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力辞书编修的简帛医书字际关系考辨
1
作者 杨艳辉 刘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本课题将简帛医书假借字进行量化研究,梳理并考辨了假借字的字际关系,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简称《大字典》)有关假借训释的修订有所补益。《大字典》是当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可以说代表了... 本课题将简帛医书假借字进行量化研究,梳理并考辨了假借字的字际关系,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简称《大字典》)有关假借训释的修订有所补益。《大字典》是当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汉字整理的最新成果。作为一部大型语文辞典,为强化其时代性,提高其权威性,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应吸收研究新成果对其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假借字 汉语字典 汉字整理 量化研究 助力 语文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简帛医书看上古汉语晚期词汇复音化进程及动因
2
作者 胡琳 张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8,共13页
上古汉语早期词汇在先秦以单音词为主,到中古魏晋时期复音词已大量存在。从秦到西汉末年是汉语史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可称为上古汉语晚期,是汉语复音化进程加快的重要转折期。对成书于这一时期的17种简帛医书文献中的单复音词进行穷... 上古汉语早期词汇在先秦以单音词为主,到中古魏晋时期复音词已大量存在。从秦到西汉末年是汉语史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可称为上古汉语晚期,是汉语复音化进程加快的重要转折期。对成书于这一时期的17种简帛医书文献中的单复音词进行穷尽性考察,统计描写简帛医书词汇系统内部单复音词词性分布、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与甲骨文、金文、先秦两汉传世文献进行比较,从简帛医书复音词的新词新义角度共同探讨汉语复音化进程及动因问题,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其一,从复音化进程来看,上古汉语晚期复音词数量激增,单音词已非新词产生的主要形式;其二,当时复音词虽然在数量上逐渐占优势,但单音词从使用频率上看仍处于词汇系统的核心地位;其三,从语言内部发展规律来看,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最早是从名词开始的,根本动因在于意义表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晚期 复音化 简帛医书 单音词 复音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与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艳辉 张显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 现已出土公布的简帛医书文献主要有《关沮秦汉墓简牍》之《病方及其他》、"马王堆医书"、"张家山医书"、《武威汉代医简》、《万物》等五套。此外,其他已出土简帛材料的零散医药资料,因其不成系统,故未作详考。简帛医书长埋于地下,其特殊用字数量丰富,且有些特殊用字不见于其他性质的古籍中,给古籍的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简帛医书文献用字考据将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作为古医籍文献校勘整理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其它古籍整理提供字型、字义例证和有力补足。鉴于简帛医书用字考据与古籍整理的互鉴性,我们认为古籍文献整理应把握以下要点:注重古籍文献考证对用字研究的基石作用、将古籍文献材料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纳入用字研究的考量域、古籍异文材料应为用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用字研究 古医籍 汉语史 辞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补益剂” 被引量:4
4
作者 熊益亮 张烁 +2 位作者 王群 马焰瑾 段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53-2655,共3页
医方是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重要组成,而养生方又是简帛医方的重要内容。养生方主要涉及补益、延年、养颜、房中等,其中补益剂占养生方的一半以上,是养生方最主要的内容。由于出土文献破损严重,这些内容亟待系统整理。现通过对简帛医方中... 医方是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重要组成,而养生方又是简帛医方的重要内容。养生方主要涉及补益、延年、养颜、房中等,其中补益剂占养生方的一半以上,是养生方最主要的内容。由于出土文献破损严重,这些内容亟待系统整理。现通过对简帛医方中补益剂的整理,按现代方剂学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补气方、补阳方、阴阳双补方、补阴方四类。同时对补益剂特色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梳理早期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渊源,并为现代中医养生方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医书 养生方 补益剂 分类 补气方 补阳方 阴阳双补方 补阴方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生育医方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群 熊益亮 +1 位作者 赵希睿 张其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2048-2051,共4页
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存在着大量涉及生育的医方文献,其内容包括了对生育相关疾病的认识与描述,治疗所用的方药与剂型,以及服用方法与所起到的功效等众多方面。现通过对简帛医书中所涉及的生... 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存在着大量涉及生育的医方文献,其内容包括了对生育相关疾病的认识与描述,治疗所用的方药与剂型,以及服用方法与所起到的功效等众多方面。现通过对简帛医书中所涉及的生育医方进行文献梳理,总结早期医家对生育疾病的分类与认识,分析简帛医书中生育医方的特点,并讨论了其当代价值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医书 文献 生育 医方 分类 特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人体陶俑的医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I0005-I0007,共12页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人体俑为真人1/3缩型,代表了西汉时期标准男女成年人体。辽中医俑1、2号的还原女子身高为159 cm,男子为172.5 cm,与《内经》所述人长七尺五及近现代中国人平均身高基本一致。另外,汉俑的头身比、足身比、上下身比等数据与中国现代人也高度符合。汉俑的“同身寸”与秦汉度量寸制及《内经》的人体骨度测量数据完全一致,代表了中医针灸的“标身寸”。66个西汉“脉书”中常用的体表解剖名词大部分在汉俑体表都有雕塑表达,说明古人对人体的精准认知,以及文字和雕塑表达的一致性。体表结构专有名词在“脉书”中最常见的使用是表达疼痛的部位,这可视为中医穴位及“以痛为腧”取穴法的早期雏形。研究表明,西汉人体俑不但代表了当时的标准男女人体,也能代表现代的人体标准,同时具有广泛国际代表性,堪称中国古代人体测量的“原始标准”。因此,重建汉代经脉人体模型对传统针灸的继承、医学教育、标准化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医俑 汉陶俑 裸俑 人体俑 简帛医书 脉书 经脉人 针灸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