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挖过程中新管幕结构内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阎石 张占军 +1 位作者 金春福 卢静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为有效控制沉降,提高新管幕结构施工安全和进度,研究在开挖过程中新管幕结构的内力传递路径和内力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建模并根据实际施工步骤进行新管幕结构体系非线性仿真分析.结果得到新... 目的为有效控制沉降,提高新管幕结构施工安全和进度,研究在开挖过程中新管幕结构的内力传递路径和内力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建模并根据实际施工步骤进行新管幕结构体系非线性仿真分析.结果得到新管幕结构在不同开挖阶段的受力特征、传力路径和分布规律.结论在土体开挖过程中,环梁最大主压应力最开始出现在与第一步开挖土体地面相邻处,然后也由上向下移动,随后出现在中板的部位,最后最大主压应力出现在中板稍下方的地方.底板截面下部的最大主压应力比上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开挖过程 结构内力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合管幕结构结合缝压弯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2-1350,共9页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施工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施工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结构力学性能和受力薄弱点均不清晰,亟需开展系列试验及模型研究。在工程需求和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压弯性能足尺试验研究,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压弯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与承载能力。结果表明:1)结构挠度、结合缝张开可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2)结合缝脱开、混凝土局部破坏、CT型锁扣紧贴以及CT型锁扣脱开是结构的重要性能点;3)结构破坏形式表现为上部CT型锁扣脱开,无法继续承担外荷载;4)结合缝开裂荷载及结构承载力极限荷载的试验结果均与理论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 结合缝 压弯试验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地区束合管幕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毕湘利 张中杰 +3 位作者 刘书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3-959,共7页
为降低地下工程建设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地下束合管幕结构。基于工程需求,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1/4结构的足尺试验研究,以探究... 为降低地下工程建设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地下束合管幕结构。基于工程需求,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1/4结构的足尺试验研究,以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设计工况、超载工况下的变形响应。结果表明:1)结构变形发展可以分为弹性受力阶段与非线性阶段2个阶段;2)束合管幕结构的薄弱位置在结构顶部1/4跨的结合缝处,结合缝脱开是关键点,脱开应力为2.106 MPa;3)束合管幕结构能够承受2倍的设计埋深对应荷载而不出现任何脱开,当结合缝脱开后结构刚度降低60%,同时,在4倍设计埋深对应荷载下,结构未破坏且仍具备承载能力;4)在超载工况时,预应力应变增量与结构竖向挠度之间几乎呈线性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横向预应力 足尺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合管幕结构结合缝受剪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为降低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该工法采用矩形钢管,通过沿环向施加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 为降低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该工法采用矩形钢管,通过沿环向施加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进而达到减小构件尺寸、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效果。然而,U-BIT束合管幕结构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结构力学性能和受力薄弱点均不清晰,为保障该结构的施工安全,探究该束合管幕结构的性能以及拓展该结构的适用性,亟需对束合管幕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在工程需求和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受剪性能的足尺试验,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剪切作用下的变形响应,结果表明:预应力可有效增大结构抗剪刚度;结合缝薄弱位置出现在混凝土与钢管节的黏结界面处,无预应力作用时,主要由界面黏结作用及锁扣承担剪力,而锁扣抗剪承载仅在极限状态下发挥作用,设计时不宜考虑,建议仅考虑黏结作用;在结合缝张开以后,混凝土与钢管节有效黏结面积会显著减小,抗剪刚度随之降低,并引起结合缝错台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引起抗剪承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 剪切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地区束合管幕结构无黏结预应力筋线型影响分析
5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9-1307,共9页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结构。该工法采用矩形管幕作为支护结构,管幕通过锁扣以及填充混凝土进...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结构。该工法采用矩形管幕作为支护结构,管幕通过锁扣以及填充混凝土进行连接,并通过张拉横向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为进一步研究预应力筋布置线型对束合管幕结构力学机制的影响,结合压弯试验及剪切试验,针对预应力筋二次型及双直线型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预应力筋线型布置不影响结合缝黏结界面的开裂荷载及结构破坏机制;2)压弯试验中结合缝张开后,张拉相同预应力时,二次型布置下的结合缝极限弯矩承载力是双直线型的1.4~1.6倍;3)剪切试验中,结合缝未出现张开及错动时,施加预应力可等视为外部施加水平力,而结合缝抗剪刚度基本随水平力线型增长,二次型布置会比相同水平力作用下双直线型结构中结合缝抗剪刚度大7%~9%;4)结构实际受力是处于压弯剪的复合受力状态,结合缝脱开会导致结构抗剪承载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筋 压弯试验 剪切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管幕结构横向抗弯刚度计算模型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贾鹏蛟 史培新 +1 位作者 关永平 赵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9-1165,共7页
