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1
作者 蒋惠瑜 刘海潮 +2 位作者 陈燕青 李菊惠 王兆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松解(MFR)手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8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对... 目的探讨肌筋膜松解(MFR)手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8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对比2组康复治疗前后下肢屈肌群肌张力的改善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以及改良Bae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分析2组表面肌电图(sEMG)并对比不同康复时间段下肢股直肌、腘绳肌、胫前肌及腓肠肌的均方根(RMS)值,分析RMS值变化与下肢痉挛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后,2组MAS得分及CSI均较康复前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2组FMA-LE评分和MBI均改善。观察组得分显著提升(P<0.05)。2组下肢肌RMS值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于康复后第2周即有明显下肢肌RMS值差异,观察组腘绳肌、胫前肌及腓肠肌的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第4周及第6周,观察组股直肌、腘绳肌、胫前肌及腓肠肌RMS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肌RMS值变化与MAS评分及CSI呈负相关(P<0.05),与FMA-LE评分及MBI呈正相关(P<0.05)。结论肌筋膜松解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张力,提高下肢功能,且功能性改变与下肢肌肌电信号的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松解手法 脑卒中 下肢痉挛 电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手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健 彭理 +2 位作者 邓明 刘淑芬 刘颖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探究肌筋膜松解手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治... 目的探究肌筋膜松解手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绷带加压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手法治疗组在绷带加压、运动训练前予以肌筋膜松解手法,两组均每周治疗2~3次,共治疗25~3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体积、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肢体功能,其中患肢体积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共入选7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39例、手法治疗组40例。两组治疗前患肢体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前屈与外展ROM、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arm shoulder hand,DASH)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手法治疗组治疗结束[(2511.70±437.08)cm^(3)比(2823.58±537.60)cm^(3),P=0.006]、治疗结束后3个月[(2492.91±446.52)cm^(3)比(2813.90±533.87)cm^(3),P=0.005]患肢体积均减小,VAS、DASH评分均降低(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肢前屈与外展ROM均增大(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体积相较于治疗前的平均减小量比常规治疗组多156.260 cm^(3)(95%CI:124.264~188.255,P<0.001),VAS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0.557(95%CI:0.163~0.951,P=0.006),DASH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16.590(95%CI:12.270~20.911,P<0.001);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前屈ROM相对于治疗前的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7.390(95%CI:2.016~12.763,P=0.007),外展ROM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12.737(95%CI:6.320~19.153,P<0.001)。结论肌筋膜松解手法可能与乳腺癌患者Ⅲ期淋巴水肿体积减小有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筋膜松解手法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膜松解手法结合悬吊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添艺 彭思琪 +3 位作者 肖慧莲 曾雯慧 梁馨予 温优良 《现代医院》 2022年第2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探讨筋膜松解手法(fascial manipulation,FM)结合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对产后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产后腰痛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E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SET)和治疗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筋膜松解手法(fascial manipulation,FM)结合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对产后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产后腰痛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ET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SET)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SET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M),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odified-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后,SET组及治疗组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及SET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及SET组(P<0.05)。3组治疗前后VAS、ODI、M-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或SET均能有效改善产后腰痛患者的腰椎功能,且两者结合效果更好,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痛 筋膜松解手法 悬吊训练 胸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