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积分思想的反演简单迭代算法
1
作者 刘李楠 殷兴辉 赵晓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8,共5页
为了提高走时层析成像中反演算法的性能,采用一种基于精细积分的简单迭代算法。反演计算归结为一个简单的迭代求解过程,对过程中出现的逆矩阵求解利用精细积分思想,确保迭代收敛且能收敛到方程的真解,同时具备较高的迭代速度。检测板模... 为了提高走时层析成像中反演算法的性能,采用一种基于精细积分的简单迭代算法。反演计算归结为一个简单的迭代求解过程,对过程中出现的逆矩阵求解利用精细积分思想,确保迭代收敛且能收敛到方程的真解,同时具备较高的迭代速度。检测板模型恢复测试以及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在迭代次数较少时即能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波速剖面图;与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反演图像分辨率和迭代效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反演算法 简单迭代算法 奇异值分解法 共轭梯度法 精细积分 检测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影像和SNIC分割算法的优势树种识别 被引量:4
2
作者 岳巍 李世明 +3 位作者 李增元 刘清旺 庞勇 斯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0-69,共10页
【目的】探究将简单非迭代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SNIC)融合到基于多时相数据的树种分类问题中,并对比分析不同时相数据组合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优势树种识别。【方法】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在Google Earth Engin... 【目的】探究将简单非迭代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SNIC)融合到基于多时相数据的树种分类问题中,并对比分析不同时相数据组合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优势树种识别。【方法】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上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多光谱数据提取波段反射率特征和光谱指数特征,采用SNIC和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实现面向对象的优势树种识别,并分析不同时相数据组合对优势树种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多时相数据组合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各季节单时相数据。对比不同多时相数据组合分类结果,春、秋2个季节时间序列组合数据的分类精度与多季节组合数据结果相近,总体精度分别为94.5%、95.0%和95.8%。【结论】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影像和SNIC分割算法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识别优势树种,多季节组合数据的分类结果最优,春、秋2个季节时间序列数据也能获得较好分类结果,总体精度与最优结果差距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 简单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 树种识别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快速模糊聚类的印刷品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来湖 张晓蓉 +1 位作者 李建强 胡旭东 《包装学报》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针对当前彩色印刷品色差检测过程中效率低、复杂性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快速模糊聚类的印刷品图像分割方法(SFFCM)。先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分割为紧密相邻的超像素区域。每个超像素区域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聚类单... 针对当前彩色印刷品色差检测过程中效率低、复杂性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快速模糊聚类的印刷品图像分割方法(SFFCM)。先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分割为紧密相邻的超像素区域。每个超像素区域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聚类单元。随后,将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应用于超像素的归属关系计算中,即引入隶属度值,允许超像素归属于多个聚类中心,并通过权衡归属度值来实现模糊聚类。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算法,本文方法在保持良好实时性的同时,实现了较好的分割效果,有效平衡了算法复杂度与分割效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品 图像分割 简单线性聚类算法 模糊C均值聚类 超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与半监督的岩石图像分割与识别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烨 吕锦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岩石薄片图像的分析往往依赖于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给出鉴定结果,不但费时费力,并且受设备影响较大。近些年,针对薄片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已经被提出。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采用监督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需要大量人工标注... 岩石薄片图像的分析往往依赖于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给出鉴定结果,不但费时费力,并且受设备影响较大。近些年,针对薄片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已经被提出。然而,这些方法大多采用监督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需要大量人工标注而受到限制,为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带来巨大困难。此外,模型在不同的地层、岩性等目标应用时,由于不同地质环境中岩石的差异性,其泛化性也受到极大限制。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SLIC)与半监督自训练结合的方法,仅依靠6%的人工标注便能够实现岩石图像的自动化分割与组分识别,极大地增强岩石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该方法首先使用超像素算法SLIC对岩石图像进行预分割,随后基于分割片的颜色特征进行粗合并,并根据最小外接矩形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岩石组分分割图像作为后续处理的基础数据集,这里仅需要人工标注6%的岩石组分数据;随后,这些数据通过一个改进的半监督自训练方法,以改进的VGG16模型作为主模型、ResNet18模型作为评判模型,不断生成高置信度的伪标签,利用迭代优化调整,将其扩展到整个数据集,最终获得一个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及一致性的组分识别模型。实际数据的测试与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SLIC和半监督自训练结合的方法,对6类岩石组分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6%。该方法能够在数据差异不大的条件下,帮助用户基本实现自动化的组分识别。而当数据集产生较大差异时,仅需标注小部分样品即可实现自动组分识别。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泛化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实际应用提供足够的准确性与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线性聚类算法 VGG16 ResNet18 岩石图像 图像分割 半监督学习 自训练 超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的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
5
作者 夏显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5,71,共6页
针对传统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中基于角响应特征分类分辨率低、基于像素统计性特征分类抗噪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方法。首先,采用通用背散射处理流程形成辐射畸变改正后的地理编码背散射图;然后,... 针对传统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中基于角响应特征分类分辨率低、基于像素统计性特征分类抗噪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多波束背散射图像底质分类方法。首先,采用通用背散射处理流程形成辐射畸变改正后的地理编码背散射图;然后,利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SLIC)对背散射图像进行分割,获得内部均一、边界清晰的对象块;最后,对每个对象块提取其统计性特征,构建特征向量,并以K-means++为分类器实现底质类别划分。该方法提高了底质分类的可靠性,取得了86.96%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对象 多波束 背散射 SLIC(简单线性聚类算法)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