STS(steel tube slab)管幕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铁暗挖支护体系,由于管幕结构的变形机理尚不明确,管间连接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阻碍了STS管幕工法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建立STS管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系... STS(steel tube slab)管幕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铁暗挖支护体系,由于管幕结构的变形机理尚不明确,管间连接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阻碍了STS管幕工法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建立STS管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系统性研究翼缘板厚度和螺栓直径对管幕结构横向抗弯刚度的影响规律,然后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归一化处理方法得出,螺栓直径和翼缘板厚度的比值在2.0~2.5时STS管幕结构的变形最合理.结合室内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了STS管幕结构横向抗弯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评估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计算误差均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抗弯刚度 参数优化 最小二乘法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拉钢筋对管幕预筑结构偏压构件受力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宋玉香 郑永翔 +2 位作者 张艳青 许伯宁 刘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4-1183,共10页
为研究对拉钢筋的直径及布设位置对管幕预筑结构偏压性能的影响,设计3根设置对拉钢筋和3根不设置对拉钢筋的管幕预筑结构构件,并进行3种不同偏心距的室内加载试验,重点考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关系和极限承载力;建立与试验对应的... 为研究对拉钢筋的直径及布设位置对管幕预筑结构偏压性能的影响,设计3根设置对拉钢筋和3根不设置对拉钢筋的管幕预筑结构构件,并进行3种不同偏心距的室内加载试验,重点考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关系和极限承载力;建立与试验对应的数值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得到构件极限承载力随对拉钢筋直径及布设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在管幕预筑结构偏压构件中设置对拉钢筋连接件能有效提高钢管幕的受力参与程度,增强钢板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2)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随对拉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大。3)对拉钢筋的布置位置对结构的强度及刚度影响较小,在小偏心受压条件下布置在构件变截面最大跨度、大偏心受压条件下布置在构件变截面与平截面交接处时,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结构 连接件 对拉钢筋 偏压构件 数值模拟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结构法群管顶进对车站站场站台及股道沉降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韩现民 肖明清 +1 位作者 李文江 朱永全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揭示管幕施工中群管顶进对站台和股道的影响规律,以迎泽大街下穿太原市火车站通道工程暗挖段管幕-结构法施工为例,采用数值计算对钢管不同顶进次序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推荐先下后上的群管顶进次序;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 为揭示管幕施工中群管顶进对站台和股道的影响规律,以迎泽大街下穿太原市火车站通道工程暗挖段管幕-结构法施工为例,采用数值计算对钢管不同顶进次序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推荐先下后上的群管顶进次序;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群管顶进过程中站台和股道沉降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群管顶进对地层沉降变形影响是一个多次叠加效应,具有应力路径相关性,顶进过程中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形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最终呈现出类似Peck横向沉降槽的曲线形态;2)群管顶进结束后地表沉降横向槽宽度约为50 m,位于管幕底部两侧约45°地层滑移角范围之内;3)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管幕-结构工法有良好的地层变位控制效果,在多次顶进扰动影响下,站台和股道沉降、轨道高低及水平变形皆在控制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群管顶进 站台沉降 股道变形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管幕肋梁结构体系抗弯性能试验 被引量:16
9
作者 阎石 王健 +1 位作者 金春福 张玲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研究新管幕肋梁结构体系抗弯性能,完善新管幕工法结构计算理论.方法对两组不同截面偏移率的新管幕结构构件进行弯曲性能试验研究,通过两组构件发生弯曲破坏时的破坏形态,确定其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讨论截面偏移率对构件抗弯性... 目的研究新管幕肋梁结构体系抗弯性能,完善新管幕工法结构计算理论.方法对两组不同截面偏移率的新管幕结构构件进行弯曲性能试验研究,通过两组构件发生弯曲破坏时的破坏形态,确定其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讨论截面偏移率对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构件进行加载破坏后,构件的弯曲破坏特征明显,跨中均产生较大挠度,构件跨中挠度值分别为18.15 mm和18.43 mm,极限承载力分别为680 kN和520 kN.由于构件本身构造原因,NGJ-W-1构件裂缝特征比较明显,NGJ-W-2构件肋梁混凝土大部分包裹在钢管内部,相比较NGJ-W-2构件裂缝特征不明显.结论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新管幕结构可以承受更高的竖向荷载,并提高了开裂荷载,同时随着截面偏移率的增大,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相应提高,且刚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肋梁结构 抗弯性能 开裂荷载 截面偏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结构法下穿站场股道与站台沉降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大伟 韩现民 +1 位作者 肖明清 邓朝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68,共6页
