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会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强度分类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志刚 程高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由于不同管制目标下的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绩效存在差异,为掌握省会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强度,将人口拥有率、建成区面积拥有率、公交客运量比率、GDP拥有率、道路面积拥有率和对外客运量比率作为分类指标,运用模糊-均值聚类... 由于不同管制目标下的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绩效存在差异,为掌握省会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强度,将人口拥有率、建成区面积拥有率、公交客运量比率、GDP拥有率、道路面积拥有率和对外客运量比率作为分类指标,运用模糊-均值聚类法对中国省会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的数量管制强度进行分类,进行Matlab 7.0编程,经聚类有效性分析和F-统计量检验后获得最佳分类方案.结果表明,将31个样本城市的客运出租汽车数量管制强度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最佳,分类结果为建立出租汽车数量调控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管制强度分类 模糊-c均值聚类 出租汽车 省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气污染来源、环境管制强度与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我国部分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宁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7,共11页
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空气污染来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工业化水平、投资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和私人机动车拥有量是显著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技术、费用和产出方面多种环境管制强度指标的... 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空气污染来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工业化水平、投资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和私人机动车拥有量是显著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技术、费用和产出方面多种环境管制强度指标的变化幅度在总体上并不一致,多种不同环境管制强度与污染来源的灰色关联排序也不尽相同。依据空气污染来源的异质性和管制强度的多维性,多元协同治理与立体垂直治理相结合是当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有利于避免环境管制的污染来源和管制方式"双重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污染 环境管制强度 污染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发展——来自湖北省县(市、区)域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1,共8页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基于湖北省82个县(市、区)域单元2002—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中介效应...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基于湖北省82个县(市、区)域单元2002—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越高的区域,其地方政府可以运作的土地要素就越少,则该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竞赛中的竞争力就越弱,进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应较低,与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较弱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研究结论:在中国把国土空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应建立起管制弱化区域和管制强化区域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使不同区域均能享受到国土空间优化带来的福利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管制 管制强度 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测度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罗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3,共7页
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纳入统一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中,以湖北省县(市、区)域单元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测度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县(市、区)域承受了不同的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从经济较发达的... 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纳入统一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中,以湖北省县(市、区)域单元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测度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县(市、区)域承受了不同的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从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区或市辖区向外围经济欠发达的县(县级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大致呈现出由弱变强的演变趋势。对不同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2002-2015年Global Moran′s I指数值均显著为正,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管制行为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即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强度较高和较低的区域均呈现出空间集中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管制 管制强度 空间相关性 “三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管制变迁及中国资本管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伟 《西南金融》 2017年第5期26-31,共6页
本文从回顾和总结世界资本管制历史发展变迁出发,对中国资本管制改革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管制强度进行了测量,最后在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下一步资本管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管制 管制强度 资本项目可兑换 跨境资本流动 金融自由化 经济周期 外汇管理改革 托宾税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能否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 被引量:41
6
作者 何文剑 徐静文 张红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8-136,共9页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实行30余年,其能否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增长是一个悬而未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为此,本文在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变迁分析的基础上,以其在1991年和2001年的制度改革为自然实验依据,通过精...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实行30余年,其能否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增长是一个悬而未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为此,本文在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变迁分析的基础上,以其在1991年和2001年的制度改革为自然实验依据,通过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估计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变迁各阶段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森林采伐管制经历了"无管制"、"全面管制"、"分类管制"等三个阶段,政府管制强度总体呈现递增趋势。断点回归结果显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2001年的分类管制改革对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见,1991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全国层面实施并没能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2001年后国家加大采伐管制力度,即在加强公益林采伐管制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公益林区划面积的做法可能会造成森林资源遭受更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是森林经营者在生存压力或经济激励下可采取"滥砍滥伐"或"俘获"政府等方式突破现有管制,政府一味的加大管制力度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森林经营者"超额"采伐行为。本文同时发现,自1991年以来我国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重点工程造林项目在全国层面的实施。基于此,认为国家应在限额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弱化政府对采伐许可等管理制度的管制力度,并大力发展林区替代产业,降低森林经营者的山林依赖度,以期从本源上解决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失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管理制度 采伐限额制度 森林资源 管制强度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敬良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3期172-173,共2页
根据福建省闽清县推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例,对相关制度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建议,希望能达到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 采伐限额制度 森林资源 管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