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潘冠琼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8.02%.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40%~70.30%,平均为65.29%.甜槠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322、Nei指数(h)为0.3597.各种群J平均为0.3635、h平均为0.246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65.96%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4.0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38.甜槠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933.9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9,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利用UPGMA法对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浙江省内的8个种群聚成一类,庐山种群单独成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鉴定我国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佳林 郑学礼 +2 位作者 王倩 陈晓光 黄勇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别麻蝇(Boetthcherisca peregrina)。设计22个ISSR引物,对采集的蝇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8个引物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法医蝇类的鉴定,进行ISSR分析,用PAUP聚类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8种ISSR引物鉴定我国部分城市与地区5种蝇类,总共扩增样品次数为121,可放大679个清晰和稳定的带,其中516个是多态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麻蝇、黑尾麻蝇分别呈现不同带谱,不同地区的家蝇呈现种内与地域多态性的遗传带谱,而5种腐尸性蝇种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带谱,发现种特异性的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地区的家蝇聚类为一棵分枝树,细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类群,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的绝大多数种类聚类在一起,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的基因组DNA差异。结论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我国12个城市和地区的常见嗜尸蝇类做出鉴定,揭示我国10个城市与地区的家蝇种类存在种内基因型和遗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 中国不同地区 嗜尸蝇 分子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青梅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李刘敏 王雪颖 +3 位作者 沈孝鑫 滕诗羽 胡晓波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91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占79.12%。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76,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425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93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灯架山1号’‘灯架山2号’‘小喜村3号’和‘白粉梅’;第二大类包括‘小喜村1号’‘小喜村2号’‘红梅’‘大水梅’‘青梅1号梨子叶’和‘翁种’;第三大类只有‘原生种’1个品种。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一致度为0.6154~0.8242,遗传距离为0.1934~0.4855。福建永泰‘小喜村1号’和‘小喜村2号’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福建永泰‘灯架山1号’与福建诏安元山‘大水梅’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羊肚菌黑色栽培种与黄色非栽培种间杂交高产菌株
4
作者 廖武俊 钟啟萍 +2 位作者 李荣光 霍达 霍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集到的野生黄色羊肚菌JFRL01-161和在江西鹰潭地区商业栽培的梯棱羊肚菌JFRL01-107、六妹羊肚菌JFRL01-217作为原始菌种,通过20 g/L溶壁酶+10 g/L蜗牛酶组成的复合酶溶解细胞壁制取原生质体,再通过高温和紫外双灭活获得2种灭活原生质体,将不同灭活的原生质体进行两两融合获得融合子。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拮抗试验,栽培品比以及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鉴定确定种源关系。【结果】经原生质体融合共获得融合菌株16株,即A11、A37、A39、B7、B12、B17、B18、B25、B26、B29、C1、C2、C5、C6、C11和C12;其中菌株A11、A37、A39和B18出菇并形成产量,特别是融合菌株A11产量达到351.90g/m^(2),显著高于亲本JFRL01-107产量264.51g/m^(2),年度重复栽培验证试验确认A11产量可达527.8g/m^(2),亲本JFRL01-107产量为262.4 g/m^(2)。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系统发生树(UPGMA)显示A11分别与亲本JFRL01-161(相似水平系数0.24)和JFRL01-107(相似系数水平0.696)处于不同分支,证明融合菌株A11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结论】融合菌株A11产量显著高于亲本,经过重复栽培试验确认其种质稳定,经ISSR确定是不同于亲本的菌株,因此融合菌株A11可作为适应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高产羊肚菌新菌株A11 紫外和热双灭活 原生质体融合 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洪秀 章炉军 +4 位作者 孙鹏 胡佳 安颖 陈绪涛 魏云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共14页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羊肚菌菌株的遗传差异性与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魏巍 余梦瑶 +3 位作者 许晓燕 江南 叶利明 罗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研究不同羊肚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和比较不同菌株的胃黏膜保护作用.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羊肚菌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比较不同菌株液体发酵的菌丝体... 为研究不同羊肚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和比较不同菌株的胃黏膜保护作用.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羊肚菌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比较不同菌株液体发酵的菌丝体生物量;研究不同菌株对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6株羊肚菌菌株可分为2组,羊肚菌M1~M10生物量较高,羊肚菌M1、M2、M3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最好.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液体发酵生物量和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生物量 胃黏膜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生态类型桑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卫国 汪伟 +2 位作者 杨永华 黄勇平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评价了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66个桑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83条,其中50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60.24%,平均PIC值为0.146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456,8个生态群体间的遗传相似... 