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温韵学残卷》反映的晚唐等韵学及西北方音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9,共10页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上很相同,推知《韵镜》是由它发展来的。释守温是唐末人,其韵学残卷可据以考知唐代韵图及有关门法的大体内容,弥补对这方面了解的不足。唐代等韵图的结构是:三十字母以唇、舌、牙、齿、喉五音为序,各部位基本以清、次清、浊、清浊为序;每栏分四等,区别洪细;四声相承。唐代亦有门法,如音和、类隔、凭切等,为宋代门法滥觞。唐代韵图和门法反映唐代等韵学的水平,包括对音类、音值审辨的精细程度。其中,“重轻”是分辨等第的,与韵母、声母的洪细都有关系。此卷还反映晚唐西北方音,其中有确凿材料反映晚唐轻唇已在轻唇十韵中分化完毕,正齿音二三等相混,正齿音浊塞擦音床与浊擦音禅相混,洪转为细与浊塞擦转为浊擦有关;觉、药合流,职德与陌麦昔锡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今音 守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等韵学中的“等”的概念
2
作者 李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期155-156,共2页
“等”是汉语等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用以分析汉语字音的重要标准和原则。没有“等”的概念,也就没有等韵。可以说“等”是等韵学的灵魂,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等韵的发生和发展。只有研究清楚了“等”概念的有关知识,才能更好... “等”是汉语等韵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用以分析汉语字音的重要标准和原则。没有“等”的概念,也就没有等韵。可以说“等”是等韵学的灵魂,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等韵的发生和发展。只有研究清楚了“等”概念的有关知识,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我国古代的等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四等轻重论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等韵学——(音韵学常识)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新魁 《语文建设》 1963年第8期12-13,共2页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工具书。魏晋以后,为适应训诂和撰作诗文的需要,韵书的编纂十分发达。最著名的韵书有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及... 我国在魏晋时代就已有韵书出现。韵书是把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按部编排在一起,用反切注明读音、用简短的文字解释意义的一种工具书。魏晋以后,为适应训诂和撰作诗文的需要,韵书的编纂十分发达。最著名的韵书有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及唐朝孙愐[miǎn]和宋朝陈彭年等人根据《切韵》修编而成的《唐韵》和《广韵》。随着韵书和字母、反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韵书和反切等的学问也发达起来。唐宋产生了一种与韵书相伴而行、以图表的格式来阐明韵书中反切所表示的字音的韵图,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等韵图。这种等韵图的作用主要有四:一、阐明反切。韵图一般以五音、七音或三十六字母统“声”(反切上字所表示的),以“韵摄”及韵部统“韵”(反切下字所表示的),使纷繁的反切条理化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韵学 反切下字 《切 三十六字母 反切上字 陆法言 四声等子 孙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韵学二题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学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学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学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等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来的汉语音韵学 被引量:5
5
作者 唐作藩 杨耐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10,共9页
汉语音韵学(又称音韵学或声韵学)是我国语言文字学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与训诂学,文字学三足鼎立地构成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主体。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肇自东汉,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 汉语音韵学(又称音韵学或声韵学)是我国语言文字学里边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与训诂学,文字学三足鼎立地构成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主体。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肇自东汉,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古音学、今音学(又称切韵学)、等韵学三大部门的自成体系的学科。清代3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 古音 等韵学 今音 中原音 入派三声 上古音 中国音研究 李新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韵学名词术语的性质与分类——《汉语音韵学辞典》的编撰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蒸 《辞书研究》 1988年第2期62-71,共10页
半个世纪以前,已故汉语音韵学家罗常培先生在他一篇考释等韵学名词的著名论文《释重轻[等韵释词之三]》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名实日淆则学理日晦,凡百皆然,而以资乎口耳之韵学为尤甚。倘能综汇众说,从事正名,于异名同实及同名实异者... 半个世纪以前,已故汉语音韵学家罗常培先生在他一篇考释等韵学名词的著名论文《释重轻[等韵释词之三]》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名实日淆则学理日晦,凡百皆然,而以资乎口耳之韵学为尤甚。倘能综汇众说,从事正名,于异名同实及同名实异者,逐一勘究疏证之,使后之学者,顾名识义,无复眩惑之苦,盖亦董理韵学者之急务也。”罗先生的这段话强调了研究和整理汉语音韵学名词术语(下文简称术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 半个世纪 传统音 名词术语 音乐术语 五音 梦溪笔谈 对音 喉音 等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即将开班
7
作者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16,共1页
