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司法安全风险的算法中心治理模式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艳红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人工智能司法的本质是算法司法,法官后撤是人工智能司法的实践特征。算法正义不仅未对司法正义造成冲击,而且契合传统司法正义一以贯之的形式理性价值。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司法的安全风险是算法正义指导下的程序风险、实体风险以及技... 人工智能司法的本质是算法司法,法官后撤是人工智能司法的实践特征。算法正义不仅未对司法正义造成冲击,而且契合传统司法正义一以贯之的形式理性价值。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司法的安全风险是算法正义指导下的程序风险、实体风险以及技术的固有风险。因此,以算法为中心的治理模式才是人工智能司法安全风险治理的理想模式与核心所在。面向人工智能司法的未来实践,可以围绕算法训练的数据、算法运算的模型以及算法输出的结果这三个维度,配合数据的安全与保护、模型的微调与优化以及结果的纠偏与校验等具体方案,构建“数据-模型-结果”三维一体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理性 算法司法人工智能司法 风险治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算法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的正当性边界与制度约束
2
作者 杜雨钊 唐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当前,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引发了效率与公正的内在张力、法官主体性消隐危机、当事人诉讼权利侵蚀风险,理论上还面临着人机协作责任划分困境、价值判断机械化、伦理框架缺失等难题。为调和人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引发了效率与公正的内在张力、法官主体性消隐危机、当事人诉讼权利侵蚀风险,理论上还面临着人机协作责任划分困境、价值判断机械化、伦理框架缺失等难题。为调和人工智能应用司法领域的“人—机”矛盾,宜划定人工智能司法辅助的正当性边界,包括坚守司法权不可让渡的工具性边界、以当事人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程序可控性边界,以及坚持司法责任制人类中心主义的责任性边界。制度上应将算法治理融入诉讼法规范治理体系,创新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应用场景下的程序权利保障机制,在实现技术与法律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构制度体系。未来,宜采取立法与司法解释双重规范进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辅助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正当性边界 算法治理 司法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司法与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旭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共1页
数字司法与人工智能治理是数字社会法律治理变革中的两大核心议题,是我国近年来法治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就前者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司法机关就开始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至今已经历了“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当前... 数字司法与人工智能治理是数字社会法律治理变革中的两大核心议题,是我国近年来法治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就前者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司法机关就开始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至今已经历了“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以数字法院、数字检察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司法已经成为数字中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实践 人工智能 智慧化 治理变革 司法机关 总体战略 前沿阵地 核心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司法裁判的耦合机理与规范进路
4
作者 苏杭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了我国法院数字化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困境:既往的智能化裁判面临技术发展瓶颈,而传统人工智能下的司法应用不仅对法官形成技术规训,在处理价值冲突与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时也存在功能缺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为... 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了我国法院数字化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困境:既往的智能化裁判面临技术发展瓶颈,而传统人工智能下的司法应用不仅对法官形成技术规训,在处理价值冲突与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时也存在功能缺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突破这些困境提供了契机。从价值维度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其特有的运作原理,与司法公正价值之间存在内在契合性。从功能维度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补强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既能有效保障法官的主体性地位,又能在疑难案件中发挥价值判断与规则探索的有限功能。基于价值和功能的双重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得以嵌入司法裁判,但这一过程还需要构建适配司法场景的裁判大模型,并通过明确法官在技术应用中的义务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从而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司法裁判提供规范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司法人工智能 数字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司法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5
作者 胡昌明 张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人工智能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司法的现代化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中国智慧司法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司法,不仅协助法官实现审判的智能化、大幅拓展了司法场域、提供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网上沟... 人工智能在法律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司法的现代化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中国智慧司法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司法,不仅协助法官实现审判的智能化、大幅拓展了司法场域、提供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网上沟通的途径,实现了审判管理的自动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克服“同案同判”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即便如此,由于法律规范具有不确定性,案件事实具有多样性,而且司法裁判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离不开价值判断等因素,现阶段人工智能替代法官还只是一种幻想。