利用ISSR分子标记评价了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66个桑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12个ISSR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83条,其中50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60.24%,平均PIC值为0.146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456,8个生态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8441~0.9640,不同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根据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按UPGMA法对66个地方桑树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生态型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保护不同生态类型的桑树群体,对丰富桑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生态类型 地方品种 遗传差异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万亚涛 阿新祥 +5 位作者 樊传章 徐福荣 谭学林 余腾琼 汤翠凤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602,共7页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Baill.)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Baill.)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Na、Ne、H、I和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居群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标记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技术分析苦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建坂 朱海生 +3 位作者 李大忠 李永平 汪伟裁 温庆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97-601,共5页
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个苦瓜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9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8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3条,多态性比率为60.3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8个苦瓜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85~0.865。
关键词 苦瓜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ISSR标记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苑琳 刘姗姗 +3 位作者 路福平 李子钦 张辉 陈佩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菌株进行鉴定、聚类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方法和ITS序列分析,确定6省区96株菌株为尖孢镰刀菌。采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对这96株菌株进行分析,12...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菌株进行鉴定、聚类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方法和ITS序列分析,确定6省区96株菌株为尖孢镰刀菌。采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对这96株菌株进行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800个条带,多态率条带数为797条,多态率为99.62%;在相似性系数为0.88处,96株供试菌株被分为5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胡麻枯萎病菌种内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且ISSR类群与地理来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 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聚类分析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山茶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海龙 马锦林 +4 位作者 张日清 王东雪 覃子海 汪灵丹 叶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42时,11份山茶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1类为5个普通油茶的无性系,即:湘林27、桂无5号、赣190、岑软2号和岑软24号;第2类为宛田红花油茶;第3类为陆川大果和博白大果油茶;第4类为香花油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香花油茶不属于普通油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蔷薇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形态学和ISSR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帆 曾丽 +5 位作者 叶康 赵子刚 张嫔 龚霄雯 尹勤 孙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宝岛玫瑰’、‘索菲之常花种’、‘凯拉伯爵夫人’、‘索菲的玫瑰’、‘藤神奇’、‘大富贵’、‘美人鱼’、‘金瓯泛绿’、‘金粉莲’和‘一季粉’;第二类包括‘绿萼’、‘湖中月’、‘羽士妆’、‘杨基歌’、‘四面镜’和‘匍匐红’;‘法国变色蔷薇’为第三类。根据ISSR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宝岛玫瑰’;第二类为‘绿萼’、‘匍匐红’、‘凯拉伯爵夫人’、‘美人鱼’、‘四面镜’、‘湖中月’和‘羽士妆’;第三类为‘索菲的玫瑰’和‘杨基歌’;第四类为‘法国变色蔷薇’、‘金瓯泛绿’、‘藤神奇’、‘索菲之常花种’、‘一季粉’、‘大富贵’和‘金粉莲’。形态学聚类与ISS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与亚洲玉米螟化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正坤 孟鑫睿 +3 位作者 张佳诗 徐文静 李启云 冯树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6-844,共9页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 利用ITS序列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49株寄生亚洲玉米螟的球孢白僵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ITS序列分析表明,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关。分别根据9个采集地,以及寄主化性类型划分供试菌株类群,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类群中榆树地区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双辽地区最低;双辽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梨树和通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寄主化性类型划分类群得出一代玉米螟分离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一代兼二代区最低;一代兼二代区菌株遗传分化系数最高,而一代区和二代区的遗传距离最大。由此可见,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群的异质性较强,遗传多样性同地理位置无关,与寄主化性类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遗传多样性 亚洲玉米螟 化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的ISSR引物筛选及其多态性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黎 牛翠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一种基于微卫星的分子标记,无需预知遗传背景即可研究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适合大规模的种群遗传研究)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进行PCR扩增,优化出适宜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从...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一种基于微卫星的分子标记,无需预知遗传背景即可研究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适合大规模的种群遗传研究)的方法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 florus)进行PCR扩增,优化出适宜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具有良好多态性和重复性的ISSR引物.