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管模型的流动扰动数值表征及流弹失稳预测
1
作者 冯志鹏 齐欢欢 蔡逢春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8,共7页
为了提升流管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适用范围,获得能定量表征其众多流动扰动参数的通用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经典流管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基于二维流固耦合模拟发展流动扰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流管的面积分布、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均包括稳态... 为了提升流管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适用范围,获得能定量表征其众多流动扰动参数的通用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经典流管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基于二维流固耦合模拟发展流动扰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流管的面积分布、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均包括稳态项、相位差、扰动项)规律,然后以相位差函数为例,将其数学表达式作为流管模型的基本输入参数进行集成,预测管束结构的流弹失稳行为。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成功获得了众多流动扰动参数与曲线坐标及时间的关系,流动扰动参数的稳态项与曲线坐标的函数为正弦形式,相位差与曲线坐标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形式;预测的临界流速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了结合流动扰动数值表征和流管模型基本假设预测流弹失稳的可行性,为流弹失稳预测模型的开发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流弹失稳 管模型 流动扰动 管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的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
2
作者 谢鹏 蔡泽祥 +1 位作者 嘉有为 史梦鸽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固有不确定性使得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点对点交易机制的多能微网集群能量优化管理架构,该架构采用基于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两阶段滚动时域协同优化方案,... 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固有不确定性使得多能微网群能量优化管理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重要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热能点对点交易机制的多能微网集群能量优化管理架构,该架构采用基于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两阶段滚动时域协同优化方案,以增强能量优化管理策略在源、荷双侧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可实施性。为克服常规管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在应用中普遍存在的保守性问题,提出一种弹性管模型预测控制改进技术,可根据滚动优化时域内源、荷预测精度自适应调整“管”的外形,实现优化策略鲁棒性与经济性的灵活协调。此外,考虑到待求解模型具有显著的非凸、非线性、多维变量以及去中心化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布式分解协调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保障能量优化管理策略具备较好经济效益和较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兼具应对不确定性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微网群 能量管理 管模型预测控制 点对点能量交易 滚动时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砂体连通性的三维流管模型和立体波及评价
3
作者 蒲保彪 曹仁义 +4 位作者 周晋冲 石坚 周妍 程林松 贾志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5-3956,共12页
我国致密油藏主要采用注水的方式补充地层能量,然而,砂体的非均质性导致单井见水规律复杂,传统平面流管模型无法准确评价波及系数。为了准确评价波及系数,首先,通过引入连通系数定性表征砂体连通性,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各向异性,建... 我国致密油藏主要采用注水的方式补充地层能量,然而,砂体的非均质性导致单井见水规律复杂,传统平面流管模型无法准确评价波及系数。为了准确评价波及系数,首先,通过引入连通系数定性表征砂体连通性,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各向异性,建立考虑砂体连通性的致密油藏三维流管模型,并采用Python编程求解模型;接着,与商业数值模拟器tNavigator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长庆油田HB油藏,对不同砂体连通性对立体波及系数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别针对砂体中等连通和弱连通的井组提出补孔和补孔后重复压裂的调整对策,并预测调整方案的波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当砂体全部连通时,井组的立体波及系数约为65.80%,考虑了砂体部分连通后,波及系数明显降低;采取补孔措施后,砂体中等连通井组波及系数预计提高18.03%,砂体弱连通井组采用补孔后重复压裂措施,波及系数提高50.01%。该方法可为致密油藏立体波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砂体连通性 三维流管模型 立体波及 开发调整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rrieus垂直轴风力机的双盘面随动流管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勋 张松 +2 位作者 郭健 尉越啸 焦启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69,408,共7页