未来我们应当在更多领域开发专用型司法人工智能技能,让其在辅助法官决策、替代事务性工作以及预测裁判结果等方面,为法官提供更多帮助,提升司法能力和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 司法辅助 裁判预测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环境司法智能审判场景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晓红 陈姣龙 +1 位作者 胡东滨 梁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环境司法审判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AI大模型为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转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审判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围绕推进AI大模型技术与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融合、实现环境司法审... 环境司法审判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AI大模型为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转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审判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围绕推进AI大模型技术与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融合、实现环境司法审判工作创新发展的主旨,探讨了AI大模型在环境司法智能审判中的赋能作用和应用实践,凝炼了当前环境司法AI大模型存在的数据质量“低劣”“算法黑箱”引发偏见、深度应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以生态环境保护类案件应用为例,构建了基于AI大模型的环境司法智能审判系统,阐述了相应系统的架构设计以及涉及的技术要素。进一步提出了注重顶层设计、建设环境司法高端智库,建设环境司法数据中台、健全司法数据标准及规范体系,构建算法治理机制、促进环境司法审判公平正义,完善环境司法多元问责机制、筑牢司法监督管理体系等发展建议,以期丰富环境司法审判工作的前沿技术认知,加快环境司法的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智能审判体系 AI大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司法应用法律风险及法治应对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秀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2024年2月16日,OpenAI又发布了Sora,呼啸而过的科技带来的是一个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在辅助机制方面确有实际效用,但也引发了算法不透明、决策权重配置、裁判规则僵化、对司法权威的损害等诸多...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2024年2月16日,OpenAI又发布了Sora,呼啸而过的科技带来的是一个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在辅助机制方面确有实际效用,但也引发了算法不透明、决策权重配置、裁判规则僵化、对司法权威的损害等诸多司法实践难题。法律风险需要法治应对:首先,数据隐私和安全需建立严格保护机制;其次,人工智能决策可能不透明和不公正,需要可解释性和透明性技术确保公正;再次,人工智能可能存在歧视和偏见问题,需要数据治理和审查减少影响;最后,人工智能应用可能挑战司法程序的公正和人权保护,需通过法律和伦理规范解决。应当坚持司法主体责任,允许实验性设置决策权重,保持制衡并强化人机交互决策制度在人工智能司法中的体系定位,力求扩大和完善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制度功能与法律规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应用 法律风险 法治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双重使命 被引量:7
8
作者 谢佑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8,共15页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确保司法规律遵循和科学技术运用的双重使命。需要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行为的监督,平衡侦查机关使用大数据技术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坚持控辩平等,并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控辩双方在数...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确保司法规律遵循和科学技术运用的双重使命。需要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行为的监督,平衡侦查机关使用大数据技术与保护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坚持控辩平等,并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控辩双方在数据获取上的权利平衡;在审判领域,应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坚守法官中立性和决策核心地位,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的正确应用,同时注重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并尊重被告人的选择权,合理限制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案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规律 侦控原理 控辩平等 审判中心主义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嵌入法治:智慧司法的法理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玉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0,256,共10页
人工智能嵌入法治是现代化进程中技术理性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司法是这一结合在司法领域中的具体呈现。智能技术对司法的嵌入既带来益处,也产生挑战,应当基于智慧社会框架对智能技术在司法中的内涵和定位进行阐释。司法审判实... 人工智能嵌入法治是现代化进程中技术理性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司法是这一结合在司法领域中的具体呈现。智能技术对司法的嵌入既带来益处,也产生挑战,应当基于智慧社会框架对智能技术在司法中的内涵和定位进行阐释。司法审判实践有着独特的制度属性和逻辑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司法和促进司法公正存在多种可行路径。人机协作是智慧司法的最佳前景,能够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应当在数字法治的框架下构建一种可行的人机协作模式和图景,发挥机器决策的优势,重塑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司法 司法公正 人机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司法》视域下董事利用人工智能决策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大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当前人工智能已被广泛运用在公司决策中,通常以辅助董事决策的形式存在。作为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本轮《公司法》修订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调整,由此董事责任边界的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了新的面向... 当前人工智能已被广泛运用在公司决策中,通常以辅助董事决策的形式存在。作为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本轮《公司法》修订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调整,由此董事责任边界的界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出现了新的面向。在新《公司法》视域下董事利用人工智能决策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有全新的应对方案。董事在利用人工智能决策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章程规定义务以及受信义务。一方面,原则上董事并无必须利用人工智能决策的义务,仅在例外情形下存在强制要求。基于商业判断规则,董事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凭借自身丰富的经营决策经验,兼顾众多信息要素;另一方面,董事的监管责任,应当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数据选取、结果审查、信息决断等监管要素方面进行认定。董事可以基于决策经验,对是否选取人工智能决策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决策过程是否违反义务要求进行解释。面对技术发展对董事责任的影响,除需要进一步明晰董事监管责任边界之外,还需要将公司多元化目标作为矫正董事责任认定的标尺。同时,构建统一的专家决策型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对指导司法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修订 董事 人工智能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司法与算法司法正义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杜宴林 杨学科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4,F0002,共12页
