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蛋白酶高温菌株筛选及豆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
作者 张军燕 张焕新 +4 位作者 吴平 刘萍 黄延莉 代春华 何荣海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80 g/mL、发酵温度55℃、接种量10^(7)CFU/g含水基质、相对湿度80%、发酵时间50 h、MgSO_(4)质量分数0.12%。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4.92%升高至18.57%,总蛋白质量分数由40.42%增加至47.95%,胰蛋白酶抑制剂质量分数则由8.19 mg/kg降低至3.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高温固态发酵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宁半干旱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2
作者 周刚 李尚中 +4 位作者 樊廷录 赵刚 张建军 党翼 王磊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研究筛选会宁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为促进会宁半干旱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种植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的11个抗旱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及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技术,测定和分析玉... 研究筛选会宁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为促进会宁半干旱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种植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的11个抗旱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及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技术,测定和分析玉米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先玉1483折合产量最高,为9584.1 kg/hm^(2);MC703、迪卡C1563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9147.8、8987.2 kg/hm^(2)。先玉1483、MC703、迪卡C1563生育期均为127 d,灌浆时期叶片SPAD值分别为55.7、56.5、52.3,后期的光合能力较强,且综合籽粒营养品质较好。以上3个玉米品种可作为会宁半干旱区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示范推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全生物降解地膜 筛选试验 会宁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玫瑰醋高产酸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3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陈志玺 袁晶 苟丽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 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发酵菌剂提供理论支持。以浙江玫瑰醋醋醪为菌源,筛选出适合沙棘玫瑰醋生产的高产酸专用菌种。结果表明,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分离筛选出4株高产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其中菌株SJC01、SJC04的产酸量均达到42.00 g/L以上,能耐受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0.5%氯化钠溶液、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且分别能在12~36、24~48 h内进入迅速生长期。通过16SrDNA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JC01为果实醋杆菌(Acetobacter pomorum),菌株SJC04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玫瑰醋 醋酸杆菌 高产酸 分离筛选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木质素降解真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基组分优化
4
作者 章林 王晓娜 +3 位作者 周勇 杨光 贾晓丽 孙思琦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 为探索木质素降解真菌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降解效果,以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为降解菌种来源与降解试验样品,对经降解后的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与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株对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为Phlebiopsis pilatii。该菌株最先表现出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其处理后10 d山杨-白桦混交林和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19.69%和16.01%,其处理后60 d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红皮云杉林地被可燃物质量损失率为23.00%和22.00%。蔗糖、大豆粉和氯化钙分别为该菌株的最适产酶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蔗糖为10.0 g·L^(-1),大豆粉为20.0 g·L^(-1),氯化钙为3.0 g·L^(-1),吐温-80为0.5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真菌 菌株筛选 森林地被可燃物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根黑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
5