针对现有垂直轴风力机流管模型中未经充分实验验证的流管假设,提出了一种针对垂直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模型———双盘面随动流管模型.模型整体采用双盘面单流管模型,局部采用随动流管模型,同时考虑了叶片的动态失速效应,并结合了Gormont... 针对现有垂直轴风力机流管模型中未经充分实验验证的流管假设,提出了一种针对垂直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模型———双盘面随动流管模型.模型整体采用双盘面单流管模型,局部采用随动流管模型,同时考虑了叶片的动态失速效应,并结合了Gormont动态失速模型.其中,双盘面单流管模型假设风轮的上下盘面均具有各自恒定的来流风速;随动流管模型假设叶片的相对局部风场中存在随动流管,流管方向与叶片相对风速方向一致,并随叶片实时运动.在Matlab中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风力机的整体气动性能.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较准确地预测风力机在低尖速比范围内的气动性能,动态失速效应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双盘面随动流管模型 双盘面单流管模型 动态失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脉象的桡动脉血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学民 杨成 +2 位作者 陆小左 孙涛 周鹏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为了明确各部脉象之间的异同,利用工程学思想分析中医脉象的方法,根据双弹性腔模型和弹性管模型建立了桡动脉血管的电路模型.利用此模型模拟仿真了在尺部电阻、电感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尺部输入相同脉象波形时的关脉和寸脉输出脉象波形.... 为了明确各部脉象之间的异同,利用工程学思想分析中医脉象的方法,根据双弹性腔模型和弹性管模型建立了桡动脉血管的电路模型.利用此模型模拟仿真了在尺部电阻、电感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尺部输入相同脉象波形时的关脉和寸脉输出脉象波形.其结果显示参数的改变对关脉影响较小,对寸部脉象影响较大,说明了中医取脉时,改变布指方式和取脉压力会对脉象波形有较大影响,医生通过指端的调节可获取更多的脉象信息.通过改变关部取脉压力前后寸部的脉象图对比,分析了寸、关、尺三部脉象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中医脉诊手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象 双弹性腔模型 弹性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流管模型预测达里厄型垂直轴风力机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韩非非 席德科 任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9-1314,共6页
介绍了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的多流管模型对达里厄型垂直轴风力机进行气动性能预测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算例计算。计算结果与单流管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多流管模型在性能预测方面的优越性,其结果更加可信。同时... 介绍了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的多流管模型对达里厄型垂直轴风力机进行气动性能预测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算例计算。计算结果与单流管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多流管模型在性能预测方面的优越性,其结果更加可信。同时,分析了叶轮实度、雷诺数以及风剪切效应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并对该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流管模型 性能预测 达里厄型垂直轴风力机 动量叶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多流管模型的同步变桨垂直轴风力机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松 刘秉昊 +1 位作者 张立勋 杨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40-1044,共5页
针对基于叶素理论对同步变桨垂直轴风力机进行性能分析的问题,研究了叶素理论和双盘面多流管模型,阐述了这些模型所做的假设和所适用的领域.分析了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的流管宽度特征,指出了该特征即为其在运算中出现不收敛现象的原因,针... 针对基于叶素理论对同步变桨垂直轴风力机进行性能分析的问题,研究了叶素理论和双盘面多流管模型,阐述了这些模型所做的假设和所适用的领域.分析了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的流管宽度特征,指出了该特征即为其在运算中出现不收敛现象的原因,针对该特征进行了改进后,可以明显改善运算不收敛现象并且提高计算速度.对同步变桨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了理论分析,验证了其近似最优特性,得出了其性能在尖速比0.6附近最优的结论.进行了风力发电实验,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双盘面多流管模型 同步变桨规律 最优变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弹性腔与弹性管模型的上肢血管系统建模仿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树然 姚阳 +1 位作者 郝丽玲 徐礼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针对弹性管模型适用于模拟大中型动脉血管,不适用于模拟微小型动脉血管问题,对人体上肢血管系统建立一种弹性管与弹性腔融合模型,从而提高其模型的精度.首先分别在肱-桡动脉段建立弹性管模型,在桡-指动脉段建立弹性腔模型;然后在两模型... 针对弹性管模型适用于模拟大中型动脉血管,不适用于模拟微小型动脉血管问题,对人体上肢血管系统建立一种弹性管与弹性腔融合模型,从而提高其模型的精度.首先分别在肱-桡动脉段建立弹性管模型,在桡-指动脉段建立弹性腔模型;然后在两模型的接触面处应用血管压力和血液流量的连续性原理,建立二者联系,导出融合模型;最后对比分析弹性管模型和弹性管与弹性腔融合模型的仿真性能.在PRD,H1,H2,t1和t 2评价指标下,弹性管与弹性腔融合模型(PRD:(4.0±2.0)%;t1:(2.5±1.7)%;t2:(3.1±1.9)%;H1:(1.9±2.1)%;H2:(1.3±1.3)%)的仿真波形和实测波形误差均低于弹性管模型(PRD:(16.5±8.3)%;t1:(3.4±2.4)%;t2:(4.5±3.7)%;H1:(22.1±14.9)%;H2:(19.7±15.3)%).结果表明,弹性管与弹性腔融合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体上肢血管系统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脉搏波 弹性腔模型 弹性管模型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的升力型风轮气动性能改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振宙 陈潘浩 +3 位作者 陈景茹 王同光 许波峰 郑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7-2534,共8页
在单个叶片旋转一周内存在两个方位角(0°~180°),其当地攻角为零,当地力矩为负值,当地功率输出为负值,降低了风轮整体性能。提出采用扰流来改善两个方位角叶片周围流场,进而提高风轮整体气动性能的新方法。以美国Sandia国家实... 在单个叶片旋转一周内存在两个方位角(0°~180°),其当地攻角为零,当地力矩为负值,当地功率输出为负值,降低了风轮整体性能。提出采用扰流来改善两个方位角叶片周围流场,进而提高风轮整体气动性能的新方法。以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旋转直径2 m的Φ型风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盘面多流管模型,分析扰流对风轮上盘面和下盘面的气动攻角和力矩以及整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证明:在扰流的影响下,0°方位角的气动攻角从0°提高到5°,叶素力矩从0.2 Nm提高到1.1 Nm,风轮的风能利用系数提高8%;在180°方位角增设扰流后,其气动特性提高幅度较0°方位角低,叶素力矩最大增幅为0.4 Nm,风轮的风能利用系数提高3%。经验证双盘面多流管模型计算结果与Sandia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计算结果具有可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型风轮 气动特性 多流管模型 扰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流管模型计算立轴风车气动性能的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宏智 孙德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将多流管模型推广到有安装角和非对称型的立轴风车,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克服了双重多流管模型在大顶速比区域不收敛的缺点,适于工程应用。