算法司法,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司法样态,已初现其时代意义:有力回应了新时代解放司法生产力,提升司法效能、切实保障算法司法正义的迫切需求,但也存在着算法隐蔽性和司法公开的冲突,算法司法商业化以及过度重视专家系统经验等风险。算... 算法司法,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司法样态,已初现其时代意义:有力回应了新时代解放司法生产力,提升司法效能、切实保障算法司法正义的迫切需求,但也存在着算法隐蔽性和司法公开的冲突,算法司法商业化以及过度重视专家系统经验等风险。算法司法的未来,无论呈现出增强/改善司法,还是替代司法的姿态,算法司法正义都应当是未来司法正义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司法 算法司法正义 算法歧视 人工智能 算法解释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奇点”语境下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关系
12
作者 徐冬根 白树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9,共13页
“法律奇点”话题是“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学术问题。法律奇点论者心目中的法律奇点,就是法律智能化发展的顶峰,它将对人工智能立法、算法对法律适用的赋能、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中的运用等法律科技和智慧司法问... “法律奇点”话题是“人工智能与法律”交叉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学术问题。法律奇点论者心目中的法律奇点,就是法律智能化发展的顶峰,它将对人工智能立法、算法对法律适用的赋能、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中的运用等法律科技和智慧司法问题产生重要影响。在法律科技发展目标维度上,法律奇点论者将法律奇点作为人工智能机器立法和算法赋能促进法律完善的新航标,对这个理想目标我们应予以肯定与弘扬;在智慧司法完善进程维度上,法律奇点论者所讨论的未来智能机器可能替代法官审理案件的愿景不符合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与司法审判制度内在国家机器属性。未来在“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关系上,司法审判应然模式必须坚持人类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主体性,智能机器可以成为法官判案的工具但绝不能获得审判权替代法官判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点 人工智能 未来学 数字法学 法律科技 智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的模型构建
13
作者 苏晓宏 刘霈羲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7,共9页
司法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成为缓解法官事务性负担与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路径。当下实务界和学界关注两种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范式,符号主义范式由形式逻辑规则驱动,虽然可解释性强,却存在知识获取瓶颈与情境适应局限... 司法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成为缓解法官事务性负担与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路径。当下实务界和学界关注两种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范式,符号主义范式由形式逻辑规则驱动,虽然可解释性强,却存在知识获取瓶颈与情境适应局限;而联结主义范式依托数据驱动实现模式识别,迁移能力强,但因统计相关性和法律因果性脱节而陷入解释困境。为矫正两种范式的结构缺陷,需构建基于符号—联结主义的神经符号系统,利用通用型法律知识图谱的符号化表达和联结主义模型的动态学习机制,构建逻辑严密、适应性强的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模型。通用型法律知识图谱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方法论工具,通过本体层和数据层的分层映射实现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多阶关联。基于DeepSeek大模型进行预训练、检索增强生成、监督微调与对齐,完成从裁判简单案件到价值判断的渐进式跃迁。为确保技术理性和司法价值相兼容,需遵循“人在回路上”的治理理念,由法官校验人工智能生成的裁判文书,运用法律续造技术并凭借顿悟思维和隐性知识的优势填补算法司法之后出现的法律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 符号—联结主义 法律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智能生成裁判文书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应用对司法自主性的影响与规制
14
作者 王勇 孟子杰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1,215,216,共13页
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司法行为,其在为司法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技术与司法的冲突,造成了“程序之困”与“逻辑之困”。算法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裁判的流程和秩序,影响着司法权力关系和司法决策的形成过程,... 以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司法行为,其在为司法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技术与司法的冲突,造成了“程序之困”与“逻辑之困”。算法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裁判的流程和秩序,影响着司法权力关系和司法决策的形成过程,引发了计算逻辑取代司法逻辑、裁判权力逻辑和司法责任逻辑的风险。算法的技术嵌入、权力机制与自动化决策将造成司法的程序困境,计算正义、算法黑箱与法官共谋也将损害司法的自主性。对此,应通过健全算法管理机制,明确权力配置和责任认定等司法程序;通过完善算法准用性、伦理性标准,完善法官行为约束等规范依据,以规范算法应用,维护司法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自主性 算法司法应用 算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律物化到人工智能法学——兼论卢卡奇法律物化论的当代价值
15
作者 孔明安 吕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332,共11页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物化现象,尤其是法律物化问题。借助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合理化理论,卢卡奇从批判性视角审视了法律及其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物化现象,尤其是法律物化问题。借助于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合理化理论,卢卡奇从批判性视角审视了法律及其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各领域的普遍泛化及其表现,即从立法层面的形式化到司法层面的程序化运作。卢卡奇对法律物化的全面考察为人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虚伪性提供了独特视角,但其过度弱化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进程中所发挥的规范性与形式化作用。在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的数字化时代,卢卡奇有关法律物化的分析对人工智能法学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升立法和司法的效率,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减少人为因素对法律工作的干扰,助力构建更加客观、高效的法律运行体系。因而,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辩证地审视卢卡奇有关法律物化的观点,这包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视角洞察法律物化背后的权力结构,又要重视法律规范的形式化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推动法律规范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法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法律物化 商品拜物教 立法 司法 人工智能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被引量:245
