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鞘层在等离子弧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卢亚静 胡绳荪 +1 位作者 单平 罗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2-566,共5页
指出了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方法的本质,都是检测电弧的等离子焰.根据等离子体鞘层理论分析,用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等离子焰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附近将产生鞘层电压,相对于被焊工件为负电压值.鞘层电压与等离子... 指出了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方法的本质,都是检测电弧的等离子焰.根据等离子体鞘层理论分析,用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等离子焰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附近将产生鞘层电压,相对于被焊工件为负电压值.鞘层电压与等离子体的温度及等离子体组分有关.动态平衡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的负电压值为一常量,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该电压值.文中提出了一种无源探针检测等离子云的方法,该方法更加证明了等离子焰检测中等离子鞘层理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焊 等离子鞘层 等离子 尾焰电压 等离子云探针检测法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子发射对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加速通道鞘层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田立成 石红 +1 位作者 李娟 张天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SPT)工作时产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遇到其加速通道陶瓷器壁时,在陶瓷器壁与等离子体之间形成鞘层。离子会在鞘层电场作用下到达SPT加速通道器壁表面进而复合,而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由于具有... 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SPT)工作时产生的高密度等离子体遇到其加速通道陶瓷器壁时,在陶瓷器壁与等离子体之间形成鞘层。离子会在鞘层电场作用下到达SPT加速通道器壁表面进而复合,而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由于具有高能可跃过鞘层电场轰击器壁表面,从而产生二次电子发射效应。从器壁表面发射出的二次电子由于受到鞘层电场的排斥,导致其向等离子体源区移动,进而影响等离子体鞘层的特性。建立了考虑二次电子发射效应的无碰撞等离子体鞘层的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二次电子发射对SPT加速通道鞘层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增加,鞘层电势、离子密度、电子密度和二次电子密度增加,而离子速度降低,鞘层中离子密度始终大于电子密度。鞘层中二次电子绝大多数集中在器壁附近,随二次电子穿越鞘层厚度的增加,二次电子密度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 加速通道 二次电子发射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动航天器等离子体鞘层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晋滨 汪学毅 +1 位作者 周国成 陈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用二维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在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航天器充电过程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采用磁化等离子体流经航天器的物理模型,并且考虑零级对流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器在低轨道空间飞行时,如果不考虑光电子流,航天器会在短... 用二维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在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航天器充电过程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采用磁化等离子体流经航天器的物理模型,并且考虑零级对流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器在低轨道空间飞行时,如果不考虑光电子流,航天器会在短时间内(t=54ω_(pe)^(-1),ω_(pe)是电子等离子体频率)快速充电到平衡电位。在不考虑航天器运动的情况下其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结构是围绕航天器对称的,等离子体鞘层宽度约2.4个德拜(Debye)长度.当考虑航天器运动时,航天器的平衡负电位绝对值减小.且在背离航天器运动方向上等离子体鞘层宽度为8.3个德拜长度.磁场的增大使负的平衡电位绝对值变小,当航天器运动从平行于磁场方向转向垂直于磁场方向时,航天器负平衡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等离子 低轨道磁化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环束流对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晋滨 周国成 +1 位作者 王得驹 蔡春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22,共7页
采用二维三分量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电子环束流对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行的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当有电子束流平行磁场入射时,航天器表面所带负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电子束流的速度和密度的增加将使航天器表... 采用二维三分量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电子环束流对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行的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当有电子束流平行磁场入射时,航天器表面所带负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电子束流的速度和密度的增加将使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绝对值增加很快.与此同时等离子体鞘层的尺度也将增大,形状将由向尾部延伸的“泪滴”状变成向两侧展开的“机翼”状.当电子环束流以相对于磁场成一定角度斜入射时,由于磁场的约束作用,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的绝对值将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环束流 航天器 表面电位 等离子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发射对稳态等离子体鞘层影响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孟显 王友年 马腾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8-362,共5页
