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躯干肌等长收缩角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杰 成鹏 +2 位作者 郎海涛 孙乐蓉 毕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角度对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影响,探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合理角度参数。方法:32例健康在校男性军人作为受试者,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测定其最大平均力矩(MAT)、相对最大平均力矩(... 目的:研究不同角度对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影响,探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合理角度参数。方法:32例健康在校男性军人作为受试者,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测定其最大平均力矩(MAT)、相对最大平均力矩(MAT/BW)、最大重复做功(MRW)、相对最大重复做功(MRW/BW)、总做功(TW)、平均功率(AP)和最大平均力矩屈伸比值(F/E)等指标,测试角度分别选用后伸15°位、中立0°位和前屈15°位,利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伸展测试时三组间上述所有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曲测试时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F/E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中,角度的选择对于伸展测试的结果影响是明显的,而对屈曲测试的结果影响并不明显;中立0°位可作为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推荐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肌 等长测试 肌力测试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老年人下肢肌力手持式肌力测试仪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鹏 孙丽红 +1 位作者 韩雪晶 蔡青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对老年人下肢肌力进行量化评估。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50名老年受试者纳入研究。确定了老年人下肢肌力评估指标,包括髋外展肌、髋内收肌、髋伸肌、髋屈肌、膝伸肌、膝屈肌、踝背屈肌、踝跖屈肌,并结合手持式肌力测试仪(HHD)... 目的对老年人下肢肌力进行量化评估。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50名老年受试者纳入研究。确定了老年人下肢肌力评估指标,包括髋外展肌、髋内收肌、髋伸肌、髋屈肌、膝伸肌、膝屈肌、踝背屈肌、踝跖屈肌,并结合手持式肌力测试仪(HHD)进行等长肌力测试。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法数学模型进行决策与评估,通过徒手肌力检查(MMT)给出的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分级标准进行评判。结果能力完好的老年受试者为13名,其余37名属于轻度障碍水平。结论基于对老年人下肢肌力量化评估需求,建立了一种老年人下肢肌力的客观评估模型,便于为老年人下肢肌力分级,进而进行不同的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等长肌力测试 手持式肌力测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向东 刘学贞 +2 位作者 仰红慧 胡水清 卢德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进行等长和等速测试。结果发现 :在等长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跖屈峰力矩随测试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测试均表明 ,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背屈肌群峰力矩 (P <0 0 5)。男性与女性相比 ,绝对力矩较大(P <0 0 5) ;但去除体重因素后 ,男、女相对力矩间差距缩小。结果表明 ,用相对峰力矩比较男、女肌力的差别更为合理。通过对踝关节背屈 /跖屈肌群峰力矩比值的研究 ,发现我国健康青年普遍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踝关节跖屈 背屈肌群 力量 运动训练 损伤 康复 等速向心测试 等长测试 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体操运动员肩关节的肌力特性与“峰力矩角度范围下增强的构想”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静 邱招义 +1 位作者 黄爱东 于兴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21名三个不同等级男子体操运动员进行肩关节的屈、伸等速力量的测试,一、二级组运动员在45°时肩关节屈肌力量以及在135°时肩关节伸肌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肩关节屈肌峰力矩角度为9.3°~86.1°,伸肌峰力矩... 通过对21名三个不同等级男子体操运动员进行肩关节的屈、伸等速力量的测试,一、二级组运动员在45°时肩关节屈肌力量以及在135°时肩关节伸肌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肩关节屈肌峰力矩角度为9.3°~86.1°,伸肌峰力矩角度为121°~173°.提出在峰力矩角度范围下肌力增强的构想及该构想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运动员 等速测试 等长测试 等张测试 力矩 力矩峰值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增龄性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路 李建英 +1 位作者 时卫东 吴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4-620,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变化的规律,以及最大肌肉力量及爆发力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检测系统,对总共240名45~60岁中年男性进行肌肉力量等长肌力测试,包括左右肘关节... 目的探讨我国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变化的规律,以及最大肌肉力量及爆发力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检测系统,对总共240名45~60岁中年男性进行肌肉力量等长肌力测试,包括左右肘关节、左右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及爆发力的测试,同时采集肢体形态指标(包含体质量、瘦体质量、上臂及大腿围度)的数据信息。对每一年龄段受试者采集到的肌肉力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对应年龄段受试者肌肉力量及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岁以上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肌肌肉力量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肌肉爆发力下降趋势最明显。对45~60岁中年男性上、下肢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等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45~60岁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结论 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耐力及爆发力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肌力测试 最大肌力 爆发力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抗阻练习对下肢肌肉募集和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雅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6,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急性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以及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和肌肉募集的影响,探索低氧抗阻练习对于神经肌肉募集对PAP影响的机制。受试者基本情况:第1组:12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急性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以及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和肌肉募集的影响,探索低氧抗阻练习对于神经肌肉募集对PAP影响的机制。受试者基本情况:第1组:12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验的男性短跑(100 m)运动员(年龄20±2年,身高178.4±7.8 cm,体重69.0±11.0 kg,训练年限5.5±3.5年,所测得深蹲1RM 132.5±22.5 kg,左侧腿为发力腿11人,右侧腿为发力腿1人)。第2组:7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验的男性短跑(100 m)运动员(年龄19.5±1.5年,身高179.8±4.3 cm,体重71.0±9.1 kg,训练年限5±3.5年,所测得深蹲1RM133.5±21.5 kg,左侧腿为发力腿6人,右侧腿为发力腿1人)。方法:第1组受试者训练及测试:12名受试者间隔1周分别完成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90%1RM,3个/组,共3组,间歇90 s),低氧(海拔高度)高强度抗阻练习(同常氧)和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45%1RM,6个/组,共3组,间歇90 s),在练习的前后测试下蹲跳(CMJ)高度,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iEMG)。第2组受试者训练及测试:7名受试者间隔1周进行同第1组相同的3种抗阻练习,在练习的前后测试CMJ高度,最大等长收缩测试伸膝峰力矩同时记录双腿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肌电,分析力量发展速率(RFD)、电机械延迟(EMD)。结果:第1组:受试者在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和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CMJ测试高度上都出现了激活后增强效应(PAP)。从CMJ测试高度上来看,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即刻的高度(56.1±4.4 cm,P<0.05)显著高于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即刻的CMJ高度(52.6±4.8 cm,P<0.05)和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CMJ高度(53.1±4.8 cm,P<0.05);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8 min的CMJ高度(58.4±5.5 cm,P<0.05)显著高于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8 min CMJ高度(55.9±5.8 cm,P<0.05)。iEMG结果显示,左腿股直肌在CMJ测试时的肌肉募集程度在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4 min(2983.2±1489.3,P<0.05)和12 min(3447.8±1894.7,P<0.05)分别显著高于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4 min(1959.7±445.7,P<0.05)和12 min(2131.8±761.7,P<0.05)。第2组:等长肌力(MVC)测试的力矩数据显示,只有在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产生。从EMD结果来看,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12 min的EMD值(73.14±4.15 ms,P<0.05)显著低于常氧高强度练习后12 min EMD的值(98.14±10.19 ms,P<0.05)。结论: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和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均可以产生PAP,但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抗阻练习 下蹲跳 等长肌力测试 激活后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