关键词 多流管模型 立轴风车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轴变攻角潮流发电水轮机性能预报流管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亮 汪鲁兵 +1 位作者 李凤来 张桂湘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为寻求一种快速可靠地预报竖轴变攻角直叶片潮流/河流水轮机性能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变攻角直叶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的单盘面—单流管(SDST)、双盘面—单流管(DDST)、单盘面—多流管(SDMT)和双盘面—多流管(DDMT)模型公式以及叶片转动效应的... 为寻求一种快速可靠地预报竖轴变攻角直叶片潮流/河流水轮机性能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变攻角直叶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的单盘面—单流管(SDST)、双盘面—单流管(DDST)、单盘面—多流管(SDMT)和双盘面—多流管(DDMT)模型公式以及叶片转动效应的修正方法.计算和试验比较表明:低速比情况下,这4种修正的流管模型均可有效预报变攻角水轮机的能量系数;在水轮机正常工作的较高速比情况下,单盘面模型误差大,而双盘面模型与试验吻合良好,DDMT模型具有预报水轮机性能和叶片受力的优势,适合于快速进行变攻角水轮机的水动力优化设计和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竖轴水轮机 管模型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细管模型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5-97,104,共4页
鉴于气驱技术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良好效果,运用了目前最可靠的测量最小混相压力的细管实验方法,进行了对CO2气体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研究。详述了细管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具体步骤与原理。分析结果得到了注采压差、采油速... 鉴于气驱技术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良好效果,运用了目前最可靠的测量最小混相压力的细管实验方法,进行了对CO2气体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预测研究。详述了细管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具体步骤与原理。分析结果得到了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随驱替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测量了原油与CO2作用的最小混相压力,给出了合理的驱替压力范围,为油藏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管模型 混相驱油 物理模拟 混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管模型的低渗透油藏水驱平面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仁义 马明 +3 位作者 郭西峰 杨青 汤继业 王洪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中国部分低渗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实现了有效动用,但水驱波及程度较低,亟需开展水驱平面波及评价方法研究。传统流管模型是一种较好的水驱平面波及快速评价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可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各向异性、人工压裂裂缝、非... 中国部分低渗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实现了有效动用,但水驱波及程度较低,亟需开展水驱平面波及评价方法研究。传统流管模型是一种较好的水驱平面波及快速评价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可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各向异性、人工压裂裂缝、非活塞驱替和不规则井网的流管模型。在修正的流管模型基础上,编制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平面波及系数快速计算模块,研究井网形式、井排距比和各向异性对水驱平面波及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是生产井注不进采不出的主要原因;不同各向异性下存在最优的井排距比,并给出了低渗透油藏井排距比优化图版;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井网完善程度,及时补孔,改善注采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平面波及 管模型 水驱 井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材料弹性的一种新的螺旋管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志刚 陈海波 +1 位作者 罗仲龙 胡文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432,共16页
建立统计力学模型正确描述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软物质类材料的最大挑战之一,已有的橡胶材料统计模型尚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根据橡胶类材料宏观各向同性、连续均匀和不可压缩特性,结合分子链的非高斯统计模型,提出一种... 建立统计力学模型正确描述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软物质类材料的最大挑战之一,已有的橡胶材料统计模型尚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根据橡胶类材料宏观各向同性、连续均匀和不可压缩特性,结合分子链的非高斯统计模型,提出一种橡胶材料网络结构的力学特性模型.该模型将代表体元上对应点之间的传力路径用一个类螺旋管区域约束的分子链子网络来描述,螺旋管的表面随材料的宏观变形做仿射变形,分子链子网络由方向和长度随机的分子链或链段首尾链接而成,在此基础上由分子链的熵推导出描述材料宏观力学特性的本构关系.通过大量的材料测试数据对本构模型进行拟合验证,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非常好的精度,并且在采用两个参数时模型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仅用单轴拉伸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就能准确预测全部3类实验数据.该模型使用了仿射的弯曲管假设,能从微观结构尺度上说明材料的不可压缩特性,避免了直管模型的近似性,为微观尺度的随机性和宏观的均匀性的联系提出一个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弹性 本构关系 网络结构 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塌陷管模型及在示波法血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任朝晖 赵富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共3页