作者 唐明 鄢敏 +3 位作者 程智敏 杨洋 蔡毅 杨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为筛选出对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拮抗作用较好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从健康烟草植株的根际土壤中经平板划线分离和纯化后得到108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中筛选到5株对烟草根黑腐病有抑... 为筛选出对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拮抗作用较好的生防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的安全性,从健康烟草植株的根际土壤中经平板划线分离和纯化后得到108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中筛选到5株对烟草根黑腐病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室内测得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的平均抑菌带宽达3.9~10.7 mm。其中,JG-26菌株对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带宽为10.7 mm,且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0.91%,对烟草根黑腐病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黑腐病 病原菌 拮抗菌 分离与筛选 抑菌效果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邯郸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系)筛选试验
6
作者 周敬霄 王涛 +2 位作者 王旭 雷晓彤 肖付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15-122,133,共9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农业农村部组织推广的稳粮增豆重大技术,增豆的关键是科学遴选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2022-2023年对本地区近年育成的夏播大豆品种(系)采用4∶2大豆玉...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农业农村部组织推广的稳粮增豆重大技术,增豆的关键是科学遴选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2022-2023年对本地区近年育成的夏播大豆品种(系)采用4∶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大豆品种(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邯郸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新品种(系)为邯豆13、邯豆22、邯豆26等,通过对2年增产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分析,增产品种(系)抗倒性好,分枝多,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高、百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品种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四甲基吡嗪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研究
7
作者 张杰 吴宏萍 +3 位作者 代森 潘天全 李娜 郝标 《酿酒》 2025年第2期94-98,共5页
四甲基吡嗪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该研究从金种子馥合香堆积粮醅中筛选出4株产四甲基吡嗪芽孢菌株,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一株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DQ-5,16S rDNA测序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 四甲基吡嗪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该研究从金种子馥合香堆积粮醅中筛选出4株产四甲基吡嗪芽孢菌株,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一株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DQ-5,16S rDNA测序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DQ-5进行发酵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均检测出四甲基吡嗪,其中LB5培养基中2,3,5,6-四甲基吡嗪含量为16μg/L,THY5培养基中2,3,5,6-四甲基吡嗪含量为5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馥合香粮醅 筛选分离 四甲基吡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8
作者 雷雪艳 赵丽霞 +1 位作者 李瑜 刘文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 鲜乳及其发酵乳是牧民日常饮食中主要的营养物来源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为了从纯培养角度了解不同乳源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宝贵的乳酸菌菌种,该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内蒙古牧区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411株乳酸菌,包括10个属,21个种。其中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分离株的数量最多,其次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和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优势菌群分析发现不同乳源的菌群结构差异较大,酸马乳的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马乳酒样乳杆菌是其优势菌种之一。根据酸马乳低pH值、低酒精含量的特点,从93株马乳酒样乳杆菌中筛选出4株在低pH值(pH 3.0)和6%(体积分数)乙醇环境下耐受性较好的菌株,然后进一步研究其人工胃肠液耐受性、乙醇耐受性和对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最终筛选出2株马乳酒样乳杆菌分别为:IMAU12331与IMAU12208,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抑菌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菌株筛选 耐受性 抑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菜类蔬菜混合发酵菌种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9
作者 黎蓓蓓 冯书珍 +2 位作者 李德军 何长征 何寻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不同类型的发酵菌株对发酵蔬菜风味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为评估发酵蔬菜中菌株的发酵特性,筛选适用于蔬菜发酵的优良菌种,从果菜类蔬菜混合发酵样品中分离3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初步筛选乳酸菌、酵母菌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菌16S rRN... 