16
作者 季卫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3,共9页
人工智能反过来超越人类智能扮演上帝角色的奇点正在迫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获得了某种后发优势,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提高办案效率和透明度,使审理流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质变和突变。这对现代法... 人工智能反过来超越人类智能扮演上帝角色的奇点正在迫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获得了某种后发优势,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提高办案效率和透明度,使审理流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质变和突变。这对现代法治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现阶段对法律专家系统软件的设计和运用应该持一种慎之又慎的态度,尤其是在电脑量刑方面更不可急于求成,也没有必要完全排除法官的心证和裁量。司法权的终局性注定了要通过辩论的优胜劣汰机制选出一个正确的最终解决方案。在这样的现代法治体制面前,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都只是实现合法正义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一条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 司法运营电脑化 法律推理 自由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可能与限度 被引量:76
17
作者 周尚君 伍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利用人工智能的推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建立海量且有效的法律知识库,算法有可能接管司法决策。目前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的法律信息检索系统、法律专家系统皆属辅助型法律智能系统,它们的研发和使用为决策型司法智能系统奠定了技术和... 利用人工智能的推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建立海量且有效的法律知识库,算法有可能接管司法决策。目前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的法律信息检索系统、法律专家系统皆属辅助型法律智能系统,它们的研发和使用为决策型司法智能系统奠定了技术和经验基础。然而,要使司法决策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必须在运用法律推理、掌握法律语言以及深度学习经验性知识方面取得决定性突破。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必然要求重新审视法律推理逻辑,重构审判责任理论,重塑法官职业身份内涵,甚至改变司法决策过程中人机互动的关系格局。为了避免变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须划定人工智能司法决策模型建构的限度。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应符合国际通行的技术安全标准,介入应以司法公正为价值追求。通过构建合理的算法规则机制,对算法不透明性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决策 专家系统 司法建模 算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人工智能中的价值判断 被引量:20
18
作者 彭中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司法裁判不是“自动售货机”的根本缘由是,法官能够在司法案件中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本质上是人类基于特定价值偏好做出的决策,带有主观性。基于模拟大脑运作的机制、深度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对人类心理状态的阅读,人工智能能够处理... 司法裁判不是“自动售货机”的根本缘由是,法官能够在司法案件中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本质上是人类基于特定价值偏好做出的决策,带有主观性。基于模拟大脑运作的机制、深度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对人类心理状态的阅读,人工智能能够处理价值问题,并通过属性特征、属性值以及最终形成特征向量的过程使得价值数据化,形成价值数据集。针对个案的不断测试,以及基于已有案件的不断数据整合,人工智能可以将法律价值设定成算法程式,不断通过决策树实现价值的选择。人工智能对价值判断的分析过程,本身就是智能技术的进步过程,也是司法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和前进的阶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价值数据集 价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可能性及问题 被引量:87
19
作者 吴习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7,共7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发展简史是计算机模型对人类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分析和吸收过程,其在法律领域内的介入可概括为对法律推理和司法裁判的模仿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的研究重心又转向为"决策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发展简史是计算机模型对人类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分析和吸收过程,其在法律领域内的介入可概括为对法律推理和司法裁判的模仿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的研究重心又转向为"决策辅助系统",多数文献对相关研究范式的转变都未曾提及或语焉不详。本文试图阐释计算机在理解、识别案情等方面存在的"认知"缺陷来回答原委。司法裁判的人工智能化尝试,虽有益于重塑对司法智慧的构想,但设计者和支持者们忽视了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法官)的接受度问题:任何试图削减司法权的行为都有可能受到来自体系本身的抵触。因而智识上的挑战乐趣,未必会转化成实践的可能性和需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知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信任及其构建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杨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82,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司法领域具有“赋能与转型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扩展、增强了公众对整个司法系统和个案裁判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使司法信任的状态和类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人工智能应用对司法信任的赋能体现在:通过技术理性规则制...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司法领域具有“赋能与转型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扩展、增强了公众对整个司法系统和个案裁判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使司法信任的状态和类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人工智能应用对司法信任的赋能体现在:通过技术理性规则制约司法任意性,通过全量分析归纳推理克服司法的不确定性,以及通过构建司法模型提高司法效率性。同时,司法信任类型也随之转变,信任对象由制度单一型信任转向制度与技术复合型信任,而信任基础由被动服从型信任转向主动参与型信任,此外,信任内容由对法官的人格信任转向法律专家系统信任。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构建数字正义路径、实现算法决策规制、促进人机交互协同来重塑人们对司法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信任 数字正义 算法决策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