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佳慧 王影 +3 位作者 徐秀志 史颖 刘立志 宋立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2,65,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拉伸与冲击实验,研究了新型增容剂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iPP-PE)的结构与性能,探究了iPP-PE嵌段共聚物增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PP-PE中,两组分存在于材料中并且可以独立结晶。充分降温结晶条件下,两组分不发生相分离。从纳米结构的表征上来看,iPP-PE有一个平均的长周期,PP先于PE结晶。使用iPP-PE增容改性PPR与POE共混物,添加少量增容剂(5%),提高POE含量,断裂伸长率增大,增容剂可以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样品中POE含量不变(10%),提高样品中增容剂的含量,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共混物相容性更优异。添加增容剂与POE后,样品冲击强度变大,改善了PPR本身的脆性,引入增容剂可以增加POE含量来提高共混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 增容剂 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气相法制备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原位合金 被引量:4
2
作者 楼均勤 傅智盛 范志强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用高效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多段气相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PE-PP-EPR)原位合金。该原位合金为粒径大且分布窄、流动性好、形貌好的球形颗粒,兼具很好的抗冲强度(不小于80.4kJ/m2)和很高的弯曲模... 用高效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多段气相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PE-PP-EPR)原位合金。该原位合金为粒径大且分布窄、流动性好、形貌好的球形颗粒,兼具很好的抗冲强度(不小于80.4kJ/m2)和很高的弯曲模量(不小于1.1139GPa),所设计的4段聚合工艺(丙烯预聚、乙烯均聚、丙烯均聚和乙丙共聚)能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PE-PP-EPR原位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实验发现,PE-PP-EPR原位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受乙烯和丙烯混合气压力以及乙烯和丙烯混合气组成的影响较大。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密切相关,而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直接受聚合条件的控制,所以聚合条件对合金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乙丙共聚物原位合金 高效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 气相聚合 组成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嵌段共聚物胶束在临界温度下的有规聚集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立超 史林启 +3 位作者 张望清 安英丽 沈旭东 何炳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苯乙烯 b 聚丙烯酸 (PS b PAA)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外界环境和制样方法能够影响聚合物的自组装和聚集情况。 0℃时 ,PS38 b PAA2 10 胶束聚集形成纺锤状结构。而在临界条件下 ,缓慢...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苯乙烯 b 聚丙烯酸 (PS b PAA)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外界环境和制样方法能够影响聚合物的自组装和聚集情况。 0℃时 ,PS38 b PAA2 10 胶束聚集形成纺锤状结构。而在临界条件下 ,缓慢改变体系冷冻 解冻循环次数 ,则会得到这些纺锤结构的花状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丙烯 共聚物 胶束 临界温度 聚集 自组装形貌 纺锤结构 多晶结构 取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常怀春 吕通建 郭文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43-646,共4页
利用 4 ,4 -偶氮二 [4 -氰基戊酰 (对 -二甲基氨基 )苯胺 ]( ACPDA)多官能团引发剂中的偶氮基团 ,先在 70℃分解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得到含有 N ,N -二甲苯胺端基的预聚物 ,它与过氧化苯甲酰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酰... 利用 4 ,4 -偶氮二 [4 -氰基戊酰 (对 -二甲基氨基 )苯胺 ]( ACPDA)多官能团引发剂中的偶氮基团 ,先在 70℃分解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得到含有 N ,N -二甲苯胺端基的预聚物 ,它与过氧化苯甲酰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酰胺聚合 ,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产物用 IR、PGC、TG、DTA、SEM等技术作了表征 .所得产物具有嵌段共聚物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 共聚物 多官能团 引发剂 偶氮二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二维核磁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红文 周涛 +2 位作者 李波 李林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97,共5页
利用二维核磁方法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微结构进行了定性。利用普通一维1H和13C核磁得到了共聚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信息;利用1H-1H-COSY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中同核氢质子之间的偶合关系;利用13C-1H-HSQC和13C-1H-HMBC二维... 利用二维核磁方法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微结构进行了定性。利用普通一维1H和13C核磁得到了共聚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信息;利用1H-1H-COSY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中同核氢质子之间的偶合关系;利用13C-1H-HSQC和13C-1H-HMBC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异核碳氢原子的单键相关性,明确了直接相连接的C-H化学位移,为微结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归属了苯乙烯嵌段结构中的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同时归属了乙烯-丁烯嵌段链段结构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并确定了重复单元的链段结构状态。二维核磁方法可以得到很多在普通一维核磁中难以解析的信息。二维核磁是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链结构定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聚乙烯/丁烯共聚物 二维核磁 -氢直接相关谱 碳氢直接相关谱 碳氢远程相关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和相态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非凡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偏氯乙烯-co-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P(VDC-co-MA)-b-PBA),并研究了不同组成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和热失重特征。发现以端基为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异丁酸的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共聚物为大分子RAFT试剂和乳化剂,并加十六烷助乳化剂,可得到稳定的P(VDC-co-MA)共聚物和P(VDC-co-MA)-b-PBA共聚物乳液;随着大分子RAFT试剂浓度减小,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增加,聚合具有可控特性。