为弘扬音韵学,繁荣我国的音韵学事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广西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主办“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本次讲习班以“近代音研究”为专题,特邀耿振生教授、龙庄伟教授、麦耘教授、施向东教授、孙建元教授、... 为弘扬音韵学,繁荣我国的音韵学事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广西大学文学院将联合主办“2023年中国音韵学暑期讲习班”。本次讲习班以“近代音研究”为专题,特邀耿振生教授、龙庄伟教授、麦耘教授、施向东教授、孙建元教授、杨军教授、杨亦鸣教授、曾晓渝教授、张树铮教授等韵学专家于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在广西南宁杏坛开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 耿振生 等韵学 近代音 麦耘 杨亦鸣 广西大 曾晓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8
作者 杨耐思 张渭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5-6,共2页
1992年的汉语音韵学研究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年里,出版了音韵学专著五部。其中属于通论性的一部:汪寿明、潘文国著《汉语音韵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属于近代音的三部:宁忌浮著《校订(五音集韵)》(中华书局1992.9)... 1992年的汉语音韵学研究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年里,出版了音韵学专著五部。其中属于通论性的一部:汪寿明、潘文国著《汉语音韵学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属于近代音的三部:宁忌浮著《校订(五音集韵)》(中华书局1992.9),杨亦鸣著《李氏音鉴音系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8),耿振生著《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9);属于应用性的一部:林涛编著、唐作藩校订《广韵四用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2)。发表了音韵学论文137篇,覆盖定期与不定期期刊和论文集73种。其中包括1992年发行的《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所收的12篇,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语言学论丛》第17辑所收的五篇。这些著作和论文,如果从数量上来说,比上年度略有下降,但从整体水平来说,仍有较明显的提高。研究视野有所开阔,研究方法有所创新,还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料,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 耿振生 五音集 李氏音鉴 唐作藩 等韵学 杨亦鸣 上古音 不定期期刊 语文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体制与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环海 张有智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141-146,134,共7页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以下作《通例》)是清代浦口人胡垣编纂的一部韵典,该书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资料。研究《通例》对于探讨北方官话地区江淮官话的历史及其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辞书史的角度介绍该书的写...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以下作《通例》)是清代浦口人胡垣编纂的一部韵典,该书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资料。研究《通例》对于探讨北方官话地区江淮官话的历史及其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辞书史的角度介绍该书的写作缘起和内容体例,并且对该韵书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外音通例》 等韵学 地方音 江淮官话区 方言音系 北方官话 语音 语言思想 传统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韵韵图》拾遗
10
作者 李静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2期124-124,共1页
《广韵韵图》(以下简称《韵图》)是方孝岳先生在对《广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完全依据《广韵》中的反切、音系而拟定的等韵图。他把广韵学与等韵学融为一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广韵》,掌握等韵原理等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广 拾遗 等韵学 简称 反切 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五届评奖工作结束
11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24-24,共1页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五届评奖工作已于1993年8月底结束,共评选出三等奖四个。获奖人和获奖著作、论文是(以获奖人姓名音序排列): 方一新、王云路(杭州大学中文系、古籍所)的《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冯春田...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五届评奖工作已于1993年8月底结束,共评选出三等奖四个。获奖人和获奖著作、论文是(以获奖人姓名音序排列): 方一新、王云路(杭州大学中文系、古籍所)的《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冯春田(山东省社科院)的《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耿振生(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明清等韵学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力 王云路 耿振生 等韵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冯春田 获奖人 评奖工作 山东教育 《中国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字典》的两种韵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新魁 《辞书研究》 1980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字书《康熙字典》,在卷首收录有两种韵图,一种叫做《字母切韵要法》,一种称为《等韵切音指南》。这两种韵图摆在字典之首,其作用与意图一般人已不甚了了,查字典的人往往忽略了它。因此,对《康熙字典》前的这两种韵图...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字书《康熙字典》,在卷首收录有两种韵图,一种叫做《字母切韵要法》,一种称为《等韵切音指南》。这两种韵图摆在字典之首,其作用与意图一般人已不甚了了,查字典的人往往忽略了它。因此,对《康熙字典》前的这两种韵图,有加以介绍、分析的必要。韵图是等韵图的简称。等韵图就是运用等韵学理所制成的图表。什么叫做“等韵”呢?所谓“等韵”,就是用“等”的概念来分析汉语的语音(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等韵图就是前人研究、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字典 汉语语音 语音系统 三十六字母 等韵学 汉语读音 入声字 反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前的广东人学“官话”手册《正音咀华》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精一 《语文建设》 1962年第12期22-23,共2页