管幕-结构法下穿太原火车站站场地下通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埋深浅、地表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对群管顶进、钢管切割及混凝土浇筑、土方大开挖等主要工序下,股道、站台沉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依... 管幕-结构法下穿太原火车站站场地下通道工程,具有断面大、埋深浅、地表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施工特点,采用数值计算对群管顶进、钢管切割及混凝土浇筑、土方大开挖等主要工序下,股道、站台沉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管幕结构施工地表沉降曲线特征,制定股道允许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1)采用先下后上的钢管顶进次序,利于减小地表沉降;(2)管幕-结构法施工中,群管顶进、钢管切割与混凝土浇筑以及土方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比例分别为50%、36%和14%;(3)管幕-结构法施工地表横向槽主要出现在W+2Htan41°范围内;(4)股道允许沉降值为2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下穿站场 沉降控制标准 数值模拟 钢管顶进次序 地表沉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结构法构件抗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现民 梁显 +1 位作者 肖明清 胡大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0,148,共8页
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构件抗弯特性,以下穿太原火车站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钢管与混凝土间界面状态、构件截面几何特征和管壁厚度等对结构构件抗弯能力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钢管与混凝土界面在自由滑移状态下的... 为揭示管幕-结构法构件抗弯特性,以下穿太原火车站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钢管与混凝土间界面状态、构件截面几何特征和管壁厚度等对结构构件抗弯能力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钢管与混凝土界面在自由滑移状态下的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约为完全连接状态的80%左右;考虑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作用时,截面的抗弯承载力为完全连接状态的93%,比自由滑移状态增大13%;(2)截面几何特征对承载能力影响较大;(3)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随管壁厚度的减小而呈线性减小规律;(4)随着荷载增加,结构变形由线性向非线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构件抗弯承载力 理论计算 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状态 构件截面几何特征 钢管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矩形管幕预筑结构受力性能试验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勇 许伯宁 +2 位作者 张艳青 宋玉香 韩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2,共10页
以太原市迎泽大街下穿太原火车站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类矩形管幕预筑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变形规律,并模拟分析砂浆强度和铝板强度及其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矩形管幕预筑结构破坏主要发生在拱顶平截面处,破坏过程分为弹性、... 以太原市迎泽大街下穿太原火车站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类矩形管幕预筑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变形规律,并模拟分析砂浆强度和铝板强度及其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矩形管幕预筑结构破坏主要发生在拱顶平截面处,破坏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可控和屈服3个阶段;与素砂浆管幕预筑结构相比,外包铝板后结构的屈服荷载、结构承载力和竖向刚度分别提高91%,61%和286%,在此基础上增加内部连接件,结构的屈服荷载、结构承载力和竖向刚度又分别提高59%,31%和15%,增加外包铝板和内部连接件可显著提高结构受力性能;管幕预筑结构承载力和竖向刚度随铝板抗拉强度、铝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受砂浆抗压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结构 模型试验 破坏模式 变形规律 承载力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钢管连接形式的管幕构件抗弯承载力数值分析
13
作者 张超哲 赵文 +4 位作者 贾鹏蛟 董驾潮 郝云超 韩健勇 白昱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48,53,共6页
