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下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朝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度和压力对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材料平均泡孔尺寸在2~7μm之间,泡孔密度大于109 cm^(-3)。随着POE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泡孔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宏亮 李思德 +1 位作者 高丽 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PP1/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 PP2/POE 共混体系,PP1/POE 共混体系和 PP2/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发生在 POE 含量为20%~30%和10%~20%,即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阶段。PP/POE 共混体系中存在界面滑移现象,且 PP 和 POE 的界面相容性对界面滑移现象影响较大,其中 PP1/POE 的界面滑移比PP2/POE 的界面滑移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1 共聚物 聚丙烯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俊芬 荀传颂 陈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乙烯共聚物 流变行为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尚晓娅 扶雄 +2 位作者 杨连生 何小维 文仁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8,共6页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料的外延起始温度降低,即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说明淀粉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增大.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淀粉含量增加,共混物体系的热分解E/logA值降低,表明淀粉含量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热解 热解动力学 乙烯-辛烯共聚物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硫化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芳 师文博 刘超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能够有效提高VMQ/PO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着硅橡胶用量的增加,VMQ/POE动态硫化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扯断永久变形都逐渐降低;橡塑共混比在30/70~60/40之间时,简单共混物的微观形貌从“海-岛”结构逐步发展为共连续相结构,而动态硫化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则始终为“海-岛”两相结构;动态硫化使VMQ/POE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乙烯-辛烯共聚物 简单 动态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乙烯—辛烯共聚物与淀粉共混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尚晓娅 扶雄 杨连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113,116,共4页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复合材料,加入POE-g-MAH作为增容剂。主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及增容剂POE-g-MAH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复合材料,加入POE-g-MAH作为增容剂。主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及增容剂POE-g-MAH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DSC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熔体冷却结晶温度和热焓均下降。加入增容剂后,POE/GWCS共混物的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均下降,并且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POE/GWCS80/20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焓均下降,从而说明增容剂使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乙烯-辛烯共聚物 结晶性能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的组成和相形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邵禹通 谢晖 +1 位作者 程思怡 严海彪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IPGC的组成及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PGC中,PP和LLDPE嵌段长度存在多个分布,在高能辐照过程中,形成了分子链长度不同的乙烯-丙烯接枝共聚物,同时,POE与树脂相也发生交联,形成了接枝共聚物;IPGC以核-壳结构粒子形式均匀分布在i PP基体中,其中LLDPE为核,弹性体POE为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乙烯-1-辛烯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Γ射线辐照 -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和绝缘性能
9
作者 沈佩佩 王康娜 +1 位作者 全一武 庄大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性迁移速度快于含二苄基甲苯的样品,但其力学性能低于后者。当同时使用1 phr甲基硅油+1 phr二苄基甲苯改性,测得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9.0 MPa,断裂伸长率为636%,体积电阻率为2.44×10^(14)Ω·m,表面电阻率为8.64×10^(16)Ω,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1A 4.5级;进一步,改性样品在浸泡水中96 h后,其表面接触角为98.7°,室温放置48 h后恢复到106.1°;改性样品表面污染后(标准污层的盐密+灰密为0.6 mg/cm^(2))憎水迁移96 h,污染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74.4°提高到91.4°,显示出良好憎水迁移特性。制备的改性SEBS/PP共混物兼具了优异的力学强度、绝缘、耐漏电起痕、憎水性及憎水迁移特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 憎水性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聚酰胺1010/聚丙烯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风霞 王雪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40,共5页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和非增容体系相比,PP-g-MAH、POE-g-MAH和PTW的拉伸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25%、89%和94%,冲击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40%、200%和200%,PTW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010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乙烯-丙烯酸丁 酯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表面析出机理
11
作者 彭莉 刘正英 杨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7,154,共8页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 等规聚丙烯(i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物注塑件中,POE相向表面析出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尚未有定论。为此,以4种相对分子质量的iPP和POE8137的共混物注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形貌表征技术、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等晶体结构表征技术及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150℃温度下退火过程中POE的析出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短时间高温退火时,POE的析出程度与基体树脂iPP的分子量有明显关系:即iPP的分子量越高,iPP/POE样品退火后POE的析出程度越高,推测POE的析出机制类似于非晶共混薄膜体系中的表面偏析效应。退火0~4 h时,iPP在该温度下退火发生结构重构,结晶度提高,非晶区平均厚度增加,非晶区的分子链活动性增强,这些因素均有利于促进POE相的析出。退火4 h后,iPP晶体结构重构完成,POE仍继续发生向析出,进一步说明POE的析出机制是表面偏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 表面析出 结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PP/POE共混物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平 王炜 +1 位作者 胡国胜 王标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114,共3页
采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聚丙烯(i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其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OE共混物的最佳加工温度为180℃。iPP/POE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切力变稀现象。PP/POE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与... 采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聚丙烯(i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其共混物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POE共混物的最佳加工温度为180℃。iPP/POE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切力变稀现象。PP/POE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与粘流活化能均随着POE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C-g-GMA对回收PP/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萍 李迎春 +3 位作者 王文生 赵今 张天誉 董红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141,152,共7页
