑移效应对组合梁弹性抗弯承载力降低的影响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 滑移效应 承载性能 弹性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浦溪特大桥主桥设计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戴显荣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南浦溪特大桥主桥为计算跨径258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矢跨比为1/4.6,拱轴线线形采用悬链线,拱轴系数为1.6。主拱圈分左、右两榀,采用四肢双哑铃型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桁架式拱肋,减少了桁架水平向连接钢管的数量,降低了节点焊接... 南浦溪特大桥主桥为计算跨径258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矢跨比为1/4.6,拱轴线线形采用悬链线,拱轴系数为1.6。主拱圈分左、右两榀,采用四肢双哑铃型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桁架式拱肋,减少了桁架水平向连接钢管的数量,降低了节点焊接难度。钢管和缀板均灌注C50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提高了拱肋结构的受力性能和面外稳定性。桥面系采用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有效降低了上部结构自重,同时也提高了拱桥的装配化施工程度。结合周边地形和地质条件,将拱座布置在完整的中风化岩层内。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在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静、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上承式桥 拱轴线 四肢双哑铃型截面 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受力分析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