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汉文写本《卜筮要诀》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连劭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俄罗斯圣彼德堡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一份西夏时期的汉文写本,字迹拙劣,多用别字,说明抄写者不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知识分子。这件文书是根据《周易》编写的简易卜筮书籍,包括筮法、六十四卦名、占辞等内容。占辞仅存乾、坤、屯、蒙、... 俄罗斯圣彼德堡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一份西夏时期的汉文写本,字迹拙劣,多用别字,说明抄写者不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知识分子。这件文书是根据《周易》编写的简易卜筮书籍,包括筮法、六十四卦名、占辞等内容。占辞仅存乾、坤、屯、蒙、需、讼、师七卦。整理者题名为《卜筮要诀》,这件文书是研究西夏时期民间通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周易》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汉文写本《卜筮要诀》再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向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卜筮要诀》作进一步探索,认为该书共由四部分组成,可分别拟作"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并从讳字、出土地点、抄本里的通假... 本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写本《卜筮要诀》作进一步探索,认为该书共由四部分组成,可分别拟作"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并从讳字、出土地点、抄本里的通假字入手,论证了《卜筮要诀》确为西夏时期的抄本。研究表明《卜筮要诀》八卦卦序罕见,有新增的八卦物象,在"摇卦诀"中融入有关卦形的口诀,两套六十四卦排列顺序并存,且占辞中夹杂有字卜的内容,为研究中古时期易学与西夏地区民间通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祠简释文校正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道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14,共7页
江陵(今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祠简于1978年出土,发掘报告作了简要介绍。王明钦先生首次以硕士学位论文附录的形式作了竹简释文与考释。黄锡全先生著录了3枚简的照片及其释文。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简帛文字编》、何琳仪先生的《战国... 江陵(今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祠简于1978年出土,发掘报告作了简要介绍。王明钦先生首次以硕士学位论文附录的形式作了竹简释文与考释。黄锡全先生著录了3枚简的照片及其释文。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简帛文字编》、何琳仪先生的《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李守奎先生的《楚文字编》收录了天星观楚简的字例。《楚系简帛文字编》于书末还附有四幅天星观卜筮简的原大照片。李零先生撰《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对该书进行了厘正。晏昌贵先生发表《天星观"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辑录《楚系简帛文字编》中的"天卜"类条文225条。上述天星观"卜筮祷祠"简的释文,虽各有所长,却也难免各有不足。本文取其所长,扬其所短,参考相关论著,对天星观"卜筮祷祠"简释文重新进行了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星观1号楚基 祷祠 释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卜筮书刻本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成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辽代卜筮书刻本一件,书名和撰者不详,从仅存文字内容看,系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及木奴、天牛、玉犬、星象和时辰等占卜凶吉,俱与丧葬有关,为葬事的吉凶选择,属于葬书。其风格与同出的《蒙求》相同。《蒙求》成... 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辽代卜筮书刻本一件,书名和撰者不详,从仅存文字内容看,系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及木奴、天牛、玉犬、星象和时辰等占卜凶吉,俱与丧葬有关,为葬事的吉凶选择,属于葬书。其风格与同出的《蒙求》相同。《蒙求》成书于唐时,辽代阴阳学并不发达,该卜筮书成书也当在辽代以前,甚至可能在唐代以前。书中的木奴歌、天牛吼等不见于现存其他著录,作为考订歌吼日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秘藏 辽代 木奴歌 天牛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中的卜筮与祭祷——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之关系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世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离骚》在写到诗人欲以卜筮来决断去留之矛盾时,明写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但之后却只云“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因此而产生一个问题:这里为何仅言灵氛而不及巫咸?进一步说,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之关系到底应如何理解?通过对楚国占卜习俗的考... 《离骚》在写到诗人欲以卜筮来决断去留之矛盾时,明写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但之后却只云“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因此而产生一个问题:这里为何仅言灵氛而不及巫咸?进一步说,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之关系到底应如何理解?通过对楚国占卜习俗的考察,并结合《包山楚简》《望山楚简》等出土材料与《九歌》《惜诵》等文献,可知灵氛的占卜为两次,而巫咸夕降则为占卜后的祭祷,故而在选择占卜结果时便只举灵氛。由此亦可就原诗之内容作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灵氛 巫咸 祭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卜筮祭祷活动发展变化探究——兼及对秦汉祭祀活动的影响
6
作者 贾海燕 王秦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4,共7页