P(VDC-co-MA)-b-PBA共聚物溶液成膜和胶乳热成型膜均具有微相分离特征,随P(VDC-co-MA)/PBA摩尔比由11/1增加到2.2/1再到1/1,共聚物呈现从PBA粒状分散、PBA线条状分散、双连续分布的变化,并在热失重过程中出现分别对应于P(VDC-co-MA)共聚物和PBA的热失重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温度及pH敏感性嵌段共聚物PMMA-b-(PAA-co-PNIPAM)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莉 景欢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8,137,共5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特征;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MMA-b-(PAA-co-PNIPAM)。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特征;用GPC测定了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直径为200nm的胶束颗粒。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了不同pH值下嵌段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经过接枝后的嵌段共聚物的LCST比PNIPAM要高,且随着pH值的降低,聚合物的LCST随之降低。聚合物的LCST可以通过AA链段与NIPAM链段的比例、温度、pH值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co-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pH-敏感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E嵌段共聚物和PE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凯敏 史颖 +3 位作者 刘立志 王影 邵文君 宋立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 通过同步辐射小角散射的降温原位实验及拉伸实验,研究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嵌段共聚物(PP-OBC)/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在降温过程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的关系。降温过程中,第一次散射信号的出现,散射矢量的右移对应PP产生结晶,出现新的散射信号,散射矢量第二次右移时对应PE结晶的产生。结果表明:POE中PE组分的加入使PP-OBC中PP的结晶温度降低,更多的PE组分对PE的结晶也有抑制作用;当共混体系中POE组分增多时,PP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增大,PE开始结晶时的长周期减小;PP-OBC与POE兼容性良好,PPOBC/POE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显著高于两个纯组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聚乙烯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结晶行为 片晶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分子结构及配方组成对改性聚丙烯刚韧平衡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赖昂 陈胜杰 +4 位作者 任思华 付伟 陈瑶 朱翔宇 彭庆益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分子结构参数(苯乙烯含量、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结合力学性能测试与微观形貌分析,探究了SEBS分子结构对PP复合材...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分子结构参数(苯乙烯含量、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及熔体流动速率(MFR),结合力学性能测试与微观形貌分析,探究了SEBS分子结构对PP复合材料刚韧平衡性能的影响机制。对比研究了SEBS与乙烯-丁烯聚烯烃弹性体(C4-POE)、乙烯-辛烯聚烯烃弹性体(C8-POE)、乙烯-辛烯聚烯烃塑性体(POP)、丙烯-乙烯共聚弹性体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滑石粉粒度(12,5,3μm)及添加方式(直接共混、母粒预分散)对滑石粉质量分数20%的SEBS改性PP复合材料(PP+SEBS-TD20)的性能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当SEBS的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15%,MFR为10g/10min(测试温度230℃,负荷2.16kg),丁二烯段1,2-聚合比例高于50%时,配合3μm滑石粉母粒作为填料,复合材料各组分能够均匀分散,且具有优良的界面相容性,使得PP+SEBS-TD20实现刚韧平衡,缺口冲击强度达35kJ/m^(2),同时弯曲模量保持2905MPa。该研究为具有刚韧平衡的高性能PP复合材料的配方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 刚韧平衡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对高流动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危学兵 余维刚 +1 位作者 申小敏 宋季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0-175,共6页
以高流动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复合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红外、热重分析、流变性能等测试表征,系统研究了环氧大豆油(ESO)对SEBS/PP复合材料体系的结构、热稳定性、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ESO的加... 以高流动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复合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红外、热重分析、流变性能等测试表征,系统研究了环氧大豆油(ESO)对SEBS/PP复合材料体系的结构、热稳定性、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ESO的加入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ESO后,不会改变SEBS/PP的结构,使复合体系的柔韧性增加,加工性能变好,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但最大分解温度变化不大,随ESO含量增加,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影响不大,对碳分解有促进作用,拉伸强度降低,ESO质量分数在5%以内,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保持率较好,均在78%以上,质量分数超过20%后性能会急剧下降。流变性能测试显示ESO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SEBS/PP复合体系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负数黏度,未添加或是含量在5%以下,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曲线图存在一个由黏性流体的特性向弹性固体的特性的转变点,添加10%及以上ESO,复合体系的G,<G"显示稳定的流动特性,加入ESO可极大的改善SEBS/PP复合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 聚丙烯 环氧大豆油 结构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EBS对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乐平 周兴平 解孝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8,34,共5页