在现有管幕结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一种用小钢管连接相邻钢管的新型管幕结构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用室内试验加以标定,研究了不同连接参数对小钢管连接的管幕结构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钢管连接形式的... 在现有管幕结构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一种用小钢管连接相邻钢管的新型管幕结构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用室内试验加以标定,研究了不同连接参数对小钢管连接的管幕结构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钢管连接形式的管幕结构在一定范围内,钢管壁厚每减小2 mm,抗弯承载力降低12%左右;小钢管直径每增加25 mm,抗弯承载力提高22%左右;抗弯承载力随小钢管偏心距的增加而提高,偏心距从0增大到200 mm,抗弯承载力提高60%以上;中间插入型钢能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小钢管连接 抗弯承载力 数值模拟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排横向管幕理论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宇 陶连金 +4 位作者 董立朋 赵旭 边金 安韶 陈向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大直径管幕超前预支护对暗挖工程中的变形控制具有积极作用,管幕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纵向与横向两种。以北京平安里地铁车站工程及其实测数据为基础,探索性地将带有锁扣的横向管幕简化为弹性薄板,继而对比分析了采用弹性薄板理论和连续梁... 大直径管幕超前预支护对暗挖工程中的变形控制具有积极作用,管幕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纵向与横向两种。以北京平安里地铁车站工程及其实测数据为基础,探索性地将带有锁扣的横向管幕简化为弹性薄板,继而对比分析了采用弹性薄板理论和连续梁理论的计算结果;最后,针对导洞开挖跨度、上覆土层厚度、钢管壁厚以及钢管内浆体弹性模量等参数进行了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变形趋势,还是在最终变形量上,弹性薄板理论的挠度计算结果都与实测数据吻合性较好,而简支梁与弹性地基梁理论仅最终变形量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②在相同荷载条件下,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值稍大于简支梁的计算结果,但两者相差不超过10%;③钢管壁厚和浆体弹性模量对管幕变形的影响较小,而开挖导洞跨度和上覆土层厚度对管幕变形与弯矩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结构 弹性薄板理论 连续梁理论 现场实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novel pipe-roof composite slab: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15
作者 LU Bo JIA Peng-jiao +3 位作者 ZHAO Wen NI Peng-peng BAI Qian CHENG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44-1059,共16页
Steel tube slab (STS) structure, a novel pipe-roof structure, of which steel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flange plates, bolts and concrete,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 Steel tube slab (STS) structure, a novel pipe-roof structure, of which steel tubes are connected with flange plates, bolts and concrete, i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Whilst the load-bearing of pipe-roof structure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research, uncertainties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derivation of reliable calculation methods remain a challenge. For efficient design and wider deploy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directional bending test to investigate the bending stiffnesses, load capaci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S specimens exhibit good ductility and experience bending failure, and their deformation curves follow a half-sine wave upon loading.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an STS composite slab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proposed, along with the estimation for its bending stiffnes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less than 15%. The outcom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TS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tube slab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ending stiffness theore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参数对双钢板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玉香 许伯宁 +1 位作者 刘勇 张艳青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4-1363,共10页
为探究管幕预筑结构受力机理,对双钢板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完成了4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偏压试验,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端部约束形式、界面连接形式、偏心距... 为探究管幕预筑结构受力机理,对双钢板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完成了4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偏压试验,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端部约束形式、界面连接形式、偏心距为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偏压构件中,当端部约束足够强(看作刚臂)时,混凝土与两侧钢板共同参与受力,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不存在界面滑移,在不考虑屈曲的前提下,连接件的设置对构件承载力没有影响,承载力最高;当端部约束不够强,外荷载不能同时作用在混凝土和两侧钢板上时,在钢板与混凝土间设置连接件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钢板与混凝土界面设置为合并重合结点时,构件承载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结构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 端部约束 界面连接 偏心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