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艳红 沈向群 +1 位作者 刘旭颖 赵凤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57-2659,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SSR-PCR反应体系各因素在设定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的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25μL)为2.0μL10×Buffer、0.3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2μLDNA模板(20ng/μL),2.5μL dNTPs(2.5mmol/L)、2μL引物(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红杜鹃 正交设计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聚酶链式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树种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义君 刘金福 +2 位作者 潘东明 洪伟 吴则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ol.L-1引物,0.037 5 U.μL-1 Taq酶,11.3μL ddH2O,2.0 mmol.L-1 MgCl2。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复性45 s,72℃延伸1.5 min,循环34次,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链式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乌桕叶片DNA提取及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旭萍 黄一航 +3 位作者 黄敏 王建超 陈孝丑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片DNA的提取效果,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 25(53)正交试验对DNA模板用量、引物浓度、2×Taq Master Mix添加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改良CTAB法均可获得较高浓度和质量的DNA,都是提取山乌桕叶片DNA的良好方法;山乌桕叶片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对扩增效果影响最大,2×Taq Master Mix添加量的影响最小;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其中含20 ng DNA模板1.5μL、2×Taq Master Mix 8.0μL、引物浓度0.8μmol·L^(-1)。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1.9℃退火45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桕 DNA提取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链式扩增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PCR对10个菊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华 李琳玲 +4 位作者 张心玲 方佳 郑永生 姜德志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92-4297,共6页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ju)、杭白菊(C.morifolium cv.Hangbaiju)等10个菊花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及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及引物的筛选方面,选择了条带数量多和清晰度高的菊花反应体系,应用野生福白菊对3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淘汰了扩增效果差、带型不易辨认的引物,最终确定12条引物用于菊花品种的鉴定。ISSR-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185条清晰的、重复性好的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76条,多态性比率高达95.1%。应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55处可将10个菊花品种大致分为3类,结果福白菊与其他杭菊品种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链式反应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