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3在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皮质醇激素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辉 肖建国 +2 位作者 胡新 王黎 周飞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922,共8页
目的探讨简化急性生理评分-3(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3,SAPS-3)在甄别可能从早期皮质醇激素治疗中获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作用。方法分析电子重症医疗单元合作研究... 目的探讨简化急性生理评分-3(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3,SAPS-3)在甄别可能从早期皮质醇激素治疗中获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作用。方法分析电子重症医疗单元合作研究数据库(electronic intensive care uni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的临床资料。选取中重度ARDS患者,通过生存分析的方法明确了SAPS-3的诊断阈值,然后应用SAPS-3阈值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进一步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PSMA)去除相关混杂因素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ARDS诊断3 d内应用皮质醇激素和没有应用皮质醇激素对于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影响。结果筛选3234名及时接受皮质醇激素治疗的ARDS患者,1122名没有及时接受皮质醇激素治疗的患者。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进行对比显示,在SAPS-3≤70的患者中,皮质醇激素治疗不影响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在SAPS-3>70的患者中,接受早期皮质醇激素治疗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缩短[(5.2±5.6)d vs(6.5±5.9)d,P<0.001],但是2组的病死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PS-3有助于鉴别从早期皮质醇激素治疗中获益的呼吸机辅助ARD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重症医疗单元合作研究数据库 皮质醇激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娱 朱俊 +5 位作者 谭慧琼 高鑫 冯广迅 章晏 梁岩 杨艳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连续入选1439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计算每个人的APACHE-Ⅱ分值和死亡危险性,按分值(〈10分组,10~20分组,〉20分组)和疾...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连续入选1439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计算每个人的APACHE-Ⅱ分值和死亡危险性,按分值(〈10分组,10~20分组,〉20分组)和疾病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分类比较每组实际和预测病死率,以及实际死亡情况和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R0C曲线下的面积为0.689,诊断价值较低。实际病死亡率随APACHE-Ⅱ分值而增加。除〉20分组和肺源性心脏病预测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其余预测能力差。结论:APACHE-Ⅱ对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预测并不理想,应寻找更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的评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心血管疾病 预测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评分系统评估ICU护士个人管床数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兆北 张静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APACHEⅣ)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管床分配的适用性。[方法]采用3种评分系统于2016年12月15日—2017年6月15日对贵州省某大...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APACHEⅣ)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管床分配的适用性。[方法]采用3种评分系统于2016年12月15日—2017年6月15日对贵州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ICU 180d360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评估病人330例,收集量表14 355份,根据各量表的评估分数计算每个护士管理病人数量。[结果]3种评分系统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NAS与APACHEⅣ评分呈正相关(P<0.001);改良NAS在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优于TISS-28与APACHEⅣ,即改良NAS预测分数段在40.9分~<52.9分可参考护患比为1∶2.5,52.9~<62.4分可参考1∶2.0,62.4~<68.0分可参考1∶1.5,68.0~98.4分可参考1∶1。[结论]NAS在计算护患比时更便捷,量表内容可直接反映护理工作量,改良NAS在评估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患比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 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血浆中VWF、FⅧ和AT-Ⅲ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珮仪 刘卫江 +2 位作者 江慧琳 谢长江 冯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FⅧ)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VWF、ⅧF和AT-Ⅲ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FⅧ)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VWF、ⅧF和AT-Ⅲ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MODS组血浆VWF和FⅧ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MODS组中,死亡组血浆VWF和FⅧ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1和P<0.05。MODS患者血浆VWF和FⅧ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6和0.705,AT-Ⅲ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52,P<0.01。结论:VWF、FⅧ和AT-Ⅲ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患者血浆 临床意义 VWF FⅧ 抗凝血酶-Ⅲ(AT-Ⅲ) APACHEⅡ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MODS 慢性健康评分 病情严重程度 正常对照组 观察对象 急性生理 0.05 发病过程 水平 Ⅷ因子 健康者 死亡组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ICU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畅 胡波 +3 位作者 李志峰 杨晓 宋慧敏 李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的评价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LODS)评分系统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通过MIMIC-Ⅲ数据库提取2001年至2012年共计2470例脓... 目的评价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LODS)评分系统预测ICU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通过MIMIC-Ⅲ数据库提取2001年至2012年共计24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ICU首日内SOFA评分、SAPS-Ⅱ评分、OASIS评分以及LODS评分。