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心血管反应与肌群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晓 励建安 +2 位作者 林松 刘吉林 万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等长收缩运动 (IE)时心血管反应与肌群质量的关系。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2 0只 (雌 8只 ,雄 12只 ,11± 1 8公斤 )。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腓肠肌产生最大IE ,在安静、单侧IE(SIE)、恢复 5、10、2 0分钟、双侧IE(DIE)、恢... 目的 :探讨等长收缩运动 (IE)时心血管反应与肌群质量的关系。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2 0只 (雌 8只 ,雄 12只 ,11± 1 8公斤 )。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腓肠肌产生最大IE ,在安静、单侧IE(SIE)、恢复 5、10、2 0分钟、双侧IE(DIE)、恢复 5、10、2 0分钟时采用心导管测定心率、血压、以及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1)SIE与DIE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收缩压、心输出量及总血管阻力明显增加 (p <0 0 1) ;每搏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1) ;肺毛压、肺动脉舒张压、左右心室作功、肺血管阻力和总外周阻力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SIE与DIE相比 ,心血管反应的净增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排除大脑皮层命令后 ,单纯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与运动肌群质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心血管反应 肌群质量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源性阿片肽对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心血管反应的调控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伟英 励建安 +2 位作者 周士枋 陆晓 张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源性阿片肽(EOPs)对等长收缩运动(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冠心病人运动试验阴性组(ESN组,10名)和运动试验阳性组(ESP组,10名),以及正常人(NOR组,10名... 目的:探讨血浆内源性阿片肽(EOPs)对等长收缩运动(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冠心病人运动试验阴性组(ESN组,10名)和运动试验阳性组(ESP组,10名),以及正常人(NOR组,10名)进行最大短暂等长收缩运动(BIE)、最大持续等长收缩运动(SIE)及分级卧位踏车运动(DE),观察EOPs变化及心血管反应。结果:从总体上EOPs运动反应表现为SIE>BIE>DE;各阶段各组间EOPs反应的趋势相似。正常人心率、血压、两项乘积、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SF)和E/A表现为DE>SIE>BIE。结论:冠心病人IE的血浆EOPs反应与正常人类似;IE的血浆EOPs释放与心肌缺血无直接关联;IE,尤其是SIE时中枢命令较强,血浆EOPs释放较多,可能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冠心病人的运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冠心病 心血管反应 E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行为对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单春雷 励建安 +1 位作者 周士枋 阮晓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脑行为修正对等长收缩运动 (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及机制。方法 :用气功入静作为大脑行为修正的模式 ,记录常态及入静态站桩 (IE)时的心血管反应 ;用RIA法测定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亮氨酸脑啡肽、β -内啡肽、强啡肽... 目的 :研究大脑行为修正对等长收缩运动 (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及机制。方法 :用气功入静作为大脑行为修正的模式 ,记录常态及入静态站桩 (IE)时的心血管反应 ;用RIA法测定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亮氨酸脑啡肽、β -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 结果 :入静IE较常态IE心率、血压显著降低 (P <0 .0 1) ,而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大脑行为可调节等长收缩时的心血管反应 ,与血浆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的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行为 等长收缩运动 心血管反应 EO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级等长收缩运动训练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蓓 周立 +2 位作者 徐建红 张华 徐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 对 2 3例中低危组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 ,应用Acusow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 2 0 %、4 0 %、5 0 %运动负荷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患... 目的 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 对 2 3例中低危组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 ,应用Acusow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 2 0 %、4 0 %、5 0 %运动负荷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患者运动后 ,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运动前显著增加 ;舒张功能评价指标、左室射血力及左室射血分数较运动前有所降低 ,但 2 0 %运动负荷时无统计学差异 ,4 0 %运动负荷时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运动 ,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等长收缩运动 血流动力学 护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犬等长收缩运动中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松 陆晓 +4 位作者 万里 龚和禾 阎月英 段宝祥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通过麻醉犬等长收缩运动 (IE)中一氧化氮 (NO)变化及与注入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前后IE时心血管指标变化的比较 ,探讨NO对IE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14只 ,在安静、IE 3、6、9min ,恢复 5、10、2... 目的 :通过麻醉犬等长收缩运动 (IE)中一氧化氮 (NO)变化及与注入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前后IE时心血管指标变化的比较 ,探讨NO对IE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14只 ,在安静、IE 3、6、9min ,恢复 5、10、2 0min时测定NO及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 ;然后注入NOS抑制剂 ,重复原试验 ,测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IE时NO浓度下降 ,IE 9min时下降 2 3.6 % (P <0 .0 5 ) ,恢复期NO浓度水平逐渐恢复。IE9min时心率上升明显 (P <0 .0 5 )而注入NOS抑制剂后IE 9min时HR下降明显 (P <0 .0 5 )。收缩压、舒张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在注入NOS抑制剂后三者的净增量均高于注入前 (P <0 .0 5 )。在注入NOS抑制剂后总肺循环阻力、肺动脉阻力、体循环血管阻力均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急性运动时NO浓度水平下降 ;NO不但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也可降低肺血管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一氧化氮 麻醉犬 血流动力学 动物实验 康复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冠心病患者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士枋 励建安 +1 位作者 赵伟英 蓝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9年第2期49-53,56,共6页
