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引物反应条件优化与筛选 被引量:153
1
作者 余艳 陈海山 葛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豆科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的基因组DNA制备ISSR-PCR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的用量、Taq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梯度进行试验,探讨筛选出清晰、多态性高、可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的... 以豆科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的基因组DNA制备ISSR-PCR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的用量、Taq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梯度进行试验,探讨筛选出清晰、多态性高、可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的PCR反应条件。用100个ISS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效果较好的15个引物,得到121个位点,其中43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组 豆科 issr 引物筛选 沙冬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潘冠琼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8.02%.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40%~70.30%,平均为65.29%.甜槠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322、Nei指数(h)为0.3597.各种群J平均为0.3635、h平均为0.246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65.96%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4.0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38.甜槠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933.9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9,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利用UPGMA法对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浙江省内的8个种群聚成一类,庐山种群单独成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简单重复序列(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重复DNA序列在哺乳动物mtDNA D-loop区的分布及进化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危金普 潘学峰 +1 位作者 李红权 段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4,共8页
简单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其形成的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对NCBI数据库中已有256种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其所含有的简单重复序列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53种哺乳动物含有六核... 简单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其形成的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对NCBI数据库中已有256种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其所含有的简单重复序列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53种哺乳动物含有六核苷酸重复序列;104种哺乳动物含有非六核苷酸重复序列(>6bp);99种哺乳动物不含有任何重复序列。通过碱基序列分析比对,发现六核苷酸重复序列集中分布在CSB1-CSB2间隔区,而非六核苷酸重复可以分布于终止区(TAS)、中央保守区(Central domain)以及CSB(Central sequence block)区。通过比较含有重复序列与不含重复序列的功能保守区发现,简单重复序列的存在并不明确影响D-loop区内的中央保守区以及CSB1、CSB2、CSB3三个功能保守区的碱基序列保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N-J法构建了256种哺乳动物的进化树,分析了哺乳动物D-Loop区内重复序列在进化过程中的可能变化规律,发现简单重复序列随着物种的进化地位的升高而呈现消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线粒体DNA D-LOOP 简单重复序列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聂守民 罗波艳 +4 位作者 孙养信 范锁平 常文辉 孙杰 安翠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通过CRISPR(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序列)对陕西省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菌核酸,利用针对鼠疫菌的3对CRISP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 目的通过CRISPR(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序列)对陕西省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菌核酸,利用针对鼠疫菌的3对CRISPR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确定CRISPR基因分型。结果 66株鼠疫菌在3个位点上共有12种spacer,其中YPa 3种、YPb 5种、YPc 4种,具体为al′、a2′、a3′、b1′、b2′、b29′、b1″、b2″、c1、c2、c3、c3′,基因簇为Cb2′,基因型分为1′和4′两种。结论疫情发生年份不同,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不同,鼠疫疫情处置进行溯源应将生态分型与基因分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鼠疫菌 规律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蚕区89份桑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仁芳 刘玲 +4 位作者 钱永华 苏超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6,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蚕区保存的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桑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用筛选的具有多态性的11个ISSR引物对89份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共扩增出迁移率(分子质量)不同的DNA条带12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5条,多态性比率达98.43%。89份桑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高的基因变异: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84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91 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6 6。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度在0.228 3~0.990 0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 1~1.447 0之间。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来自我国新疆地区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品种资源各自聚为一支,来自山西、河北地区的地方品种资源聚为一支,4份野生桑资源聚为一支。Arlequin3.5.1.3软件的AMOVA分析显示,89份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545 36,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率为54.54%,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45.46%(P〈0.001),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属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北方蚕 栽培品种 野生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成 熊宇婷 +1 位作者 顾蔚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平方根法)、0.395(贝叶斯法),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8(平方根法)、0.382(贝叶斯法),表明华中五味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在0.052~0.106之间(φST=0.106、FST=0.082、GST=0.066,θST=0.052),基因流(Nm)在2.108~4.558之间,说明华中五味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定义的遗传分化系数差值较大,不宜进行直接比较.推测华中五味子雌雄异株、风媒或虫媒授粉、广域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是其遗传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山东、河北省区鲁桑地方品种核心种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俊百 黄勇 +2 位作者 张林 赵卫国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 开展桑树核心种质的研究有利于高效保存和利用桑树种质资源。根据15个ISSR引物扩增的98个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和树状图,对来自山东、河北省区的46份鲁桑地方品种资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选择核心种质,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样本群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选择了由11个样本组成的样本群作为核心种质。用统计软件SPSS对初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 s信息指数分别作t检验,可以看出核心种质虽然仅保留了初始种质23.91%的样品,但上述各参数在初始种质中的保有率分别为89.02%、89.03%、95%、102.24%、103.99%、101.26%,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初始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种质资源 鲁桑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8
作者 陈政璋 邹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55-156,共2页