不同类型的发酵菌株对发酵蔬菜风味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为评估发酵蔬菜中菌株的发酵特性,筛选适用于蔬菜发酵的优良菌种,从果菜类蔬菜混合发酵样品中分离3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初步筛选乳酸菌、酵母菌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评估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耐受性(耐盐、耐酸、耐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利用熵值法对菌株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发酵蔬菜样品进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筛选出链格孢菌(L1)、阿根廷乳酸杆菌(L4)、乳酸杆菌(L5)、短乳杆菌(L8)和假酵母菌(L10)5株菌,能显著提高发酵蔬菜的感官品质;其中,L4菌株在生长速度、产酸能力、耐盐性以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方面表现较好,发酵24 h的OD_(600)值达到1.9,pH值达到3.84,最高可耐受10%的盐浓度,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7.87%。熵值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菌株L4具有最优发酵性能,是一株理想的蔬菜发酵菌,可用于生产低亚硝酸盐含量且风味优良的发酵蔬菜产品。该研究为丰富蔬菜发酵菌菌种资源及菌株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发酵 亚硝酸盐降解 菌种筛选 感官评价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10
作者 纪闻婕 宋志伟 +7 位作者 李成 曾蓉 徐锦瑾 高萍 徐丽慧 高士刚 朱吉明 戴富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多基因联合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和河南的草莓空心病菌菌株与国内已报道的空心病菌菌株YL19聚成一簇,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聚为另外一簇,表明国内空心病病原菌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和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在进化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其代表性菌株SHQP01,开展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该病原菌能利用D-海藻糖、蔗糖、α-D-葡糖等碳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7℃。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试剂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申嗪霉素、碱式硫酸铜、氯溴异氰尿酸、王铜、噻唑锌、春雷霉素、噻森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噻菌铜、氢氧化铜和井冈霉素A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的抑菌效果较好,EC 50值分别为137.4652、210.9610μg/mL和585.3503μg/mL。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前5个药剂进行草莓苗期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对草莓空心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78%;碱式硫酸铜和络氨铜次之,分别为74.71%和62.27%,但是碱式硫酸铜存在药害风险;申嗪霉素和溴菌腈防效较差,仅有18.52%和3.08%。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害的防治化学药剂登记推荐和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空心病 Xanthomonas fragariae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的烃类分子性质预测与燃料的高通量筛选
11
作者 侯放 齐晓宁 +4 位作者 刘睿宸 李玲 王莅 张香文 李国柱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数据收集、结构优化和量化计算,建立了碳数从1到50的2899个烃类分子“结构-多种性质”数据集,性质包含熔点(T_(m))、沸点(T_(b))、密度(ρ)、0 K下的内能(U_(0))、298.15 K下的内能(U)、298.15 K下的焓(H)、298.15 K下的吉布斯自由... 通过数据收集、结构优化和量化计算,建立了碳数从1到50的2899个烃类分子“结构-多种性质”数据集,性质包含熔点(T_(m))、沸点(T_(b))、密度(ρ)、0 K下的内能(U_(0))、298.15 K下的内能(U)、298.15 K下的焓(H)、298.15 K下的吉布斯自由能(G)。以表示分子结构的库伦矩阵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决策树回归模型、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交叉验证的岭回归模型、极限梯度提升回归模型4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模型预测性质的精度得出,极限梯度提升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预测烃类分子的熔点、沸点、密度等通过实验测得的性质,交叉验证的岭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预测烃类分子的内能、焓、吉布斯自由能等能量的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性质。同时,最优的机器学习组合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相同碳数、不同种类和同分异构体烃类分子的性质。使用最优的机器学习模型计算了34种已通过实验合成的高密度碳氢燃料的密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90 g·cm^(-3)。进而,预测了开源数据库GDB-13C中的319,893个烃类分子的燃料性质,并高通量筛选出了37种低凝固点、高密度的新型碳氢燃料候选分子。采用基团贡献法和DFT方法进一步计算了筛选出的碳氢分子的关键燃料性质,这些新型分子与典型燃料JP-10和QC的质量热值和比冲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烃类分子 高密度碳氢燃料 性质预测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酸性蛋白酶的菌株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12
作者 何文彬 张捷文 +4 位作者 徐晴元 侯莎 吴昌正 郭丽琼 林俊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近年来,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企业对酸性蛋白酶的需求不断增长。发酵酱醪作为天然的微生物菌种库,含有各种特性优越的菌株。该研究旨在发酵酱醪中筛选出高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共筛选出14株不同形态的霉菌,经过复筛,最后... 近年来,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企业对酸性蛋白酶的需求不断增长。发酵酱醪作为天然的微生物菌种库,含有各种特性优越的菌株。该研究旨在发酵酱醪中筛选出高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共筛选出14株不同形态的霉菌,经过复筛,最后筛选出一株高产酸性蛋白酶的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命名为JL-08。随后,通过对黑曲霉JL-08产生的酸性蛋白酶进行性能评价,发现其具有在高盐发酵产品中的应用潜力。再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影响黑曲霉JL-08酸性蛋白酶酶活力的重要因素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碳氮比(C/N)、酪蛋白添加量、天冬氨酸添加量和苏氨酸添加量4个因素。最后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因素组合为(C/N)16∶1、1%酪蛋白1.5 mL、30 mmol/L天冬氨酸1.5 mL。在此条件下,酸性蛋白酶酶活力提高至(5507±426)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筛选 黑曲霉 因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构树发酵饲料制备的微生物筛选
