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换热器各种管束支撑的结构与传热性能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管束支撑是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元件,改变管束支撑的的形状和结构是强化传热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弓形折流板、整圆形折流板、折流杆、螺旋隔板、空心圆环、管子自支撑结构、抗振折流杆和旋流片的结构特点和传热特性,并对各...
管束支撑是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元件,改变管束支撑的的形状和结构是强化传热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弓形折流板、整圆形折流板、折流杆、螺旋隔板、空心圆环、管子自支撑结构、抗振折流杆和旋流片的结构特点和传热特性,并对各种管束支撑的传热性能比较。每一种管束支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其优缺点是相对的,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管束支撑物的结构加工工艺趋于简单化,传热强化和抗振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束支撑
传热性能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发展概况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金星
魏新利
+1 位作者
乔慧芳
朱登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87-391,共5页
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内换热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概况.管束支撑由传统的弓形折流板发展为多种结构形式的折流杆、整圆形孔板和螺旋折流板等,不但提高了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
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内换热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概况.管束支撑由传统的弓形折流板发展为多种结构形式的折流杆、整圆形孔板和螺旋折流板等,不但提高了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管束支撑
折流杆
整圆形孔板
螺旋折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瓣孔板纵流式换热器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吴金星
魏新利
+1 位作者
董其伍
刘敏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提高纵流式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的传热效率,关键是改善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杆式支撑流通面积大、扰流作用不足以及孔板式支撑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对折流杆和孔板支撑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结...
提高纵流式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的传热效率,关键是改善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杆式支撑流通面积大、扰流作用不足以及孔板式支撑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对折流杆和孔板支撑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花瓣孔板支撑,并建立了纵流式换热器的试验模型和试验装置。通过对花瓣孔板与折流杆两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1900~7500范围内,二者的总传热系数K都随着雷诺数Re的提高而增大,花瓣孔板换热器比折流杆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平均提高约40%,但压降稍大。可见,花瓣孔板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具有良好的传热和压降综合性能,并且花瓣孔板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相邻两块花瓣孔板交错布置可实现换热管的全方位约束,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振和抗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花瓣孔板
折流杆
管束支撑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纵流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0
4
作者
吴金星
董其伍
+1 位作者
刘敏珊
魏新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6-309,337,共5页
纵流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等特点 ,因而在石化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效换热管的应用和管束支撑物的变化。阐述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特点 ,介绍了高效换热管和管束支撑物的结构...
纵流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等特点 ,因而在石化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效换热管的应用和管束支撑物的变化。阐述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特点 ,介绍了高效换热管和管束支撑物的结构及性能发展 ,指出了纵流式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结构
研究进展
换热器
管束支撑
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5
作者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介绍了被动式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开发和应用,针对换热器传热管表面处理技术,管的内插件和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原理技术的应用使换热...
介绍了被动式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开发和应用,针对换热器传热管表面处理技术,管的内插件和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原理技术的应用使换热器结构趋于最优化,强化传热技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第三代传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传热元件
管束支撑
换热器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效低流阻换热器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金星
曹玉春
+2 位作者
王海峰
王保东
付卫东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以弓形折流板支撑换热管束,壳程流体绕折流板做垂直于管束的横向流动,存在流动和传热死区,流阻大,传热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折流杆、整圆形孔板、螺旋折流板及管束自支撑结构等来替代传统的弓形折流板,不但大...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以弓形折流板支撑换热管束,壳程流体绕折流板做垂直于管束的横向流动,存在流动和传热死区,流阻大,传热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折流杆、整圆形孔板、螺旋折流板及管束自支撑结构等来替代传统的弓形折流板,不但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还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的开发和应用概况,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管束支撑
低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蒸汽发生器水室隔板的简化对下部组件等应力的影响
7
作者
金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94-699,共6页
蒸汽发生器内部部件较为复杂,载荷作用下一次侧的力学行为通常会影响管板上部的部件,如支撑板和管束。通过对水室隔板的不同简化建立下部组件的轴对称和三维模型,考察对应力分布及支撑板和管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能较为准...
