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I)化学非选择题答卷评析
- 1
-
-
作者
刘炜
雷宜桥
-
机构
武汉市第六中学
武汉市第一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2,共7页
-
文摘
2013年全围高考理综(Ⅰ)化学主观题部分与往年相比,课改特征明显,创新点多,难度较大.笔者结合高考评分细则及阅卷的体会,对主观题从考查的知识点及答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析,并给出了复习启示与建议,以期对备战2014年高考的高三考生和教师有所帮助.
-
关键词
高考试题评析
化学非选择题
答卷评析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仍在教材(上篇)
- 2
-
-
作者
赖瑞云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
文摘
教师能传达、学生能领会一篇范文的精华、要点,这应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最佳状态。不管执教者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能否抓住精要应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一把主要标尺。 应该说,教学方法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还是对作品精要的把握。 阅读教学涉及到作品、教师、学生三者,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篇杰出语言作品,从信息论的角度,它一方面要极力消除不确定性(信息是消除了某种不确定性的知识),也就是极力使任何人阅读它时,都能感受到它的最主要东西的存在;另一方面,它又要极力排除已知性(信息是向接收者报道他们未知的知识),也就是这个“存在” 究竟是什么,对于越多的阅读者(尤其是这个领域越高层的阅读者)来说是新鲜的,未知的,它的信息价值就越高。特别是优秀文学作品诉诸形象,统一于感性形态的特点,使得这种既能强烈感觉又无法一眼看穿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具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中学生,在正常情况下,其初始的真诚的阅读感触是大致指向文章精要的;同时,这种“初感”往往又非常朦胧、肤浅,乃至不无杂乱,但却非常重要。教师的责任,就是抓住这种可贵的“浅层直觉”,将其导向准确的、深层的,包含了理性认识的再度判断。拙作《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三大成就》(载《教育研究》
-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阅读教学
主要问题
前阅读
阅读能力
典型环境
答卷评析
教参
教学方法
消遣性阅读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