利用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SEBS)作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PP/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MA-SEBS对PP/Talc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热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 利用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SEBS)作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PP/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MA-SEBS对PP/Talc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热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SEBS提高了PP/Talc复合材料中PP相的熔点,降低了PP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和结晶度。MA-SEBS增强了Talc与PP的界面黏附性,使Talc在加工过程中更易于剥离。MA-SEBS的存在提高了PP/Talc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 热行为 力学性能 增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季铵盐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广武 董辰韵 +2 位作者 钟伟强 张安强 林雅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92-99,共8页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季铵盐嵌段共聚物(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PI染色后在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表征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完整... 【目的】研究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季铵盐嵌段共聚物(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PI染色后在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表征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考马斯亮蓝法、蒽酮-硫酸法及电导率法表征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利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丙二醛的含量变化表征Six-Q5对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经过Six-Q5处理的菌丝显微镜下可观测到荧光亮斑,菌丝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变化均明显区别于对照,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及菌丝培养液中的MDA含量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PDMS嵌段长度的不同,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也有所差别。【结论】实验结果表明,Six-Q5破坏了水稻纹枯病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完整性;且随着Six-Q5嵌段长度增加,其影响更加显著。细胞膜是Six-Q5抑制水稻纹枯病菌一个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季铵盐 共聚物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膜 渗透性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透明聚丙烯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陆湛泉 李栋栋 +6 位作者 王爱东 赵治国 刘乐文 杨霄云 叶南飚 陈平绪 黄险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研究不同牌号(PPB-MT25-S、SM198、J-570S、RP346R、UT8012M)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低温韧性、透光率和雾度,同时考察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丙烯基弹性... 本文研究不同牌号(PPB-MT25-S、SM198、J-570S、RP346R、UT8012M)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低温韧性、透光率和雾度,同时考察了烯烃嵌段共聚物(O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丙烯基弹性体(PBE)对牌号为PPB-MT25-S的PP(PP-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B在128℃开始结晶,拉伸强度和常温(23℃)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23.9 MPa及12.6 kJ/m^(2),-5℃环境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3.94 kJ/m^(2),透光率在80%以上,雾度为40.00%,PP-B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以PP-B为基体,分别采用OBC、SEBS、POE及PBE对其进行增韧。其中,SEBS增韧的PP材料(PP-B/SEBS)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4 MPa及257%,常温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16.4 kJ/m^(2),-5℃下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2.53 kJ/m^(2),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及低温韧性。同时,PP-B/SEBS的刚韧平衡因子为1.76,表现出极高的刚韧平衡性;PP-B/SEBS的透光率和雾度分别为84.4%和23.87%,表现出优异的透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冲击强度 增韧 透光率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对交联聚乙烯的电性能及水树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君胜 黄兴溢 +2 位作者 汪根林 刘飞 江平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6-951,共6页
电缆绝缘材料的抗水树性能可以通过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来提高。为此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马来酸酐接枝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分别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熔融共混,经过热压成型后制... 电缆绝缘材料的抗水树性能可以通过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来提高。为此将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马来酸酐接枝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分别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熔融共混,经过热压成型后制得了XLPE/SEBS和XLPE/SEBS-g-MA两种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研究了SEBS以及SEBS-g-MA对交联聚乙烯(XLPE)的抗水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SEBS与SEBS-g-MA具有良好的抗水树效果,共混物XLPE/SEBS的水树长度随着SEB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共混物XLPE/SEBS-g-MA在SEBS-g-MA的质量分数为4.76%时水树的长度最短。另外还表征了XLPE/SEBS和XLPE/SEBS-g-MA共混物的形态以及介电性能,结果显示XLPE/SEBS和XLPE/SEBS-g-MA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 水树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介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及增韧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党文杰 宋永明 +1 位作者 王清文 王伟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了改善木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木塑复合材的刚度和韧性,该文利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对其进行增强和增韧改性.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分别... 为了改善木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木塑复合材的刚度和韧性,该文利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对其进行增强和增韧改性.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分别添加适量的PP-g-MAH及SEBS-g-MAH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木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结合有了明显的改善,添加PP-g-MAH和SEBS-g-MAH增强了木纤维和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粘合性,使两相结合得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木塑复合材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纤维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丹 贾德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3,共4页