蒸汽发生器内部部件较为复杂,载荷作用下一次侧的力学行为通常会影响管板上部的部件,如支撑板和管束。通过对水室隔板的不同简化建立下部组件的轴对称和三维模型,考察对应力分布及支撑板和管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应力强度分布,且较为保守。管板在不同模型下的位移差别较大,从而影响管板上部的支撑板以及管束的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部组件
管板
管束支撑
板
管束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换热器各种管束支撑的结构与传热性能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机构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文摘
管束支撑是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元件,改变管束支撑的的形状和结构是强化传热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弓形折流板、整圆形折流板、折流杆、螺旋隔板、空心圆环、管子自支撑结构、抗振折流杆和旋流片的结构特点和传热特性,并对各种管束支撑的传热性能比较。每一种管束支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其优缺点是相对的,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管束支撑物的结构加工工艺趋于简单化,传热强化和抗振功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管束支撑
传热性能
换热器
Keywords
tube-bundle support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heat exchanger
分类号
TQ05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发展概况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金星
魏新利
乔慧芳
朱登亮
机构
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87-391,共5页
文摘
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内换热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概况.管束支撑由传统的弓形折流板发展为多种结构形式的折流杆、整圆形孔板和螺旋折流板等,不但提高了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管束支撑
折流杆
整圆形孔板
螺旋折流板
分类号
TQ0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瓣孔板纵流式换热器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吴金星
魏新利
董其伍
刘敏珊
机构
郑州大学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基金
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郑州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能源科学与技术资助项目
文摘
提高纵流式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的传热效率,关键是改善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杆式支撑流通面积大、扰流作用不足以及孔板式支撑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对折流杆和孔板支撑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花瓣孔板支撑,并建立了纵流式换热器的试验模型和试验装置。通过对花瓣孔板与折流杆两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1900~7500范围内,二者的总传热系数K都随着雷诺数Re的提高而增大,花瓣孔板换热器比折流杆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平均提高约40%,但压降稍大。可见,花瓣孔板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具有良好的传热和压降综合性能,并且花瓣孔板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相邻两块花瓣孔板交错布置可实现换热管的全方位约束,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振和抗振能力。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花瓣孔板
折流杆
管束支撑
强化传热
Keywords
longitudinal 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petal orifice-baffle
rod baffle
tube-bundle support
enhanced heat transfer
分类号
TQ051.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纵流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0
4
作者
吴金星
董其伍
刘敏珊
魏新利
机构
郑州大学热能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6-309,337,共5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0 1110 3 15 0 0 )
文摘
纵流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等特点 ,因而在石化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效换热管的应用和管束支撑物的变化。阐述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特点 ,介绍了高效换热管和管束支撑物的结构及性能发展 ,指出了纵流式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结构
研究进展
换热器
管束支撑
物
Keywords
longitudinal flow,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tube, tube bundle supporting object
分类号
TQ051.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5
作者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机构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摘
介绍了被动式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典型和新型传热元件的开发和应用,针对换热器传热管表面处理技术,管的内插件和管束支撑结构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了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值模拟和场协同原理技术的应用使换热器结构趋于最优化,强化传热技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第三代传热技术。
关键词
强化传热
传热元件
管束支撑
换热器
节能技术
Keyword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heat transfer components tube bundle support heat exchanger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B657.5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低流阻换热器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
3
6
作者
吴金星
曹玉春
王海峰
王保东
付卫东
机构
郑州大学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文摘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以弓形折流板支撑换热管束,壳程流体绕折流板做垂直于管束的横向流动,存在流动和传热死区,流阻大,传热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折流杆、整圆形孔板、螺旋折流板及管束自支撑结构等来替代传统的弓形折流板,不但大大降低了壳程流动阻力,还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整体传热性能。综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的开发和应用概况,可为换热器的结构优化和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管束支撑
低流阻
Keywords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tube - bundle support lower flow resistance
分类号
TK17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蒸汽发生器水室隔板的简化对下部组件等应力的影响
7
作者
金挺
机构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94-699,共6页
文摘
蒸汽发生器内部部件较为复杂,载荷作用下一次侧的力学行为通常会影响管板上部的部件,如支撑板和管束。通过对水室隔板的不同简化建立下部组件的轴对称和三维模型,考察对应力分布及支撑板和管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应力强度分布,且较为保守。管板在不同模型下的位移差别较大,从而影响管板上部的支撑板以及管束的力学行为。
关键词
下部组件
管板
管束支撑
板
管束
应力分析
Keywords
lower assembly
tube sheet
tube support
tube bundle
stress analysis
分类号
TL353.13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换热器各种管束支撑的结构与传热性能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发展概况
吴金星
魏新利
乔慧芳
朱登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花瓣孔板纵流式换热器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吴金星
魏新利
董其伍
刘敏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纵流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进展
吴金星
董其伍
刘敏珊
魏新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8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效低流阻换热器的开发应用
吴金星
曹玉春
王海峰
王保东
付卫东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蒸汽发生器水室隔板的简化对下部组件等应力的影响
金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