等长收缩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形式之一,由于运动训练效应的特异性,不训练即可产生不适应性。过去认为等长收缩运动强度较难掌握,又可能同时存在Valsalva效应而产生过强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对心脏病患者不利,从而... 等长收缩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形式之一,由于运动训练效应的特异性,不训练即可产生不适应性。过去认为等长收缩运动强度较难掌握,又可能同时存在Valsalva效应而产生过强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对心脏病患者不利,从而在康复治疗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18名健康青年(平均23.7岁)进行等长收缩运动,应用β阻滞剂和阿片肽拮抗剂模拟特定的神经调控环境,发现等长收缩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受交感神经和阿片肽双重调节。我们还对20名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有1支以上血管病变13例,其余为陈旧性心肌梗塞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0名年龄相似的健康者进行短暂最大强度等长收缩运动、持续3分钟等长收缩运动和动力性运动,观察运动对阿片肽、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长收缩运动不同时伴有Valsalva动作,对冠心病患者无害,相反可因舒张压升高而起到提高冠脉灌注量的效果。等长收缩运动时的血流动力学反映和心功能变化较动力性运动弱。它与运动绝对负荷无关,而可能与中枢命令强弱有关。研究表明,等长收缩运动,特别是主观极量持续等长收缩运动时中枢命令较强,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较多,可能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冠心病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长收缩运动时生理性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的机理
7
作者 陆晓 励建安 +2 位作者 刘吉林 林松 万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 (IE)及正压呼吸时肺内压对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的影响 ,探讨IE时PCWP增加的机理。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5只 (雌性 2只 ,雄性 3只 ) ,体重 11.1± 1.0kg。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使腓肠肌产生最... 目的 :通过观察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 (IE)及正压呼吸时肺内压对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的影响 ,探讨IE时PCWP增加的机理。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5只 (雌性 2只 ,雄性 3只 ) ,体重 11.1± 1.0kg。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使腓肠肌产生最大IE ,并以呼吸器向肺内充气产生正压呼吸。腓肠肌单侧电刺激IE9分钟、双侧电刺激IE9分钟、正压呼吸时肺内压为 2kPa、3kPa、4kPa、5kPa时以及安静状态测定PCWP。结果 :(1)单侧和双侧腓肠肌电刺激IE时的PCWP与安静状态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种IE之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 ;(2 )肺内压与PCWP相关系数为 0 .89(p <0 .0 1)。结论 :IE本身不直接引起PCWP增高 ,肺内压增高与PCWP增加直接相关 ,因此高强度IE合并的乏氏动作可能是引起PCWP生理性增高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肺内压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等长收缩运动促进大鼠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管骏涛 耿灿茹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等长收缩运动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心肌缺血组(MI)、运动训练组(ET)、MCP-1抑制剂组(LG),每组均...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等长收缩运动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心肌缺血组(MI)、运动训练组(ET)、MCP-1抑制剂组(LG),每组均有6只大鼠。CG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I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kg/d),造成心肌缺血;ET组连续2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并且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LG组在ET组的基础上进行MCP-1抑制剂来氟米特灌胃。训练8周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左心室心肌,采用微球法测定缺血区心肌相对侧支循环血流量(RCBF);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区心肌小动脉密度和单核细胞数量;以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缺血心肌中MCP-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ET组大鼠的相对侧支血流量(RCBF)、小动脉密度(AD)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01),LG组的RCBF和AD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ET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01),而LG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单核细胞数量、MCP-1 mRNA以及MCP-1蛋白表达与MI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8周的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大鼠缺血心肌中MCP-1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运动 心肌缺血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侧支动脉生成 动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咏雪 林松 +3 位作者 陆晓 励建安 肖明月 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9,共7页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力性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造成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每次握拳持续1min,放松1min,重复10次为1组,每天4组,每周5d,训练3个月。3个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个月PIT,训练组患者EPCs数量增加到(0.044±0.016)%,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5);VEGF浓度增加到(98.5±17.4)pg/ml,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EPCs数量和VEGF浓度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3个月后两指标均低于训练组3个月后的水平(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IT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的数量和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等长收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