为适应疆域持续扩大而带来的复杂政治需求,楚卜筮祭祷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楚王室卜筮祭祷活动总体遵周礼而为,然时常有摆脱束缚而自我创新之举。楚域内卜筮祭祷活动一直经历着融合与整饬,其总框架不变,并不断吸收不同因子来满足... 为适应疆域持续扩大而带来的复杂政治需求,楚卜筮祭祷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楚王室卜筮祭祷活动总体遵周礼而为,然时常有摆脱束缚而自我创新之举。楚域内卜筮祭祷活动一直经历着融合与整饬,其总框架不变,并不断吸收不同因子来满足兼并地区民众的需求。楚与周王朝及其他诸侯国间卜筮祭祷活动也存在着持续的交流与碰撞。伴随楚国卜筮祭祷活动而出现的“太一”,逐渐成为楚人的至上神,它和楚国其他卜筮祭祷要素一道,影响着秦汉的祭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祭祷活动 发展变化 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的假象寓意信古崇圣和卜筮迷信
7
作者 刘青琬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52-54,共3页
假象寓意是《周易》主要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理数是:意象概念、直觉判断和比附推理;信古崇圣是《周易》主要的思维定势,这一定势是儒家文化造成的;对《周易》假象寓意、信古崇圣中包含的神秘主义的放大,是卜筮迷信越数千年而不绝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周易》 假象寓意 "信古崇圣" 迷信 思维方式 儒家文化 思维定势 神秘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千年的占筮与言说——试论《卜筮要诀》的要义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沁锴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3,共7页
俄藏黑水城文献《卜筮要诀》主要由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六十四卦占辞、占诗的内容显示出对《周易》卦爻辞的承续与变化发展。本文重在探究《卜筮要诀》之占辞、占诗与《周易》卦辞... 俄藏黑水城文献《卜筮要诀》主要由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六十四卦占辞、占诗的内容显示出对《周易》卦爻辞的承续与变化发展。本文重在探究《卜筮要诀》之占辞、占诗与《周易》卦辞间的具体异同,并试着寻找出原因,同时对于文献所涉及到的其他问题也有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的卜筮信仰——以藕益智旭卜筮活动为中心
9
作者 孙桂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4,共8页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已出现,明清时得到广泛发展。明末藕益大师是积极施行的代表人物,他的卜筮活动主要是拈阄与地藏占察。他将佛教卜筮与传统易占做了区分,并撰《周易禅解》以佛教卜筮理论解读易学,他的理论注疏和实际践行对佛教卜筮具有"正名"的价值。除了儒释道相融因素,末法时求疑与利他的需要、密宗影响也都是促进卜筮信仰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旭 占察 密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筮文化视域下《〈诗经〉两首》抒情特色新论
10
作者 王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6,共3页
人教版高中教材所选《(诗经)两首》包括《氓》和《采薇》两篇。两篇中都存有卜筮文化的元素,实为理解两首诗抒情达意的关键。世易时移,卜筮这一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如今已经退居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边缘地位。今人阅读这两首... 人教版高中教材所选《(诗经)两首》包括《氓》和《采薇》两篇。两篇中都存有卜筮文化的元素,实为理解两首诗抒情达意的关键。世易时移,卜筮这一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如今已经退居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边缘地位。今人阅读这两首古诗时,往往忽视了诗中借由卜筮活动所传达的情感。而这恰恰又是把握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特色 文化视域 诗经 现代文明社会 《采薇》 高中教材 边缘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筮与哲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炎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5期10-12,共3页
A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 A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竞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易经》 量变 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卜筮的思维艺术
12
作者 姬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41-44,共4页
文章站在思维科学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中历史悠久的卜筮进行了审视,认为先民开创的卜筮作为决疑的手段本身一无可取,但是透过卜筮来考察贯穿于卜筮活动的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先... 文章站在思维科学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中历史悠久的卜筮进行了审视,认为先民开创的卜筮作为决疑的手段本身一无可取,但是透过卜筮来考察贯穿于卜筮活动的思维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先民的思维定势,汉字的造字法,先秦诗歌中的比兴,中医中的“以毒攻毒”理论,都是导源于这一种思维的产物。文章就卜筮思维中的几种基本思维形式,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形象思维 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古经治国理念探微
13
作者 林忠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其中蕴含殷周时期的各种礼仪制度。《周易》卜筮活动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也被视为一部可应用于国家治理的政治典籍。虽然《周易》文辞无法完整地呈现当时的治国理念,也不能还原当时如何运用这些理念...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其中蕴含殷周时期的各种礼仪制度。《周易》卜筮活动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也被视为一部可应用于国家治理的政治典籍。虽然《周易》文辞无法完整地呈现当时的治国理念,也不能还原当时如何运用这些理念和典章制度治理国家,但是,透过卜筮文辞中的零星话语,仍然可以窥见殷周时期神道、观民、道德感化、刑法等治国理念及其在后世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这些治国理念是儒家礼制思想的源头,对于早期儒家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其中所蕴含的与礼相关的“德治”与“法治”等理念,对于推动当下建构和谐、有序、文明的社会与新时代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礼制 德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卜偃与春秋时代思维特征
