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术后腹壁转移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春丽 张桂东 +2 位作者 田芬 呼君瑜 焦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1011,共1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58岁,因子宫内膜癌术后2年,发现下腹部包块半年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诊刮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癌,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中... 1 病例报告 患者58岁,因子宫内膜癌术后2年,发现下腹部包块半年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诊刮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癌,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中一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大于1/2宫壁),慢性宫颈炎伴纳氏囊肿。因患者较肥胖,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40天完全愈合。术后给予紫杉醇240mg、卡铂400mg化疗6个疗程。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可见长约15cm的陈旧性纵行手术瘢痕。于左侧下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9cm×8cm×7cm的包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叩诊实音。肠鸣音正常,双侧腹股沟未触及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病理检查 子宫 腹壁转移 盆腔淋巴结切除 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阴道不规则流血 子宫腺癌 双附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萎缩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海洋 王爽 +4 位作者 梁华茂 游珂 张春妤 张坤 耿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量化指标在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0岁宫颈HSIL,因无法宫颈锥切而直接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宫颈萎缩患者(全切组)以及行锥切后再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患者(锥切组)进行1∶1配对,每组各41例。阴道镜下分别测量宫颈前后径D1和宫颈横径D2。根据D1和D2构建判别模型,研究判别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手术分组符合率。另外选取35例锥切术进行验证。结果全切组D1、D2分别为(1.58±0.41)cm和(1.69±0.39)cm,锥切组分别为(2.10±0.31)cm和(1.90±0.39)cm,2组间D1和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5)。根据D1和D2构建的判别模型与手术分组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3%(95%CI:70.90%~94.95%)和75.61%(95%CI:61.89%~89.33%)。2组患者通过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79.27%(65/82),35例验证分类判别函数分类后术式符合率为82.86%(29/3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径线测量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宫颈情况,与主观判断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考虑作为术式选择的临床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绝经后 阴道镜 宫颈径线测量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