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德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辞达而已"以"随物赋形"、"以无为法"等新内涵,将文章写作导向纯艺术化。前者深受"立言不朽"观念影响,力求以文立制,文法上精益求精,后者则追求文章写作中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以审美为旨归。因此,"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实为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辞达而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简而有法"是欧阳修重要的散文理论,出现于宗经复古的宋学背景下,以《易》、《春秋》等经典为效仿对象和文化渊源。"简"指文章用语简洁平易、叙事裁剪熔炼;"法"指文章之艺术法度、用意深刻。"简而有... "简而有法"是欧阳修重要的散文理论,出现于宗经复古的宋学背景下,以《易》、《春秋》等经典为效仿对象和文化渊源。"简"指文章用语简洁平易、叙事裁剪熔炼;"法"指文章之艺术法度、用意深刻。"简而有法"要求文章既要简洁又要章法自然、寓意深远,兼具形式意义和内容意义,可视为一种文章的整体风格。其美学内涵主要包括简洁凝炼、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言简意深、意在言外的审美境界,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叙事策略三个方面。欧阳修"简而有法"说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理论旗帜,对后世散文创作和批评中的尚简风气和文章繁简理论有着系统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简而有法 《易》 《春秋》 易自然 意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而有法”:新媒体语境下文风改革的价值向度
3
作者 庄怀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文风改革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历史上不乏文风改革的经验和努力,其追求目标都趋于"简而有法"。现阶段,新媒体语境给文风改革带来了新的困惑——"不在场的现场"。即便如此,文风改革价值向度仍然离... 文风改革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历史上不乏文风改革的经验和努力,其追求目标都趋于"简而有法"。现阶段,新媒体语境给文风改革带来了新的困惑——"不在场的现场"。即便如此,文风改革价值向度仍然离不开"简而有法"。"简而有法"在文风上表现为"短""实""新""雅"四个方面。实施"简而有法"的新文风必须围绕应用文致用的本质,配合自上而下的改革合动力,尤其要注意新媒体的催化作用,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创作的技能——以"消极修辞"为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的现场 简而有法 文风改革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乾坤易简”说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黎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乾坤易简”说是《易传》所强调的原理性的观点。“乾坤易简”在《周易》象征喻意的表现形式上也得以体现。“乾坤易简”的《易》学思想,对古代文论也曾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产生过影响,“以简驭繁”与“简而有法”的文艺创作论,... “乾坤易简”说是《易传》所强调的原理性的观点。“乾坤易简”在《周易》象征喻意的表现形式上也得以体现。“乾坤易简”的《易》学思想,对古代文论也曾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产生过影响,“以简驭繁”与“简而有法”的文艺创作论,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古代文论 乾坤易 驭繁 简而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伶官传序》"春秋笔法"浅谈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芬 李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58,共4页
欧阳修集十八年之力撰写《新五代史》,其目的是维护儒家道统。《伶官传序》作为该书的优秀篇章,作者娴熟运用“春秋笔法”,通过“不没其实”“简而有法”“曲笔要义”等“书法”,强调“人事”的重要作用,阐明“得之难而失之易”之理,告... 欧阳修集十八年之力撰写《新五代史》,其目的是维护儒家道统。《伶官传序》作为该书的优秀篇章,作者娴熟运用“春秋笔法”,通过“不没其实”“简而有法”“曲笔要义”等“书法”,强调“人事”的重要作用,阐明“得之难而失之易”之理,告诚后人“忧劳兴国”,谨防“逸豫亡身”,避免重蹈后唐覆亡之后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 不没其实 简而有法 曲笔要义 《伶官传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