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导率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24
1
作者 石海春 柯永培 +4 位作者 刘应洪 余学杰 袁继超 李奇 李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以4个玉米杂交种的新陈种子为材料,以其田间简易活力指数为对照,研究电导率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浸泡时间在2~36h之间,用电导率法测定的不同玉米种子活力与田间简易活力指数绝大多数均不一致,不... 以4个玉米杂交种的新陈种子为材料,以其田间简易活力指数为对照,研究电导率法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浸泡时间在2~36h之间,用电导率法测定的不同玉米种子活力与田间简易活力指数绝大多数均不一致,不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电导率值不能完全反映种子的真实活力,因此浸泡过程中控制浸泡液的温度和浸泡时间的长短尤其重要。在25℃条件下浸泡24~30h,测定的电导率值能准确反映不同玉米的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活力 简易活力指数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3 位作者 朱展望 张宇庆 陈泠 高春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为了明确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三个试点的16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幼苗干重及简易活力指数的计算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芽率、幼苗干重及其简易活力... 为了明确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三个试点的16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幼苗干重及简易活力指数的计算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芽率、幼苗干重及其简易活力指数在地点间、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品种(系)间的差异均比地点间的差异大,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的地点×品种(系)互作(GEI)间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以武汉最高,且与其他地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幼苗干重则以荆州最高,与武汉差异不显著。(3)鄂麦27和楚0805的发芽率较高,襄麦27和河科大9612的幼苗干重最高,而鄂麦27的简易活力指数最高。(4)简易活力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干重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而发芽率与幼苗干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 发芽率 幼苗干重 简易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成膜剂复合拌种对水稻防御酶活性和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凤 张国 +1 位作者 于居龙 束兆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调查苗期发芽率等指标及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水稻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能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保叶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仅播后15 d低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此后均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播后75 d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严重时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升高,且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处理后水稻的酶活性最高。1.5 g a.i./kg可以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成膜剂拜力膜2.0 mL/kg能促进水稻生长及对稻纵卷叶螟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成膜剂 拌种 简易活力指数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淑梅 董丽平 +2 位作者 孙君艳 严勇 马俊 《中国种业》 2012年第10期65-66,共2页
以洛麦23号、济麦22号和安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4种不同时间梯度的人工老化处理,结果表明: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TTC还原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尤其是安麦7号的变化明显。
关键词 小麦 人工老化 发芽率 简易活力指数 TTC还原强度 丙二醛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