研究结果显示,萼花臂尾轮虫简单重复序列以(AC)和(AG)的两碱基重复为主,筛选出的ISSR引物扩增共得到114个位点,66个多态位点,多态性高达57.89%,高于常用于该物种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线粒体COI基因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引物筛选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超 何银莺 +2 位作者 黄旭萍 陈发兴 郭林榕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标记技术对38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和1份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0条通用引物共筛选出17条适用于余甘子的分子标记研究;筛选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标记技术对38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和1份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0条通用引物共筛选出17条适用于余甘子的分子标记研究;筛选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百分率为92.65%,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结果看,遗传相似系数为0.715时,可将39份供试材料分为8种类型(第1类为缅甸种,第2类为广东种,第3类为‘珍珠品系05’,第4类为泰国野生种质,第5类为云南种质,第6类为福建种质,第7类为福建种质‘山甘’,第8类为来源泰国的近缘种);福建、广东、云南3个余甘子主栽省份均表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境相似与来源相近地区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近,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ISSR标记可有效揭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种质资源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俊 李敏 +4 位作者 聂磊 曹兰娟 张涛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通过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共6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9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7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47%;6个... 通过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共6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9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7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47%;6个群体也有其特异的扩增位点。计算遗传距离表明,亲本选大1号对后代的影响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不同花色杓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叶迎 陈丽飞 +3 位作者 刘树英 刘昕 曹岩 刘洪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43,共7页
【目的】分析长白山地区不同花色杓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区8个花色11个杓兰属植物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Popgen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目的】分析长白山地区不同花色杓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白山区8个花色11个杓兰属植物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Popgen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基因位点比例为91.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8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250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69 7,样品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 5~0.969 7。【结论】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杓兰属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单株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越夏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群 袁晓君 何亚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95,共12页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和越夏性鉴定。运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采用改良的集团分离分析法(modifie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800个RAPD和100个ISSR分子标记中筛选与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并研究其与单株越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的耐热性与越夏性的相关程度较低(决定系数为3.4%);引物351扩增的750bp条带(351-T750)与耐热性显著相关,而引物138扩增的950bp条带(138-T950)则与耐热性和越夏性均显著相关。可以推论,耐热性强和/或越夏性强单株材料需要分别在人工高温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加以鉴定筛选;351-T750可应用于耐热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而138-T950则可以用于耐热性强与越夏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耐热性 越夏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ISSR)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丹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左威 宋文静 +1 位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61-5768,共8页
活血丹(Glechoma lonituba)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斑块活血丹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以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并探讨其与生境异质性、繁殖体传播和人为干扰... 活血丹(Glechoma lonituba)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斑块活血丹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以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并探讨其与生境异质性、繁殖体传播和人为干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活血丹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各斑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以水渠边斑块最高,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2)活血丹物种水平的克隆多样性较高,各斑块活血丹的克隆多样性以水渠边斑块最大,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3)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129,表明活血丹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斑块间;斑块间的基因流较小,仅为0.2004。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活血丹一定的空间距离下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竹林下斑块在1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05.994cm;平葛村斑块在2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35.388cm;水渠边斑块在15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40.336cm。应用软件SPAGeDi 1.2软件对各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进行量化,表明平葛村斑块具有最强的空间遗传结构,水渠边和竹林下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较弱。活血丹的遗传结构、克隆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其繁殖体传播特征、人为干扰和繁殖权衡的影响,是其对生境异质性的适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丹 克隆植物 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树种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义君 刘金福 +2 位作者 潘东明 洪伟 吴则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ol.L-1引物,0.037 5 U.μL-1 Taq酶,11.3μL ddH2O,2.0 mmol.L-1 MgCl2。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复性45 s,72℃延伸1.5 min,循环34次,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式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