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箕状湖盆萎缩阶段两种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以平庄、铁法盆地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宇林 邵显珉 +2 位作者 范国强 杨福珍 于常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8-242,281,共6页
以平庄、铁法盆地为例 ,首先阐述了箕状湖盆萎缩阶段的河口坝型湖泊三角洲发育于盆缘断裂一侧的扇前河流入湖的湖缘带 ,具有与海岸河控三角洲相似的沉积特征 ;Gilbert型湖泊三角洲发育于沉积—侵蚀盆缘一侧河流入湖的湖缘带 ,具有由底... 以平庄、铁法盆地为例 ,首先阐述了箕状湖盆萎缩阶段的河口坝型湖泊三角洲发育于盆缘断裂一侧的扇前河流入湖的湖缘带 ,具有与海岸河控三角洲相似的沉积特征 ;Gilbert型湖泊三角洲发育于沉积—侵蚀盆缘一侧河流入湖的湖缘带 ,具有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构成的垂向层序及朵状平面砂体形态 ,它与扇体没有成因联系和空间上的毗邻关系。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这两种湖泊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 ,并对它们的发育条件及进积方式等成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因 铁法盆地 箕状盆地 湖泊萎缩阶段 河口坝型湖泊三角洲 Gilbert型湖泊三角洲 平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箕状断陷盆地缓坡带层序格架特征与演化——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传圣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依据缓坡带对层序类型、地层结构特征的控制及地貌特征、成因将济阳坳陷缓坡带分为单断沉积坡折型、单断斜坡型和双断构造坡折型三种类型。三种缓坡类型构造沉积演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层序格架特征。济阳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决定... 依据缓坡带对层序类型、地层结构特征的控制及地貌特征、成因将济阳坳陷缓坡带分为单断沉积坡折型、单断斜坡型和双断构造坡折型三种类型。三种缓坡类型构造沉积演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层序格架特征。济阳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决定了较完整的缓坡带层序演化由双断构造坡折型向单断沉积坡折型再向单断斜坡型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缓坡带 层序 格架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磊 钟怡江 +1 位作者 陈洪德 王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81,共12页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角洲是陡坡带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地震反射特征为楔形前积,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反映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作用;辫状河三角洲是缓坡带辫状河入湖形成的三角洲,向湖盆方向推进较远,地震反射特征为叠瓦前积,沉积特征反映牵引流作用。扇三角洲易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容易发育的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易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半深湖中的浊积岩体。古气候变化、构造—古地貌以及湖平面变化速率三者共同作用于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其中构造—古地貌是主控因素。结合二者沉积特征差异,建立了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图,以期能对相似构造背景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扇三角洲 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强 赵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9,共6页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形成了侏罗纪不对称的断陷盆地体系。包括断陷期、断坳期和坳陷期三个阶段。构造样式东西存在差异。民丰凹陷具有坳陷型湖盆特征;若羌凹陷为典型的箕状断陷沉积,发育两期断陷,一期断陷为断陷特征,二期断陷为断坳特征。二期断陷对一期断陷具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具有继承性,两期中心略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 侏罗系 演化 构造特征 箕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世代旋转正断层对断陷盆地沉积迁移的控制——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盆地性质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劲草 胡勇 刘云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1-1148,共8页
基于盆-山耦合关系、地震剖面解释及盆地沉积特征,认为早侏罗世柴达木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南断北超”性质,中侏罗世亦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性质。昆仑山北缘正断层与阿尔金左行、鄂拉山右行走滑断裂,分别控制了早侏罗世柴西、... 基于盆-山耦合关系、地震剖面解释及盆地沉积特征,认为早侏罗世柴达木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南断北超”性质,中侏罗世亦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性质。昆仑山北缘正断层与阿尔金左行、鄂拉山右行走滑断裂,分别控制了早侏罗世柴西、柴东箕状断陷盆地;随着昆仑山隆升向北扩展,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逐渐旋转上凸,柴南早侏罗世地层逐渐剥蚀而缺失,仅残存于柴北缘鄂博梁、冷湖构造带等地区。下侏罗统与基底接触带发育的“鱼鳞式”构造,为地壳不均匀隆升时,多世代旋转正断层先后切割所致。柴西南隆升导致中侏罗世地层向北、北东迁移,并出现反向箕状断陷盆地。因此,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箕状断陷盆地的反向与沉积迁移,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由水平拉张转换为垂向隆升并向北扩展的地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旋转正断层 “鱼鳞式”构造 中侏罗世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金良 樊太亮 张岳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0-69,共10页
基于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了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层序界面,建立了凹陷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凹陷内部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并建立了单断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模式。根据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预测腾格尔组(层序Ⅲ)和都红木组一... 基于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识别了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层序界面,建立了凹陷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凹陷内部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并建立了单断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模式。根据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预测腾格尔组(层序Ⅲ)和都红木组一段(层序Ⅳ)为油气有利成藏层位,南部缓坡河道砂体储集层和北部陡坡冲积扇储集层为油气有利储集相带,达尔其断块和桑合地区为油气有利成藏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单断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岔路河断陷T_(B-C)层序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国权 王永刚 +1 位作者 吴名 张琦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1-44,共4页
本文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双断式箕状盆地陡坡区、斜坡区及湖心区沉积的三分性为背景,建立了TBC地震层序,分区确立了地震相的特点,结合古地理环境、古水流方向及物源区的探讨,辅以钻井岩性、电性的分析、测并相的分析以及... 本文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双断式箕状盆地陡坡区、斜坡区及湖心区沉积的三分性为背景,建立了TBC地震层序,分区确立了地震相的特点,结合古地理环境、古水流方向及物源区的探讨,辅以钻井岩性、电性的分析、测并相的分析以及构造沉积相关系的探讨,确立了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及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双断式箕状盆地 陡坡区 斜坡区 湖心区 地震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