建立了一套非线性自洽的流体力学方程组 ,研究了电子发射对稳态等离子体鞘层的影响 ,并分别考虑了发射电子及离子同中性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过程。数值结果表明 :发射电子的初始束流密度及中性气体密度是描述鞘层空间演化的两个最关... 建立了一套非线性自洽的流体力学方程组 ,研究了电子发射对稳态等离子体鞘层的影响 ,并分别考虑了发射电子及离子同中性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过程。数值结果表明 :发射电子的初始束流密度及中性气体密度是描述鞘层空间演化的两个最关键的物理量 ,特别是发射电子的存在使得鞘层厚度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 等离子 碰撞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正离子对磁化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晓云 武山 张开银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建立了包含两种不同种类正离子的磁化等离子体鞘层的流体模型,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模拟了含有两种不同种类正离子对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有He+和Ar+的稳态等离子体来说,随着离子温度的升高和Ar+密度的增加,... 建立了包含两种不同种类正离子的磁化等离子体鞘层的流体模型,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模拟了含有两种不同种类正离子对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有He+和Ar+的稳态等离子体来说,随着离子温度的升高和Ar+密度的增加,尘埃粒子充电所带电量越多;尘埃密度越高,其带电量越低。此外,对于带有一定负电的尘埃粒子来说,离子的温度、鞘边Ar+的含量以及鞘层中离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对鞘层中尘埃粒子的密度和速度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离子 尘埃颗粒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ton散射下离子初始速度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经天 郝东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46,共4页
应用相对论理论、Compton散射等离子体离子源和龙格-库塔方法,研究了Compton散射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提出了Compton散射等离子体离子源概念,并将入射光和Compton散射光作为形成等离子体离子初始速度的新机制,给出了Compton散射下... 应用相对论理论、Compton散射等离子体离子源和龙格-库塔方法,研究了Compton散射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提出了Compton散射等离子体离子源概念,并将入射光和Compton散射光作为形成等离子体离子初始速度的新机制,给出了Compton散射下鞘层空间内电位梯度随等离子体离子初始速度变化的修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Compton散射前相比,Compton散射使等离子体鞘层厚度随加速电压增大而明显的非线性增大,这主要是由于Compton散射使离子与电子碰撞频率增大,电子温度升高,使离子初始速度和能量增大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Compton散射等离子离子 离子初始速度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初始速度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磊 钱沐杨 +1 位作者 陈磊 金大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501-504,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离子初始速度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建立了理论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离子初始速度对鞘层厚度的影响因子。在离子初始能量为3.2eV情况下,用粒子模拟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空间电场分...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离子初始速度对等离子体鞘层厚度的影响,建立了理论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离子初始速度对鞘层厚度的影响因子。在离子初始能量为3.2eV情况下,用粒子模拟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空间电场分布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初始速度 等离子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膜合成条件下的鞘层与等离子体参数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詹如娟 江习承 +2 位作者 姚东升 温晓辉 丁卫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0-64,共5页
本文报导了在用热阴极直流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通常也称EACVD.即电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金刚石的条件下的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温度、等离子体空间电位分布及基片附近等离子体鞘结构,并讨论其对成膜的影响.
关键词 等离子体密度 等离子 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等离子体鞘层附近区域发光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锋 陈俊芳 孟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34-3137,共4页
为了独立控制鞘层附近区域离子密度和离子能量分布,采用光发射谱(OES)测量技术,对不同射频功率、放电气压和基底偏压下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鞘层附近区域辉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特性分析表明,在鞘层附近区域感应耦合等离子... 为了独立控制鞘层附近区域离子密度和离子能量分布,采用光发射谱(OES)测量技术,对不同射频功率、放电气压和基底偏压下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鞘层附近区域辉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特性分析表明,在鞘层附近区域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具有较高的离子密度和较低的电子温度。改变放电气压和射频功率,对得到的光谱特性分析表明,鞘层附近区域离子密度随射频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低压下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低激发电位原子谱线强度增加迅速,高激发电位原子谱线强度增加缓慢,而离子谱线强度增加很不明显。改变基底直流偏压,对得到的发射光谱强度变化分析表明,谱线强度随基底正偏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基底负偏压的加入,谱线强度先减小而后增大;直流偏压为-30V时,光谱强度最弱。快速离子和电子是引起Ar激发和电离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 感应耦合等离子 等离子附近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对尘埃等离子体鞘层中尘埃颗粒影响
11