综述了溶剂法、水相悬浮法和固相氯化法制备氯化聚乙烯(CPE)的特点。介绍了具有不同氯含量及结构的CPE性能及其在塑料、橡胶等领域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在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PVC)、PVC/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乙烯/乙烯-乙酸... 综述了溶剂法、水相悬浮法和固相氯化法制备氯化聚乙烯(CPE)的特点。介绍了具有不同氯含量及结构的CPE性能及其在塑料、橡胶等领域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在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PVC)、PVC/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乙烯/乙烯-乙酸乙烯/炭黑共混体系和氯丁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SBS/MMA接枝体系引入CPE对体系的增容、稳定、协同作用:以及CPE作为第三组分存高密度聚乙烯/PVC/CPE、苯乙烯-丙烯腈/CPE共混体系中对共混物形态、机械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应用 聚氯乙烯(PVC) 低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共混体系 固相氯化法 水相悬浮法 CPE 乙酸乙烯 氯丁橡胶 第三组分 协同作用 流变性能 机械性能 溶剂法 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丙烯用作相容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占霞 徐宏德 +1 位作者 李杨 胡友良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1,共4页
研究了功能化改性聚丙烯(PP)对P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有机蒙脱土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接枝功能化聚丙烯(MPP)的加入,促进了PP... 研究了功能化改性聚丙烯(PP)对P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有机蒙脱土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接枝功能化聚丙烯(MPP)的加入,促进了PP的β晶型生成,减小了晶粒尺寸,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在拉伸强度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MPP的引入较明显地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和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功能化 相容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石蜡/SBS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玮 汪艳 周小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59,共4页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为支撑材料,石蜡为相变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相变储能材料。考察了LDPE交联后的网状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在材料中加入硅藻土和白炭黑,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石蜡,...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为支撑材料,石蜡为相变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相变储能材料。考察了LDPE交联后的网状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在材料中加入硅藻土和白炭黑,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石蜡,提高相变材料中石蜡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相变潜热随石蜡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BS对材料失重率的影响最大,PE次之。PE交联后的空间网状结构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稳定性,改善其物理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交联 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支链聚丙烯增容聚丙烯共混物的研究
19
作者 孙可 曹燊钊 +1 位作者 杨其 赵汪洋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1,共5页
以聚丙烯(PP)为原料,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长支链聚丙烯(LCBPP),将LCBPP分别加入到PP/聚苯乙烯(PS)、PP/苯乙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SAN)和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体系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伸流变仪对LCBPP进行表征... 以聚丙烯(PP)为原料,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长支链聚丙烯(LCBPP),将LCBPP分别加入到PP/聚苯乙烯(PS)、PP/苯乙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SAN)和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体系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伸流变仪对LCBPP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LCBPP对分散相具有一定极性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增容效果;在组分比为70/30的PP/SAN和PP/PET体系中加入5%的LCBPP后,体系分散相尺寸明显细化且分散均匀,但是其增容效果没有枝马来酸酐接聚丙烯(PP-g-MAH)的增容效果明显;LCBPP对于PP/PS体系的相容性有轻微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支链聚丙烯 乙烯-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苯乙烯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EBS-g-MAH/SEBS的制备及防污性能
20
作者 张璇 熊玉菲 董丽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以聚乙烯(PE)网衣为基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EBS)为原料,通过浸涂法制备得到PE/SEBS-g-MAH/SEBS(PSMS);分析讨论了不同SEBS附着率时PSMS的力学性能、表... 以聚乙烯(PE)网衣为基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EBS)为原料,通过浸涂法制备得到PE/SEBS-g-MAH/SEBS(PSMS);分析讨论了不同SEBS附着率时PSMS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表面性质、抗蛋白吸附和抗大肠杆菌吸附等性能。结果表明,PSMS表面呈大小不一的泡孔形貌,且随着SEBS附着率的增大,PSMS表面泡孔密度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SEBS附着率为46.1%时,PSMS的拉伸强度和表面自由能分别为6.045 MPa和14.055 mN/m,抗蛋白吸附率达93.21%,同时兼具良好的抗大肠杆菌吸附性能。除此之外,PSMS在海洋挂板实验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 防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