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鉴定我国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佳林 郑学礼 +2 位作者 王倩 陈晓光 黄勇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别麻蝇(Boetthcherisca peregrina)。设计22个ISSR引物,对采集的蝇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8个引物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法医蝇类的鉴定,进行ISSR分析,用PAUP聚类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8种ISSR引物鉴定我国部分城市与地区5种蝇类,总共扩增样品次数为121,可放大679个清晰和稳定的带,其中516个是多态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麻蝇、黑尾麻蝇分别呈现不同带谱,不同地区的家蝇呈现种内与地域多态性的遗传带谱,而5种腐尸性蝇种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带谱,发现种特异性的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地区的家蝇聚类为一棵分枝树,细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类群,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的绝大多数种类聚类在一起,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的基因组DNA差异。结论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我国12个城市和地区的常见嗜尸蝇类做出鉴定,揭示我国10个城市与地区的家蝇种类存在种内基因型和遗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 中国不同地区 嗜尸蝇 分子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潘冠琼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8.02%.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40%~70.30%,平均为65.29%.甜槠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322、Nei指数(h)为0.3597.各种群J平均为0.3635、h平均为0.246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65.96%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4.0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38.甜槠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933.9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9,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利用UPGMA法对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浙江省内的8个种群聚成一类,庐山种群单独成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青梅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李刘敏 王雪颖 +3 位作者 沈孝鑫 滕诗羽 胡晓波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91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占79.12%。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76,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425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93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灯架山1号’‘灯架山2号’‘小喜村3号’和‘白粉梅’;第二大类包括‘小喜村1号’‘小喜村2号’‘红梅’‘大水梅’‘青梅1号梨子叶’和‘翁种’;第三大类只有‘原生种’1个品种。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一致度为0.6154~0.8242,遗传距离为0.1934~0.4855。福建永泰‘小喜村1号’和‘小喜村2号’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福建永泰‘灯架山1号’与福建诏安元山‘大水梅’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羊肚菌黑色栽培种与黄色非栽培种间杂交高产菌株
4
作者 廖武俊 钟啟萍 +2 位作者 李荣光 霍达 霍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集到的野生黄色羊肚菌JFRL01-161和在江西鹰潭地区商业栽培的梯棱羊肚菌JFRL01-107、六妹羊肚菌JFRL01-217作为原始菌种,通过20 g/L溶壁酶+10 g/L蜗牛酶组成的复合酶溶解细胞壁制取原生质体,再通过高温和紫外双灭活获得2种灭活原生质体,将不同灭活的原生质体进行两两融合获得融合子。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拮抗试验,栽培品比以及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鉴定确定种源关系。【结果】经原生质体融合共获得融合菌株16株,即A11、A37、A39、B7、B12、B17、B18、B25、B26、B29、C1、C2、C5、C6、C11和C12;其中菌株A11、A37、A39和B18出菇并形成产量,特别是融合菌株A11产量达到351.90g/m^(2),显著高于亲本JFRL01-107产量264.51g/m^(2),年度重复栽培验证试验确认A11产量可达527.8g/m^(2),亲本JFRL01-107产量为262.4 g/m^(2)。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系统发生树(UPGMA)显示A11分别与亲本JFRL01-161(相似水平系数0.24)和JFRL01-107(相似系数水平0.696)处于不同分支,证明融合菌株A11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结论】融合菌株A11产量显著高于亲本,经过重复栽培试验确认其种质稳定,经ISSR确定是不同于亲本的菌株,因此融合菌株A11可作为适应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高产羊肚菌新菌株A11 紫外和热双灭活 原生质体融合 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洪秀 章炉军 +4 位作者 孙鹏 胡佳 安颖 陈绪涛 魏云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共14页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 被引量:44
6
作者 桂腾琴 孙敏 +1 位作者 乔爱民 王心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 以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果梅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Buffer,2.5mmol·L^-2 Mg^2+,0.2mmol·L^-1 dNTPs,0.32μmol·L^-1引物,20—80ng模板DNA,0.75U Taq 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最佳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2个不同引物对19份果梅资源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标记在白木香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申彦晶 严萍 +2 位作者 赵翾 庞启华 赵树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ISSR分析显示,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可扩增出8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例...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ISSR分析显示,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可扩增出8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例是60.0%,白木香9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0733-0.4213.ITS序列分析显示,白木香种内的9个居群中共有6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10.