《正音咀[jǔ]华》刊于清咸丰癸丑(1853年),作者莎彝尊,字秬芗[jùxiāng],长白人,事迹无考。从本书的序文里知道,作者在本书刊印前,曾在广州做了廿余年的教书先生,为“粤东知名之士”。这部书为“习正音而设”,就是当时供广东人学... 《正音咀[jǔ]华》刊于清咸丰癸丑(1853年),作者莎彝尊,字秬芗[jùxiāng],长白人,事迹无考。从本书的序文里知道,作者在本书刊印前,曾在广州做了廿余年的教书先生,为“粤东知名之士”。这部书为“习正音而设”,就是当时供广东人学“官话”的手册。本书初稿作于1837年以前,原名《正音辨微》,共分五本,于1837年到1843年之间刊行过一次。1853年刊印时将原版作了修订,分为三卷,又续篇一卷,改名《正音咀华》。本书正文三卷中,第一卷是语音部分,作者运用等韵学的方法,详细讨论“正音”的切音的原理,并列举了“正音”跟“北音”、“正音”跟“土音”的语音比较字汇。又以千字文为纲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音咀华 等韵学 正音切指掌 北音 重唇音 卷中 次序排列 《康熙字典》 改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近代汉语研究回顾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蓝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4-26,共3页
1991年近代汉语研究在前十多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取得了不少新成绩。在语音方面,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出版了两个论文集。其一是《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语音的研究)论文集》,收入有关近代汉语语音的论文24篇;... 1991年近代汉语研究在前十多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取得了不少新成绩。在语音方面,发表论文八十多篇,出版了两个论文集。其一是《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语音的研究)论文集》,收入有关近代汉语语音的论文24篇;其二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原音韵新论》,收入论文21篇,内容涉及《中原音韵》的研究、晚唐五代以后音韵专书和音韵史料的语音研究、断代语音平面及语音史、等韵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研究 《中原音 语音方面 语音研究 等韵学 语言研究 晚唐五代 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 “把”字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切与古今音变(续)
15
作者 段德森 《云梦学刊》 1980年第4期83-89,共7页
三语音的演变,声、韵、调三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从今音看《广韵》的反切,有的从反切上下字不能得出被反切字的读音,其原因除了声母的变化外,还有韵母、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比声母的变化还要复杂,不过一般是以声母作变化的... 三语音的演变,声、韵、调三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从今音看《广韵》的反切,有的从反切上下字不能得出被反切字的读音,其原因除了声母的变化外,还有韵母、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比声母的变化还要复杂,不过一般是以声母作变化的条件。沿着这一线索,按照等韵学家制订的等呼,掌握古今音变的条例析合反切下字的韵母,可以得出被反切字的今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切字 反切下字 反切上字 等韵学 等呼 改读 次浊 清声母字 撮口 《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不是电码——评钱文浩:《文字和通信》
16
作者 郑林曦 《语文建设》 1957年第8期31-36,共6页
钱文浩先生写的《文字和通信》,已经仔细地读过了。文字改革问题,可以从各方面来研究。据我所知,过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朋友中,虽然也有一些热心的文字改革运动者,但是多数人对汉字改革往往不甚关心。像钱先生这样研究科学技术的人,... 钱文浩先生写的《文字和通信》,已经仔细地读过了。文字改革问题,可以从各方面来研究。据我所知,过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朋友中,虽然也有一些热心的文字改革运动者,但是多数人对汉字改革往往不甚关心。像钱先生这样研究科学技术的人,能够关心汉字改革问题,而且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来加以研究,是值得我们热诚欢迎的。钱先生从信息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意见。这些意见我们应当细心听取。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觉得有些意见很有见地,对讨论汉浯拼音方案也有一定的帮助。可是也还有一些论点值得商讨。现在根据自己初步的粗浅了解,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改革 拼音方案 钱文 表意字 运动者 等韵学 傅达 技术过程 方案拟制 现代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三十六字母”的古今语音关系(上)
17
作者 周梦贤 《语文建设》 1962年第2期23-24,共2页
我国历代音韵学上傅统应用的“三十六字母”,是唐、宋两代音韵学家制订和增补而成的。这套字母有的人叫它“守温字母”,因为这是唐朝末年守温和尚创制的。这套字母当初只有30个,到了宋代,等韵学家根据当时语音的发展,又增加了“非、敷... 我国历代音韵学上傅统应用的“三十六字母”,是唐、宋两代音韵学家制订和增补而成的。这套字母有的人叫它“守温字母”,因为这是唐朝末年守温和尚创制的。这套字母当初只有30个,到了宋代,等韵学家根据当时语音的发展,又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6个,才有36个字母。“三十六字母”大体上代表唐、宋间汉语语音的36个声母,以后大家一直沿用着它,成为研究古音、检查难字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六字母 守温 汉语语音 等韵学 字母例字 对应规律 上字 反切法 下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