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空冷岛顺流基管管内冷凝的传热传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慧 白焰 +2 位作者 李小缤 党伟玮 李欣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431-6438,共8页
顺流基管是火电厂直接空冷岛关键部件,分析基管管内传热传质机理,对优化基管传热和空冷岛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考虑基管几何特征和安装倾角,建立模拟蒸汽在基管内壁上冷凝的三维坐标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数值解时,假设基管壁温未知,设计... 顺流基管是火电厂直接空冷岛关键部件,分析基管管内传热传质机理,对优化基管传热和空冷岛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考虑基管几何特征和安装倾角,建立模拟蒸汽在基管内壁上冷凝的三维坐标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数值解时,假设基管壁温未知,设计迭代算法估算壁温。通过对比蒸汽凝结率数值解与设计值,管内换热系数数值解与Nusselt经验公式值,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数值解进一步分析发现,膜厚偏微分方程能正确描述基管几何特征和倾角影响下的液膜特性,汽液两相分离位置的预测值与直接空冷岛运行实际相符,凝结水过冷度数值解不能完全匹配实际测量值。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设计高效换热基管和空冷岛冬季防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岛 顺流基管 管内冷凝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力条件下管内冷凝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建福 彭浩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2-710,共9页
本文对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介,重点关注于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 本文对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介,重点关注于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或绝热气液两相流在构型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大,向波状和分层流转换所对应的临界Bond数也随之增大,进而使小管径、低流量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减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实验发现该情形中摩擦压降要小于基于常规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的经验关联式的预测结果,而更接近光滑环状流情形;对冷凝两相传热系数的预测,只有采用基于空隙率与界面剪切率相互耦合的模型,才能够给出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管内冷凝 气液两相流 压降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质制冷剂管内冷凝换热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健美 屈宗长 +1 位作者 司玉宝 王迪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0-64,共5页
在分析比较了一系列的纯质制冷剂在竖管及水平管内的局部凝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筛选出了与实验吻合较好的计算公式 ,并且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使其计算值与实验值更为一致。
关键词 局部换热系数 纯质制冷剂 管内冷凝换热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冷凝强化传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炫 曹泷 +1 位作者 李玉章 徐进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47,共5页
管内冷凝现象经常存在于各种冷凝器中,为了强化管内冷凝换热,以节省能源和缩小设备尺寸,大量的管内冷凝强化传热方法被研究和利用。从实现方式的角度出发,将各种强化传热方法分为换热管处理法、插入物法、外部辅助强化法。回顾了各方法... 管内冷凝现象经常存在于各种冷凝器中,为了强化管内冷凝换热,以节省能源和缩小设备尺寸,大量的管内冷凝强化传热方法被研究和利用。从实现方式的角度出发,将各种强化传热方法分为换热管处理法、插入物法、外部辅助强化法。回顾了各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冷凝 强化传热 冷凝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0A在7mm水平强化管内冷凝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国 黄理浩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6,共6页
为了研究R410A制冷剂在1根光管和5根水平管内强化管冷凝换热特性,搭建一套集蒸发/冷凝于一体的水平单管换热实验台,研究变质量流速、变管型、变冷凝温度等参数对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环状流状态有利于强化传热;较大的... 为了研究R410A制冷剂在1根光管和5根水平管内强化管冷凝换热特性,搭建一套集蒸发/冷凝于一体的水平单管换热实验台,研究变质量流速、变管型、变冷凝温度等参数对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环状流状态有利于强化传热;较大的螺旋角能够增大铜管内表面积和增加湍流效应,有利于强化传热;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液相导热性能及降低气相粘度,增强湍流效应,有利于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10A 管内冷凝 肋结构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范亚坤 贾力 党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对该冷凝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为220-330kg/h,饱和温度为35℃、40℃和45℃时,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传热系数线性增大.在高质... 设计了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对该冷凝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为220-330kg/h,饱和温度为35℃、40℃和45℃时,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传热系数线性增大.在高质量流量下,其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实验条件范围内,采用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的系统比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系统制冷剂的出、入口压降降低了45.1%-50.7%,排气压力提高了约1.9%,COP提高了5.0%-9.3%.气液分离式管内凝结冷凝器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冷凝 气液分离 冷凝 换热性能 制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凝气水平管内膜状冷凝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洛鹏 胡华伟 沈胜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69-73,共5页
为深入研究含不凝气水平管内膜状冷凝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含不凝气的水平管内膜状冷凝传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汽液两相流间的剪切应力引起的轴向压力梯度及不凝气在相界面处的扩散传质热阻,推导出液膜换热系数、液膜厚度、轴向压力梯... 为深入研究含不凝气水平管内膜状冷凝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含不凝气的水平管内膜状冷凝传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汽液两相流间的剪切应力引起的轴向压力梯度及不凝气在相界面处的扩散传质热阻,推导出液膜换热系数、液膜厚度、轴向压力梯度、冷凝液层角度及厚度和冷凝界面温度的理论关系式。通过对纯蒸汽冷凝液膜特性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间的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的通用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间剪切应力和不凝气对沿管长方向蒸汽冷凝温度的降低有显著影响,要通过增加管长来抵消其对传热性能降低的影响;进口蒸汽中不凝气浓度的降低,有利于减少传热管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水平管内膜状冷凝 不凝气 剪切应力 轴向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凝气体蒸汽波节管内凝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文华 田茂诚 +1 位作者 张冠敏 魏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201-207,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波节结构、空气含量及Reynolds数Re对含空气的水蒸气波节管内凝结特性的影响,并与圆形换热管内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空气含量增加,波节管壁面平均传热系数减小;波节管内流体流动和换热过程均呈现振荡波动...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波节结构、空气含量及Reynolds数Re对含空气的水蒸气波节管内凝结特性的影响,并与圆形换热管内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空气含量增加,波节管壁面平均传热系数减小;波节管内流体流动和换热过程均呈现振荡波动;波节高度增加,壁面平均传热系数先增加后降低,在波节高度0.032m达到峰值,而摩擦系数一直增加;波节间距减小,波节宽度增加,壁面平均传热系数及摩擦系数均增大;波节高度对波节管内流动和换热影响均大于波节宽度和波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波节管 不凝气体 管内冷凝 气液两相流 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芯棒水平换热管冷凝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乐凡 向忠 +1 位作者 黄晓东 胡旭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为提高蒸汽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在水平换热管中插入芯棒的含芯棒蒸汽换热管结构,并通过采用Fluent中两相流模型分析该结构中芯棒直径对换热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芯棒的插入使得管内两相流流体的平均... 为提高蒸汽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在水平换热管中插入芯棒的含芯棒蒸汽换热管结构,并通过采用Fluent中两相流模型分析该结构中芯棒直径对换热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芯棒的插入使得管内两相流流体的平均流速与管道壁面附近速度梯度增大,故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定量而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棒径比值处于0.52~0.57区间范围内时,换热管内蒸汽冷凝率最高及通流截面内速度梯度最大,此时换热效率达到最高,可确保较低的换热管出口温度和稳定的换热效率。此外,场协同性能分析结果还表明,协同角与棒径比值呈正相关性,且当棒径比值0.52后,芯棒对水平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 定型机 蒸汽换热器 芯棒 管内冷凝 两相流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