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7
1
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1 位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76,206,共6页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μmol/L、0.5 U。在扩增过程中,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比其 Tm 值平均高 4.5℃,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 30 个热循环。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 13 份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进行ISSR-PCR 扩增,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为 77.6%。引物 TRI18 构建的 ISSR 指纹图谱,可以区分 13 份茶树资源中的 12 份,分辨率达 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SSR-PCR 模板DNA 引物 简单重复间序列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卫国 苗雪霞 +1 位作者 黄勇平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7,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湖桑197号、育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湖桑32号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最高,达到了23.53%。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遗传差异 简单重复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方法在蓖麻蚕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侯成香 李木旺 +4 位作者 苗雪霞 徐安英 孙平江 张月华 黄勇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采用ISSR技术对8个蓖麻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研究,并分析了其相互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19个ISSR引物中,有9个引物在供试的8个蓖麻蚕品种中都有扩增产物并能够很好重复,其中二碱基重复序列引物扩增效果要比三碱基和四... 采用ISSR技术对8个蓖麻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研究,并分析了其相互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19个ISSR引物中,有9个引物在供试的8个蓖麻蚕品种中都有扩增产物并能够很好重复,其中二碱基重复序列引物扩增效果要比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序列高,说明在蓖麻蚕基因组中二碱基重复序列的丰度可能比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序列的丰度高.这9个引物在8个蓖麻蚕品种中共获得ISSR标记76个,其中29个标记在品种间表现多态性.根据试验结果,用Nei的方法计算了蓖麻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 1~0.270 3.根据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聚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 简单重复间序列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筋菇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祎玲 廖海民 赵桂仿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建立适宜于七筋菇Cliatonia udensis Trautv.et Mey.ISSR—PCR分析的扩增体系,确定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单位、引物浓度4种因素4个水平,对七筋菇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 为建立适宜于七筋菇Cliatonia udensis Trautv.et Mey.ISSR—PCR分析的扩增体系,确定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单位、引物浓度4种因素4个水平,对七筋菇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根据Tm-5℃±5℃设定引物的退火温度梯度,确定出不同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对引物873来说,其最适退火温度为53℃。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测试不同引物各因子之间在不同水平的组合情况,确定不同引物的最佳组合体系。引物897在第10组合反应最佳即3.0mmd·L^-1Mg^2+;0.2mmol·L^-1d NTP;0.1μL Taq DNA聚合酶;0.2μmol·L^-1引物浓度。确定1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为2.5—3.0mmol·L^-1,dNTP为0.15~0.20mmol·L^-1,引物浓度为0.20—0.25μmol·L^-1,Taq DNA聚合酶为0.1μL,模板DNA用量为50ng。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筋菇 简单重复间序列 正交设计 每件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敏 王凤成 +3 位作者 任淑文 姜义仁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6-461,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筛出的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多态性比率为90.67%,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90~0.80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筛出的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多态性比率为90.67%,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90~0.80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聚类与体色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个紫薇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乔中全 王晓明 +4 位作者 李永欣 曾慧杰 蔡能 刘思思 陈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5-571,共7页
紫薇是世界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之一,品种繁多、来源复杂,造成了紫薇品种在分类、鉴定上的困难。为探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紫薇品种分类上的可行性,对引自美国的30个紫薇品种和中国的8个栽培品种进行ISSR亲缘... 紫薇是世界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之一,品种繁多、来源复杂,造成了紫薇品种在分类、鉴定上的困难。为探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紫薇品种分类上的可行性,对引自美国的30个紫薇品种和中国的8个栽培品种进行ISSR亲缘关系分析。10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1个位点,其中7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6.42%。38个紫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3 2~0.988 7,平均值为0.788 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6处,聚类结果(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显示,38个紫薇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0.760处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类群,表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较为准确地体现紫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桂腾琴 乔爱民 +2 位作者 孙敏 王心燕 孙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区(ISSR) 反应体系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华晶 许修宏 +1 位作者 李春艳 黄晓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100,共7页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 内转录隔区(ITS)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花油茶分子分类与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国校 刘凯 +3 位作者 马锦林 陈国臣 叶航 江泽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9,58,共5页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 为给香花油茶归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明确香花油茶的分类地位,通过ISSR标记技术,探究香花油茶与山茶属中形态特征相似的其它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与供试山茶属5个种(小果油茶、南荣油茶、窄叶短柱茶、普通油茶、攸县油茶)遗传距离较远,各自聚类显著,因此香花油茶不属于参试的5个山茶物种;其中与窄叶短柱茶的亲缘关系为近,遗传距离偏小,但遗传距离也远大于种内差异,且形态特征与窄叶短柱茶最为接近,推测香花油茶可能是山茶属短柱茶组1个新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油茶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距离 物种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白桑(Morus alba L.)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勇 张林 +2 位作者 赵卫国 沈兴家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6,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东、河北地区的24个白桑(Morus alba L.)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共扩增86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3条,多态性比率为73.25%,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6706~0.95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东、河北地区的24个白桑(Morus alba L.)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共扩增86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3条,多态性比率为73.25%,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6706~0.9529。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分析,24份材料聚分为2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桑种 地方品种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雪梅 乔爱民 +1 位作者 孙敏 桂腾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p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2.0mmol/LMg^2+,0.5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dNTPs,0.5μmol/L引物,30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49.7~56℃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min,72℃延伸45s,40个循环;72℃延伸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简单序列重复区(ISSR)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瑞 马彦秋 +1 位作者 高致明 王文全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54个种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SPSS11.5软件对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构建遗传性状图.