作者 赵晓云 张丙开 张开银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7-213,共7页
在一维平板鞘层中应用流体模型研究了尘埃等离子体鞘层中碰撞对尘埃颗粒密度和带电量的影响。研究所涉及的碰撞主要有电离碰撞,电子、离子分别与中性粒子的碰撞,以及电子、离子分别与尘埃颗粒的碰撞。通过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得到了数... 在一维平板鞘层中应用流体模型研究了尘埃等离子体鞘层中碰撞对尘埃颗粒密度和带电量的影响。研究所涉及的碰撞主要有电离碰撞,电子、离子分别与中性粒子的碰撞,以及电子、离子分别与尘埃颗粒的碰撞。通过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得到了数值解。结果表明,随着电离碰撞或者电子、离子分别与中性粒子碰撞的频率增加,都将导致鞘层中尘埃颗粒的数密度增大,数密度的极值位置向鞘边位置靠近,尘埃颗粒带电量增多。电子、离子与尘埃颗粒的碰撞,使得尘埃带电量减小。此外,从研究的结果来看,由离子产生的碰撞要比电子产生的碰撞对尘埃颗粒的影响明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碰撞 尘埃颗粒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扩散流中金属平板上下游的鞘层结构
12
作者 郑尧邦 马锦秀 +1 位作者 李毅人 李卫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发射探针诊断了处于扩散等离子体流场中平板两侧的鞘层电势分布并给出鞘层厚度及边界电场。结合Child-Langmuir(CL)定律并利用一维流体模型,分析对比了鞘厚及边界电场。结果显示,上下游的鞘层呈现不对称结构,下游比上游厚,边界电场... 利用发射探针诊断了处于扩散等离子体流场中平板两侧的鞘层电势分布并给出鞘层厚度及边界电场。结合Child-Langmuir(CL)定律并利用一维流体模型,分析对比了鞘厚及边界电场。结果显示,上下游的鞘层呈现不对称结构,下游比上游厚,边界电场下游比上游弱,并且下游的预鞘还呈现类似虚阳极的结构。上下游CL鞘的厚度满足线性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约为1.2,且实验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上下游CL鞘的边界电场与模型Te/(eλD)比较接近,上游Bohm鞘边界电场的实验结果与过渡区模型e/(3D/5i2/5)T e较符合,但下游Bohm鞘的边界电场与现有模型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上下游 边界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鞘层中朗缪尔探针吸收离子电流理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秋 王刚 +1 位作者 相东 苏小保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1-1278,共8页
为了研究朗缪尔静电圆柱型探针半径对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影响以及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等特性,在非热平衡条件下采用等离子体鞘层中探针吸收离子模型,对朗缪尔静电探针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空间中的修正玻姆电流、OM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ABR... 为了研究朗缪尔静电圆柱型探针半径对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影响以及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等特性,在非热平衡条件下采用等离子体鞘层中探针吸收离子模型,对朗缪尔静电探针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空间中的修正玻姆电流、OM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ABR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BR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以及三种理论对应的探针吸收离子电流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密度对ABR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存在显著影响,离子温度小于0.1倍电子温度时离子的温度效应对BRL理论鞘层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探针半径为1-3倍德拜长度时,OML理论、ABR理论及BRL理论预测的归一化离子电流近似相等,即三种理论给出近似相等的等离子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玻姆电流 等离子 等离子离子电流 圆柱型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鞘层效应对磁层探测电场仪设计的影响
14
作者 刘吉 周斌 +3 位作者 李磊 冯永勇 张艺腾 叶建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在空间环境探测中,卫星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会改变背景环境的粒子和电位的分布,从而影响探测器对空间电场的测量.为了给磁层卫星电场探测仪器的研制和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以中国未来的磁层电离层探测为背景,针对不同轨道高度的等离子体环... 在空间环境探测中,卫星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会改变背景环境的粒子和电位的分布,从而影响探测器对空间电场的测量.为了给磁层卫星电场探测仪器的研制和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以中国未来的磁层电离层探测为背景,针对不同轨道高度的等离子体环境,利用SPIS(Spacecraft Plasma Interaction Software)模拟了卫星平台和探针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了不同环境下卫星周围等离子体鞘层的厚度,以及探针电位与电流的对应关系.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光电子和二次电子的影响,卫星鞘层的厚度小于等离子体的德拜半径,且温度越高其偏差越大;模拟得到的探针表面电流与电位的关系表明,施加偏置电流的探针可明显提高对电流扰动的抗干扰能力.此外,估计了不同轨道高度上探针处于最佳工作点时应施加偏置电流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仪 偏置电流 等离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子发射和负离子存在时的鞘层结构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晓云 刘金远 +1 位作者 倪致祥 何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建立了包括电子、离子、器壁发射二次电子以及负离子多种成分的等离子体无碰撞鞘层的基本模型,讨论了二次电子发射和负离子对1维稳态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多种成分等离子体鞘层内的二次电子和负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建立了包括电子、离子、器壁发射二次电子以及负离子多种成分的等离子体无碰撞鞘层的基本模型,讨论了二次电子发射和负离子对1维稳态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多种成分等离子体鞘层内的二次电子和负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增加和负离子含量的增加,都将导致鞘层的厚度有所减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超过临界发射系数之后,鞘层不再是离子鞘。随着器壁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增加,鞘层中的负离子密度分布也逐渐增加;负离子的增加,导致二次电子临界发射系数有所增加。另外,在等离子体鞘层中二次电子发射和负离子的存在,也影响着鞘层中电子的放电特性与器壁材料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二次电子发射 离子 临界发射系数 动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方体三维工件的高度变化对等离子体离子注入动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蓬 田修波 +2 位作者 汪志健 巩春志 杨士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6-531,共6页