以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OBC(OBC-g-GMA)为增容剂,在回收聚丙烯(rPP)/回收聚乙烯(rPE)(质量比为50/50)共混物中分别加入rPP和rPE总质量15%的OBC,OBC-g-GMA,制备rPP/rPE/OBC,rPP/rPE/OBC-g-GMA复合材... 以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OBC(OBC-g-GMA)为增容剂,在回收聚丙烯(rPP)/回收聚乙烯(rPE)(质量比为50/50)共混物中分别加入rPP和rPE总质量15%的OBC,OBC-g-GMA,制备rPP/rPE/OBC,rPP/rPE/OBC-g-GMA复合材料,分析了OBC和OBC-g-GMA对rPP/r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接触角分析表明,rPP和rPE产生了极性较大的羧基基团,向rPP/rPE共混物中加入OBC-g-GMA后,GMA中存在的环氧基团与羧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极性较小的酯类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向rPP/rPE共混物中添加OBC-g-GMA后,rPP/rPE/OBC-g-GMA的MFR减小,复合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在OBC的物理增容和GMA环氧基化学反应增容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升;OBC-g-GMA作为rPP/rPE共混物的增容剂,提高了rPP与rPE间的相容性,使得rPP/rPE/OBC-g-GMA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39.9 kJ/m^(2)和640.3%,较rPP/rPE分别提高639%和406%,较rPP/rPE/OBC分别提高55.3%和31%,但拉伸强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丙烯 回收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熔融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OE增容母料对SAN/PS/POE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敏华 龚方红 +1 位作者 丁永红 徐建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
利用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了聚苯乙烯(PS)/聚烯烃弹性体(POE)(50/50,质量比,下同)增容共混物。抽提结果显示,该共混物中PS-g-POE接枝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8.3%。以该共混物作为增容母料,考察其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苯乙烯/... 利用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了聚苯乙烯(PS)/聚烯烃弹性体(POE)(50/50,质量比,下同)增容共混物。抽提结果显示,该共混物中PS-g-POE接枝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8.3%。以该共混物作为增容母料,考察其对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烯烃弹性体(SAN/PS/POE)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SAN/PS/POE共混物组成,部分PS、POE组分被增容母料取代后,共混物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共混物SAN/PS/POE(50/20/30)与SAN/母料/POE(50/40/10)相比,其拉伸强度从10.8 MPa上升至21.0 MPa,断裂伸长率从1.6%上升至22.3%;热重分析显示,增容共混物中易分解组分的热稳定性提高,共混物SAN/PS/POE(20/10/70)与SAN/母料/POE(20/20/60)相比,其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从413.6℃提高到425.1℃;从扫描电镜(SEM)照片可以看出,增容共混物中分散相更均匀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共聚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层共挤出PP/EVOH共混物的阻隔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婷 熊英 +1 位作者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对聚丙烯(PP)/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出了气体阻隔性能显著提高的PP/EVOH共混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气体渗透实验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层共挤出技术能够有效调节EVOH分散相在PP基体中的形态结构,随着层数的增加,使其从零维球形变形为一维纤维状,进而演变成二维片状,这些形态导致128层微层共挤出共混物的气体阻隔性能较普通共混物提高了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层挤出 层状 聚丙烯/乙烯-乙烯共聚物 形态结构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共混物梯度相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界面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祥明 王震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04-2107,共4页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 ,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该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 .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 ,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 ,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 .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 ,梯度结构趋于交叠 .继续减小诱导界面间距 ,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 ,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 ,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 ,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粗化 界面诱导 梯度相结构 凝聚 高分子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在PP共混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丽利 金滟 郑同利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5期60-64,共5页
综述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塑料改性剂和共混相容剂,在聚丙烯及其共混物中对共混体系的屈服、冲击、断裂力学等性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SEBS PP 研究进展 氢化 乙烯-丁二烯-乙烯 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PDM共混物光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小林 冯彦龙 +3 位作者 刘宏敏 黄亚江 杨其 李光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23,41,共5页
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的方法对PP/EPDM共混物的耐光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EPDM质量分数、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光老化前后的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及其性能进行毛细管流变、DMA、SEM和力学性能分析,实验结... 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的方法对PP/EPDM共混物的耐光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EPDM质量分数、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光老化前后的样品表面微观结构及其性能进行毛细管流变、DMA、SEM和力学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PDM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P的光稳定性,抗氧剂和紫外吸收剂的加入又能进一步提高PP及其共混物的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酰胺类化合物对PP/OBC共混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集 陈鹏 +2 位作者 张雯 陈晓 杨莉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91,111,共5页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芳酰胺类化合物(TMB-5)为成核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PP/OBC共混材料,用DSC、WAXD和POM分析了TMB-5对PP/OBC共混材料结晶性能、晶型和晶体形态的影响,并测试...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芳酰胺类化合物(TMB-5)为成核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PP/OBC共混材料,用DSC、WAXD和POM分析了TMB-5对PP/OBC共混材料结晶性能、晶型和晶体形态的影响,并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OBC含量的增加,PP/OBC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下降;含1.0%TMB-5母粒、15%OBC的PP/OBC共混材料,于152℃附近出现β晶型的特征熔融峰,熔融结晶温度比纯PP提高了11.68℃,β晶型相对含量为52.74%,PP球晶尺寸减小,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36.46%和256.01%,柔韧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芳酰胺类化合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苄叉山梨醇衍生物对PP/OBC共混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华集 陈鹏 +2 位作者 张雯 陈晓 黄巧玲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1,68,共4页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二苄叉山梨醇衍生物(YS-688)为成核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PP/OBC共混材料,用DSC、WAXD和POM分析了YS-688对PP/OBC共混材料结晶性能、晶型和晶体形态的影响,... 以均聚聚丙烯(PP)为原料,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为增韧材料,二苄叉山梨醇衍生物(YS-688)为成核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方法制备PP/OBC共混材料,用DSC、WAXD和POM分析了YS-688对PP/OBC共混材料结晶性能、晶型和晶体形态的影响,测试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YS-688含量的增加,PP/OBC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提高;含3.0%YS-688母粒的PP/OBC共混材料,与纯PP相比,熔融温度降低了2.32℃,结晶温度提高了12.30℃,α晶型的衍射峰强度增大,PP球晶尺寸减小,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204.23%,韧性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二苄叉山梨醇衍生 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