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多、清晰和稳定性好的9条引物,在黄芩54个...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54个种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SPSS11.5软件对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构建遗传性状图.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多、清晰和稳定性好的9条引物,在黄芩54个种源中共得到2 279条带,1 57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68.73%,聚类分析将黄芩54个种源分为3个分支,表明野生黄芩种源间遗传变异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及入侵扩散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华良 胡岩 +4 位作者 叶波 张龙杰 雷振东 丁文兵 李有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9,共7页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不能提供有效的多态性位点信息,而ISSR的多态性信息非常丰富,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可达93.24%;基于ISSR的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稻水象甲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3 0,各地理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414 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湖南省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以人为因素导致的扩散为主,自然扩散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多样性 扩散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3 位作者 崔丽娜 邹成佳 杨晓蓉 向运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隔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标记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 共扩增出47条DNA条带, 大小分布于250~2 000 bp之间, 其...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隔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标记对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zeicol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 共扩增出47条DNA条带, 大小分布于250~2 000 bp之间, 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3条, 为总条带数的70.21%。遗传距离为0.91处时, 所有菌株被聚为6个组。ISSR标记可以揭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 可用于玉米圆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此外, 通过分子标记划分的类群与利用寄主反应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其关系并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菌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蚕区89份桑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仁芳 刘玲 +4 位作者 钱永华 苏超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不同的DNA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5条,多态性比率达98.43%。89份桑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高的基因变异: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84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91 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6 6。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度在0.228 3~0.990 0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 1~1.447 0之间。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来自我国新疆地区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品种资源各自聚为一支,来自山西、河北地区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4份野生桑资源聚为一支。Arlequin3.5.1.3软件的AMOVA分析显示,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545 3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率为54.54%,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45.46%(P〈0.001),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属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北方蚕区 栽培品种 野生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伟科 袁卫东 +2 位作者 陆娜 宋吉玲 闫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419,共6页
为保护开发野生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对17个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开展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桑黄菌株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条带,利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6条ISSR... 为保护开发野生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对17个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开展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桑黄菌株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条带,利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6条ISSR引物中,有10条ISSR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10条引物共检测到90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7个,多态性百分比79.3%。在DNA指纹图谱中,引物P5、P812扩增条带多态性最高。NTSYS-PC2.10e软件分析表明,17个桑树桑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约0.65处,可将17个桑树桑黄划分为2大类群:S4,S23,S26为一大类群,其余为一大类群。综上可知,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区分不同桑树桑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桑黄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小麦白粉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地域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桂清 迟文娟 +1 位作者 吴限鑫 曹远银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2,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从辽宁春麦区及山东、河南、湖北冬麦区收集并鉴定的26个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其来源地的关联性。用18条ISSR引物对各小种的DNA进行扩增,其中8条引物能产生稳定的多态性图...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从辽宁春麦区及山东、河南、湖北冬麦区收集并鉴定的26个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其来源地的关联性。用18条ISSR引物对各小种的DNA进行扩增,其中8条引物能产生稳定的多态性图谱。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可聚为4类,菌株的DNA多态性与其毒性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依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辽宁春麦区和其他3省的优势小种、次优势小种按相应类群聚在一起,尤其是主要小种11号、411号与近邻山东冬麦区的小种聚为一类。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与南部冬麦区尤其是山东的小麦白粉病菌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为东北春麦区白粉病初菌源来自山东等南部冬麦区的早期推论提供了DNA分子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地域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初步分析广西西甜瓜蔓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其利 胡凤云 +2 位作者 郭堂勋 黄穗萍 莫贱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西甜瓜蔓枯病病原研究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条引物,对采... [目的]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西甜瓜蔓枯病病原研究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条引物,对采集于南宁市的15株西甜瓜蔓枯病菌和北海、桂林、柳州的4株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产生位点数233个,多态位点数115个,平均多态位点9.6个,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9.4%.每条引物能扩增出7~20条谱带,扩增的片段大部分在300~3000 bp.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两个类群,两个来源于南宁市兴宁区的菌株单独归为一类,其余17株菌株基本聚在同一大类群中.[结论]来自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的遗传相似性较高,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甜瓜 蔓枯病菌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树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杨玉玲 马祥庆 张木清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区(ISSR) 分子标记 树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山东、河北省区鲁桑地方品种核心种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俊百 黄勇 +2 位作者 张林 赵卫国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样本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选择了由11个样本组成的样本群作为核心种质。用统计软件SPSS对初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分别作t检验,可以看出核心种质虽然仅保留了初始种质23.91%的样品,但上述各参数在初始种质中的保有率分别为89.02%、89.03%、95%、102.24%、103.99%、101.26%,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初始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鲁桑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