采用三维PIC模型仿真研究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过程中工件高度变化对鞘层扩展动力学和离子注入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件高度减小,中心水平截面内鞘层扩展速度明显下降,鞘层最终尺寸也明显减小。随着工件高度减小,工件上表... 采用三维PIC模型仿真研究了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过程中工件高度变化对鞘层扩展动力学和离子注入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件高度减小,中心水平截面内鞘层扩展速度明显下降,鞘层最终尺寸也明显减小。随着工件高度减小,工件上表面的注入剂量峰幅值明显增大,表面注入剂量均匀性则显著下降。随着工件高度减小,工件上表面的离子垂直入射面积和高能离子注入面积略有减小。这是由于工件高度减小造成鞘层曲率半径减小,弯曲的鞘层增大了离子聚焦现象将更多离子聚焦注入到工件边角附近位置。随着工件高度减小工件侧壁上的注入剂量峰幅值明显增大,而且工件棱线上的剂量数值也显著增大,且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数值模拟 三维PIC模型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管用于磁等离子体中电波传输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竺乃宜 李学芬 +1 位作者 周学华 陈松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3年第3期69-74,共6页
利用安装在直径为800mm 高温激波管后端盖处带有切取器的矩形实验段,获得了较均匀的薄层等离子体鞘层(Z=4cm或2cm)。采用液氦冷却下的低温超导线圈产生连续的强磁场,研究了有强磁场存在条件下3.9GHZ 微波穿透薄等离子体鞘层时的传输特... 利用安装在直径为800mm 高温激波管后端盖处带有切取器的矩形实验段,获得了较均匀的薄层等离子体鞘层(Z=4cm或2cm)。采用液氦冷却下的低温超导线圈产生连续的强磁场,研究了有强磁场存在条件下3.9GHZ 微波穿透薄等离子体鞘层时的传输特性。对于 Ne≈3×10~13/cm^3,v≈9×10~9/s 和 Ne≈4×10~12/cm^3,v≈2.4×10(?)/s两种等离子体状态,H=0.44~0.84T,分别测量了无外加磁场和有外加磁场情况下电波的功率衰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加的磁场强度条件下,测量到的电波功率衰减值均有较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管 等离子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微波激发装置及其微波整流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贝贝 张卓越 +4 位作者 王涛 刘文博 侯静 钟宇 陈文琦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根据在微波能量传输中可利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进行微波整流的技术思路,制作了一款实验室用低压稳定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在2.45GHz的微波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将充气压强2666Pa的氖气激发形成等离子体,将电极置入等离子体后,可以检测到直流... 根据在微波能量传输中可利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进行微波整流的技术思路,制作了一款实验室用低压稳定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在2.45GHz的微波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将充气压强2666Pa的氖气激发形成等离子体,将电极置入等离子体后,可以检测到直流电压信号。研究了直流电压信号与微波激发功率、负载电阻值的关系,计算了其最大整流效率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微波整流 微波等离子 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FDTD的THz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习光 胡洋 +1 位作者 王平 南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利用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法(Z-FDTD)计算等离子体鞘层中太赫兹(THz)波的传输特性,得出太赫兹波的功率反射和透射系数在等离子鞘层中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曲线图,分析了太赫兹波的传输特性与等离子体结构参数(鞘层厚度、碰撞频率以及电子密度... 利用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法(Z-FDTD)计算等离子体鞘层中太赫兹(THz)波的传输特性,得出太赫兹波的功率反射和透射系数在等离子鞘层中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曲线图,分析了太赫兹波的传输特性与等离子体结构参数(鞘层厚度、碰撞频率以及电子密度)的关系,对利用太赫兹波缓解等离子体鞘层通信中出现的"黑障"现象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太赫兹波能改善等离子体鞘层通信,为解决"黑障"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变换时域有限差分法 太赫兹波 等离子 黑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固体燃料液化多相介质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秋颖 顾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0-804,共5页
针对介质阻挡放电(DBD)条件下的多相介质作用问题,从等离子体鞘层的特性分析着手,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对一维鞘层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等离子体鞘层中离子速度、离子浓度、电子浓度、电位等参数的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结果... 针对介质阻挡放电(DBD)条件下的多相介质作用问题,从等离子体鞘层的特性分析着手,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对一维鞘层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等离子体鞘层中离子速度、离子浓度、电子浓度、电位等参数的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的电压下,粒子的速度是一定的;放电电压越高,粒子的速度越大,对应的能量越高.与固体燃料液化实验相对比,DBD放电可以提供气液固三相状态转变所需要的能量.根据不同反应的能量需求,通过控制放电电压,可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定制反应生成的产物,为DBD固体燃料液化实验提供理论依据.等离子体鞘层特性研究为分析DBD条件下的三相物质相互作用架起了桥梁,是分析DBD多相介质作用机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 等离子 数值模拟 多相作用 固体燃料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