本文建立了示波法动脉血压测量过程的物理模型,将一种可塌陷管模型应用到袖带压迫下的动脉血管,利用标准的动脉压力波形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对这一测量方法的一些实际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示波法 血压测量 可塌陷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性能流管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康平 盛其虎 张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2-1296,共5页
为提高流管模型在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性能预报中的准确性,根据不同速比范围内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了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引入动态失速模型和附加阻力系数对流管模型进行修正。算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流... 为提高流管模型在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性能预报中的准确性,根据不同速比范围内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了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引入动态失速模型和附加阻力系数对流管模型进行修正。算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流管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报低速比区域内的动态失速效应和高速比区域内的第二效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能准确反映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适用于立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设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轴风力机 气动性能 管模型 动态失速 附加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云膨胀速度对无力场磁通量管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
17
作者 夏倩 申成龙 +1 位作者 汪毓明 叶品中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1-278,共8页
为了考察磁云膨胀速度对磁通量管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选取了1998—2003年中15次引起了较大地磁暴(Dst_(min)<-50nT)的典型磁云事件进行了拟合.与未考虑膨胀速度模型的拟合结果比较,膨胀速度的引入能较好地改善拟合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偏... 为了考察磁云膨胀速度对磁通量管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选取了1998—2003年中15次引起了较大地磁暴(Dst_(min)<-50nT)的典型磁云事件进行了拟合.与未考虑膨胀速度模型的拟合结果比较,膨胀速度的引入能较好地改善拟合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偏差最大能减小30%,并且拟合所得的膨胀速度基本符合统计规律.这个结果说明膨胀的磁通量管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观测的磁云.同时,初步分析了考虑膨胀速度前后磁云各拟合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云 膨胀速度 磁通量管模型 地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修正的多流管模型在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煜炯 王兵兵 +1 位作者 李佳佳 谢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研究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的气动性能,建立双向面多流管模型,因模型在求解过程中易发散,因此引入基于动量理论修正的双向多流管模型,并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适应较宽尖速比范围... 为研究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的气动性能,建立双向面多流管模型,因模型在求解过程中易发散,因此引入基于动量理论修正的双向多流管模型,并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适应较宽尖速比范围的仿真,并能准确反映出风轮旋转过程中前方叶片对后方叶片的扰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垂直轴 性能分析 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的全炮管模型弹丸发射动力学有限元仿真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卫社春 白真 +3 位作者 杨力 陈红星 蒋艳国 张永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0,155,共4页
为提高弹丸发射动力学分析的精度和效率,文中针对炮管和弹丸结构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充分考虑弹丸膛内运动过程中身管对弹丸运动、受力的影响,运用VC++对ANSYS/LS-DYNA进行了参数化二次开发,建立了弹丸发射有限元集成平台。并结合某项目,... 为提高弹丸发射动力学分析的精度和效率,文中针对炮管和弹丸结构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充分考虑弹丸膛内运动过程中身管对弹丸运动、受力的影响,运用VC++对ANSYS/LS-DYNA进行了参数化二次开发,建立了弹丸发射有限元集成平台。并结合某项目,进行了基于该仿真平台的弹丸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参数化平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LS-DYNA 全炮管模型 弹丸 数值模拟 集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管束流引出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高丽锋 徐沛 +1 位作者 王畅 乔双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中子管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才能设计适合的控制算法来提升中子发生器产额的稳定性.在对中子管的储存器、离子源、加速极电压以及加速级电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测试的基础上,将中子管模型分成束流引出模型和产额输出模型的组合.利用pytho... 为中子管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才能设计适合的控制算法来提升中子发生器产额的稳定性.在对中子管的储存器、离子源、加速极电压以及加速级电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测试的基础上,将中子管模型分成束流引出模型和产额输出模型的组合.利用python中sk-learn库内多元多项式回归拟合方法来建立中子管束流引出模型.并以拟合优度R 2对建立的中子管束流引出模型进行评判,发现使用二阶多元多项式的拟合优度R 2评分达到0.9879,为今后高稳定性中子发生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管 线性回归拟合 多元多项式回归拟合 中子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