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训练的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顾晓园 励建安 +6 位作者 张勤 陈文红 朱少群 慧爱荣 徐正玲 朱月妹 陈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验证等长收缩训练(IE)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IE组和动力性运动DE组。IE组每日进行IE体操和有氧训练,DE组每日进行有氧训练,每周均训练5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测定训练前后心率、血压、体重、腰... 目的:验证等长收缩训练(IE)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IE组和动力性运动DE组。IE组每日进行IE体操和有氧训练,DE组每日进行有氧训练,每周均训练5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测定训练前后心率、血压、体重、腰围、臀围,心电运动试验,空腹血糖、血脂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并用放免法测定前后内啡肽(强啡肽、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均引起体质改善,但IE组腰围下降、肌力增加、最大运动时间增加和TG下降更为明显。②IE组定量运动时心血管反应下降。③IE组脑啡肽和β-内啡肽明显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IE训练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体质,提高最大运动能力,降低定量运动心血管反应,其机理与L-EK和β-END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等长收缩训练 作用 机理 有氧训练 内源性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4 位作者 倪隽 陆晓 顾红美 杭晓英 姜敏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0-927,共8页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和血压计袖带加压训练均能形成可控性骨骼肌的生理性缺血,经过3个月干预后,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VEGF和NO升高,增加了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新生的可能性;同时LVEF和无氧阈增加,反映心功能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而等长收缩训练组在降压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袖带加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