14
作者 高思新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98-99,共2页
春秋时晋国卜官卜偃,不但有高超的占卜技巧,而且知识广博,头脑清醒,智谋过人。他的思想,显然跟当时的思维发展有关,即从古代的神秘思维到后来的理性思维占优势的过程中,他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卜偃一方面拥有卜官的职业技能,又能... 春秋时晋国卜官卜偃,不但有高超的占卜技巧,而且知识广博,头脑清醒,智谋过人。他的思想,显然跟当时的思维发展有关,即从古代的神秘思维到后来的理性思维占优势的过程中,他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卜偃一方面拥有卜官的职业技能,又能超越专业,达到理性的境界,做到从实际出发,直击时代问题要害,洞其本质,为晋文公等君王的霸业贡献了大谋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谋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原新出西周甲骨文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曹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9,共7页
前言 陕西省扶风县黄堆乡齐家村位于陕西宝鸡的扶风、岐山两县北界的交界处.20世纪50年代以后,齐家村周围先后曾多次发现西周时期的窖藏青铜器和墓葬出土的青铜器1,
关键词 西周 甲骨文 陕西 齐家村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八卦”的演变及阴阳家与《周易》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华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周易》本为筮书,"八卦"则为占卜兆象(卜兆),故后世的占筮《周易》,原与"阴阳"观念及阴阳家皆无关系,而是阴阳观念出现之后占卜与占筮结合的产物。阴阳家源于"羲和之官",但"阴""阳"... 《周易》本为筮书,"八卦"则为占卜兆象(卜兆),故后世的占筮《周易》,原与"阴阳"观念及阴阳家皆无关系,而是阴阳观念出现之后占卜与占筮结合的产物。阴阳家源于"羲和之官",但"阴""阳"概念的出现则晚得多。"阴""阳"二字始见于殷商甲骨文,其变成为一对哲学范畴则在西周时期,标志是"阴""阳"二字皆以""为义符。先秦诸子中第一位"阴阳家的大师"是稷下学者邹衍。邹衍的"五德终始""主运"及"大小九州"诸说的理论基础,都是阴阳家的"阴阳"学说;阴阳家的兴盛与战国儒家的《易》学思想密切相关,故邹衍不入《汉志》中的"术数五行家",而入《诸子略》之"阴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左传》中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之消长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明 孙荣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彼此的消长情况。《左传》中记载的卜筮现象,正说明史官文化最终覆盖了巫官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巫官文化 史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简牍所见“祭祀”与“祷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4,共11页
传世文献中,关于祭、祀、祷、祠、祭祀、祷祠等用语和礼法,都有明确规定。祭祀是正祭,为四时常祭;而祷祠则是"非常之祭",即散祭,是因事起祭的临时行为。祭祀的规格高于祷祠。祷是为了解除灾难,它在祠之前举行,而祠则在得偿所... 传世文献中,关于祭、祀、祷、祠、祭祀、祷祠等用语和礼法,都有明确规定。祭祀是正祭,为四时常祭;而祷祠则是"非常之祭",即散祭,是因事起祭的临时行为。祭祀的规格高于祷祠。祷是为了解除灾难,它在祠之前举行,而祠则在得偿所愿之后举行,是对祷的还愿之祭。楚简所见的宗教活动中,有固定的"祭祀"行为,而不仅仅只有"祷祠"。楚简中的"内斋"和"野斋",与儒家祭礼中的"致斋"和"散斋"可以对应。所以,将楚地出土的这类简牍命名为"卜筮祭祷简"比较合适。通过楚简、秦简和汉简中关于祭祀、祷祠的用词频率统计,可以分析出,秦人的"祠"就是礼制中的祭祀。此前学者将秦人的"祠"与"祭"对立起来,并由之引申出秦人重实用、重政治,楚人重巫鬼、重祭祀的结论,并无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祭祀 祷祠 祭祷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楚地北方信仰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海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楚民族尚东,但亦重北。在战国楚简卜筮祭祷中,出现了许多北方神的祭祀,远多于其它方位神,尤以河南新蔡葛陵祭祷简为显。战国楚人祭祀的最重要神灵——"太一"、"大水"、"三楚先"等,也含有丰富的北方信息... 楚民族尚东,但亦重北。在战国楚简卜筮祭祷中,出现了许多北方神的祭祀,远多于其它方位神,尤以河南新蔡葛陵祭祷简为显。战国楚人祭祀的最重要神灵——"太一"、"大水"、"三楚先"等,也含有丰富的北方信息。面临北方民族的历史威胁,南北划分世界的思维定势,也是楚人北方信仰形成与传播的基础。至西汉,楚地"重北"与"尚东"并存的方位信仰在两湖地域已然形成。诞生于楚地的北方信仰,是后世玄武信仰的滥觞。北方信仰的出现及向南发展,是南、北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地 战国楚墓 祭祷简 北方信仰 《五十二病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史传文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宁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在上古史书中有许多关于封禅、占卜、梦境、巫术及妇女生活与家庭关系的记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儒家"不语怪力乱神"思想的影响,将其视为糟粕而长期冷落,或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给予批判,这使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解决。... 在上古史书中有许多关于封禅、占卜、梦境、巫术及妇女生活与家庭关系的记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儒家"不语怪力乱神"思想的影响,将其视为糟粕而长期冷落,或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给予批判,这使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解决。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其实反映了上古先民对自然和世界的认知状态和知识水平,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及生活状态。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文学 梦占 巫术 父权 夫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