[目的]对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ISSR分析。[方法]选取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及"绿树"(又名新桐)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有67条... [目的]对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ISSR分析。[方法]选取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及"绿树"(又名新桐)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有6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9.82%。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280时,11份白花泡桐材料可分为6类,第1类为江西、福建种源个体;第2类为"绿树"无性系与湖南、湖北、河南、浙江种源个体;第3类为江苏种源个体;第4类为河北种源个体;第5类为广西种源个体;第6类为广东种源个体。[结论]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种源加以区分,并且能准确地将"绿树"无性系从众多种源中鉴定出来,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白花泡桐的品种选育提供分子辅助育种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绿树"无性系的鉴定及知识产权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明华 李文婷 +9 位作者 欧阳茜 王美暄 徐子林 张钦荣 张牧彤 黄添慧 何凡凡 乐芸 张嘉欣 柴桑雪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为了解析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序列特征并确定其在高粱属的系统位置,通过DNBSEQ-T7测序平台对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对其基因组成、简单序列重复、长重复序列、IR区边界结构、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 为了解析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序列特征并确定其在高粱属的系统位置,通过DNBSEQ-T7测序平台对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对其基因组成、简单序列重复、长重复序列、IR区边界结构、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长度为140754 bp,共注释了86个蛋白编码(CDS)基因、38个转运RNA(t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缺失ccD和ycf1基因;在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组中,简单序列重复(SSR)有27个,长重复序列(Longrepeat)有47个;大单拷贝(LSC)区和小单拷贝(SSC)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显著高于反向重复(IR)区,LSC区的变异性大于SSC区和IR区,核苷酸多样性(Pi)变化范围为0~0.01852,通过Pi(≥0.01215)筛选出10个高变异区域,均位于LSC区;苏丹草及其11个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各位置GC含量不同,偏好以A/U结尾,平均ENC值为47.50,密码子偏性较弱;在苏丹草及其11个近缘种中,自然选择是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突变压力对其的影响较小;CAA、AAA、UUU、UAU、AUU、UAA、GCA、CCA、ACU、GUA、AGA、CGA、CUU、UCC、UCU共15个密码子是苏丹草叶绿体基因的最优密码子,均以A、U结尾;苏丹草与高粱双色亚种(S.bicolor subsp.drummondii)(MW999225)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能为苏丹草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多样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高粱属植物的保护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叶绿体基因组 简单序列重复 IR边界结构 中性绘图分析 ENC-plot分析 PR2-pl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桂腾琴 乔爱民 +2 位作者 孙敏 王心燕 孙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反应体系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雪梅 乔爱民 +1 位作者 孙敏 桂腾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p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2.0mmol/LMg^2+,0.5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dNTPs,0.5μmol/L引物,30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49.7~56℃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min,72℃延伸45s,40个循环;72℃延伸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 被引量:44
12
作者 桂腾琴 孙敏 +1 位作者 乔爱民 王心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 以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果梅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Buffer,2.5mmol·L^-2 Mg^2+,0.2mmol·L^-1 dNTPs,0.32μmol·L^-1引物,20—80ng模板DNA,0.75U Taq 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最佳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2个不同引物对19份果梅资源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7
13
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1 位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76,206,共6页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μmol/L、0.5 U。在扩增过程中,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比其 Tm 值平均高 4.5℃,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 30 个热循环。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 13 份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进行ISSR-PCR 扩增,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为 77.6%。引物 TRI18 构建的 ISSR 指纹图谱,可以区分 13 份茶树资源中的 12 份,分辨率达 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ssr-PCR 模板DNA 引物 简单重复序列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江蓠属海藻的I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雪 张学成 +4 位作者 茅云翔 刘金姐 隋正红 秦松 费修绠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9-93,共5页
用ISSR标记对几种江蓠属海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用的7种实验材料包括4株龙须菜(其中3株分别来自中国青岛、委内瑞拉和南非,及1株青岛产龙须菜的高温选育种)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真江蓠、芋根江蓠。用9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6条... 用ISSR标记对几种江蓠属海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用的7种实验材料包括4株龙须菜(其中3株分别来自中国青岛、委内瑞拉和南非,及1株青岛产龙须菜的高温选育种)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真江蓠、芋根江蓠。用9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6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辨条带。这6条引物在7种材料中共扩增出151条带,其中117条(77.48%)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对7种材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岛产龙须菜与其选育种的相似性最高(S为0.939)。在3株不同产地龙须菜中,青岛龙须菜与南非龙须菜的遗传距离最近(S为0.643),委内瑞拉龙须菜与前两者的S分别为0.167和0.192,因此初步推断委内瑞拉龙须菜不属于龙须菜种。包括龙须菜(产自青岛或南非)在内的4种江蓠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0.14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蓠属海藻 龙须菜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性 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华晶 许修宏 +1 位作者 李春艳 黄晓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100,共7页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 内转录(ITS)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赵卫国 苗雪霞 +1 位作者 黄勇平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7,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湖桑197号、育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湖桑32号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最高,达到了23.53%。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遗传差异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树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玉玲 马祥庆 张木清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 在比较ISSR和其它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及系谱分析、优良种质和品种鉴定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ISSR分子标记在树木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issr) 分子标记 树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3 位作者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简单序列重复(issr) 正交设计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标记在白木香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申彦晶 严萍 +2 位作者 赵翾 庞启华 赵树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ISSR分析显示,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可扩增出8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例...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ISSR分析显示,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可扩增出8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例是60.0%,白木香9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0733-0.4213.ITS序列分析显示,白木香种内的9个居群中共有6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10.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图不一致,但大致趋势相同,都可以将白木香及其近缘种聚在不同的种群中,说明ISSR标记和ITS序列分析均可有效揭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简单序列重复 转录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敏 王凤成 +3 位作者 任淑文 姜义仁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6-461,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筛出的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多态性比率为90.67%,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90~0.80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6份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筛出的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多态性比率为90.67%,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390~0.80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柞蚕品种的聚类与体色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简单重复序列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