根据患者ICU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不同评分系统的差异性,计算4种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脓毒症患者ICU死亡情况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以综合比较4种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470例脓毒症患者中ICU内存活1966例(79.6%),死亡504例(20.4%)。其中死亡组年龄、机械通气使用率、初始乳酸、肌酐、尿素氮、SOFA、SAPS-Ⅱ、OASIS和LOD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体质量及血小板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SOFA评分、SAPS-Ⅱ评分、OASIS评分以及LODS评分的ROC曲线下AUC值分别为0.729(P<0.001),0.768(P<0.001),0.757(P<0.001), 0.739(P<0.001)。其中SAPS-Ⅱ评AUC值明显高于SOFA评分和LODS评分(Z=3.679,P<0.001;Z=3.698,P<0.001),SAPS-Ⅱ与OASIS评分无明显差异(Z=1.102,P=0.271);OASIS评分明显高于LODS评分(Z=2.172,P=0.030),但与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Z=1.709,P=0.088)。按照是否合并脓毒性休克将患者分为两组,在单纯脓毒症组中,SAPS-Ⅱ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明显高于其他3种评分,为0.769(0.743-0.793),在合并脓毒性休克组中,SAPS-Ⅱ与OASIS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AUC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评分,分别为0.768(0.745-0.791)、0.762(0.738-0.785)。二项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后发现SOFA、SAPS-Ⅱ、OASIS评分系统均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OR:1.08,95%CI:1.03-1.14,P=0.001;OR:1.04,95%CI:1.02-1.05,P<0.001;OR:1.04,95%CI:1.01-1.06,P=0.001),但LODS评分与脓毒症患者发生ICU死亡无明显关系(OR:0.96,95%CI:0.89-1.04,P=0.350)。结论 SOFA、SAPS-Ⅱ和OASIS评分均能预测脓毒症患者ICU死亡风险,但SAPS-Ⅱ评分和OASIS评分预测价值优于SOFA评分及LOD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进行ICU护理分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石青青 范宇莹 +3 位作者 张悦 王宇 王晓慧 常广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2(SAPS2)、病死概率模型Ⅱ(MPMⅡ)3种常用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进行护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在ICU接受监护的病人... [目的]探讨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2(SAPS2)、病死概率模型Ⅱ(MPMⅡ)3种常用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进行护理分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在ICU接受监护的病人300例,应用APACHEⅡ、SAPS2、MPMⅡ3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进行横断面调查,以"ICU重症病人ABCD护理分级管理方法"作为校标,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这3种评分系统对ICU病人进行护理分级的效果。[结果]APACHEⅡ、SAPS2、MPMⅡ3种评分系统与ICU重症病人ABCD护理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SAPS2对A级病人的分辨能力(AUC=0.698)略高于APACHEⅡ(AUC=0.639)、MPMⅡ(AUC=0.651);3种评分系统对A级+B级病人的分辨能力高于对A级病人的分辨能力(P<0.001),而MPMⅡ对A级+B级病人的分辨能力(AUC=0.735)优于APACHEⅡ(AUC=0.695)、SAPS2(AUC=0.695)。[结论]APACHEⅡ、SAPS2、MPMⅡ3种评分系统与ICU重症病人ABCD护理分级均相关,应用SAPS2、MPMⅡ区分ICU病人护理分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系统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 病死概率模型 疾病严重程度 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室 护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监护室超长入住时长预测
7
作者 吴静依 林瑜 +2 位作者 蔺轲 胡永华 孔桂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3-1170,共8页
目的: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ICU入住时长(length of I... 目的: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ICU入住时长(length of ICU stay,LOS-ICU)分类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定制版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模型进行比较。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医疗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Ⅲ,MIMIC-Ⅲ),以ICU患者是否发生超长LOS-ICU(prolonged LOS-ICU,pLOS-ICU)作为结局指标,构建定制版SAPS-Ⅱ、SVM、CART和RF模型,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选择,基于五折交叉验证找出最佳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包括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和估计校准度指数(estimated calibration index,ECI),模型性能指标之间的比较使用双侧t检验。使用本研究中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识别出来的各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序结果,给出重要性排序前五位的预测变量。结果:最终共纳入40200例ICU患者,发生pLOS-ICU的患者23.7%。其中,男性患者57.6%,患者平均年龄为(61.9±16.5)岁。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定制版SAPS-Ⅱ模型,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在各个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F模型在综合预测性能、区分度与校准度三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其Brier评分、AUROC和ECI分别为0.145、0.770和7.259。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在高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高估其风险;在低pLOS-ICU发生风险的ICU人群中,RF模型倾向于略微低估其风险。基于性能最优的RF模型识别的对pLOS-ICU预测最重要的五个变量依次为年龄、心率、收缩压、体温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分数之比。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ICU患者的pLOS-ICU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定制版SAPS-Ⅱ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基于RF方法的pLOS-ICU预测模型性能最优,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住院时长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