13
作者 张琨 罗心雨 +4 位作者 董自星 李丹丹 唐存多 姚伦广 周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构树发酵饲料具有巨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但受到现有微生物菌种和发酵制备工艺的限制,构树饲料中结构复杂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仍然较低。为此,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别从构树根区土壤中筛... 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构树发酵饲料具有巨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但受到现有微生物菌种和发酵制备工艺的限制,构树饲料中结构复杂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仍然较低。为此,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别从构树根区土壤中筛选获得具有较高蛋白酶活性的细菌9株、真菌8株。其中,菌株AY和FG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21.95 U/mL和55.16 U/mL。与对照相比,菌株AY可以使构树发酵饲料中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和氨基态氮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9%、26.7%和12.2%,而菌株FG则使三者分别显著提高了8.5%、43.3%和24.5%(P<0.05),而且这两株菌的作用效果不低于商业化菌株枯草芽孢杆菌AS 1.398、酿酒酵母或米曲霉RIB 40。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分别将其命名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AY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FG。这为建立构树发酵饲料制备新工艺以及提高原料中结构复杂蛋白质的利用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发酵饲料 蛋白质利用率 类芽孢杆菌 胶红酵母 筛选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途稻米品质指标体系构建与特征性指标筛选
14
作者 朱翠玲 季圣阳 +3 位作者 刘彦君 宋华欣 邵雅芳 陆柏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8-269,共12页
以稻米为研究对象,梳理品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依据,构建基于不同用途的稻米品质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不同优势产区和主栽品种稻米品质差异,筛选基于不同用途稻米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以推动稻米的品质评价走向规范。通过Delphi评价法和G1... 以稻米为研究对象,梳理品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依据,构建基于不同用途的稻米品质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不同优势产区和主栽品种稻米品质差异,筛选基于不同用途稻米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以推动稻米的品质评价走向规范。通过Delphi评价法和G1法从基本指标中筛选主要品质指标,构建品质指标体系。测定262个稻米样品的主要品质指标成分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不同用途稻米品质的特征性指标。结果表明:适用于食用商品稻米的优势产区为东北水稻(辽宁、吉林)、长江流域水稻(江苏),优质品种为沈农511、吉粳816和南粳46,其特征性指标为食味值、蛋白质和气味;米粉加工用稻米的优势产区为东南沿海水稻(广东、广西、浙江)及长江流域水稻(湖南),优质品种为中早39、湘早籼45号、珍桂和春两优61,其特征性指标为峰值粘度、最终粘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发酵制品用稻米的优势产区为东南沿海水稻(浙江)及长江流域水稻(江西、湖南),优质品种为中早39、中早33、湘早籼45号,其特征性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糖化性能和还原糖含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不同用途稻米的品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特征性指标 指标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3 位作者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甲醇含量百香果果皮果酒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
16
作者 梁韦武 张治婷 +7 位作者 黄旭泉 林楠 吴佳儒 杨世军 崔萌佳 李燕 周亚亮 张会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分别从百香果果园土壤、新鲜百香果、百香果自然发酵液以及腐烂百香果等材料中分离酵母菌,通过产酒精能力、产气性能、发酵力及耐受性分析进行初筛,得到适用于果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通过测定甲醇含量及乙醇含...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分别从百香果果园土壤、新鲜百香果、百香果自然发酵液以及腐烂百香果等材料中分离酵母菌,通过产酒精能力、产气性能、发酵力及耐受性分析进行初筛,得到适用于果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通过测定甲醇含量及乙醇含量进行复筛,得到适用于百香果果皮果酒发酵的低产甲醇优良酵母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2株酵母菌菌株,其中8株适用于果酒酿造,且菌株gp0、gp2、gp3发酵百香果果皮果酒中甲醇含量均<400 mg/L,分别为163.95 mg/L、192.04 mg/L、202.98 mg/L,乙醇含量分别为5.46%vol、6.38%vol、5.86%vol;经鉴定,这3株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甲醇含量 百香果果皮 果酒 酵母菌 分离 筛选 鉴定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铁皮石斛产地无损溯源
17