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图不一致,但大致趋势相同,都可以将白木香及其近缘种聚在不同的种群中,说明ISSR标记和ITS序列分析均可有效揭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转录间隔区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3 位作者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正交设计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汉奇 阮桢媛 +2 位作者 田波 杨宇明 孙茂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所研究的4个居群共54个个体中检测到54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036 3和0.053 6;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97%,H和I分别为0.260 0和0.392 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863 4,显示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大。造成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境片断化和自然条件下花而不实造成的种子传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巨龙竹 遗传分化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枇杷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自然群体内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赖瑞联 徐洋 +3 位作者 赖恭梯 钟春水 林玉玲 赖钟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探究山枇杷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福建省戴云山脉九仙山山枇杷(Garcinia multiflora)自然群体的41份叶片样品为材料,比较2种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对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并通过简单序... 为探究山枇杷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福建省戴云山脉九仙山山枇杷(Garcinia multiflora)自然群体的41份叶片样品为材料,比较2种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对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并通过简单序列重复区间—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分析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TAB-2法通过适当提高CTAB浓度,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酚—氯仿—异戊醇,获得的基因组DNA纯度和质量较好;筛选的11条ISSR引物共扩增8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条,占71.76%;NTSYS 2.10e软件设定阈值(GS)为0.78,该山枇杷样品归为4个类群,样品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88-0.929,平均为0.779,说明该群体的遗传基础较宽;利用STRUCTURE 2.2软件将样品分为4个类群,结合后验概率(Q值)分布表表明部分个体之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枇杷 自然群体 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SRAP体系的建立及与RAPD和ISSR标记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元春 沈林 曾燕如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512,共8页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μL)为:1×缓冲液0.20 mm...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μL)为:1×缓冲液0.20 mmol.L-1,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0.20μmol.L-1引物,2.00 mmol.L-1镁离子(Mg2+),33.34 nkat Taq DNA聚合酶,0.80 mg.L-1基因组DNA(以上均为终浓度)。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35℃退火30 s,72℃延伸2 min,5个循环;94℃变性30 s,50℃退火30 s,72℃延伸2 min,30个循环;72℃延伸8 min,4℃保存,反应时间比其他体系缩短了一半。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适用于山核桃的引物15对。在山核桃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SRAP等3种标记,以SRAP标记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及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多,但SRAP多态性引物的比例、多态性位点比例居于另2种标记之间。在山核桃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SRAP及RAPD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山核桃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ISSR特异扩增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新坚 江秀红 +2 位作者 蔡海松 郑永标 林陈强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建立稳定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笔者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Mg2+浓度、dNTP、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对姬松茸ISSR-PCR扩增的影响,确定... 为了建立稳定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笔者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Mg2+浓度、dNTP、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对姬松茸ISSR-PCR扩增的影响,确定了姬松茸ISSR分析的最佳PCR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20ng,引物0.75μmol/L,dNTP200μmol/L,Mg2+2.0mmol/L,Taq DNA polymerase 1.5U。并应用该优化体系筛选到6个适合姬松茸ISSR-PCR扩增的引物,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姬松茸的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体系优化 单因子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PCR对10个菊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华 李琳玲 +4 位作者 张心玲 方佳 郑永生 姜德志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92-4297,共6页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ju)、杭白菊(C.morifolium cv.Hangbaiju)等10个菊花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及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及引物的筛选方面,选择了条带数量多和清晰度高的菊花反应体系,应用野生福白菊对3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淘汰了扩增效果差、带型不易辨认的引物,最终确定12条引物用于菊花品种的鉴定。ISSR-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185条清晰的、重复性好的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76条,多态性比率高达95.1%。应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55处可将10个菊花品种大致分为3类,结果福白菊与其他杭菊品种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5 位作者 阮宏椿 杨静民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0-817,共8页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适合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25μL)为:Taq聚合酶0.55 U、dNTPs 0.30 mmol·L^-1、Mg 2+1.30 mmol·L^-1、DNA模板100 ng、引物10 pmo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51.2~56.0℃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5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10条:UBC117、UBC118、UBC808、UBC835、UBC847、UBC855、UBC856、UBC857、UBC866和UBC887,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5.6、53.1、51.2、51.2、56.0、53.1、53.1、51.2、51.2和51.2℃。