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厂管式炉法脱苯与蒸汽法脱苯节能剖析
1
作者 五彩华 《冶金能源》 1989年第5期7-10,共4页
焦化厂用管式炉法加热富油脱苯较蒸汽法可以节省大量能源。本文介绍了本钢焦化厂以年产225万吨焦炭配套的化产回收车间为例,对两种脱苯工艺的耗能情况进行了比较,用管式炉法加热富油脱苯,年可节能达0.91万吨标煤。
关键词 脱苯 蒸汽 节能 管式炉法 焦化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炉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铬铁矿中碳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军 耿海燕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4-1208,共5页
铬铁矿中碳主要由夹杂的有机碳和碳酸盐碳构成,其传统测定方法采用非水滴定法,而采用管式炉红外吸收光谱法,对铬铁矿中碳的分析测试可实现大称样量进样,能提高分析精度,降低检出限,提高工作效率。试样中碳在管式炉中高温下通氧燃烧和灼... 铬铁矿中碳主要由夹杂的有机碳和碳酸盐碳构成,其传统测定方法采用非水滴定法,而采用管式炉红外吸收光谱法,对铬铁矿中碳的分析测试可实现大称样量进样,能提高分析精度,降低检出限,提高工作效率。试样中碳在管式炉中高温下通氧燃烧和灼烧,以三氧化钨为助熔剂,使碳全部氧化和分解为二氧化碳,载有二氧化碳的气流经过红外气室时,产生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气体特性波长所吸收(二氧化碳红外吸收波长4.251μm),根据红外线吸收前后的能量之差与二氧化碳浓度间关系,计算出试样中碳的结果。采用高纯碳酸钙作为碳的校准曲线,从而实现铬铁矿中碳含量的准确测定。方法用于测定铬铁矿中碳,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2.6%~8.7%,经6个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和标准值一致。方法有效解决了铬铁矿中碳测定流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可用于铬铁矿中碳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管式红外吸收 大称样量 三氧化钨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分对PVC-U管材性能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豪坤 李颂民 蒋仲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41-43,47,共4页
采用马弗炉法测试了12种硬质聚氯乙烯(PVC-U)管材的灰分,研究了灰分含量对PVC-U管材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马弗炉法和管式炉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灰分含量的增加,PVC-U管材的密度逐渐增大,拉伸性能逐渐变差。当样品质量... 采用马弗炉法测试了12种硬质聚氯乙烯(PVC-U)管材的灰分,研究了灰分含量对PVC-U管材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马弗炉法和管式炉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灰分含量的增加,PVC-U管材的密度逐渐增大,拉伸性能逐渐变差。当样品质量为1.0 g时,采用管式炉法和马弗炉所得数据很相近。在灰分含量较低区域,采用管式炉法测试3次所得数据的均匀性好于马弗炉法,而在灰分含量较高区域,采用马弗炉法所得数据的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拉伸屈服应力 断裂伸长率 灰分 马弗 管式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法测定石油产品中的硫
4
作者 韩爱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44-846,共3页
简要论述了X射线荧光法测定石油产品中的硫的测定原理、分析流程和主要特点,同时与燃灯法及管式炉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法同燃灯法及管式炉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且X射线荧光法操作简单,分析速率快,结果符合偏差要求.
关键词 X射线 荧光 燃灯 管式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吸收与非水滴定法测定硅酸盐岩石总碳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伍耀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为了准确测定岩石中总碳含量,以便进一步测定岩石中总有机碳、固定碳等重要参数。试验分别采用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与管式炉燃烧-非水滴定法这两种方法,对硅酸盐岩石国家标准物质以及随机抽取样品进行连续测定,进行比较、条件试验。... 为了准确测定岩石中总碳含量,以便进一步测定岩石中总有机碳、固定碳等重要参数。试验分别采用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与管式炉燃烧-非水滴定法这两种方法,对硅酸盐岩石国家标准物质以及随机抽取样品进行连续测定,进行比较、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适用于测定一般硅酸盐岩石中总碳含量。其标准物质测试结果均不超过相对误差允许限,两法对某一随机样品的12次测试结果无离群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红外吸收 管式非水滴定 碳总量 离群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和中尺度产烟模型烟气毒性评价研究
6
作者 邓小兵 李西黎 朱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以现行燃烧性能分级框架内的小尺度动态管式炉法和中尺度单体燃烧试验为产烟模型,选取典型阻燃和非阻燃材料开展燃烧产烟试验,利用FTIR等气体分析技术实时测量烟气组分数据,借助有效剂量分数(FED)等计算模型进行烟气毒性量化研究。结果... 以现行燃烧性能分级框架内的小尺度动态管式炉法和中尺度单体燃烧试验为产烟模型,选取典型阻燃和非阻燃材料开展燃烧产烟试验,利用FTIR等气体分析技术实时测量烟气组分数据,借助有效剂量分数(FED)等计算模型进行烟气毒性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动态管式炉产烟气体分析计算的FED1值约为单体燃烧试验FED3max值的4~17倍;难燃材料单体燃烧试验获得的FED值较小,通常在0.15以下,而易燃材料的FED值则高达0.65;以小尺度动态管式炉和中尺度单体燃烧试验为产烟模型,应用毒性组分计算模型FED1和FED3,可对材料在火灾无焰燃烧(氧化热解)阶段和通风充足的有焰燃烧阶段的烟气毒性做出具有代表性的有效便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管式炉法 单体燃烧试验 产烟模型 烟气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