作者 柳薇 邱熙文 +3 位作者 蒋立文 范伟 李跑 郑郁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干扰;以主成分分析(PCA)、PLS-DA方法建立了铁皮石斛产地的鉴别模型;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及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获得特征变量进一步提升PLS-DA模型鉴别准确性;此外,首次探究了积分时间对铁皮石斛产地溯源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原始光谱还是优化预处理后的光谱,PCA方法均无法实现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45 ms和65 ms积分时间的PLS-DA模型可以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CARS和MC-UVE模型显著优于SPA模型,可在获得较少变量数的前提下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便携式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PLS-DA方法可实现对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铁皮石斛 产地溯源 变量筛选方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降解酶的反向虚拟筛选、重组表达及活性表征
18
作者 刘瑜 张鑫鑫 +1 位作者 王睿 孟祥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为开发可用于食品领域的新型嘌呤降解酶,本研究采用反向虚拟筛选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具有潜在嘌呤降解活性的酶,对该酶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验证,并探究其降解嘌呤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由反向虚拟筛选平台PharmMapper筛选... 为开发可用于食品领域的新型嘌呤降解酶,本研究采用反向虚拟筛选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具有潜在嘌呤降解活性的酶,对该酶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验证,并探究其降解嘌呤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由反向虚拟筛选平台PharmMapper筛选得到的二氢乳清酸酶和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对接结合能分别为-7.3、-6.9、-7.6、-8.8 kcal/mol,对接结果最好。经克隆表达获得分子量为41 kDa的二氢乳清酸酶,其催化鸟嘌呤降解的最适条件为pH8.0,25℃,在Zn^(2+)(0.5 mmol/L)催化下,可降解46.1%的鸟嘌呤。因此,本研究发现二氢乳清酸酶具有一定的鸟嘌呤降解活性,并确定了其降解鸟嘌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其在食品嘌呤降解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克隆表达 鸟嘌呤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奶疙瘩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19
作者 汤凯 武运 +5 位作者 王雪 马文瑞 陈卫林 张珍珍 黄文书 杜木英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共8页
为筛选出传统发酵食品中具有优良功能特性的乳酸菌,对伊犁地区奶疙瘩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从奶疙瘩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耐酸、耐胆盐、自聚集、疏水性和模拟胃肠液耐受... 为筛选出传统发酵食品中具有优良功能特性的乳酸菌,对伊犁地区奶疙瘩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从奶疙瘩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耐酸、耐胆盐、自聚集、疏水性和模拟胃肠液耐受性等益生特性指标对菌株筛选,并测定菌株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奶疙瘩样品中分离出的8株乳酸菌均表现出耐酸和耐胆盐能力,其中乳酸片球菌KT-7疏水率最高(77.2%),KT-7在胃液存活率最高(109.7%),副干酪乳杆菌KT-2在肠液存活率最高(103.4%);发酵上清液抗氧化实验中,KT-2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79.8%),戊糖片球菌KT-8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96.8%),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中,菌株KT-2、KT-7、KT-8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20.0%以上,其中KT-8抑制率最高(34.9%)。因此,从伊犁地区奶疙瘩中筛选出的3株乳酸菌副干酪乳杆菌KT-2、乳酸片球菌KT-7、戊糖片球菌KT-8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与功能特性,可作为功能发酵食品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疙瘩 乳酸菌 筛选鉴定 耐受性 益生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城山老腊肉溶酪大球菌的筛选及其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赵志平 莫晓琴 +5 位作者 张钰麟 王心怡 贾效函 陈泓帆 刘达玉 聂鑫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青城山老腊肉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优秀发酵潜力的溶酪大球菌,同时研究该菌株对传统腊肉发酵过程中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首先,基于功能性验证实验,评判初筛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其次,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实验验... 以青城山老腊肉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优秀发酵潜力的溶酪大球菌,同时研究该菌株对传统腊肉发酵过程中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首先,基于功能性验证实验,评判初筛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其次,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实验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将筛选出的溶酪大球菌作为发酵剂,以低(10^(6)CFU/g)、中(10^(7)CFU/g)、高(10^(8)CFU/g)3个浓度接种腊肉,以探究溶酪大球菌对腊肉品质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分离出100株葡萄球菌,对60株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验证,共筛选出15株产蛋白酶及安全性实验呈阴性的菌株,对这15株葡萄球菌进行16S rDNA同源性对比鉴定,将同源性最高的菌株命名为溶酪大球菌。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接种溶酪大球菌的腊肉具有较高的pH、红度值、黄度值和羰基值,较低的水分含量和巯基值。接种溶酪大球菌能显著改善腊肉的品质特性,同时能显著促进腊肉蛋白质的降解,有助于改善腊肉的风味,具有潜在的风味改善能力。该研究为接种发酵改善腊肉品质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筛选 腊肉 溶酪大球菌 接种发酵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