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1株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DNA多态性均不同,表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可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反应体系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玉米大斑病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和ISSR引物对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汉桥 邢姗姗 +1 位作者 郭建夫 张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这些多态性条带进行聚类分析,F1与父、母亲缘关系较近归为一类,随后它们才与对照归为一类。结果表明RAPD和ISSR引物的PCR扩增均能有效地鉴定三系杂交水稻的杂种F1与组合中父、母本的遗传关系。与RAPD相比ISSR引物在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中具有稳定性更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鉴定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RAPD和ISSR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尚连 蒋瑶 +3 位作者 陈其兵 卢学琴 孙霞 曹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61.70%。利用Popgen32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将不同地区的硬头黄竹类型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182 3~0.602 2和0.043 5~0.672 1,说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为硬头黄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黄竹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宇 何天友 +3 位作者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80(序列为GGA GAG GAG AGGAGA)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可用于西洋杜鹃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体系...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80(序列为GGA GAG GAG AGGAGA)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可用于西洋杜鹃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10 ng模板DNA,0.25 mmol.L-1 dNTPs,2.0 mmol.L-1 Mg2+,1.0U Taq DNA聚合酶,0.4μmol.L-1引物,并确定引物UBC 88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4℃。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4℃退火45 s,72℃延伸1.5 min,共40个循环后,72℃延伸7 min,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11份西洋杜鹃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德志 方应有 +4 位作者 肖贤 程华 张雪花 程军勇 李琳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109个种质材料为试材,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分子标记(ISSR)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研究了这109个油茶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及...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产区的109个种质材料为试材,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分子标记(ISSR)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研究了这109个油茶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及亲缘关系分析,并构建了其进化树关系。结果表明,(1)从4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3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23条引物共扩增出48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3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8.79%;(2)应用NTSYS2.10e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109个油茶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从0.61到0.93;(3)油茶种质资源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在0.735时,可将109个油茶种质材料划分为11个类群。类群I包括79个种质材料,该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75处又可划分为7个亚类群,且这些油茶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由聚类分析划分的油茶类群来看,这些油茶材料的遗传背景又比较复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可为油茶主产区的品种资源开发、基因资源保存、后期品种审定及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种质资源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峰山古杜鹃群落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书珍 查三省 +4 位作者 方娇 李志良 张明菊 干建平 金卫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筛选出来的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7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6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62 0和1.555 4,奈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0 8,香农氏信息指数I为0.499 0,表明龟峰山古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ho-M和Rho-H两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小至0.069 8,亦即这两个居群之间的分化最小。试验从分子层面对古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对龟峰山古杜鹃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以及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龟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温莪术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玉秀 刘杨 +3 位作者 刘培卫 留诗雨 黄娴 魏建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45-2850,共6页
目的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产地温莪术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以3个产地8个温莪术居群的42个样品为材料,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 目的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产地温莪术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法以3个产地8个温莪术居群的42个样品为材料,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不同居群ISSR标记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通过UPGMA方法聚类并构建亲缘关系树。结果6条引物共扩增出42个多态性位点,居群水平多态位点平均百分率为29.17%。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886,居群间每代个体的基因流系数(Nm)为0.7868。8个居群遗传一致性范围为0.8481-0.9736,遗传距离范围为0.0268-0.1647。结论供试8个温莪术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遗传变异较少,基因流动性水平较低。本研究的开展为温莪术的引种栽培及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