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慧 吴惠 王素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施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照组64例,按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于干预后3...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施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照组64例,按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Index,B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Burden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自我感受负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等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PBS总分[(24.43±4.04)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39.12±4.46)分]及对照组[(31.48±4.21)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t=9.1326,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AS得分[(26.57±6.81)分]、SDS得分[(28.74±6.87)分]、mRS得分[(1.93±0.45)分]均低于干预前[(53.14±7.26)分、(52.25±9.53)分、(3.81±0.65)分]及对照组[(34.33±7.75)分、(35.55±8.38)分、(2.44±0.53)分]得分,BI评分[(68.99±8.43)分]高于干预前[(36.26±8.83)分]及对照组[(60.38±7.72)分]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干预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了心理状态,且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脑卒中 心理状态 自我感受负担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法视角下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42
2
作者 马伟 许学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80-1983,共4页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存在签约率未达到预期目标、契约服务内容履行不能、服务质量未达到预想效果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契约双方的信任危机、权责不明及制度保障的缺失与落实不到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契约双方签署服务契约后理应具有...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存在签约率未达到预期目标、契约服务内容履行不能、服务质量未达到预想效果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契约双方的信任危机、权责不明及制度保障的缺失与落实不到位。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契约双方签署服务契约后理应具有法律效力。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对"契约"关系的性质进行法律梳理,在合同法的视角下进一步明晰签约服务人群主体范围及契约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以切实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使居民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爱琼 唐四元 +3 位作者 李芬 曲利平 李吾菲 刘继荣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6期2005-2007,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系统中的10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管理病人,干预组在社区全科医疗团队的参与下...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系统中的10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管理病人,干预组在社区全科医疗团队的参与下实施家庭签约式服务。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65.81分±8.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92分±8.28分),且高于干预前(59.23分±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1%,干预组的满意率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11)。[结论]家庭签约式服务能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签约式服务 慢性病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祝小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慢性病管理科糖尿病健康档案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自愿签约家庭医生的200例病人归为观察组,其余200例...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慢性病管理科糖尿病健康档案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自愿签约家庭医生的200例病人归为观察组,其余20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的病人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给予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比较两组病人空腹血糖、用药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干预后6个月为(7. 9±1. 8)mmol/L,干预后12个月为(7. 2±1. 6)mmol/L]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为(9. 9±2. 6) mmol/L,干预后12个月为(10. 0±1. 5)mmol/L],用药依从性>6分且高于对照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得分[干预后6个月为(86. 63±8. 83)分,干预后12个月为(80. 13±10. 26)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为(73. 03±10. 83)分,干预后12个月为(69. 13± 9. 26)分],干预后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水平,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院外护理 2型糖尿病 血糖 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广东省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欧伟麟 沈欢瑜 +7 位作者 欧文森 陈宝欣 杨志鹏 张曼 黄志杰 张立威 唐杰 王家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5-799,共5页
目的构建广东省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广东省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方法结合我国和广东省相关政策,采用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以"结构-过程-... 目的构建广东省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广东省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方法结合我国和广东省相关政策,采用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框架为基础,初步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两轮专家(n=27)咨询,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90.6%(29/32)和93.1%(27/29);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2±0.11);第2轮咨询中指标总体协调系数为0.272(P<0.001),不同机构专家组内的协调系数均>0.453。最终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均较高,第2轮专家组内咨询意见趋向一致,协调性较好,咨询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绩效考核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推广与制度化——基于制度化与吸纳动员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上人 黄子芮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文基于制度化理论与吸纳动员理论对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推广和制度化深入剖析,通过对杭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文献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对杭州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执行逻辑进行研究。发现杭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 本文基于制度化理论与吸纳动员理论对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推广和制度化深入剖析,通过对杭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文献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对杭州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执行逻辑进行研究。发现杭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制度化的过程存在两个脉络:从试点发生、理论化与客观化、沉淀推广到实现制度化的政府政策推广过程和注重对各参与主体"动员与吸纳"的群众参与过程。这两个过程共同完成了杭州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制度化实施,这一政策执行逻辑对于更好地推进和完善类似政策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制度化 吸纳动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